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0)

1. 腎泄

腎泄者,五更溏泄也。腎雖水臟,而中有元陽,為脾土之母。又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,而開竅於二陰,腎陽既虛,即不能溫養於脾,又不能禁固於下,故遇子後陽生之時,其氣不振,陰寒反勝,則腹鳴奔響作脹,瀉去一二行乃安,積月不愈,或至累年。此病藏於腎,宜治下而不宜治中者也。

白話文:

腎臟功能失調,是指凌晨時段出現腹瀉的症狀。腎臟雖然是水臟,但其中含有元陽,是脾臟的根基。另外,腎臟負責儲藏精氣,是封閉和儲存的根本,並與兩個陰竅相通。腎陽虛弱時,就不能溫養脾臟,也不能將精氣固守在下部,因此在凌晨陽氣升起的時候,腎氣不足,陰寒之氣反而盛行,就會出現腹鳴、脹滿、腹瀉等症狀。腹瀉幾次後症狀才會緩解。這種疾病根源在於腎臟,因此治療時應以補腎為重點,而不宜治療脾胃等中間臟腑。

五味子散

五味子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,細粒綠色者)

上二味,同炒香熟為度,細末每二錢,陳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散

五味子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,細粒綠色者)

以上兩味,一同炒香炒熟即可,磨成細末,每次取二錢,用陳米水送服。

許氏云:頃年有一親識,每五更初欲曉時,必溏泄一次,如是數月。有人云:此名腎泄,感陰氣而然,得此頓愈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細末,生薑八兩,紅棗一百枚,將紅棗煮熟後取出棗肉做成如梧桐樹種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,空腹或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另一種方法:夜晚睡前再服用一劑。溫熱性質的藥物即使清晨服用,到了晚上藥效已經用盡,無法抵抗一整晚的陰氣,因此要晚上再服用一劑。在《澹寮》這個方子中,去除了五味子、吳萸,加入了茴香一兩、木香半兩。還有一種方子去除了五味子、吳萸,加入了神曲、麥芽。

四神丸

肉豆蔻,五味子(各二兩),補骨脂(四兩),吳茱萸(浸炒,一兩)

上為末,生薑八兩,紅棗一百枚,煮熟取棗肉和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或食前白湯下。一云:夜食前更進一服。蓋暖藥雖平旦服之,至夜力已盡,無以敵一夜陰氣之故也。《澹寮》無五味、吳萸,有茴香一兩,木香半兩。一方去五味、吳萸、入神麯、麥芽。

按:五更溏泄,不獨腎虛一端,酒積、食積、寒積,皆作此病。概與溫腎,非其治矣。食積、酒積,治法詳久泄,吞紅丸子,或單服曲糵枳朮丸。寒積者,積寒在脾腎,宜魏氏椒樸丸。

椒樸丸

白話文:

另外,五更時腹瀉,不只是腎虛一種原因,像是喝酒引起的積食、飲食不節引起的積食、受寒引起的寒積,都會導致這個疾病。概括而言,使用補腎的藥物治療,不是治本的方法。如果是飲食不節引起的積食,或者喝酒引起的積食,可以參考治療久瀉的方法,服用紅丸散,或者單獨服用曲糵枳朮丸。如果是受寒引起的寒積,寒邪積存在脾臟和腎臟,應該服用魏氏的椒樸丸。

椒樸丸

**組成:**乾薑一兩,白胡椒三兩,五味子半兩

**製法:**將乾薑、白胡椒研成細末,與五味子合勻,加水煉製成丸,如梧桐子大。

**功效:**溫中散寒,理氣健脾,止嘔。

**主治:**寒邪內侵所致的胃寒嘔吐,脘腹冷痛,脾虛食少,腹瀉便溏。

益智仁(去殼,炒),川椒(炒出汗),川厚朴(薑製),陳皮,白乾薑,茴香(炒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益智仁:去殼,炒製。

  2. 川椒:炒出汗。

  3. 川厚朴:用薑汁炮製。

  4. 陳皮:剝去外層粗皮,乾燥成熟的橘子皮。

  5. 白乾薑:曬乾切成片或塊狀的生薑。

  6. 茴香:炒製。

以上各味藥材均等分量使用。

上用青鹽等分,於銀石器內,以水浸前藥,慢火煮乾,焙燥為末,酒糊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加至四十丸,空心鹽湯溫酒任下。

