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8)

1. 四肢腫

經云:結陽者,腫四肢。河間云:四肢者,諸陽之本也。陽結故不得行於陰,陽脈不行,故留結而為腫也。

犀角湯

白話文:

陽氣鬱結的人,會出現四肢水腫。河間先生說:四肢是諸陽之氣的根源。陽氣鬱結,不能運行於陰經,陽脈氣血運行不通暢,因此停留鬱結,形成水腫。

犀角屑,元參,連翹,柴胡(各半兩),麥門冬,芒硝(各一兩),升麻,木通(各三錢),沉香,射干(去毛),甘草(炙,各一分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同煎至八分,食前去渣溫服。

白話文:

犀角屑、元參、連翹、柴胡(各12克),麥門冬、芒硝(各30克),升麻、木通(各9克),沉香、射干(去毛)、甘草(都炒過,各3克)

最後分三錢一份,加水一杯,共煎到剩八分之三,飯前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

余曾治手十指獨腫大者,與此藥愈。有傷寒後手足腫而赤者,與此亦愈。但去柴胡、沉香、芒硝不用,加枳殼一味。蓋柴胡散氣,沉香行氣,皆所以通留結之陽,然升、柴不必並行,而沉香之溫燥,不如枳殼之和利也。芒硝瀉陽明之陽,以其人便溏,故去之耳。

白話文:

我曾經治療過十個手指單獨腫大的患者,使用此藥後他們都痊癒了。還有一些因傷寒而導致手腳腫脹發紅的患者,使用此藥也痊癒了。但我會將柴胡、沉香、芒硝這三味藥去除,改加入枳殼。因為柴胡能散氣,沉香能行氣,都是為了通暢阻塞的陽氣,但升柴不必同時使用,而且沉香的溫燥性不如枳殼的和解利氣。芒硝能瀉陽明之陽,但因患者大便溏瀉,所以將其去除。

2. 顫振

顫振,手足動搖,不能自主,乃肝之病,風之象,而脾受之也。肝應木,木主風,風為陽,陽主動;脾應土,土主四肢,四肢受氣於脾者也。土氣不足,而木氣鼓之,故振之動搖,所謂風淫末疾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顫動,手腳抖動,不能自主,是肝臟的疾病,風的徵兆,脾臟受到牽連。肝臟對應木,木主風,風為陽,陽氣主動作;脾臟對應土,土主四肢,四肢接受脾氣的滋養。土氣不足,而木氣鼓動它,所以會振動搖晃,這就是所謂的風淫末疾。

按:手足為諸陽之本,陽氣不足,則四肢不能自主,而肝風得以侮之。肝應木,熱生風,陰血衰則熱而風生焉。故犯此症者,高年氣血兩虛之人,往往有之,治之極難奏功。

白話文:

手足是諸陽之本,陽氣不足,則四肢不能自主,而肝風得以乘虛而入(犯之)。肝屬木,熱生風,陰血衰弱則熱而風生。因此患此症者,多為年老氣血兩虛之人,治療極為困難。

3. 腳氣之源

《內經》曰:暑勝則地熱,風勝則地動,濕勝則地泥,寒勝則地裂。寒暑風濕之氣,雖本乎天,而皆入乎地,而人之足履之,所以往往受其毒也。始從足起,漸及小腹,甚乃上攻心胸,若不急治,遂至殺人,況五臟經絡,脾與肝腎,皆從足指上走腹中,故腳氣之候,或嘔吐惡食,或腹痛不利,或二便閉塞不通,或胸中怔悸,不欲見明,或精神昏憒,錯語善忘,或頭疼壯熱,或身體冷痛,時覺轉筋,或少腹不仁,或髀腿頑痹,或百節攣急,或緩縱不隨,症狀不一,以其自腳得之,故均謂之腳氣。而又有乾溼之異。

白話文:

《黃帝內經》說:暑氣過盛就會導致地面發熱,風氣過盛就會導致地面晃動,濕氣過盛就會導致地面泥濘,寒氣過盛就會導致地面龜裂。寒暑風濕之氣,雖然本源於天空,但都進入地下,而人的雙腳踩踏在地面上,因此經常會受到這些氣的侵害。起初從足部開始,逐漸蔓延到小腹,嚴重時還會上侵心胸,如果不及時治療,就會導致死亡,況且五臟經絡,脾胃肝腎,都從足趾上經過腹部,所以腳氣的症狀,有嘔吐厭食、腹痛不暢、大小便閉塞不通、胸中悸動、不喜歡見光、精神恍惚、錯語健忘、頭痛發熱、身體冷痛、時常抽筋、小腹麻木不仁、大腿和小腿僵硬麻木、全身關節攣縮或鬆弛無力,症狀不一,因為都是從腳部得來的,所以統稱為腳氣。而腳氣又有乾性和濕性之分。

