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9)
卷六 (9)
1. 腳氣少腹不仁
《金匱》云:腳氣上入少腹不仁,腎氣丸主之。蓋濕淫之氣,自下侵上,腎虛陽弱,不能御之,則漸入少腹而痹著不仁矣。腎氣丸理腎之氣者也,腎氣得理,邪氣自下,而不仁者仁矣。
腎氣丸
白話文:
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腳氣病向上侵入少腹,導致少腹麻木不仁,應以腎氣丸來治療。這是因為濕邪之氣從下向上侵襲,腎陽虛弱,不能抵禦濕邪,濕邪就逐漸進入少腹,導致少腹麻木不仁。腎氣丸可以調理腎氣,使腎氣得到調理,濕邪就會從下而退,少腹麻木不仁的症狀也就消失了。
腎氣丸
主治:腎氣虛弱,腰膝痠軟無力,耳鳴,遺精。
組成:熟地黃,山萸肉,山藥,茯苓,澤瀉,牡丹皮,桂枝,肉桂。
功效:補腎益氣,強筋壯骨,固精安神。
用法:每日2-3次,每次6-9克,用溫開水送服。
禁忌:脾胃虛寒者禁用。
熟地黃(八兩),萸肉,山藥(各四兩),茯苓,澤瀉,丹皮(各三兩),附子(制),肉桂(各一兩)
白話文:
-
熟地黃:512 公克
-
萸肉:256 公克
-
山藥:256 公克
-
茯苓:192 公克
-
澤瀉:192 公克
-
丹皮:192 公克
-
附子(已加工處理):64 公克
-
肉桂:64 公克
上八味末之,煉蜜為丸梧子大,每服三錢,空心淡鹽湯下。
《三因》吳萸丸,治腳氣入腹,腹中不仁,喘急欲死。
白話文:
《三因》吳萸丸,治療腳氣病入腹,腹部疼痛麻痺,喘氣急促,感覺快要死亡。配方包括末狀藥材八味,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。
吳茱萸(湯洗七次),木瓜(去瓤,切片,日乾,等分)
上為末,酒糊丸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至百丸,酒飲任下,或以木瓜蒸爛,研膏為丸尤妙。
白話文:
吳茱萸(用沸水清洗七次)
木瓜(去瓤,切成薄片,在太陽下曬乾,分量與吳茱萸相同)
最後,(藥丸)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五、六十丸,至多一百丸,用酒送服。或者用木瓜蒸爛,研成膏狀製成藥丸,效果更佳。
2. 腳氣上氣
腳氣上氣者,風毒濕氣,循經上入於肺故也。肺主氣而司呼吸,邪氣入之,則氣道奔迫,升降不順,故令上氣喘滿,甚者不得偃臥也。
桑白皮湯
白話文:
腳氣病的患者有上氣的症狀,是因為風毒濕氣沿著經絡上行進入肺部所致。肺主導氣體,並且管理呼吸,邪氣侵犯肺部,就會導致氣道阻塞,呼吸不順暢,因此會出現上氣喘滿的症狀,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平躺下來睡覺。
桑白皮湯
【組成】 桑白皮 二兩
【用法】 水二碗,煎取一碗,溫服。
【主治】 風熱感冒咳嗽不止,少氣聲啞,咽喉腫痛,舌紅苔黃。
【功效】 清熱解毒,疏風宣肺,利咽消腫。
【禁忌】 脾胃虛寒,大便溏瀉者慎用。
桑白皮(炙,二兩),陳皮(一兩),葶藶(苦者炒研,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一兩)
白話文:
桑白皮(烤過的,二兩),陳皮(一兩),葶藶(苦的炒,然後研磨,一兩),杏仁(去皮和尖端,一兩)
共為末,水煎,薑棗湯,入末三錢,再沸溫服,當利一二行,腫氣下卻瘥。三五日服一次。一方無杏仁。
《活人》桑白皮散
白話文:
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,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和大棗,再加入藥末三錢,再次煮沸後溫服,當天就會排便一、二次,腫脹的氣體會消退,疾病就能痊癒。每三到五天服用一次。另外一方不加入杏仁。
《活人》散方:桑白皮散
組成:
- 桑白皮(去粗黑皮)三兩
- 杏仁(去皮尖)三兩
