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7)

1. 腎虛胸脅痛

房勞過度,腎氣虛弱,羸怯之人,胸脅之間,多有隱隱微痛,此腎虛不能納氣,氣虛不能生血之故,氣與血猶水也。盛則流暢,少則壅滯,故氣血不虛則不滯,既虛則鮮有不滯者,所以作痛。宜用熟地、破故紙之類補腎,阿膠、芎、歸之類和血,若作尋常脅痛治即殆矣。

白話文:

由於房事過度,腎氣虛弱,身體虛弱的人,胸口和肋骨之間,常常隱隱作痛,這是因為腎臟虛弱,無法填納氣血,氣血不足,就如同水量不足一樣,水量充足時,流動順暢,水量不足時,容易阻塞,因此氣血充足時,就不會阻塞,一旦氣血不足,幾乎都會阻塞,所以才會疼痛。應該使用熟地、破故紙這類補腎的藥材,阿膠、芎、歸這類和血的藥材,如果把它當成一般的疼痛來治療,就錯了。

戴云:曾有一人脅痛連膈,進諸藥味並大便導之,其痛殊甚,後用辛熱補劑,下黑錫丹方愈。此乃腎肝虛冷作痛,愈疏而愈虛耳。

白話文:

曾經有個人脅部疼痛,連帶胸膈部位也不舒服,嘗試了各種藥物以及通便的方法來治療,但疼痛卻愈發嚴重。後來改用了辛熱性質的補藥,並且服用了[黑錫丹]這個方子之後,病痛才得以痊癒。這種情況是因爲腎和肝的虛寒引起的疼痛,越是使用疏通的藥物反而使得身體更加虛弱。

2. 肝火脅痛

肝火盛而脅痛者,肝氣實也。其人氣收善怒。經云:肝病者,兩脅下痛引少腹,善怒,又云:肝氣實則怒是也,其脈當弦急數實,其口當苦酸,其痛必甚,或煩熱,或渴,或二便熱澀不通。

龍薈丸方,丹溪云:治肝火脅痛要藥。

白話文:

肝火旺盛而出現脅痛的患者,是由於肝氣太盛引起的。這樣的人容易生氣,善於發怒。經雲:肝臟有病的人,兩側脅部下邊疼痛並延伸到小腹,容易發怒。如肝氣特別旺盛時,就會發怒。他們的脈搏大多為弦急數實,嘴裡發苦或酸澀,疼痛必定很劇烈,可能會感到煩熱,或口渴,或者大小便熱澀不通。

龍薈丸。 丹溪(朱震亨)說:治療肝火導致脅肋疼痛的主要藥物。

龍膽草,當歸(並酒洗),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(酒浸),青黛,蘆薈(各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蜜丸小豆大,薑湯下二三十丸。

白話文:

龍膽草、當歸(用酒清洗後)、梔子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一兩)、大黃(用酒浸泡後)、青黛、蘆薈(各五錢)、木香(二錢半)、麝香(五分)

小豆般大的蜜丸,用薑湯送服二三十丸。

《元珠》云:一人性躁,夏月受熱,忽左脅間痛,皮膚紅如碗大,發水疱瘡三五點,脈弦數,醫作肝經鬱火治之,用黃連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之類,進一劑痛益甚,且增熱,皮紅大如盤,水泡瘡又加至三十餘粒。醫以水調白鬱金末敷,於前劑加青黛、龍膽進之,夜痛益甚,脅中如鉤摘之狀。

白話文:

《元珠》中記載:有一個人性情急躁,在炎熱的夏季受了暑熱,突然左肋之間疼痛,皮膚紅了一大片,像碗一樣大,長了三五個水泡,脈搏弦數。醫生診斷為肝經鬱火,用黃連、青皮、香附、川芎、柴胡等藥物治療。服用了第一劑藥後,疼痛更加劇烈,而且發熱加重,皮膚紅腫擴大到像盤子一樣大,水泡瘡也增加到三十多個。醫生用白鬱金末調水敷在患處,並在前面的藥方中加上青黛、龍膽,服用後,夜間疼痛更加劇烈,肋部疼痛像被鉤子鉤住一樣。

次早視之,紅已及半身矣,立泡又增至百數。後詢黃古潭乃以大栝蔞一枚,連皮搗爛,加粉草二錢,紅花五分,藥進而痛止。蓋前藥苦寒,益資其燥,栝蔞之為物,柔而潤滑,於郁不逆,甘緩潤下,故奏效捷也。

白話文:

第二天早上觀察,紅腫已經蔓延到身體的一半,並且新增了上百個小水泡。之後詢問了黃古潭,他用一個連皮搗爛的大栝蔞,加上二錢的粉草,五分的紅花,服藥後疼痛就停止了。因為前面的藥苦寒,加重了皮膚的乾燥,而栝蔞的特性是柔和潤滑,不會與鬱積的熱氣相抵觸,且甘緩潤下,因此才快速奏效。

3. 汙血脅痛

汙血脅痛者,凡跌僕損傷,汙血必歸脅下故也。其症晝輕夜重,或午後發熱,脈短澀或搏,其人喘逆。經云:肝脈搏堅而長,色不青,當病墜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是也。

東垣復元活血湯

白話文:

患有汙血脅痛的人,都是因為跌倒、僕倒等損傷造成的,汙血一定會流到脅下所以導致疼痛。它的症狀是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,或者下午發熱,脈搏短澀或搏動,病人喘息逆亂。經書上說:「肝脈搏動堅硬而綿長,面色不青,應該病在脅下,如果脈搏搏動,是因為血在脅下,導致人喘息逆亂。」