乾腳氣之狀,血脈痞澀,皮膚麻痹,脛細痠疼,食減體瘦,臟腑秘滯,上衝煩悶。濕腳氣之狀,腳先腫滿,或下注生瘡,浸淫滋水,或上攻心腹,咳嗽喘急,面浮膝腫,見食嘔吐,為病不同,蓋陰陽體臟所分,其為風毒濕氣則一,要當隨其病症所在而治之。

白話文:

乾腳氣的症狀是:血脈不通暢,皮膚麻木、疼痛,小腿疼痛,食量減少、體重減輕,內臟腑祕結,從而上衝導致煩悶。濕腳氣的症狀是,腳部開始腫脹,或者在腳上起瘡,不斷浸淫而滋生水泡。或者往上蔓延到心腹,導致咳嗽和喘氣急促,臉部浮腫,膝蓋腫脹,看到食物就會嘔吐。這兩種疾病的症狀不同,是由於陰陽體臟不同造成的,但都是由風毒濕氣引起的。因此,在治療時應根據其具體症狀來治療。

4. 腳氣痹攣

腳氣痹攣者,寒氣多也。寒則筋急,熱則縱;寒則脈閉,熱則流。寒搏於筋脈則攣痹不能轉移,艱於步履,甚則不可屈伸也。

肉蓯蓉丸

白話文:

患有腳氣痺攣的人,體內寒氣過多。寒氣會導致筋脈緊縮,熱氣則會讓筋脈舒展;寒氣會讓脈絡閉塞,熱氣則讓脈絡流通。寒氣若侵襲筋脈,就會導致筋脈攣急痺痛,難以轉動,行走困難,嚴重時甚至無法彎曲伸展。

肉蓯蓉丸

**組成:**肉蓯蓉、菟絲子、附子、補骨脂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仙茅、續斷、杜仲、鹿茸、冬蟲夏草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枸杞子

**功效:**強精益氣,溫腎壯陽,填精補髓,益氣生血

**主治:**陽痿早洩、遺精滑精、腰膝痠軟、筋骨乏力、精神不振、氣血虧損、面色蒼白、消瘦乏力

**用法用量:**口服,一次6~9克,一日2次

注意事項:

  • 腎陽虛火旺盛者慎用。
  •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禁用。
  • 服用時忌食生冷、辛辣的食物。

蓯蓉,牛膝,天麻,黃耆,首烏,木瓜(各十兩,酒五斤浸一日,曬入後藥),狗脊,續斷,萆薢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蓯蓉、牛膝、天麻、黃耆、首烏、木瓜:各十兩,用酒五斤浸泡一天,曬乾後放入藥材。

狗脊、續斷、萆薢:各三兩。

共末,用木瓜三枚剜空,入青鹽一兩,閉口飯上蒸研成膏,入上件和丸,如干加酒,糊丸梧子大,鹽湯酒任下三十丸。

石南丸,腳氣攣痹,去風濕,活血絡,益元氣。

白話文:

將三枚木瓜挖空,放入一兩青鹽,封住開口,在飯上蒸熟,研磨成膏狀。加入之前提到的藥材混和成丸劑,如果太乾時可以加點酒,把藥丸捏成梧桐子大小。以鹽湯或酒送服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石南丸,用於腳氣拘攣麻痺,能祛除風濕,促進氣血通暢,增強元氣。

石南,白朮,牛膝(同上酒浸),天麻,防風,枸杞,黃耆(二兩),鹿茸,桂枝(一兩五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石南:是一種常綠灌木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• 白朮: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瀉的功效。

  • 牛膝:(同上酒浸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滋陰補血、強筋健骨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• 天麻: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止痙、平肝熄風的功效。

  • 防風: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散寒、除濕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枸杞:是一種多年生灌木,具有滋陰補血、明目退翳的功效。

  • 黃耆:(二兩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益氣補肺、止汗固表、託瘡斂瘡的功效。

  • 鹿茸: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,具有壯陽益精、補血益氣、強筋健骨的功效。

  • 桂枝:(一兩五錢)是一種常綠喬木,具有溫經通脈、散寒解表、止痛的功效。

共為末,用木瓜一枚,去皮瓤蒸爛,搗膏入糊丸梧子大,酒下三五十丸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,治寒濕腳氣,腿膝疼痛,行步乏力。

