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9)
卷六 (9)
1. 腳氣少腹不仁
《金匱》云:腳氣上入少腹不仁,腎氣丸主之。蓋濕淫之氣,自下侵上,腎虛陽弱,不能御之,則漸入少腹而痹著不仁矣。腎氣丸理腎之氣者也,腎氣得理,邪氣自下,而不仁者仁矣。
腎氣丸
熟地黃(八兩),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茯苓,澤瀉,丹皮(各三兩),附子(制),肉桂(各一兩)
上八味末之,煉蜜為丸梧子大,每服三錢,空心淡鹽湯下。
《三因》吳萸丸,治腳氣入腹,腹中不仁,喘急欲死。
吳茱萸(湯洗七次),木瓜(去瓤,切片,日乾,等分)
上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至百丸,酒飲任下,或以木瓜蒸爛,研膏為丸尤妙。
白話文:
腳氣導致下腹部感覺麻木,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可用腎氣丸治療。這是因為濕邪從下往上侵犯,腎氣虛弱,無法抵禦濕邪,濕邪就慢慢進入下腹部,導致麻木不仁。腎氣丸能調理腎氣,腎氣恢復正常,濕邪就會自行排出,麻木的症狀自然也就好了。
腎氣丸的組成:熟地黃八兩,萸肉、山藥各四兩,茯苓、澤瀉、丹皮各三兩,炮附子、肉桂各一兩。將以上八味藥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淡鹽水送服。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記載的吳茱萸丸,治療腳氣入腹,腹部麻木,呼吸急促,幾乎要死的情況。
吳茱萸丸的組成:吳茱萸(用湯水洗七次),木瓜(去除瓤,切片曬乾,與吳茱萸等量)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,用酒送服;或者將木瓜蒸爛,研磨成膏再做成丸藥,效果更好。
2. 腳氣上氣
腳氣上氣者,風毒濕氣,循經上入於肺故也。肺主氣而司呼吸,邪氣入之,則氣道奔迫,升降不順,故令上氣喘滿,甚者不得偃臥也。
桑白皮湯
桑白皮(炙,二兩),陳皮(一兩),葶藶(苦者炒研,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一兩)
共為末,水煎,薑棗湯,入末三錢,再沸溫服,當利一二行,腫氣下卻瘥。三五日服一次。一方無杏仁。
《活人》桑白皮散
桑白皮,郁李仁(各一兩),赤苓(二兩),木香,防己(各一兩半),紫蘇子,木通,檳榔青皮(各七錢半)
每服三錢,姜三片,水煎。
白話文:
腳氣往上侵犯肺部,是因為風、毒、濕邪氣循經絡上升進入肺臟。肺臟主宰全身氣機,負責呼吸,邪氣入侵肺臟,就會導致氣道阻塞不通暢,氣機升降失調,因此出現上氣喘滿,嚴重者甚至無法平躺。
治療方法:
桑白皮湯:
使用炙甘草、陳皮、葶藶子(苦的要炒研)、杏仁(去皮尖)各適量,研磨成粉末,水煎煮後,再加入薑棗湯,調入藥粉三錢,煮沸後溫服。服用後應有通利大小便的反應,水腫和氣脹也會逐漸消退痊癒。三到五天服用一次。也有一方不含杏仁。
《活人》桑白皮散:
使用桑白皮、郁李仁、赤苓、木香、防己、紫蘇子、木通、檳榔青皮各適量,每次服用三錢,加薑三片,水煎服。
3. 腳氣衝心
腳氣衝心之候,令人心胸煩悶,嘔吐氣急,甚者脈絕不出欲死也。蓋風濕毒氣,初從足起,久而不治,則上衝心胃之分,最為急候。下氣,除濕,泄毒,不可緩也。
吳茱萸湯
吳茱萸(半兩),木瓜(一兩),檳榔(二兩,雞心者佳)
水煎五錢,入竹葉一把,以快利為度。一法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無時。
蘇長史茱萸湯
吳萸(六升),木瓜(二枚)
水一斗三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如人行十里久,進一服。或吐、或汗、或利、或大熱悶,即瘥。
木香湯