白話文:

將青鹽等份與前一劑藥一起放入銀石器中,加水浸泡,以文火慢慢煮乾,再焙乾成粉末,用酒調成糊狀,丸成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逐漸增加到四十丸,空腹時以鹽湯或溫酒送服。

傷酒者,濕熱在脾,宜理中湯加乾葛、黃連,或葛花解酲湯,吞酒煮黃連丸。

白話文:

由於喝酒受傷的人,濕熱會在脾臟累積,適合使用理中湯再加入乾葛和黃連,也可以使用葛花解酲湯,或是服用以酒煮過的黃連丸。

飲食過多,脾胃之氣,不能運化,其人必噯氣如敗卵,宜治中湯加砂仁半錢,吞紅丸子,或單服曲糵枳朮丸。

白話文:

飲食過多,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,就會出現噯氣,如同腐敗的雞蛋一樣。這時可以服用治中湯加上半錢的砂仁,或者服用紅丸子,也可以單獨服用曲糵枳朮丸來治療。

2. 飧泄

飧泄,完穀不化也。脾胃氣衰,不能熟腐水穀,而食物完出。經所謂脾病者,虛則腹滿腸鳴,飧泄不化是也。又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者,謂陽氣虛則下陷也。又風氣入脾,亦令飧泄。夫風者木氣也,而行於土中,風性善行,傳化疾速,則熟腐不及,經所謂久風入中,為腸風飧泄是也。又脾所生病,為胸滿嘔逆飧泄者,亦木氣制土之所致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,是指吃下的穀物無法消化。脾胃的元氣衰弱,不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,導致食物原原本本的排出體外。這在經文中被稱為脾病,症狀是腹部脹滿、腸鳴、腹瀉,食物無法消化。另外,清氣在下,也會導致腹瀉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而下陷造成的。還有,風氣侵襲脾臟,也會導致腹瀉。風屬於木氣,在脾胃中運行。風性好動,傳化迅速,導致食物消化不及,經文中所說的「久風入中,為腸風飧泄」就是這個道理。另外,脾臟有病,導致胸滿、嘔吐、腹瀉,也是木氣剋制脾土的結果。

又虛邪舍於腸胃,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者,土性喜溫而惡寒,多寒則變化無權也。故飧泄之病,約有三端,一曰虛,二曰風,三曰冷,而皆以虛為本也,亦曰虛泄。

白話文:

虛邪滯留於腸胃,多寒則會出現腸鳴、腹瀉、飲食不化等症狀。因為土性喜溫而惡寒,多寒則土的運化功能就會失常。所以腹瀉的病症,約莫有三個原因:一是虛,二是風,三是寒,但都以虛為根本,所以也稱為虛泄。

胃風湯,治風冷虛氣,入客腸胃,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,腹脅虛滿,腸鳴㽲痛。

白話文:

胃風湯,用來治療因風寒虛氣入侵腸胃,導致水穀不化、腹瀉不止,腹脅部虛滿、腸鳴腹痛的疾病。

人參,茯苓,川芎,官桂,當歸,白芍,白朮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肉桂、當歸、白芍和白朮(等量)。

每服二錢,水一大盞,粟米百餘粒,同煎七分去渣,稍熱空心服。若虛勞嗽,加五味子;若有痰,加半夏;若發熱,加柴胡;若有汗,加牡蠣;若虛寒,加附子;若寒甚,加乾薑,皆依本方等分。

防風芍藥湯,治飧泄脈弦,身熱腹痛而渴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二錢藥材,加入一大杯水和一百多粒粟米,一起煮沸至七分之三,除去渣滓,稍稍加熱後,空腹服用。如果是虛勞咳嗽,加入五味子;如果是痰多,加入半夏;如果是發熱,加入柴胡;如果是出汗,加入牡蠣;如果是虛寒,加入附子;如果是嚴重寒症,加入乾薑,所有添加藥材的份量都要與本方藥材的份量相同。

防風芍藥湯,治療拉肚子、脈象緊實、身體發熱、肚子痛而且口渴。

防風,芍藥(各二錢),黃芩(一錢),蒼朮(三錢)