東垣【復元活血湯】

【組成】

當歸三錢,川芎二錢,地黃一兩,酒黃芪四錢,白芍三錢,熟地四錢,白芷三錢,川斷一錢五分,紅花三錢,赤芍一錢五分,木瓜一兩,甘草三錢

【功能主治】

大中風,中風舊疾,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,語言蹇澀,手足不溫,振顫麻木,氣血不和,鬱結在胸

【用法用量】

水煎服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  1. 孕婦慎用。
  2. 長期服用本方,建議定期到醫院監測血壓、血脂和血糖等指標。

柴胡(半兩),栝蔞根,當歸(各三錢),紅花,甘草,穿山甲(炮,各二錢),大黃(酒浸,一錢半),桃仁(去皮尖,研如泥,五十枚)

上除桃仁外,銼如麻豆大,每服半兩,水盞半,酒半盞,同煎至七分,去渣,大溫服之,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柴胡(半兩),栝蔞根、當歸(各三錢),紅花、甘草、穿山甲(炮製,各二錢),大黃(用酒浸泡,一錢半),桃仁(去皮尖,研磨成泥,五十枚)。

把桃仁磨成像麻豆般大小,每次取用半兩,加入半杯水和半杯酒,一起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浮渣,趁溫熱服下。以排便通暢為度。

《針經》云: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下,積於脅下,則傷肝。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,經屬厥陰少陽,宜以柴胡為君,以當歸和血脈。又痛者急也,甘草緩其急,亦能生新為臣。穿山甲、栝蔞根、桃仁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,大黃酒製以盪滌敗血為使,氣味和合,氣血有所歸,痛自定矣。

芍藥散,治婦人脅痛。

白話文:

《針經》中說:如果從高處跌落,引起惡血內留,如果情緒極度憤怒,氣息上逆而不下行,積聚在脅下,就會損傷肝臟。肝膽經都從脅下經過,它們分別屬厥陰和少陽,所以宜以柴胡為君葯,用它來行氣解鬱,活血止痛,以當歸和血脈,調經止痛。此外,疼痛多急,甘草味甘,緩急和中,能滋補氣血,生長新肉,所以是臣葯。再配用穿山甲、栝蔞根、桃仁、紅花活血潤血,用大黃酒製後以盪滌敗血,作為佐使,四藥配和,氣血有所歸復,疼痛自然平定。

芍藥散,主治婦人脅肋疼痛。

白芍藥,延胡索,肉桂(各一兩),香附(二兩,醋一升,鹽半兩,同煮乾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白芍藥、延胡索、肉桂(各一兩),香附(二兩),醋一升,鹽半兩,一起煮乾。

研得很細,每次服用二錢,不限時間,用白開水送服。

4. 息積

《內經》曰:病脅下滿,氣逆,二三歲不已,病名曰息積。夫消息者,陰陽之更事也。今氣聚於脅下,息而不消,積而不散,故滿逆而為病。然氣不在胃,故不妨於食,特害於氣而已。治宜導引服藥,藥不可獨治,善導引能行積氣,藥力亦藉導引而行故也。(《聖濟》同下)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肋骨下方的肚子脹滿,氣息往上逆行,這種病如果兩三年都沒得到好轉,就叫「息積」。「消息」是一種陰陽交替變化的現象。如今,氣聚集在肋骨下方,停在那裡不消散,就像堆積那樣不散開,所以造成肚子脹滿、氣息往上逆行的癥狀。然而,這種氣不在胃裡,所以不影響吃東西,只特別有害於氣。治療的方法應該是以導引術配合服用藥物,單純用藥物是無法徹底治好的。擅長導引術的人,可以使積聚的氣運行起來,藥物的效力也是藉助導引術才能發揮作用。

推氣散,治右脅痛,脹滿不食。

片薑黃,枳殼,桂心(各五錢),炙草(二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湯調下,食遠服。

赤茯苓湯,治息積,脅下氣逆滿悶。

白話文:

推氣散

治療右脅疼痛,腹脹飽滿,食不下嚥。

成分:

  • 片薑黃(5錢)
  • 枳殼(5錢)
  • 桂心(5錢)
  • 炙甘草(2錢)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2錢,用薑棗湯調服,飯後服用。

赤茯苓湯

治療腹中積聚,脅下氣逆胸悶。

赤茯苓,桂心,陳皮(炒,半兩),高良薑(一兩),大腹皮(五錢),吳茱萸(三分),甘草(一分)

水煎三錢,空心溫服日二。

白朮丸

白話文:

  • 赤茯苓:利尿,鎮靜,安神。

  • 桂心:溫經,散寒,活血。

  • 陳皮 (炒,半兩):理氣化痰,燥濕化痰。

  • 高良薑 (一兩):溫中散寒,止瀉。

  • 大腹皮 (五錢):消脹,通便。

  • 吳茱萸 (三分):溫中散寒,止瀉。

  • 甘草 (一分):補中益氣,調和藥性。

白朮丸:取三錢藥材,以水煎煮,空腹時溫熱服用,每日二次。

白朮(陳土炒),枳實(麩炒),桂心(各一兩半),人參,陳皮(去白,炒),甘草(蜜炙),桔梗(炒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白朮(以陳土炒過),枳實(以麩炒過),桂心(各一兩半),人參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炒過),甘草(用蜂蜜炙過),桔梗(炒過,各一兩)

為末,蜜丸梧子大,空心酒下,三十丸,日二。

胸痛(附)

生地黃五斤絞取汁,微火煎三沸,投白蜜一升,再煎取三升,每服半升,日三。

白話文:

末,蜜丸梧子大,空心酒下,三十丸,日二。

末成梧子大小的蜜丸,空肚子時用酒送下,每次服用三十丸,一天服用兩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