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五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3)

1. 咽喉

咽者,咽也。喉者,候也。咽接三脘以通胃,故以之咽物;喉通五臟以系肺,故以之候氣。氣候谷咽,皎然明白。《千金》謂喉嚨主通利水穀之道,咽門主通臟腑津液神氣,誤也。

喉以納氣,故曰喉主天氣。咽以納食,故曰咽主地氣。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。一陰謂心主,一陽為三焦,二脈並絡於喉,氣熱內結,故為喉痹。

喉風喉痹,皆由膈間素有痰涎,或因七情不節而作,火動痰上,壅塞咽喉,所以內外腫痛,水漿不入,言語不出,可謂危且急矣。

兩寸之脈,浮洪而溢者,喉痹也。脈微而伏者死。

熱結咽喉,腫繞於外,且麻且癢,腫而大者,名纏喉風。纏喉風之症,先兩日胸膈氣緊,出氣短促。忽然咽喉腫痛,手足厥冷,氣閉不通,頃刻不治。纏喉風多屬痰水,其咽喉內外皆腫者是也。

喉痹之症,宜速用針法、吐法以救之。若懸雍垂,則不可刺破,刺則殺人。懸雍者,生於上齶,音聲之關也。臟腑伏熱,上衝咽喉,則懸雍腫長下垂也。

乳蛾,俗名也。古方通謂之喉痹。以一邊腫者為單蛾,兩邊腫者為雙蛾。然雙蛾易治,單蛾則難治。

嗌痛者,咽門不能納穀與唾,而地氣閉塞也。喉痹咽痛者,咽喉俱病,天地之氣並閉塞也。蓋病喉痹者,必兼咽痛,病咽痛者,不必兼喉痹也。

凡咽喉痹,不可純用涼藥,目前取效。上熱未除,中寒復起,毒氣乘虛入腹,胸前高腫,上喘下泄,手足厥冷,爪甲青紫,七日後全不食,口如魚口者死。

白話文:

咽喉

咽,就是吞咽的意思;喉,就是氣候、觀察的意思。咽部連接三個胃脘(上脘、中脘、下脘)以輸送食物到胃,所以用它來吞咽;喉嚨與五臟相連,並與肺相通,所以用它來觀察呼吸的氣息。氣息暢通,咽喉就清亮舒暢。《千金要方》說喉嚨主管水谷的通行,咽門主管臟腑津液神氣的通行,這是錯誤的。

喉嚨負責吸入氣息,所以說喉嚨主管天氣;咽部負責吞咽食物,所以說咽部主管地氣。陰陽氣機交結,就叫做喉痹。陰是指心臟主管的氣血,陽是指三焦主管的氣血,這兩條經脈都與喉嚨相連,氣血鬱熱內結,就會導致喉痹。

喉風和喉痹都是因為膈肌部位本來就有痰涎,或者因為七情不調而引起的。火熱之邪動,痰涎上涌,阻塞咽喉,所以會出現內外腫痛、不能喝水、不能說話等症狀,非常危急。

寸口脈浮大而充盈的,是喉痹;脈象微弱隱沒的,則會死亡。

熱邪結聚在咽喉,腫脹蔓延到外面,又麻又癢,腫脹很大的,叫做纏喉風。纏喉風的症狀,在發病前兩天,胸膈氣悶,呼吸短促。突然咽喉腫痛,手腳冰冷,呼吸不通暢,如果不立即治療,很快就會危及生命。纏喉風大多屬於痰水阻滯,咽喉內外都腫脹的症狀。

喉痹的症狀,應該迅速使用針灸和催吐的方法來搶救。但是懸雍垂(小舌頭)部位,不能刺破,刺破就會致命。懸雍垂生長在上齶,是發聲的關鍵部位。臟腑伏藏的熱邪上衝咽喉,就會導致懸雍垂腫脹下垂。

乳蛾是俗稱,古代醫書一般稱之為喉痹。單邊腫脹的叫做單蛾,兩邊腫脹的叫做雙蛾。雙蛾比較容易治療,單蛾則比較難治。

嗌痛(咽喉痛),是指咽門不能吞咽食物和唾液,地氣阻塞不通。喉痹兼咽痛,是指咽喉都生病了,天地之氣都阻塞不通。一般來說,患有喉痹的,一定會伴隨咽痛;但是患有咽痛的,不一定會伴隨喉痹。

凡是咽喉痹塞的病症,不能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,雖然見效快,但上焦的熱邪未除,反而會導致中焦寒邪加重,毒邪乘虛而入腹中,胸前腫脹,上喘下泄,手腳冰冷,指甲青紫,七天後完全不能進食,嘴巴像魚嘴一樣的,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