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七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8)

1. 益胃之劑

《廣濟》豆蔻子湯,治反胃嘔吐,不下食,腹中氣逆。

白話文:

《廣濟》[豆蔻子湯],用於治療反胃嘔吐、進食困難、腹內氣體上逆的症狀。

人參(一兩),白豆蔻(七粒),甘草(炒,一兩),生薑(五兩)

白話文:

人參(50公克),白豆蔻(7粒),甘草(炒過,50公克),生薑(250公克)

水四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三服,相去如人行五六里。

丁香煮散

白話文:

水四升,煮沸取一升五合,去除沉澱物,分三次溫服,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約為行五六里的路程。

丁香,石蓮肉(各十四枚),北棗(七枚),生薑(七片),黃秫米(半合)

上以水一碗半,煮稀粥,去藥,取粥食之。

白話文:

丁香、石蓮肉(各十四顆)、北棗(七顆)、生薑(七片)、黃秫米(半杯)

取清水一碗半,熬煮成稀粥,將藥材去除,只取粥來食用。

2. 咳嗽嘔吐痰血飲食

咳而嘔吐,痰食俱出者,傷於胃氣。昔人所謂肺病連胃是也。嘔血帶痰而出者,傷於肺之絡,《金匱》所謂熱傷血脈是也。吐食者二陳湯加減治之,吐血者補肺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咳嗽而嘔吐,痰涎以及食物一同吐出的,是傷到了胃氣。古人所說的「肺病連胃」就是這種情況。嘔血帶痰吐出的,是傷到了肺部的脈絡,《金匱》中所說的「熱傷血脈」就是這種情況。吐食物的,用二陳湯加減治療,吐血的,用補肺湯為主治療。

加減二陳湯,半夏(一錢),杏仁(一錢五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炙草(五分),橘紅(一錢),竹茹(八分),生薑(一片),粳米(一百粒)

白話文:

加減二陳湯:

半夏(一錢):具有化痰降氣、燥濕化濁、和胃止嘔的作用。

杏仁(一錢五分):具有潤肺止咳、祛痰平喘、緩解氣喘的作用。

茯苓(一錢五分):具有健脾利濕、益氣補虛、安神的作用。

炙草(五分):具有清熱解毒、益氣補虛、緩解咳嗽的作用。

橘紅(一錢):具有理氣化痰、健脾益胃、緩解咳嗽的作用。

竹茹(八分):具有清熱化痰、益氣補虛、緩解咳嗽的作用。

生薑(一片):具有溫中散寒、發汗解表、緩解感冒的作用。

粳米(一百粒):具有益氣補虛、健脾益胃、緩解腹瀉的作用。

上藥用清水煎服,加枇杷葉、蘆根佳。

補肺阿膠湯

白話文:

補肺阿膠湯

服用法:藥材以清水煎煮,加入枇杷葉和蘆根效果更佳。

阿膠(一錢五分),兜鈴(五分),炙草(五分),牛蒡(一錢),杏仁(七粒),糯米(一百粒)

都作一服,甚者加生地黃、藕汁。

白話文:

  • 阿膠:1.5錢

  • 兜鈴:0.5錢

  • 炙草:0.5錢

  • 牛蒡:1錢

  • 杏仁:7粒

  • 糯米:100粒

用作一劑藥湯,病情嚴重者可加入生地黃和藕汁。

3. 泄瀉諸症統論

戴復庵云:瀉水腹不痛者,濕也。飲食入胃,輒瀉之,完穀不化者,氣虛也。腹痛瀉水,腸鳴,痛一陣瀉一陣者,火也。或瀉或不瀉,或多或少者,痰也。腹痛甚而瀉,瀉後痛減者,積也。飧泄者,水穀不化而完出,濕兼風也。溏泄者,漸下汙積黏垢,濕兼熱也。鶩泄者,所下澄徹清冷,小便清白,濕兼寒也。

濡泄者,體重軟弱,泄下多水,濕自甚也。滑泄者,久下不能禁固,濕勝氣脫也。故曰濕多成五泄。

白話文:

戴復庵說:拉肚子、肚子不痛的,是體內濕氣太重。飲食進入胃中,立刻拉肚子,即使是大麥米這種難消化的食物,也來不及消化,這是體內氣虛。肚子痛拉肚子,腸鳴,疼痛一陣拉肚子一陣的,這是火氣太重。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肚子,有時拉的很多,有時拉的很少的,這是痰濕太重。肚子很痛後開始拉肚子,拉肚子後疼痛減輕的,這是體內有宿食積滯。飧泄,是食物和水沒有完全消化就排出,這是體內濕氣太重兼風氣太重。溏泄,是逐漸排出黏垢的,這是體內濕氣太重兼熱氣太重。鶩泄,是排泄物清澈、寒冷的,小便也是清白的,這是體內濕氣太重兼寒氣太重。

濡泄者,形體軟弱,腹瀉出水較多,濕邪極盛。滑泄者,長期腹瀉難以控制,濕邪過盛,氣虛不能固攝。因此說濕邪過多會導致五種泄瀉。

4. 濕瀉

濕瀉,一名濡泄,其脈濡細,其症泄水,虛滑,腸鳴,身重,腹不痛。由脾胃有濕,則水穀不化,清濁不分。久雨潮溢,或運氣濕土司令之時,多有此疾。《內經》所謂濕勝則濡泄。《左傳》所謂雨淫腹疾是也。又水寒之氣,入客腸間,亦令人濡瀉,經云:太陽之勝,寒客下焦,傳為濡泄是也。

白話文:

濕瀉,又稱濡泄,脈搏細濡,症狀是泄瀉水樣便,大便稀爛,腸鳴,身體沉重,腹部不痛。這是因脾胃有濕,水穀不化,清濁不分所致。久雨潮濕,或運氣濕土司令的時候,這種疾病很多。古書《內經》上說的「濕勝則濡泄」。古書《左傳》上說的「雨淫腹疾」就是這個意思。另外,水寒之氣,侵入腸道,也會讓人患濡泄,經絡理論說:「太陽之勝,寒客下焦,傳為濡泄」也是這個意思。

《本事》芎藭丸,治風濕滑泄。

芎藭,神麯,白朮,附子(泡,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麵糊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五丸,米飲送下。

白話文:

《本事》中的「芎藭丸」,用於治療風濕導致的頻繁瀉漏症狀。

藥方組成包括:川芎、神曲、白朮、附子(附子需先浸泡處理,所有藥材份量相等)。
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末,然後用麵糊搓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樹的種子。每次服用三至五粒,並以米湯送服。

許叔微云:左氏述楚子圍蕭,蕭將潰,無社告叔展曰,有麥面乎,有山鞠藭乎,意欲令逃水中以避,是知芎藭能除濕,予常加朮、附以制方,治脾濕而瀉者,萬無不中,此藥亦治飧泄。

劉草窗瀉濕湯

白話文:

許叔微說:左傳記載楚國圍攻蕭國,蕭國將要潰敗,沒有社稷可以祈禱。叔展對楚子說:「有麥米嗎?又有山鞠藭嗎?」意思是希望讓他們逃入水中躲避。由此可知芎藭能去除濕氣,我常加入朮、附子來制方,治療脾濕而腹瀉的病人,沒有不奏效的。此藥也能治療腹瀉。

劉草窗瀉濕湯

組成:

  • 防己 3 錢
  • 白朮 3 錢
  • 澤瀉 3 錢
  • 茯苓 2 錢
  • 朮皮 2 錢
  • 豬苓 2 錢
  • 蒼朮 2 錢
  • 薏苡仁 2 錢
  • 木香 2 錢
  • 砂仁 2 錢
  • 陳皮 2 錢
  • 甘草 2 錢
  • 白豆蔻 1 錢

功效:

祛濕化痰,利水消腫。

主治:

濕鬱化痰,痰飲阻滯胸膈,胸悶氣短,咳嗽喘息,食少納呆,腹滿脹痛,舌苔白膩,脈濡緩。

用法:

水煎服,每日 1 劑。

生白朮(三錢),白芍(二錢),陳皮(炒,一錢五分),防風(一錢),升麻(五分)

上銼作帖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生白朮:3 錢

  • 白芍:2 錢

  • 陳皮(炒):1 錢 5 分

  • 防風:1 錢

  • 升麻:5 分

用砂石 (銼) 成的粉末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此用風藥以舉其氣,抑勝其濕也。河間云:有腸胃燥郁,水液不能宣行於外,反以停濕而泄,或燥濕往來而時結時泄者,此又濕瀉之變。余見有老人久泄,飲牛乳而泄反止者,此類是耳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用風藥來升提脾氣,去除濕氣。河間子曰:有的人腸胃燥熱鬱悶,水液不能輸布到體外,反而停積成濕而泄瀉,或者燥濕往來交替,時而結滯時而泄瀉,這也是濕瀉的變化。我見有一個老人久泄,喝牛乳後泄瀉反而停止了,這類情況就是這個道理。

胃苓湯,治脾濕太過,泄瀉不止。

平胃散,五苓散(各等分)

上銼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胃苓湯

治療脾臟濕氣過重,腹瀉不止。

配方:

  • 平胃散
  • 五苓散(各等分)

使用方法:

將藥材研磨成碎末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

平胃散治酒泄不已,飲後尤甚,加丁香、縮砂、麥芽、神麯各五錢為末,米飲調二錢,立愈。

升陽除濕湯(方見飧泄。)

白話文:

平胃散用於治療因飲酒過量導致的腹瀉不止,飲酒後症狀加重。加入丁香、縮砂、麥芽、神麴各五錢,研成細末,用米湯調和二錢服用,即可立愈。

升陽除濕湯(方見於治療腹瀉)

東垣云:予病脾胃久衰,視聽半失,氣短精神不足,此由陽氣衰弱,不得舒伸,伏匿於陰中耳。癸卯歲六七月間,淫雨陰寒,逾月不止,時人多病泄利。一日予體重肢節疼痛,大便泄下,而小便閉塞。治法諸泄利,小便不利,先分利之。又云: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噫!聖人之法,布在方策,其不盡者,可以意求耳。

白話文:

東垣說:我患有脾胃衰弱的疾病很久,視力和聽力都衰退了一半,氣短,精神不足,這是由陽氣衰弱,不得舒展,隱藏在陰中引起的。癸卯年的六月到七月之間,連綿陰雨寒冷,超過一個月不停,當時很多人患有腹瀉。有一天我全身沉重,四肢疼痛,大便洩瀉,小便閉塞。治療腹瀉,小便不利,先分利。又說:治療濕氣不利小便,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啊!聖人的方法,記載在書上,沒有寫完的,可以用意念去求得。

今客邪寒濕之淫,從外而入里,若用淡滲之劑以除之,是降之又降,復益其陰,而重竭其陽,則陽氣愈削而精神愈短矣。故必用升陽風藥,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升麻各一錢,防風、葛根半錢,炙甘草半錢,同㕮咀,水二盅,煎至一盞,去滓稍熱服。大法云:濕寒之勝,助風以平之。

白話文:

現在病邪以寒濕淫邪的性質,從外侵犯到內臟,如果用淡滲的藥物來去除它,這就等於又下降陽氣,助長陰氣,加重損傷陽氣,那麼陽氣就會更加衰減,精神也會越來越短促。因此,必須使用升陽風藥,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升麻各一錢,防風、葛根半錢,炙甘草半錢,一起搗碎成藥末,加水二盅,煎至一盞,去除藥渣稍熱服用。中醫經典《大法》中說:濕寒的邪氣盛行,用風藥來調平它。

又曰:下者舉之,得陽氣升騰而去矣。又云:客者除之,是因曲而為之直也。醫不達升降浮沉之理,而一概施治,其愈者幸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如果鼻子下陷,把它提起,這樣陽氣就會升騰而散去了。又說:外客入侵,要把它清除出去,這道理就像把彎曲的東西矯正成直的一樣。醫生如果不通曉升降浮沉的道理,而採用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,治癒的病人算是幸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