- 甘草(炙)三錢
製法:
各藥材研為細末,和勻即可。
服法:
每服一錢,用溫水或淡薑湯調服。
功效:
清肺化痰,潤肺止咳。
主治:
- 久咳不癒,痰多黏稠難以咳出。
- 肺熱咳嗽,咳聲有力,痰液黃色。
- 肺燥咳嗽,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。
桑白皮,郁李仁(各一兩),赤苓(二兩),木香,防己(各一兩半),紫蘇子,木通,檳榔青皮(各七錢半)
每服三錢,薑三片,水煎。
白話文:
桑白皮、郁李仁(各60克),赤苓(120克),木香、防己(各90克),紫蘇子、木通、檳榔青皮(各45克)
每服三錢,配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
3. 腳氣衝心
腳氣衝心之候,令人心胸煩悶,嘔吐氣急,甚者脈絕不出欲死也。蓋風濕毒氣,初從足起,久而不治,則上衝心胃之分,最為急候。下氣,除濕,泄毒,不可緩也。
吳茱萸湯
白話文:
腳氣病發作的時候,令人感到心煩意亂、胸悶、嘔吐、呼吸急促,甚至連脈搏都測不到,好像快死了。這是因為風濕毒氣最初從腳上下升,時間久了不治療,就會上衝至心、胃等部位,這是最為緊急的情況。此時,應當趕緊祛風散寒、除濕排毒,不可延誤。
吳茱萸湯
組成
- 吳茱萸一兩(去梗)
- 桂枝二兩(去皮)
- 大棗十二枚(去核)
- 生薑三兩(切細)
- 甘草二兩(炙)
製法及用法 將所有藥材放入水中,煮沸約一小時。濾出藥汁,每日分三次服用。
主治
- 外感風寒症狀:頭痛發熱、惡寒、鼻塞流涕。
- 肝氣鬱結導致的腹痛、脹氣。
功效
- 溫化寒邪,疏通經絡。
- 解鬱止痛,理氣和胃。
注意事項
- 孕婦及體質虛弱者慎用。
- 長期服用可能會傷胃氣。
- 如有發熱、口乾、小便短赤等症狀,請停止服用並尋求醫療協助。
吳茱萸(半兩),木瓜(一兩),檳榔(二兩,雞心者佳)
白話文:
-
吳茱萸(10公克)
-
木瓜(20公克)
-
檳榔(40公克,以雞心型的檳榔為佳)
水煎五錢,入竹葉一把,以快利為度。一法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無時。
白話文:
將五錢的藥材以水煎煮,加入一把竹葉,以煎至藥汁清澈見底為度。另一種方法是將藥材碾成細末,每次取用八錢,加水一中盞半,再放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約一盞的藥汁,去除渣滓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蘇長史茱萸湯
吳萸(六升),木瓜(二枚)
水一斗三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如人行十里久,進一服。或吐、或汗、或利、或大熱悶,即瘥。
木香湯
白話文:
蘇長史[茱萸湯]
吳茱萸 (六升),木瓜 (二枚)
水一斗三升,煮取三升,分三份服用。如果步行十里後,服一劑。如果出現嘔吐、出汗、瀉下或發熱煩悶等症狀,即可痊癒。
[木香湯]
青木香,生黑豆皮(二兩),大黃(炒),紫雪(一兩)
白話文:
青木香、生黑豆皮(二兩)、大黃(炒過)、紫雪(一兩)
水煎五錢,入紫雪三錢,分二服,頃再服,當下燥糞。
杉木節湯
白話文:
水煎五錢,加入紫雪三錢,分成兩次服用,片刻後再服一次,即可下燥糞。 [杉木節湯]
杉木節,橘葉(一升),大腹(七枚,連皮),童便(三升)
同煮取一升半,分二服。如一服得快利即止。
白話文:
杉木節,橘葉(一公斤),大腹皮(七片,連皮),童便(三公升)
將藥材煮出藥汁一升半,分成兩次服用。如果服用一次後即可通便,則停止服用。
唐柳宗元患腳氣,夜半痞絕,左脅有塊如大石,且死,困塞不知人三日矣,家人皆號哭。榮陽鄭洵美傳此方服之。半日頃,氣通立愈。
犀角散,治腳氣衝心,煩喘悶亂,頭痛口乾,坐臥不得。
白話文:
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患了腳氣病,半夜發作嚴重到失去知覺,左脅有一塊像大石頭一樣的腫塊,幾乎死亡,昏迷三天不認識人了,家人們都哭號起來。榮陽的鄭洵美將此方傳給柳宗元服用。半日左右,氣血通暢了,病立刻痊癒了。
犀角散,治療腳氣衝心,煩躁喘息、胸悶、頭痛、口乾,坐臥不得安心。
犀角屑,枳殼(去瓤,麩炒),沉香(各七錢半),紫蘇梗葉,檳榔,麥冬(去心),赤苓(去皮,各一兩),木香,防風(各半兩),石膏(研細,二兩)
白話文:
犀牛角屑,枳殼(去除果肉,用麩子炒熟),沉香(各七錢半),紫蘇梗葉、檳榔、麥冬(去心),茯苓(去皮,各一兩),木香、防風(各半兩),石膏(研磨成細粉,二兩)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一中盞半,煎至一大盞,去渣,入淡竹瀝一合,更煎一二沸,溫服不拘時。
白話文:
用上等的金銀花花蕾,每次服用八錢,加入一杯半的水,煎煮至剩下大約一杯的水,去除渣滓,加入淡竹瀝一合,再煎煮一到兩次,溫熱服用,不拘泥於時間。
4. 腳氣腫滿漸成水狀
腳氣腫滿漸成水狀者,邪氣上攻脾腎也。夫脾,土氣也。腎,水氣也。腳氣者,清濕之疾,其氣最易感於脾腎,同氣相求之義也。脾受邪則濕氣不行,腎受邪則水氣不化,水濕二氣,內外合邪,積而成滿,閉而成脹也。
赤苓湯
白話文:
如果腳氣腫脹逐漸變成水狀,那是因為邪氣侵犯了脾和腎。脾臟是土的能量,腎臟是水的能量。腳氣是由寒濕引起的疾病,寒濕之氣最容易侵犯脾和腎,這是因為同類相吸的道理。脾臟受到邪氣侵犯,則濕氣不能正常運行;腎臟受到邪氣侵犯,則水氣不能正常轉化。水濕兩種邪氣在體內外結合,積聚成滿,閉塞成脹。
赤苓湯
組成:
- 赤苓一兩 茯苓一兩
- 澤瀉半兩 豬苓半兩
- 通草二錢 生甘草二錢
-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
製法:
將上述藥物加水六碗,煮沸後改用小火煎至三碗,去掉渣滓,溫服。
功效:
利水滲濕,清熱解毒。
主治:
小便不利,水腫,口渴,尿色赤黃,舌紅苔黃。
赤茯苓,防己,桑白皮,陳皮(一兩半),旋覆(五錢),杏仁,麻黃(去根節),白朮,紫蘇(一兩)
水煮黑豆汁盅半,煎藥五錢,薑半分。
白話文:
赤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 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虛、腹瀉等。
防己:具有祛風濕、止痛的功效,常 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腰腿疼痛等。
桑白皮:具有清熱、解毒、祛風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咳嗽等。
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、嘔吐、咳嗽等。
旋覆:具有祛風濕、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腰腿疼痛等。
杏仁:具有止咳平喘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氣喘、便祕等。
麻黃(去根節):具有發汗解表、平喘止咳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咳嗽等。
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 止瀉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虛、腹瀉、水腫等。
紫蘇(一兩):具有發汗解表、化痰止咳、 理氣安胎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熱、咳嗽、胎動不安等。
煮黑豆湯半碗,煎藥五錢,薑半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