白話文:

防風,芍藥(各12公克),黃芩(6公克),蒼朮(18公克)

水煎服。此治風入脾之法也。

鞠藭丸(方見濡泄。)

吳茱萸散(方見腸痹。)

升陽除濕湯,治胃氣不升,清氣在下,飧泄不已。

白話文:

**藥方服用方法:**水煎煮後服用

針對風邪侵入脾臟的治療方法:

  • **鞠藭丸:**藥方請參照「尿失禁」的治療方法。
  • **吳茱萸散:**藥方請參照「腸閉結」的治療方法。
  • **升陽除濕湯:**治療胃氣無法上升,導致清氣停滯在下,造成持續性腹瀉。

蒼朮(一錢半),柴胡,升麻,羌活,防風,澤瀉,豬苓,神麯(各七分),麥芽,陳皮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,炙)

白話文:

蒼朮(1.5錢),柴胡、升麻、羌活、防風、澤瀉、豬苓、神麯(各0.7錢),麥芽、陳皮(各0.5錢),炙甘草(0.3錢)

水二盞,煎一盞,去滓,空心服。如胃寒腸鳴,加益智仁、半夏(各五分),薑棗同煎。

白話文:

兩杯水,煎成一杯,去除渣滓,空腹服用。如果胃寒腸鳴,加入益智仁、半夏(各五分),與薑棗同煎。

《靈樞》云:頭有疾,取之足,謂陽病在陰也。足有疾,取之上,謂陰病在陽也。中有疾,傍取之,中者脾胃也,傍者少陽甲膽也。脾胃有疾,取之足少陽甲膽也。甲風木也,東方春也。胃中真氣者,穀氣也。飲食不化,穀氣下流者,濕勝故也。故曰,濕多成五泄,宜助甲膽風以克之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》中說:頭部有疾病,取穴治療在足部,這是因為陽症在陰;足部有疾病,取穴治療在上部,這是因為陰症在陽。中部有疾病,取穴治療在旁邊,中部是指脾胃,旁邊是指少陽甲膽。脾胃有疾病,取穴治療在足少陽甲膽。甲為風木,東方屬春。胃中的真氣,是指穀氣。飲食不消化,穀氣下流,這是因為濕邪盛的緣故。所以說,濕邪多則形成五泄之病,宜助甲膽之風氣以剋制濕邪。

又是升陽助清氣上行之法也。大抵此症,本胃弱不能克化,奪食少食,欲使胃氣不困也。若藥劑大,則胃不勝藥,泄亦不止,當漸漸與之,不可多服餌也。

白話文:

以上是增強陽氣,幫助清新之氣上升的方法。一般來說,這種病症是胃虛弱,消化不良,導致飲食減少,就是要讓胃氣不睏乏。如果藥物過多,胃就會受不了藥物,便會持續腹瀉。應該逐漸少量服用,不能大量服用。

經云:飧泄取三陰。三陰者,太陰也。宜補中益氣湯去當歸,加白芍。東垣云:清氣在下者,乃人之脾胃氣衰,不能升發陽氣,故用升麻、柴胡,助甘辛之味,以引元氣之升,不令下陷為飧泄也。

加味四君子湯,治氣虛泄瀉。

白話文:

經文提到:飧泄的治療需要從三種陰虛的狀況著手。所謂的三陰,主要是指太陰這一類的病理狀態。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去掉當歸,再加上白芍。東垣學派指出,如果人體的清氣在下,這表示脾胃的氣虛,無法升發陽氣,因此需要使用升麻和柴胡,這些甘辛的藥材可以幫助提升元氣,避免氣的下陷而導致飧泄。

另外,加味四君子湯則是用來治療氣虛所造成的腹瀉。

四君子加肉豆蔻(煨),訶子(泡,各一錢),薑棗煎。一方加縮砂、藿香、炮薑各五分,山藥、蓮子、陳皮各一錢,烏梅一個,名參苓蓮術散。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加上肉豆蔻(用火煨過),訶子(用沸水浸泡,各取一錢),用薑和棗煮煎。另一個方子加上縮砂、藿香、炮薑各五分,山藥、蓮子、陳皮各一錢,烏梅一個,叫做參苓蓮術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