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八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5)

1. 小便不禁

有命門陽衰,不能約束水液者,經所謂水泉不止,膀胱不藏,乃失守之死候也。急宜溫固腎氣,多有生者。

《濟生》菟絲子丸

白話文:

命門陽氣衰微,無法約束水液,經絡中水液流動不止,膀胱也無法收藏水液,這是失去防禦而導致死亡的徵候。應當立即溫補腎氣,這樣纔能有生機。

菟絲子(制,二兩),肉蓯蓉(酒浸,二兩),牡蠣(煅),桑螵蛸(酒炙,五錢),五味子,鹿茸(酒炙,各二兩),雞䏶胵(炙乾,五錢),附子(炮,二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溫酒任下。

白話文:

菟絲子(經過特殊處理,二兩),肉蓯蓉(用酒浸泡,二兩),牡蠣(經過煅燒),桑螵蛸(用酒炙烤,五錢),五味子,鹿茸(用酒炙烤,各二兩),雞䏶胵(烘烤至乾燥,五錢),附子(經過炮製,二兩)。

丸藥末為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服。

有脾肺氣虛,不能約束水道而病為不禁者,《金匱》所謂上虛不能制下者也,宜補中益氣之屬為主,而以固澀之劑佐之。張景岳曰:小便不禁,古方多用固澀,此亦治標之意,而非塞源之道也。蓋水雖主於腎,而腎上連肺,若肺氣無權,則腎水終不能攝,故治水者必先治氣,治腎者必先治肺,不然徒障狂瀾,無益也。

白話文:

在中醫裡,脾肺氣虛,不能約束水道而導致小便不禁的病症,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「上虛不能制下」,治療方法主要是補益中氣,並佐以固澀止瀉的藥物。

張景嶽說:小便不禁的古方多用固澀收斂的藥物,這只是治標的方法,不是治本之策。因為水雖然由腎臟控制,但腎臟與肺臟相連,如果肺氣不足,腎水就不能固攝,所以治療小便不禁,必須先治療肺氣虛弱的問題,治療腎臟問題,也必須先治療肺臟,否則只能治標,無法治本。

又古方書論小便不禁,有屬熱屬虛之辨,不知不禁之謂,乃以小水太利為言,皆屬虛寒,何有熱證。若因熱而小便頻數,則淋瀝點滴,不能禁止,而又出之不快,或多痛澀,非遺失不禁之謂矣。倘以虛寒誤認為熱,而妄投瀉火之劑,豈不殆哉。

白話文:

在古代醫書上,對於小便不禁,有分為熱證、虛證的辨別。但我不禁認為,小便不禁,是指小便太過頻繁,這都是屬於虛寒證,哪有熱證。如果因為熱而小便頻數,那應該是淋漓點滴,不能禁止,而且排尿也不痛快,或是多有疼痛感,這才是不禁的症狀。如果把虛寒誤認為熱證,而胡亂投以瀉火的藥物,那豈不是危險嗎?

巢氏云:人睡中尿出者,是其素稟陰氣偏盛,陽氣偏虛,膀胱與腎氣俱冷,不能制於水,而夜臥陽氣衰狀,不能制於陰,陰氣獨盛,則小便多,或不禁而遺尿也。

治之方

雄雞腸,桂心

二味等分搗為丸,服如豆大一枚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巢氏說:人在睡夢中尿出來的,是因為素來秉承的陰氣過盛,陽氣過虛,膀胱與腎臟的氣都偏寒,不能控制水,而且夜晚睡覺時陽氣衰弱,不能控制陰氣,陰氣獨盛,則小便多,或不自主而遺尿也會因此而發生。

治法:

雞腸、桂心

用法:

將兩味藥材等分搗成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一天三次。

2. 交腸

交腸者,大小便易位而出,由冷熱不調,陰陽不順,而氣亂於下也。婦人多有此證。

加減四物湯

四物(五錢),益元散(二錢五分)

水酒各半煎,空心溫服。

按:此證前人有以五苓散為法者,此又一法也。

一法,以舊烏紗帽燒灰服者。

白話文:

