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中風失音不語

失音者,語無聲音,蓋即喑也。夫喉嚨者,氣之所上下也;會厭者,聲音之門戶也。其氣宣通,則聲音無所阻礙。若風邪搏於會厭,則氣道不宣,故令人失音。其邪氣入臟者,則並不能言語也。《外臺》云:肝風其口不能言,脾風聲不出,或上下手。又云:脾之脈,挾喉連舌本,心之別脈系舌本。

白話文:

失音症患者,說話沒有聲音,其實就是啞巴了。喉嚨是氣體上下的通路;會厭是聲音出入的門戶。氣體通暢,那麼聲音就不會受到阻礙。如果風邪侵襲了會厭,那麼氣道就不會通暢,這就會導致人失聲。如果是邪氣入侵臟腑,那麼就根本不能說話了。《外臺》中說:肝風會導致人不能說話,脾風會導致聲音出不來,或者上下肢運動不協調。又說:脾的經脈,經過喉嚨並連接著舌根,心的別脈連接著舌根。

今心脾臟受風邪,故舌強不得語也。河間云:內奪而厥,謂腎脈虛弱,其氣厥不至舌下,則舌喑不能言,足廢不能用,經名喑痱,地黃飲子主之。比而論之,失音者,語言如故,而聲音不出,為臟之虛也。舌強不能語,雖語而謇澀不清,痰涎風氣之所為也。不語者,絕無語言,非神昏不知人,即臟氣厥,不至舌下,要須分別治之。

河間地黃飲子

白話文:

現在心脾臟受到風邪的侵襲,所以舌頭麻痺不能講話。河間(名醫張元素)說:內在的氣脈受奪而出現厥證,這是因為腎脈虛弱,其氣厥不能到達舌下,所以舌頭麻痺不能說話,即使說話也口齒不清,這是由於痰涎和風氣所引起的。絕無語言,並非昏迷不省人事,而是臟氣厥,不至舌下,要仔細分別診治。

河間地黃飲

組成:

  • 地黃(酒洗)四兩
  • 山茱萸肉二兩
  • 山藥(去心)二兩
  • 丹皮一兩
  • 澤瀉(去皮)一兩
  • 牛膝(酒洗)一兩
  • 茯苓(去皮)一兩
  • 桂枝(去皮)八錢
  • 附子(炮去皮臍)五錢

製法:

以上各藥材搗碎,水煎服。

功效:

補腎壯陽,益氣養血。

適應症:

腎虛腰痛,遺精早洩,月經不調,虛寒不育等。

熟地黃,巴戟(去心),石斛,山茱萸,蓯蓉(酒浸,焙),附子(泡),五味子,肉桂,麥冬,白茯苓,石菖蒲,遠志(去心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熟地黃:滋陰補血,益精填髓。

  • 巴戟(去心):補腎壯陽,益精填髓。

  • 石斛:滋陰清熱,益胃生津。

  • 山茱萸:補肝腎,益精明目。

  • 蓯蓉(酒浸,焙):補腎壯陽,益精填髓。

  • 附子(泡):溫腎壯陽,散寒止痛。

  • 五味子:補腎固精,生津止渴。

  • 肉桂:溫腎壯陽,散寒活血。

  • 麥冬:滋陰清熱,益胃生津。

  • 白茯苓:健脾益氣,祛濕安神。

  • 石菖蒲:開竅醒神,益智寧心。

  • 遠志(去心):補腎固精,益智寧心。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一枚,薄荷七葉,同煎至八分,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藥研磨成粉末後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子一枚,薄荷七片,一起煎煮到八分滿,不限何時服用。

滌痰湯

清心散(二方並見前逐痰涎門。)

《寶鑑》茯神散

茯神心(一兩,炒),薄荷(二兩,焙),蠍梢(去毒,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一二錢,溫酒調下,此治風氣挾痰不語之劑。

白話文:

滌痰湯

清心散(這兩種方劑皆見於前面排痰涎的章節。)

《寶鑑》茯神散

茯神(一兩,炒),薄荷(二兩,烘烤),蠍梢(去除毒性,五錢)

上為粉末,每次服用一二錢,用溫酒調服,此方劑適用於風氣夾痰導致失語的症狀。

2. 口眼歪斜

足陽明脈,循頰車;手太陽脈,循頸上頰。二經俱受風寒,筋骨引頰,令人口喎僻。目不能正視。又云:風入耳中,亦令口喎。緣坐臥處對耳有竅,為風所中,筋牽過一邊,連眼皆緊,睡著一眼不合者是也。

《外臺》治中風,面目相引,口喎,牙車急及舌不得轉方

白話文:

