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9)

1. 腳氣少腹不仁

《金匱》云:腳氣上入少腹不仁,腎氣丸主之。蓋濕淫之氣,自下侵上,腎虛陽弱,不能御之,則漸入少腹而痹著不仁矣。腎氣丸理腎之氣者也,腎氣得理,邪氣自下,而不仁者仁矣。

腎氣丸

熟地黃(八兩),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茯苓澤瀉,丹皮(各三兩),附子(制),肉桂(各一兩)

上八味末之,煉蜜為丸梧子大,每服三錢,空心淡鹽湯下。

《三因》吳萸丸,治腳氣入腹,腹中不仁,喘急欲死。

吳茱萸(湯洗七次),木瓜(去瓤,切片,日乾,等分)

上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至百丸,酒飲任下,或以木瓜蒸爛,研膏為丸尤妙。

2. 腳氣上氣

腳氣上氣者,風毒濕氣,循經上入於肺故也。肺主氣而司呼吸,邪氣入之,則氣道奔迫,升降不順,故令上氣喘滿,甚者不得偃臥也。

桑白皮(炙,二兩),陳皮(一兩),葶藶(苦者炒研,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一兩)

共為末,水煎,薑棗湯,入末三錢,再沸溫服,當利一二行,腫氣下卻瘥。三五日服一次。一方無杏仁。

《活人》桑白皮散

白皮,郁李仁(各一兩),赤苓(二兩),木香防己(各一兩半),紫蘇子木通檳榔青皮(各七錢半)

每服三錢,姜三片,水煎。

3. 腳氣衝心

腳氣衝心之候,令人心胸煩悶,嘔吐氣急,甚者脈絕不出欲死也。蓋風濕毒氣,初從足起,久而不治,則上衝心胃之分,最為急候。下氣,除濕,泄毒,不可緩也。

吳茱萸(半兩),木瓜(一兩),檳榔(二兩,雞心者佳)

水煎五錢,入竹葉一把,以快利為度。一法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無時。

蘇長史茱萸湯

吳萸(六升),木瓜(二枚)

水一斗三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如人行十里久,進一服。或吐、或汗、或利、或大熱悶,即瘥。

木香湯

木香,生黑豆皮(二兩),大黃(炒),紫雪(一兩)

水煎五錢,入紫雪三錢,分二服,頃再服,當下燥糞。

杉木節湯

杉木節橘葉(一升),大腹(七枚,連皮),童便(三升)

同煮取一升半,分二服。如一服得快利即止。

唐柳宗元患腳氣,夜半痞絕,左脅有塊如大石,且死,困塞不知人三日矣,家人皆號哭。榮陽鄭洵美傳此方服之。半日頃,氣通立愈。

犀角散,治腳氣衝心,煩喘悶亂,頭痛口乾,坐臥不得。

犀角屑,枳殼(去瓤,麩炒),沉香(各七錢半),紫蘇梗葉,檳榔,麥冬(去心),赤苓(去皮,各一兩),木香,防風(各半兩),石膏(研細,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渣,入淡竹瀝一合,更煎一二沸,溫服不拘時。

4. 腳氣腫滿漸成水狀

腳氣腫滿漸成水狀者,邪氣上攻脾腎也。夫脾,土氣也。腎,水氣也。腳氣者,清濕之疾,其氣最易感於脾腎,同氣相求之義也。脾受邪則濕氣不行,腎受邪則水氣不化,水濕二氣,內外合邪,積而成滿,閉而成脹也。

赤茯苓防己桑白皮陳皮(一兩半),旋覆(五錢),杏仁麻黃(去根節),白朮,紫蘇(一兩)

水煮黑豆汁盅半,煎藥五錢,姜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