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2)

1. 疏解之劑

《活人》敗毒散,治下利發熱脈浮者。

白話文:

《活人書》敗毒散

治療下痢發熱、脈浮的患者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一種藥用植物,常被用於改善體質、增強免疫力。

  • 川芎: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鎮痛解熱的作用。

  • 羌活:一種中藥,具有祛風除濕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

  • 獨活:一種中藥,具有祛風濕、活血通絡的作用。

  • 前胡:一種中藥,具有祛痰止咳、利氣化痰的作用。

  • 茯苓:一種中藥,具有利尿消腫、健脾益氣的作用。

  • 枳殼:一種中藥,具有理氣破瘀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桔梗:一種中藥,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平喘的作用。

  • 炙草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益氣補中的作用。

  • 柴胡:一種中藥,具有疏肝解鬱、退燒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陳倉米:一種經過特殊加工的稻米,具有補益氣血、健脾益肺的作用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服無時,一名倉稟湯。

藿香正氣散

香薷飲

白話文:

上腹部疼痛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,去渣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,又名倉稟湯。

下利雖曰有積有熱,如用藥不效,即是腸胃有風邪。熱者、赤者,與敗毒散;冷者、白者,不換金正氣散。治痢之法,大要經以散風邪,行滯氣,開胃脘為先,不可遽用粟殼、龍骨牡蠣輩,以閉澀腸胃,邪氣得補而愈甚,不為纏擾撮痛,則為裡急後重,所以日久淹延而未已也。(肉蔻、訶子白朮輩,恐其補住寒邪,亦不可遽投。)

白話文:

下痢雖然說是因為有積滯有熱造成的,但如果用藥無效,那便是腸胃有風邪。發熱的、大便發紅的,就給予敗毒散;畏寒的、大便發白的,就給予不換金正氣散。治療痢疾的方法,總的來說,要先以祛散風邪、通暢滯氣、開通胃脘為先。不能驟然使用粟殼、龍骨、牡蠣之類的藥物,使腸胃閉塞,邪氣得到滋補而更加嚴重,要是不為纏綿不斷的疼痛所困擾,就是會裡急後重,所以日久延宕而不見痊癒。(肉蔻、訶子、白朮之類的藥物,恐怕會固住寒邪不可驟然投予。)

2. 溫通之劑

葛氏療痢色白,食不消者,為寒下方。

豉(一斤,綿裹),薤白(一把)

白話文:

葛氏治療痢疾,大便顏色發白,食物消化不良者,為寒證,宜用下方。

調味料:豉(一斤,用棉布包裹)

藥材:薤白(一把)

水三升,煮取二升,及熱頓服之。此不從暑毒而發者,或過啖生冷,或坐臥高堂大廈,寒氣所乘,脾亦不運,故隨感而為痢,以葛氏豉薤湯治之,如逾二三日,寒化為熱,其病形與暑毒同也。

黑丸子

白話文:

用三升水煮成兩升,趁熱一次喝完。這種痢疾不是由於暑熱引起,可能是吃了太多的生冷食物,或者坐臥在高大的建築物中,受寒氣侵襲,脾胃功能失常,因此在感受外邪後就發作了痢疾,可以用葛氏的豉薤湯來治療。如果超過兩三天,寒氣轉化為熱氣,那麼症狀和暑熱引起的痢疾就相似了。

黑丸子

治五勞七傷,煩熱驚悸,虛損怔忡,血海遊風,血崩吐衄,惡心嘔吐,婦人難產,大腸脫肛,小兒潮熱,喉痹舌強,誤服毒藥。即以冷水送下。

治療五臟勞損,神經衰弱,煩躁不安,心悸,虛弱健忘,思慮過度,血液系統疾病,導致的不適症狀,如出血、吐血、噁心、嘔吐等。婦女難產、大腸脫肛、小兒發熱、喉嚨痛、舌頭僵硬,以及誤服毒藥等症狀。服藥時,用冷水送服。

烏梅肉,杏仁(去皮尖,另研,十四粒),巴霜(去油,半錢),百草霜(六錢)

白話文:

  1. 烏梅肉:烏梅的果肉。

  2. 杏仁:杏子的果仁,要去掉外皮和尖頭,研磨成粉,總共 14 粒。

  3. 巴霜:一種礦物藥材,要先去除油脂,取半錢的量。

  4. 百草霜:一種植物性藥材,取 6 錢的量。

上為細末,和勻稀糊為丸,如黍米大,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,白湯送下。一方有半夏、縮砂(各十四粒。)

感應丸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末,與稀糊混合均勻,做成像小米一樣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五丸,逐漸增加到二十丸,用溫水送服。另一個方劑中含有半夏和縮砂(各十四粒)。

感應丸

處方:

  • 紫河車(炒)二兩
  • 生地黃二兩
  • 熟地黃一兩
  • 山藥一兩
  • 澤瀉一兩
  • 木瓜一兩
  • 當歸一兩
  • 白茯苓半兩
  • 懷生地半兩
  • 白芍藥半兩
  • 陳皮半兩
  • 甘草半兩
  • 人參半兩

製法:

將以上各味藥材研成細末,加入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用法:

每日服二至三丸,溫水送服。

主治:

  • 心氣虛弱
  • 心悸氣短
  • 失眠多夢
  • 健忘健脾

3. 溫補之劑

理中湯

人參白朮,炮薑,炙草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

水煎服。如痢不止,宜加豆蔻、木香。有熱加黃連

真人養臟湯

白話文:

