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

2. 齒痛

牙齒者,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也。又手足陽明之支脈入於齒,故骨髓之氣不足,與夫陽明之脈虛,風冷乘之而痛者,謂之風痛。蟲居齒根,侵蝕不已,傳受余齒而痛者,謂之蟲痛。若足少陰脈虛,不能榮養於骨,因呼吸風寒,或飲嗽寒水而痛者,謂之腎虛齒風痛。風痛者,齒齦多腫,或赤,得風則痛愈甚。

蟲痛者,齒齦有竅,甚則搖動宣露。虛痛者,悠悠慼慼,無甚大痛,而亦久而不已也。亦有腎虛陰火上衝作痛者,其候手足冷,腰膝軟痛,氣上衝,頭面熱色赤,頸筋粗大,舌不大赤,齦不甚腫,七味湯加骨碎補、牛膝治之。一服如神。

【去風之劑】

皂莢湯

皂莢(一挺,去皮子,炒令黃色),露蜂房(一枚),鹽(一分)

三味掣銼,分為三帖,每帖以漿水煎,熱漱,冷吐。

當歸連翹飲

當歸,川芎,連翹,生地,防風,荊芥,白芷,羌活,黃芩,黑山梔,枳殼,甘草,細辛

水煎服。

東垣蠍梢散

麻黃(一錢),白芷,羌活,防風,藁本,柴胡,升麻(各五分),當歸(六分),蠍梢(少許),生地(一錢半),細辛(三分),草豆蔻(一錢),羊脛骨灰(二錢)

上為細末,先用溫水漱口淨,後搽之,其痛立止。一方有熟地、黃連、吳茱萸。

【補腎去風之劑】

地黃丸,治腎臟虛,食冷熱齒皆痛。

生地黃(一兩),白茯苓,防風,獨活,枸杞子,山藥(各半兩)

六味搗羅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,每空心煎棗湯下十丸至十五丸。(《聖濟》)

張文仲療齒根欲脫方

生地黃搗,以棉裹貼齒根,常含之甚妙。

地骨皮湯

地骨皮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細辛(半兩),戎鹽(一分)

每用五錢,水煎三五沸,熱漱冷吐,為瘥為度。

地黃湯

生地黃(二兩),獨活(一兩)

每用五錢,以酒一盞浸一宿,煎十餘沸,熱漱冷吐,以瘥為度。

【殺蟲之劑】

白礬散,治齲齒,根腫出膿汁。

白礬(燒灰),熊膽(各一分),蟾酥,雄黃,麝香(各半分)

上為散,每用半錢,敷牙根。一方有干蛤蟆半分。

牛膝散,治風齲疼痛,解骨槽風毒痛。

牛膝(一兩,燒灰)

每以少許末,著齒間含之。

又方,郁李根一握,水一盞,煎至六分,熱含之,吐蟲長六分,黑頭。

又方,大醋一升,煮枸杞根白皮一升,取半升,含之蟲立出。(《肘後》)

【補腎之劑】

地黃丸

人參,山萸(各四兩),生地(五斤取汁),白蜜(一升),枸杞根(三兩),白茯苓(二兩),酥(少許)

上將參、苓、杞、萸為末,以好酒一斗煎至三升,去滓,入地黃汁酥蜜同煎至可丸,即丸如小豆大,每服二十丸,溫酒送下,日三服,漸加至五服。

八味丸

安腎丸

白話文:

齒痛

牙齒是骨骼的終點,也是骨髓滋養的地方。手足陽明經的支脈也通到牙齒,所以如果骨髓精氣不足,或陽明經脈虛弱,遇上風寒侵襲就會疼痛,稱為風痛。蟲子寄居在牙齒根部,不斷侵蝕,並傳到其他牙齒導致疼痛,稱為蟲痛。如果足少陰經虛弱,不能滋養骨骼,因為呼吸到風寒,或者喝了冰涼的水而疼痛,稱為腎虛齒風痛。

風痛的症狀是牙齦腫脹,可能發紅,遇風則疼痛加劇。蟲痛的症狀是牙齦有孔洞,嚴重時牙齒會鬆動甚至外露。虛痛則疼痛隱隱作痛,沒有很劇烈的疼痛,但是時間很長。也有腎虛陰火上炎導致疼痛的,症狀是手腳冰冷,腰膝酸痛,氣往上衝,頭面發熱發紅,頸部肌肉粗大,舌頭不太紅,牙齦也不太腫,此時可用七味湯加骨碎補、牛膝治療,效果很好。

去風藥方:

皂莢湯:皂莢(一根,去皮,炒至黃色)、露蜂房(一個)、鹽(一分)。三味藥磨碎,分成三份,每次用米漿水煎煮,熱的時候漱口,冷了吐掉。

當歸連翹飲:當歸、川芎、連翹、生地、防風、荊芥、白芷、羌活、黃芩、黑山梔、枳殼、甘草、細辛。水煎服。

東垣蠍梢散:麻黃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風、藁本、柴胡、升麻、當歸、蠍梢、生地、細辛、草豆蔻、羊脛骨灰。研磨成細粉,先用溫水漱口,再將藥粉塗抹在患處,疼痛會立即止住。另一個方子用熟地、黃連、吳茱萸。

補腎去風藥方:

地黃丸:治療腎臟虛弱,吃冷熱食物都牙痛。生地黃、白茯苓、防風、獨活、枸杞子、山藥。六味藥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飯前用紅棗湯送服十到十五丸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
張文仲療齒根欲脫方:生地黃搗碎,用棉花包裹後敷貼在牙根處,經常含在口中效果很好。

