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《金匱翼》~ 卷三 (18)
卷三 (18)
1. 痰瘧
痰瘧由夏月乘涼飲冷,及臥濕地、飢飽失時、脾胃不和、痰積中脘所致。其脈弦滑,其證胸痞嘔吐,或時眩暈者是也。微則消之,甚而實者,蜀漆、常山之類,攻而去之。虛者四獸飲之屬,補而逐之。
常山散
常山一兩銼碎,以好酒浸一宿,瓦器煮乾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半盞,去滓停冷,五更服之,不吐不瀉效。
四獸飲
半夏,茯苓,人參,草果,陳皮,甘草(減半),烏梅肉,白朮(各等分)
上㕮咀,同薑、棗等分,以鹽少許淹服食頃,厚皮紙煨令香熟,焙乾,每服半兩,水煎,未發前並進三服。
白話文:
痰瘧是夏天貪涼飲冷,或睡在潮濕的地方、飲食不規律、脾胃不好,導致痰液積聚在心窩部位而引起的疾病。症狀表現為脈象弦滑,胸部滿悶、嘔吐,有時還會頭暈目眩。症狀輕微的,可以透過調理使其消散;如果病情嚴重,痰飲積聚,則需要用蜀漆、常山等藥物攻破去除痰飲。如果病人體虛,則需服用四獸飲等溫補藥物,既要補益身體,又要驅除痰飲。
常山散:
將一兩常山切碎,用好酒浸泡一夜,然後用瓦器煎煮至乾燥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盞煎成半盞,去掉藥渣後放涼,在凌晨五點服用。如果服用後不嘔吐不腹瀉,就表示藥物有效。
四獸飲:
半夏、茯苓、人參、草果、陳皮、甘草(減半)、烏梅肉、白朮(各等份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與等量的生薑、大棗一起,加少許鹽醃製片刻後,用厚紙包裹煨烤至香熟,再烘乾。每次服用半兩,水煎服。在疾病發作前,連服三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