將藥材煎成藥汁服用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加入豆蔻、木香。如果有發熱,則加入黃連。

真人養臟湯

組成: 人參 三錢 黃耆 三錢 當歸 三錢 熟地 三錢 川芎 二錢 白芍 三錢 茯苓 二錢 白朮 二錢 甘草 一錢 阿膠 二錢

用法: 水煎,每日一劑,早晚溫服。

功效: 益氣補血,養心補肺,健脾和胃。

主治: 肺腎陰虛,心脾兩虧,氣血不足,精神疲倦,體弱乏力,食慾不振,夜間多汗,口乾咽燥,咳嗽氣促,心悸怔忡,腰膝痠軟,舌淡苔薄,脈細數。

人參,白朮(各六兩),白芍,木香(各一兩六錢),甘草肉桂(各八錢),肉豆蔻(麵裹煨,五錢),御米殼(蜜炙),訶子肉(一兩二錢)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六兩

  • 白朮:六兩

  • 白芍:一兩六錢

  • 木香:一兩六錢

  • 甘草:八錢

  • 肉桂:八錢

  • 肉豆蔻:五錢(用麵粉包裹後煨熟)

  • 御米殼:一兩二錢(用蜂蜜炙製)

  • 訶子肉:一兩二錢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去渣,食前溫服。忌生冷魚腥酒面油膩之物。如滑泄夜起,久不瘥者,可加附子四片。此溫補兼收之劑,臟虛滑脫者宜之。若有熱者,不可用也,宜冷澀之劑。

白話文:

上牀睡覺前,每次服用四錢的藥,加水 一杯半,煎至八分去渣,在吃飯前溫服。忌諱吃生冷、魚腥、酒、油膩食物。如果腹瀉洩漏、夜裡起來(拉肚子),長時間沒有治好,可以加附子四片。這種藥兼具溫補的作用,臟腑虛損、滑脫的患者適合服用。如果有發熱的症狀,不能用這種藥,應該用具有清熱澀腸作用的藥。

4. 冷澀之劑

《外臺》方,治傷寒八九日,至十餘日,大煩渴作熱,三焦有瘡慝下利,或張口吐舌,目爛口瘡,不識人。用此除熱毒止痢。

白話文:

《外臺》中的藥方,用於治療傷寒八九天,甚至十幾天,出現高燒、口渴、熱氣上衝的症狀,三焦有膿瘡、腹瀉,或者張口吐舌、眼睛潰爛、口腔潰瘍,不認識人。使用此藥方可以清除熱毒,止住腹瀉。

龍骨半斤,水一斗,煮四升,沉之井底,冷服五合,漸漸進之。

《肘後方》,治熱病下利慾死者。

龍骨半斤,研,水一斗,煮取五升,候極冷稍飲,得汗即愈效。

又治久利休息不止者。

龍骨四兩打碎,水五升,煮取二升半,分五服冷飲。仍以米飲和丸,每服十丸。

按:三方並用龍骨水煎冷服,蓋以冷除熱,而以澀固脫爾。

白話文:

龍骨半斤,使用一斗的水進行熬煮,直至剩下四升的液體,然後將其沉入井底冷卻,之後每次服用五合(約為250毫升),應逐步增加服用量。

此方法出於《肘後方》,適用於治療因熱病導致的腹瀉嚴重、近乎致命的情況。

另外,將龍骨半斤磨碎,用水一斗煮至剩下五升的液體,待其完全冷卻後慢慢飲用,一旦出汗則表示療效顯著。

此法同時適用於長期腹瀉、屢歇不止的患者。

對此類患者,可取龍骨四兩打碎,加入五升水熬煮,縮減至二升半的液體,分成五次冷飲。此外,還可以米湯配合龍骨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十丸。

總結:上述三個方子均採用龍骨加水煎煮後冷服的方式,其原理在於利用冷性以袪除熱症,同時藉由龍骨的收斂特性來防止體液過度流失。

5. 和養之劑

駐車丸,治一切下痢,無問冷熱。

白話文:

車前丸,治療各種腹瀉,無論寒熱。

阿膠(十五兩,搗碎,蛤粉炒成珠,以醋四升熬成膏),當歸(十五兩),川黃連(三十兩,去須),炮乾薑(十兩)

上為末,同阿膠膏,杵成丸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日三。

白話文:

  • 阿膠(十五兩,搗碎,加入蛤粉炒至成珠狀,再以四升醋熬煮成膏狀)。

  • 當歸(十五兩)。

  • 川黃連(三十兩,去除鬚根)。

  • 炮乾薑(十兩)。

攪拌成膏狀,與阿膠膏相同。搗成梧桐子 büyüklüğündeki haplar. Her doz otuz hap, yemeklerden önce pirinç suyuyla alın. Günde üç kez.

凡蘊熱血痢,裡急而痛甚,雖已疏通盪滌,然其痛不減者,非熱亦非積也。營血虧少,陽剛勝陰故爾。用藥當以血藥為佐,營血一調,其痛立止矣。

白話文:

凡是蘊熱血痢,裡急肚子痛,即使已經疏通排淨,但疼痛並沒有減輕,不是因為熱症或積滯。而是因為營血虧少,陽剛勝陰所致。用藥應該以血藥為輔,營血一調,疼痛就會立即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