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四 (18)
卷四 (18)
1. 氣積
氣滯成積也。凡憂思鬱怒,久不得解者,多成此疾。故王宇泰云:治積之法,理氣為先,氣既升降,津液流暢,積聚何由而生。丹溪乃謂氣無形,不能作聚成積,只一消痰破血為主,誤矣。天地間有形之物,每自無中生,何止積聚也。戴復庵只以一味大七氣湯,治一切積聚,其知此道歟。
大七氣湯
香附(一錢半),青皮,陳皮,桔梗,官桂,藿香,益智,莪朮,三稜(各一錢),甘草(七分半)
為末,每服四五錢,姜三斤,棗一枚,水煎服。
肝積肥氣,用前湯煎熟待冷,卻以鐵器燒通紅,以藥淋之,乘熱服。肺積息賁,用前湯加桑皮、半夏、杏仁各五分。心積伏梁,用前湯加石菖蒲、半夏各五分。脾積痞氣,用前湯下紅丸子。腎積奔豚,用前方倍桂加茴香、炒楝子肉各五分,此《濟生方》也。《指迷》有半夏、無三稜。《統旨》有元胡索、薑黃、草蔻,無桔梗。
白話文:
氣積是指氣機阻滯而形成的積聚。凡是因憂愁、思慮、鬱悶、憤怒等情緒長期得不到疏解,大多會導致這種疾病。因此,王宇泰說:治療積聚的方法,首先要調理氣機,氣機升降正常,津液運行通暢,積聚自然不會產生。但丹溪認為氣是無形的,不能形成積聚,只主張消痰破血,這是錯誤的。天地間有形的事物,很多都是從無到有產生的,積聚又何止一種呢?戴復庵只用一種大七氣湯來治療各種積聚,可見他深通此道。
大七氣湯的組成:
香附(1.5錢)、青皮、陳皮、桔梗、官桂、藿香、益智、莪朮、三稜(各1錢)、甘草(0.75錢)
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4-5錢,加生薑3斤,大棗1枚,水煎服。
若為肝積導致的肥胖氣喘,用上述大七氣湯煎好後放涼,再用燒紅的鐵器澆淋藥湯,趁熱服用。若為肺積導致的呼吸困難,在上述大七氣湯中加入桑皮、半夏、杏仁各0.5錢。若為心積導致的胸悶,在上述大七氣湯中加入石菖蒲、半夏各0.5錢。若為脾積導致的痞滿氣脹,在上述大七氣湯中加入紅丸子。若為腎積導致的奔豚(一種腹部陣發性疼痛的症狀),用上述大七氣湯加倍官桂的劑量,並加入茴香、炒楝子肉各0.5錢。以上是出自《濟生方》的記載。《指迷方》中則有半夏,但沒有三稜。《醫統旨要》中則有元胡索、薑黃、草蔻,但沒有桔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