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7)

1. 腎虛胸脅痛

房勞過度,腎氣虛弱,羸怯之人,胸脅之間,多有隱隱微痛,此腎虛不能納氣,氣虛不能生血之故,氣與血猶水也。盛則流暢,少則壅滯,故氣血不虛則不滯,既虛則鮮有不滯者,所以作痛。宜用熟地、破故紙之類補腎,阿膠、芎、歸之類和血,若作尋常脅痛治即殆矣。

戴云:曾有一人脅痛連膈,進諸藥味並大便導之,其痛殊甚,後用辛熱補劑,下黑錫丹方愈。此乃腎肝虛冷作痛,愈疏而愈虛耳。

白話文:

腎虛胸脅痛是指因房事過度,導致腎氣虛弱,身體瘦弱的人,胸肋兩側常常隱隱作痛。這是因為腎虛不能容納氣息,氣虛又不能生血,氣血如同水一樣,充盈則流暢,不足則阻塞。所以,氣血不虛就不會阻塞,一旦虛弱,就很少有不阻塞的,因此疼痛。治療應該用熟地黃、破故紙等補腎藥材,以及阿膠、川芎、當歸等養血藥材。如果單純用治療普通肋痛的方法,效果就會很差。

戴某說:曾經有個人胸肋疼痛,甚至痛到橫膈膜,用了很多藥物,還用了瀉下通便的藥物,結果疼痛更加嚴重。後來用了溫熱補益的藥物,以及黑錫丹藥方才痊癒。這是因為腎肝虛寒而引起的疼痛,越瀉下越虛弱。

2. 肝火脅痛

肝火盛而脅痛者,肝氣實也。其人氣收善怒。經云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善怒,又云:肝氣實則怒是也,其脈當弦急數實,其口當苦酸,其痛必甚,或煩熱,或渴,或二便熱澀不通。

龍薈丸方,丹溪云:治肝火脅痛要藥。

龍膽草,當歸(並酒洗),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(酒浸),青黛,蘆薈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蜜丸小豆大,薑湯下二三十丸。

《元珠》云:一人性躁,夏月受熱,忽左脅間痛,皮膚紅如碗大,發水疱瘡三五點,脈弦數,醫作肝經鬱火治之,用黃連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之類,進一劑痛益甚,且增熱,皮紅大如盤,水泡瘡又加至三十餘粒。醫以水調白鬱金末敷,於前劑加青黛、龍膽進之,夜痛益甚,脅中如鉤摘之狀。

次早視之,紅已及半身矣,立泡又增至百數。後詢黃古潭乃以大栝蔞一枚,連皮搗爛,加粉草二錢,紅花五分,藥進而痛止。蓋前藥苦寒,益資其燥,栝蔞之為物,柔而潤滑,於郁不逆,甘緩潤下,故奏效捷也。

白話文:

肝火旺盛導致脅肋疼痛,是因為肝氣鬱結而導致的。這樣的人容易發怒,脾氣暴躁。古籍記載:肝臟有病的人,兩肋下方會疼痛並延伸到小腹部,而且容易發怒。又說:肝氣鬱結就會發怒。這種情況下,脈象會弦急、脈數、脈力強勁,口會感到苦澀帶酸,疼痛會很劇烈,可能伴隨煩躁、發熱、口渴,或者大小便乾燥不通暢。

龍薈丸是治療肝火脅痛的要藥。

藥方組成:龍膽草、當歸(用酒洗淨)、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一兩),大黃(用酒浸泡)、青黛、蘆薈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。

製成蜜丸,大小如小豆,用薑湯送服,每次二三十丸。

有個案例記載:某人個性急躁,夏天受熱後,突然左脅肋疼痛,皮膚紅腫如碗口大小,出現三五個水泡,脈象弦數。醫生診斷為肝經鬱火,使用黃連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等藥物治療,服用一劑後疼痛加劇,發熱加重,紅腫範圍擴大如盤子大小,水泡增加到三十多個。醫生改用白鬱金粉末加水敷患處,並在前藥方中加入青黛、龍膽草,但晚上疼痛更加劇烈,感覺像有什麼東西在脅肋處鉤拉。

第二天早上查看,紅腫已經擴展到半身,水泡增加到一百多個。後來請教黃古潭醫生,他用大栝蔞一個,連皮搗爛,加粉草二錢,紅花五分,服用後疼痛即止。原來之前的藥物苦寒,反而加重了燥熱,而栝蔞柔潤滑利,能疏通鬱結,甘緩潤下,所以療效迅速。

3. 汙血脅痛

汙血脅痛者,凡跌僕損傷,汙血必歸脅下故也。其症晝輕夜重,或午後發熱,脈短澀或搏,其人喘逆。經云:肝脈搏堅而長,色不青,當病墜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是也。

東垣復元活血湯

柴胡(半兩),栝蔞根,當歸(各三錢),紅花,甘草,穿山甲(炮,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一錢半),桃仁(去皮尖,研如泥,五十枚)