足陽明脈循行於顏面頰車穴,手太陽脈循行於頸部和顏面頰車穴。這兩條經脈都容易受到風寒侵襲,導致筋骨牽引顏面,使人口齒歪斜,眼睛不能正視。又說:風寒進入耳中,也會導致口齒歪斜。這是因為坐臥的地方對著耳朵有孔洞,風寒由此侵入,筋脈牽扯偏向一邊,連帶眼睛也緊閉,睡覺時有一隻眼睛不能合攏就是這個原因。

《外臺祕要》治療中風,面部歪斜,嘴巴歪斜,牙齒緊咬,以及舌頭不能轉動的方劑:

獨活(三兩),竹瀝,生地黃汁(各一升)

三味合煎,取一升頓服之,即愈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獨活(90克),竹瀝、生地黃汁(各200毫升)

此外另有方子:將三味藥材一起煎煮,取一升的藥液一次服下即可痊癒。

另有他方:

牡蠣(熬),礬石(燒),附子(泡去皮),灶下黃土

白話文:

牡蠣:將牡蠣洗淨,放入鍋中煮熟,然後晾乾。

礬石:將礬石放入爐中燒成粉末。

附子:將附子浸泡在水中,去除外皮,然後晾乾。

竈下黃土:將竈臺下的黃土收集起來,並晾乾。

上各等分為末,取三年雄雞冠血,和藥敷其上,候復故,便洗去之。《千金翼》云:左喎塗右,右喎塗左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中藥研磨成細末,取用三年雄雞的冠血塗抹在患處,等候患處恢復原狀後,再清洗乾淨。《千金翼》中記載說:若患者的左半身發生偏癱則塗抹右半身,反之亦然。

戴元禮云:有無故口眼喎斜,投以中風藥不效,蓋緣骨虛中受風邪所致。當於此求之,不可例作尋常中風治之。

又方

白話文:

戴元禮說:有沒有無緣無故嘴巴和眼睛斜視的情況,服用了中風藥物卻不見效?這可能是因為骨頭虛弱,受到風邪的侵襲所導致。應從這方面去尋找原因,不能一律當作平常的中風來治療。

其他方劑

蓖麻子去殼爛搗,右喎塗左,左喎塗右。或以鱔血入麝香少許塗之。

白話文:

將蓖麻子的殼去掉,搗成糊狀,將其敷在患處。如果患處在右側,就將蓖麻子糊敷在左側,如果是患處在左側,就將蓖麻子糊敷在右側。也可以在蓖麻子糊中加入少許鱔魚血和麝香,然後敷在患處。

3. 偏風

偏風者,風邪偏客身之一邊也。其狀或左或右,手不能舉,足不能履。《內經》所謂風邪之氣,各入其門戶,所中則為偏風是也。亦有陰陽偏廢,左右不相貫通,或凝痰死血,壅塞經絡者,其狀與偏風等也。蓋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,不可偏也,偏則陰陽傾而隔矣。經絡者,血氣所流注,不可塞也,塞則氣血壅而廢矣。

白話文:

偏風:是一種風邪偏向於身體的一側的疾病。症狀可能在左邊或右邊,患側的手無法舉起,腳也無法行走。

《內經》中說:“風邪之氣,各入其門戶,所中則為偏風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風邪侵犯人體的不同部位,就會引起不同的疾病,其中侵犯人體一側的部位,就會引起偏風。

有些偏風是由於陰陽偏廢,左右不相貫通,或者有凝痰死血壅塞經絡引起的,其症狀與偏風相同。

左右是陰陽的道路,不能偏廢,偏廢則陰陽傾斜隔絕。經絡是血氣流注的通路,不可阻塞,阻塞則氣血壅積而廢棄。

和利陰陽,疏瀹經絡,治內傷之道也。大藥攻邪,針熨取汗,治外感之道也。

甄權防風湯,療偏風。

白話文:

和協調節陰陽,疏通暢達經絡,用於治療內部損傷的方法。採用大劑量的藥物攻伐邪氣,針灸艾灸引發出汗,用於治療外感疾病的方法。

《甄權》:防風湯,用於治療偏風邪。

防風(一兩),羌活(二兩),川芎(一兩),白芷(一兩),葛根(二兩),杏仁(二兩)白朮(一兩),人參(二兩),牛膝(一兩),狗脊(一兩),萆薢(一兩),薏仁(二兩),麻黃(四兩),石膏(二兩),桂心(二兩),生薑(五兩)

白話文:

  • 防風(45克)

  • 羌活(90克)

  • 川芎(45克)

  • 白芷(45克)

  • 葛根(90克)

  • 杏仁(90克)

  • 白朮(45克)

  • 人參(90克)

  • 牛膝(45克)

  • 狗脊(45克)

  • 萆薢(45克)

  • 薏仁(90克)

  • 麻黃(180克)

  • 石膏(90克)

  • 桂心(90克)

  • 生薑(225克)

