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2)

1. 疏解之劑

《活人》敗毒散,治下利發熱脈浮者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服無時,一名倉稟湯。

藿香正氣散

香薷飲

下利雖曰有積有熱,如用藥不效,即是腸胃有風邪。熱者、赤者,與敗毒散;冷者、白者,不換金正氣散。治痢之法,大要經以散風邪,行滯氣,開胃脘為先,不可遽用粟殼、龍骨牡蠣輩,以閉澀腸胃,邪氣得補而愈甚,不為纏擾撮痛,則為裡急後重,所以日久淹延而未已也。(肉蔻、訶子白朮輩,恐其補住寒邪,亦不可遽投。)

2. 溫通之劑

葛氏療痢色白,食不消者,為寒下方。

豉(一斤,綿裹),薤白(一把)

水三升,煮取二升,及熱頓服之。此不從暑毒而發者,或過啖生冷,或坐臥高堂大廈,寒氣所乘,脾亦不運,故隨感而為痢,以葛氏豉薤湯治之,如逾二三日,寒化為熱,其病形與暑毒同也。

烏梅肉,杏仁(去皮尖,另研,十四粒),巴霜(去油,半錢),百草霜(六錢)

上為細末,和勻稀糊為丸,如黍米大,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,白湯送下。一方有半夏、縮砂(各十四粒。)

3. 溫補之劑

理中湯

人參白朮,炮姜,炙草

水煎服。如痢不止,宜加豆蔻、木香。有熱加黃連

人參,白朮(各六兩),白芍,木香(各一兩六錢),甘草肉桂(各八錢),肉豆蔻(麵裹煨,五錢),御米殼(蜜炙),訶子肉(一兩二錢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去渣,食前溫服。忌生冷魚腥酒面油膩之物。如滑泄夜起,久不瘥者,可加附子四片。此溫補兼收之劑,臟虛滑脫者宜之。若有熱者,不可用也,宜冷澀之劑。

4. 冷澀之劑

《外臺》方,治傷寒八九日,至十餘日,大煩渴作熱,三焦有瘡慝下利,或張口吐舌,目爛口瘡,不識人。用此除熱毒止痢。

龍骨半斤,水一斗,煮四升,沉之井底,冷服五合,漸漸進之。

《肘後方》,治熱病下利慾死者。

龍骨半斤,研,水一斗,煮取五升,候極冷稍飲,得汗即愈效。

又治久利休息不止者。

龍骨四兩打碎,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分五服冷飲。仍以米飲和丸,每服十丸。

按:三方並用龍骨水煎冷服,蓋以冷除熱,而以澀固脫爾。

5. 和養之劑

駐車丸,治一切下痢,無問冷熱。

阿膠(十五兩,搗碎,蛤粉炒成珠,以醋四升熬成膏),當歸(十五兩),川黃連(三十兩,去須),炮乾薑(十兩)

上為末,同阿膠膏,杵成丸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日三。

凡蘊熱血痢,裡急而痛甚,雖已疏通盪滌,然其痛不減者,非熱亦非積也。營血虧少,陽剛勝陰故爾。用藥當以血藥為佐,營血一調,其痛立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