上除桃仁外,銼如麻豆大,每服半兩,水盞半,酒半盞,同煎至七分,去渣,大溫服之,以利為度。

《針經》云: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下,積於脅下,則傷肝。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,經屬厥陰少陽,宜以柴胡為君,以當歸和血脈。又痛者急也,甘草緩其急,亦能生新為臣。穿山甲、栝蔞根、桃仁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,大黃酒製以盪滌敗血為使,氣味和合,氣血有所歸,痛自定矣。

芍藥散,治婦人脅痛。

白芍藥,延胡索,肉桂(各一兩),香附(二兩,醋一升,鹽半兩,同煮乾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瘀血導致的肋部疼痛,是因為跌打損傷後,瘀血積聚在肋下造成的。症狀表現為白天輕、晚上重,或者午後發熱,脈搏短促而澀滯或跳動有力,患者還會喘息逆氣。經書記載:肝脈搏動有力而持久,顏色卻不發青,病情加重時脈搏跳動如同搏動,這是因為肋下有瘀血,導致患者喘息逆氣。

東垣復元活血湯的組成:

柴胡(半兩)、栝樓根、當歸(各三錢)、紅花、甘草、穿山甲(炮製,各二錢)、大黃(酒浸,一錢半)、桃仁(去皮尖,研成泥狀,五十枚)

除了桃仁以外,其他藥材都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半碗,酒半碗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渣,溫服,以通便為度。

針灸經書記載:如果受到跌撲損傷,惡血滯留體內,或者大怒導致氣機上逆而不降,積聚在肋下,就會損傷肝臟。肝膽經脈都循行於肋下,屬於厥陰少陽經,所以用柴胡做主藥,用當歸來調和血脈。疼痛是因為氣血不通,甘草緩解疼痛,又能滋生新血,做為臣藥。穿山甲、栝樓根、桃仁、紅花破血潤血,做為佐藥;大黃酒制後,可以清除瘀血,做為使藥。藥物氣味協調,氣血得以調和,疼痛自然就會消除。

芍藥散,用於治療婦女肋部疼痛。

組成:白芍藥、延胡索、肉桂(各一兩)、香附(二兩,用一升醋和半兩鹽一起煮乾)

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白開水送服。

4. 息積

《內經》曰:病脅下滿,氣逆,二三歲不已,病名曰息積。夫消息者,陰陽之更事也。今氣聚於脅下,息而不消,積而不散,故滿逆而為病。然氣不在胃,故不妨於食,特害於氣而已。治宜導引服藥,藥不可獨治,善導引能行積氣,藥力亦藉導引而行故也。(《聖濟》同下)

推氣散,治右脅痛,脹滿不食。

片薑黃,枳殼,桂心(各五錢),炙草(二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湯調下,食遠服。

赤茯苓湯,治息積,脅下氣逆滿悶。

赤茯苓,桂心,陳皮(炒,半兩),高良薑(一兩),大腹皮(五錢),吳茱萸(三分),甘草(一分)

水煎三錢,空心溫服日二。

白朮丸

白朮(陳土炒),枳實(麩炒),桂心(各一兩半),人參,陳皮(去白,炒),甘草(蜜炙),桔梗(炒,各一兩)

為末,蜜丸梧子大,空心酒下,三十丸,日二。

胸痛(附)

生地黃五斤絞取汁,微火煎三沸,投白蜜一升,再煎取三升,每服半升,日三。

白話文:

息積

《內經》說:如果病人脅肋下脹滿,氣往上逆,持續兩三年都不好,這種病就叫做息積。所謂「消息」,是指陰陽的消長變化。現在氣體聚集在脅肋下,停滯不消,積聚不散,所以脹滿氣逆而發病。但氣體不在胃裡,所以不影響飲食,只是傷害到氣機而已。治療應該採用導引和服藥的方法,藥物不能單獨治療,有效的導引可以運行積滯的氣,藥效也依靠導引才能發揮作用。

推氣散,治療右側脅肋疼痛,脹滿不思飲食。

配方:生薑黃、枳殼、桂心各五錢,炙甘草二錢。

製法:研磨成細粉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大棗煎煮的湯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
赤茯苓湯,治療息積,脅肋下氣逆、脹滿、胸悶。

配方:赤茯苓、桂心、炒陳皮半兩、高良薑一兩、大腹皮五錢、吳茱萸三分、甘草一分。

用法:水煎取三錢,空腹溫服,每天兩次。

白朮丸

配方:陳土炒白朮、麩炒枳實、桂心各一兩半,人參、去白炒陳皮、蜜炙甘草、炒桔梗各一兩。

製法: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

用法:空腹用酒送服,每次三十丸,每天兩次。

胸痛(附方)

配方:生地黃五斤絞汁,用小火煎煮三次沸騰,加入白蜜一升,再煎煮至三升,每次服用半升,一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