內容交錯(相通)的人,大小便會位置相反而出,是由於冷熱不調和,陰陽不順,而氣在下部混亂所致。婦女常有這種證狀。

[加減四物湯]

四物(五錢),益元散(二錢五分)

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,空腹時溫熱服用。

註:此證據前人有使用[五苓散]**的使用方法,這也是另一種方法。

另一種方法,是用舊烏紗帽燒成灰服下。

3. 諸淋

諸淋者,由腎虛而膀胱熱也。腎氣通於陰,陰,津液下流之道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為津液之府,腎虛則小便數,膀胱熱則水下澀,數而且澀,則淋瀝不宣,故謂之淋。其狀小便數起少出,少腹弦急,痛引於臍,有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之異。

透格散

硝石(一兩),不夾泥土,雪白者,生研為末,每服二錢。

白話文:

所有淋病,都是由於腎虛而膀胱發熱引起的。腎氣通於陰,陰是津液下流的管道。膀胱與腎是表裡關係,是津液的倉庫,腎虛則小便頻繁,膀胱熱則水向下澀滯,頻繁而澀滯,則淋瀝不暢,故稱之為淋。其症狀是小便次數多而每次量少,小腹緊繃急痛,疼痛引至肚臍,有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等不同類型。

透格散

硝石(一兩),不帶泥土,顏色雪白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

勞淋,勞倦虛損,小便不出,小腹急痛,葵子米煎湯下,通後便須服補虛丸散。血淋,小便不出,時下血,疼痛滿急。熱淋,小便熱赤色,臍下急痛,並用冷水調下。氣淋,小腹滿急,尿後常有餘瀝,木通煎湯下。石淋,莖內痛,尿不能出,內引小腹,膨脹急痛,尿下沙石,令人悶絕。

白話文:

勞淋:由於勞累,導致虛損,小便不通,小腹疼痛,這時應服用葵子米煎湯,通利後服用補虛丸散。

血淋:小便不通,時有血尿,疼痛和急迫感滿滿。

熱淋:小便熱熱的且呈紅色,臍下疼痛和急迫感,服用冷水調製的藥物。

氣淋:小腹滿急,小便後常有餘瀝,服用木通煎湯。

石淋:尿道內疼痛,小便不通,內側牽拉小腹,膨脹和急迫感強烈,小便中有沙石,令人非常難受。

將藥末先入銚內,隔紙炒至焦為度,再研,用溫水調下,並空心調藥,使消如水,乃服之。(沈存中《靈苑方》)

白話文:

將藥末先放入銚內,隔著紙炒焦為程度,然後研碎,用溫水調和服用,並且空腹服用藥物,使藥物像水一樣消失後才能服用。(沈存中《靈苑方》)

淋症所感不一,或因房勞,或因忿怒,或因醇酒厚味。房勞者,陰虛火動也。忿怒者,氣動生火也。醇酒厚味者,釀成濕熱也。積熱既久。熱結下焦,所以淋瀝作痛。初則熱淋、血淋,久則煎熬水液,稠濁如膏、如沙、如石也。夫散熱利小便,只能治熱淋、血淋而已,其膏、石、沙淋,必須開鬱行氣,破血滋陰方可也。古方用鬱金、琥珀,開鬱也。

白話文:

青皮和木香,具有行氣的功效。蒲黃和牛膝,具有破血的功效。黃柏和生地黃,具有滋陰的功效。東垣派治療小腹疼痛,使用青皮和黃柏,因為青皮可以疏肝,黃柏可以滋腎,小腹正是肝腎的部位。

青皮、木香,行氣也。蒲黃、牛膝,破血也。黃柏、生地黃,滋陰也。東垣治小腹痛,用青皮、黃柏,夫青皮疏肝,黃柏滋腎,蓋小腹乃肝腎部位也。

4. 沙石淋

沙石淋者,膀胱結熱,水液燥聚,有如沙石,隨溺而出,其大者留礙水道,痛引小腹,令人悶絕也。

人參散方

白話文:

患有沙石淋證的人,是因為膀胱有熱,導致水液過度乾燥而凝結成沙石狀,隨小便排出。較大的沙石會阻塞尿路,引發小腹疼痛,甚至令人窒息。

人參散方

人參,通草,青鹽(研),海金砂(別研,各一錢),莎草根(炒去毛,半兩)

上為散,合研勻,每服二錢,空心米飲下。

海金沙散

白話文:

人參、通草、青鹽(研磨)、海金砂(研磨,各一錢)、莎草根(炒去毛,半兩)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均勻混合。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海金沙,滑石,石膏,木通,井泉石(碎),甘草(炙)

白話文:

  • 海金沙:味鹹、性寒,歸肺、腎經。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

  • 滑石:味甘、性寒,歸肺、脾、腎經。具有清熱化痰、利濕通淋的功效。

  • 石膏:味甘、性寒,歸肺、胃經。具有清熱瀉火、止渴除煩的功效。

  • 木通:味甘、辛,性微寒,歸肝、腎經。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井泉石(碎):味甘、性寒,歸肺、腎經。具有清熱利尿、固精縮尿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(炙):味甘、性平,歸脾、肺、心經。具有益氣補中、調和諸藥的功效。

上六味等分為散,煎燈心湯調下二錢,不拘時。

鱉甲散

鱉甲燒存性,搗羅為散,每服三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
茅根湯

白話文:

六味等分為散,煎燈心湯調下二錢,不拘時。

鱉甲散:

將鱉甲燒成灰燼並保留藥性,搗成散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於空腹時以溫酒送服。

茅根湯:

沒有提供茅根湯的內容。

茅根(細切,一斤),葛花(為末,一兩),露蜂房(為末,二兩)

上分三服,每服以水三盞,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茅根(切細,一斤),葛花(研成粉末,一兩),露蜂房(研成粉末,二兩)

服三劑,每劑用三碗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
《三因》石燕丸,治石淋,因憂鬱氣注下焦,結所食鹹氣而成,令人小便郁痛不可忍,出沙石而後小便通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》石燕丸,主治石淋,是由於憂鬱的氣鬱積在下焦,與所吃的鹹氣凝結而成的,使人小便的時候疼痛難忍,排出小石子或沙石之後才能順利小便。

石燕(火燒通赤,水中淬三次,研極細水飛,焙乾),石韋(去毛),瞿麥穗,滑石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石燕(將石燕煅燒至通紅,放入水中淬火三次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並水飛,然後焙乾)

石韋(去除毛)

瞿麥穗

滑石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麵糊丸梧子大,每服十丸,食前用瞿麥、燈心煎湯送下,日二三服。

《外臺》療石淋方

石首魚頭(十四枚),當歸(等分)

二味杵散,以水二升,煮一升,頓服立愈,或單服魚頭石亦佳。

白茅湯,治婦人產後諸淋,無論膏石冷熱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將麵糊丸做成梧子般大小,每服十丸,飯前用瞿麥、燈心煎煮的湯汁送服,每日服用兩到三次。

《外臺》治療石淋的方劑:

石首魚頭(十四枚)、當歸(等分)

將兩味藥搗碎,用兩升水煎煮至一升,一次服下,立竿見影,或僅服石首魚頭也很好。

白茅湯:治療婦女產後各種淋證,不論膏性石淋或寒熱石淋皆能治療。

白茅根(五錢),瞿麥,白茯苓(各二錢半),滑石(七分),人參(各一錢二分半),蒲黃,桃膠,葵子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紫貝(二個,煅),石首魚頭中骨(四個,煅)

上銼,分二帖,入薑三片,燈心二十莖,空心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白茅根(5 錢)

  • 瞿麥、白茯苓(各 2.5 錢)

  • 滑石(7 分)

  • 人參(1.25 錢)

  • 蒲黃、桃膠、葵子(各 7 分)

  • 甘草(5 分)

  • 紫貝(2 個,煅燒)

  • 石首魚頭中骨(4 個,煅燒)

上藥研粗末分為兩帖,每帖加入生薑三片、燈心草二十根,用空心菜梗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