白話文:

《楊氏家藏方》,治療寒濕腳氣,腿部及膝蓋疼痛,走路無力。 用木瓜一顆,去皮挖出果肉,蒸熟搗成膏狀,加入麵粉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用酒送服三五十丸。

胡蘆巴酒浸一宿,焙,破故紙炒香各四兩為末,以木瓜切頂去瓤,安藥在內,令滿,用頂合住簽之,爛蒸搗丸梧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將胡蘆巴在酒中浸泡一夜,烘焙後搗碎,再與破舊的紙張一起炒香,各取四兩,研磨成粉末。將木瓜的頂部切開,去掉果肉,將藥粉裝入瓜中,裝滿後用瓜頂合上,用簽子固定。將瓜放入鍋中蒸熟,搗碎成丸,每一粒丸藥的大小與梧桐子相似。每次服用七十粒丸藥,空腹時以溫熱的酒送服。

5. 腳氣腳膝腫痛

腳膝腫痛者,風寒溫氣客於氣血,不能宣通,則壅滯為腫,凝澀為痛。人之氣血,得溫則行,遇寒則止故也。又邪氣初中,但在於下而未及乎上,所謂傷於濕者,下先受之也。疏導其下,固護其中,法斯善矣。

防己湯

白話文:

腳和膝蓋腫痛的人,是風、寒、溫的病邪侵襲了氣血,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導致淤滯腫脹,凝結成塊而疼痛。人體的氣血,在溫暖的環境下才能運行,遇到寒冷就會停止,這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。另外,如果病邪剛剛進入身體,但還停留在下半身,沒有上升到上半身,這就是所謂的「濕邪傷人,下先受之」。治療的方法,就是要疏通下半身的經絡,保護好身體中部,這纔是好的治療方法。

防己湯

主治:太陽中風,發熱,惡寒,頭痛,無汗。

組方:防已五兩,甘草三兩,桂枝三兩,白芍三兩。

用法:上藥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防己,豬苓,郁李仁,檳榔,木通,枳殼,紫蘇(五錢),赤茯苓,炙草(一兩)

薑水煎四錢。一方有白朮。

白話文:

防己:具有祛風濕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關節炎、水腫等疾病。

豬苓:具有利水消腫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尿路感染等疾病。

郁李仁:具有清熱瀉火、利水通便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便祕、水腫等疾病。

檳榔:具有殺蟲止癢、行氣消積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蛔蟲病、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
木通:具有利水通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尿路感染、水腫等疾病。

枳殼:具有理氣寬中、消積導滯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、腹脹等疾病。

紫蘇:具有發汗散寒、理氣和中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、消化不良等疾病。

赤茯苓:具有利水消腫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胃虛弱等疾病。

炙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咳嗽、咽喉腫痛等疾病。

用四錢的薑水煎服。另一方含有白朮。

經驗加味二妙丸,治兩腳濕痹疼痛,或如火燎,從足跗熱起,漸至腰胯,或麻痹痿軟,皆是濕熱為病,此藥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「經驗加味二妙丸」,用於治療雙腳濕熱引起的關節痹痛,疼痛像被火燒一樣,從腳背開始,逐漸蔓延至腰部和胯部,或出現麻痺、痿軟等症狀。這些都是由於濕熱邪氣導致的疾病,此藥可以有效治療。

蒼朮(四兩,米泔浸),黃柏(二兩,酒浸曬乾),川牛膝(一兩,去蘆),防己,當歸尾,川萆薢,龜板(酥炙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蒼朮(四兩,用米泔水浸泡)

黃柏(二兩,用酒浸泡,曬幹)

川牛膝(一兩,去除蘆頭)

防己(一兩)

當歸尾(一兩)

川萆薢(一兩)

龜板(用酥油炙烤,一兩)

上為細末,酒煮麵極熟,糊丸如梧子大,每一百丸,空心薑鹽湯下。

檳榔散,治風毒腳氣腫痛。

橘葉,杉木節(各一握)

上用童子尿一盞,醇酒半盞,煎六分,濾清,乘熱調檳榔末二錢。(《仁齋》)

白話文:

檳榔散,治療風寒腳氣腫痛。

橘子葉杉木節(各一把)

以上藥材用童子尿一杯、醇酒半杯煎煮至剩六分之一,過濾清澈,趁熱調入細磨的檳榔粉兩錢。(出自《仁齋直指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