青木香,生黑豆皮(二兩),大黃(炒),紫雪(一兩)
水煎五錢,入紫雪三錢,分二服,頃再服,當下燥糞。
杉木節湯
杉木節,橘葉(一升),大腹(七枚,連皮),童便(三升)
同煮取一升半,分二服。如一服得快利即止。
唐柳宗元患腳氣,夜半痞絕,左脅有塊如大石,且死,困塞不知人三日矣,家人皆號哭。榮陽鄭洵美傳此方服之。半日頃,氣通立愈。
犀角散,治腳氣衝心,煩喘悶亂,頭痛口乾,坐臥不得。
犀角屑,枳殼(去瓤,麩炒),沉香(各七錢半),紫蘇梗葉,檳榔,麥冬(去心),赤苓(去皮,各一兩),木香,防風(各半兩),石膏(研細,二兩)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渣,入淡竹瀝一合,更煎一二沸,溫服不拘時。
白話文:
腳氣衝心,會讓人感到心煩意悶、嘔吐、呼吸急促,嚴重者甚至脈搏微弱、瀕臨死亡。這是因為風濕毒邪一開始從腳部入侵,久治不癒,便向上侵犯心胃,屬於非常危急的症狀。因此,瀉下、除濕、解毒,一刻都不能耽誤。
以下提供幾種治療腳氣衝心的方劑:
吳茱萸湯
使用吳茱萸半兩、木瓜一兩、檳榔二兩(以雞心形的檳榔為佳)。水煎取五錢,加入一把竹葉,煎煮至藥液濃縮。另一種方法是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盞半的水,加五片生薑,煎至一盞,去渣後溫服,隨時可服。
蘇長史茱萸湯
使用吳茱萸六升、木瓜兩個。加水一斗三升,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服用方法如同走路十里後休息一下,再服用一次。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、出汗、腹瀉或發熱,則表示藥效已發揮,病情好轉。
木香湯
使用青木香、生黑豆皮二兩、炒大黃、紫雪一兩。水煎取五錢,加入紫雪三錢,分兩次服用,間隔一段時間再服用一次,以達到瀉下燥濕的效果。
杉木節湯
使用杉木節、橘葉一升、大腹皮七枚(連皮)、童尿三升。一起煎煮至一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如果服用一次後就出現腹瀉,則停止服用。
唐代柳宗元患腳氣衝心,半夜病情危急,左脅肋疼痛如壓著巨石,昏迷不醒三天,家人痛哭不已。後來得到榮陽鄭洵美傳授的藥方,服用後半天時間,氣血流通,病情立刻痊癒。
犀角散
此方用於治療腳氣衝心所引起的煩躁、喘息、胸悶、頭痛、口乾舌燥,以及坐臥不安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犀角屑、枳殼(去瓤,麩炒)、沉香(各七錢半)、紫蘇梗葉、檳榔、麥冬(去心)、赤苓(去皮,各一兩)、木香、防風(各半兩)、石膏(研細,二兩)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八錢,用一盞半的水煎煮成一大盞,去渣後,加入一合淡竹瀝,再煎煮一二沸,溫服,不拘時間。
4. 腳氣腫滿漸成水狀
腳氣腫滿漸成水狀者,邪氣上攻脾腎也。夫脾,土氣也。腎,水氣也。腳氣者,清濕之疾,其氣最易感於脾腎,同氣相求之義也。脾受邪則濕氣不行,腎受邪則水氣不化,水濕二氣,內外合邪,積而成滿,閉而成脹也。
赤苓湯
赤茯苓,防己,桑白皮,陳皮(一兩半),旋覆(五錢),杏仁,麻黃(去根節),白朮,紫蘇(一兩)
水煮黑豆汁盅半,煎藥五錢,姜半分。
白話文:
腳氣腫脹,逐漸積水,是因為邪氣侵犯了脾臟和腎臟。脾臟屬土,腎臟屬水。腳氣是濕邪導致的疾病,而濕邪最容易侵犯脾臟和腎臟,這是同類相吸的道理。脾臟受邪,則濕氣無法運化;腎臟受邪,則水液無法代謝。濕氣和水液這兩種邪氣,內外夾攻,積聚起來就腫脹,阻塞起來就更加脹滿。
藥方:赤苓湯
藥材包括:赤茯苓、防己、桑白皮、陳皮(一兩半)、旋覆花(五錢)、杏仁、麻黃(去根節)、白朮、紫蘇(一兩)。
用法:用黑豆水煎煮藥汁半碗,每次服用藥汁五錢,並加入生薑半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