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服一劑覺好,更進一劑。灸風池、肩髃、曲池、支溝、五樞、陽陵泉、巨虛、下廉,合七穴,一度灸之即瘥。(《外臺》。)

麻子仁湯(《聖濟》),治偏風手足不遂,口眼喎斜。

白話文:

將一斗二升的水煮成三升,分成三份服用。服用一劑後感覺好轉,繼續服用第二劑。灸風池、肩髃、曲池、支溝、五樞、陽陵泉、巨虛、下廉,總共七個穴位,灸一次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外臺》。)

麻子仁湯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,治療偏風導致手足癱瘓、口眼歪斜。

麻子仁,黑豆(緊小者),鴿糞(各二合),垂柳枝(半寸長者,二握)

白話文:

麻子仁、緊小的黑豆、鴿子糞(各二合),半寸長的垂柳枝(二握)。

四味,先以酒七升煮柳枝,取五升。炒鴿糞、麻仁、黑豆等令黃,乘熱投柳枝酒內,須臾去滓令淨。每服旋取,溫服二合至三合,空心、臨臥各一服。

活絡丹

白話文:

將四種藥材放在一起,先用七升酒煮柳枝,煮到剩下五升。炒鴿糞、麻仁、黑豆等藥材炒到黃色,然後趁熱倒入柳枝酒內,過一會把藥渣去掉,使酒液清澈。每次服用時,溫熱服用二合至三合,空腹時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。

活絡丹

組成:

  • 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炙甘草、桂枝、白芍、白芷、細辛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蒼朮、紅花、丹參、赤芍、陳皮、木香、排草、川牛膝、秦艽、威靈仙、補骨脂、杜仲、續斷、菟絲子、巴戟天、仙茅、鎖陽

功能: 溫經散寒,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。

主治: 寒凝血瘀所致的四肢麻木疼痛、關節屈伸不利、腰腿痠痛、跌打損傷等。

用法用量: 口服,一次6克,一日3次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孕婦禁用。
  • 陰虛火旺者慎用。
  • 脾胃虛弱者應飯後服用。

川烏,草烏(並炮去皮),膽星(各六兩),地龍(去土焙乾),乳香(去油),沒藥(各二兩二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  1. 川烏:是一種烏頭的根莖,需要經過炮製,去除外皮,以降低毒性。

  2. 草烏:也是一種烏頭的根莖,同樣需要炮製,去除外皮。

  3. 膽星:是一種動物的膽囊,需要經過炮製。

  4. 地龍:一種蚯蚓,需要去除土,焙乾。

  5. 乳香:樹脂,需要去除油脂。

  6. 沒藥:樹脂。

將中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蜜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溫酒送服。

戴氏云:病症有終身不愈者,其在腰,或屈而不能伸,或伸而不能屈,在手足亦然。治法活血為先,多服四物湯,吞活絡丹佳。

夜合醞酒方,治中風手足攣縮,不得屈伸。

白話文:

戴氏說:有些病症可以終身無法痊癒,通常表現在腰部,可能是彎曲無法伸展,或者伸展卻無法彎曲,手腳也一樣。治療方法以活血為主,多服用四物湯,吞服活絡丹效果更佳。

夜合醞酒方,是用來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腳痙攣,無法彎曲或伸展。

夜合枝,桑枝,槐枝,柏枝,石榴枝(各生用五兩),羌活(二兩),防風(五兩)糯米(五升),細曲(七斤半),黑小豆(緊小者,生用,五升)

白話文:

夜合花枝條、桑枝、槐樹枝條、柏樹枝條,石榴樹枝條(以上各取五兩生用),羌活(二兩),防風(五兩),糯米(五升),細曲(七斤半),黑色小豆(緊實小的,生用,五升)

共十味,以水五斗,浸五枝,同煎取二斗五升,去滓,浸米豆二宿蒸熟,與曲、羌活、防風三味拌和,造酒依常醞法。封七日,壓去糟,取清酒三合至五合,時飲之。令常有酒氣,勿令過醉亂氣。

熨法,治中風骨節疼痛。

白話文:

共有十味藥,用水五斗浸泡五枝藥,並一併熬煮至二斗五升,過濾去除渣滓,再浸泡米豆兩晚,蒸熟後拌入酒麴、羌活、防風三味藥,依造酒的常規方法進行。密封七日,壓去酒糟,取清酒三合至五合,隨時飲用。經常飲少量酒,不要過量醉醺醺,保持神志清醒。

熨法: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骨節疼痛。

天麻,半夏,細辛(各二兩)

絹袋二個,各盛藥令勻,蒸熱交互熨痛處,汗出則愈,數日再熨。

白話文:

天麻、半夏、細辛各二兩。

兩個絹袋,各裝有一定分量的藥材,蒸熱後交替敷貼在疼痛處,直到出汗為止,疼痛就會痊癒。數日後再重複此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