地骨皮湯:地骨皮、生乾地黃、細辛、戎鹽。每次用五錢,水煎煮三到五沸,熱的時候漱口,冷了吐掉,直到痊癒。

地黃湯:生地黃、獨活。每次用五錢,用一杯酒浸泡一夜,再煎煮十幾沸,熱的時候漱口,冷了吐掉,直到痊癒。

殺蟲藥方:

白礬散:治療齲齒,牙根腫脹並有膿液。白礬(燒成灰)、熊膽、蟾酥、雄黃、麝香。研磨成粉,每次用半錢敷在牙根處。另一個方子加干蛤蟆。

牛膝散:治療風寒引起的齲齒疼痛,治療骨槽風毒痛。牛膝(燒成灰)。每次取少量藥粉,含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子:郁李根、水。煎煮至六分,熱敷患處,可以吐出長六分,頭部黑色的蟲子。

另一個方子:大醋、枸杞根白皮。將枸杞根白皮和大醋一起煮,取一半,含在口中,蟲子就會出來。(出自《肘後備急方》)

補腎藥方:

地黃丸:人參、山茱萸、生地黃汁、白蜜、枸杞根、白茯苓、酥。

八味丸:

安腎丸:

3. 咽喉

咽者,咽也。喉者,候也。咽接三脘以通胃,故以之咽物;喉通五臟以系肺,故以之候氣。氣候谷咽,皎然明白。《千金》謂喉嚨主通利水穀之道,咽門主通臟腑津液神氣,誤也。

喉以納氣,故曰喉主天氣。咽以納食,故曰咽主地氣。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。一陰謂心主,一陽為三焦,二脈並絡於喉,氣熱內結,故為喉痹。

喉風喉痹,皆由膈間素有痰涎,或因七情不節而作,火動痰上,壅塞咽喉,所以內外腫痛,水漿不入,言語不出,可謂危且急矣。

兩寸之脈,浮洪而溢者,喉痹也。脈微而伏者死。

熱結咽喉,腫繞於外,且麻且癢,腫而大者,名纏喉風。纏喉風之症,先兩日胸膈氣緊,出氣短促。忽然咽喉腫痛,手足厥冷,氣閉不通,頃刻不治。纏喉風多屬痰水,其咽喉內外皆腫者是也。

喉痹之症,宜速用針法、吐法以救之。若懸雍垂,則不可刺破,刺則殺人。懸雍者,生於上齶,音聲之關也。臟腑伏熱,上衝咽喉,則懸雍腫長下垂也。

乳蛾,俗名也。古方通謂之喉痹。以一邊腫者為單蛾,兩邊腫者為雙蛾。然雙蛾易治,單蛾則難治。

嗌痛者,咽門不能納穀與唾,而地氣閉塞也。喉痹咽痛者,咽喉俱病,天地之氣並閉塞也。蓋病喉痹者,必兼咽痛,病咽痛者,不必兼喉痹也。

凡咽喉痹,不可純用涼藥,目前取效。上熱未除,中寒復起,毒氣乘虛入腹,胸前高腫,上喘下泄,手足厥冷,爪甲青紫,七日後全不食,口如魚口者死。

白話文:

咽喉

咽,就是吞咽的意思;喉,就是氣候、觀察的意思。咽部連接三個胃脘(上脘、中脘、下脘)以輸送食物到胃,所以用它來吞咽;喉嚨與五臟相連,並與肺相通,所以用它來觀察呼吸的氣息。氣息暢通,咽喉就清亮舒暢。《千金要方》說喉嚨主管水谷的通行,咽門主管臟腑津液神氣的通行,這是錯誤的。

喉嚨負責吸入氣息,所以說喉嚨主管天氣;咽部負責吞咽食物,所以說咽部主管地氣。陰陽氣機交結,就叫做喉痹。陰是指心臟主管的氣血,陽是指三焦主管的氣血,這兩條經脈都與喉嚨相連,氣血鬱熱內結,就會導致喉痹。

喉風和喉痹都是因為膈肌部位本來就有痰涎,或者因為七情不調而引起的。火熱之邪動,痰涎上涌,阻塞咽喉,所以會出現內外腫痛、不能喝水、不能說話等症狀,非常危急。

寸口脈浮大而充盈的,是喉痹;脈象微弱隱沒的,則會死亡。

熱邪結聚在咽喉,腫脹蔓延到外面,又麻又癢,腫脹很大的,叫做纏喉風。纏喉風的症狀,在發病前兩天,胸膈氣悶,呼吸短促。突然咽喉腫痛,手腳冰冷,呼吸不通暢,如果不立即治療,很快就會危及生命。纏喉風大多屬於痰水阻滯,咽喉內外都腫脹的症狀。

喉痹的症狀,應該迅速使用針灸和催吐的方法來搶救。但是懸雍垂(小舌頭)部位,不能刺破,刺破就會致命。懸雍垂生長在上齶,是發聲的關鍵部位。臟腑伏藏的熱邪上衝咽喉,就會導致懸雍垂腫脹下垂。

乳蛾是俗稱,古代醫書一般稱之為喉痹。單邊腫脹的叫做單蛾,兩邊腫脹的叫做雙蛾。雙蛾比較容易治療,單蛾則比較難治。

嗌痛(咽喉痛),是指咽門不能吞咽食物和唾液,地氣阻塞不通。喉痹兼咽痛,是指咽喉都生病了,天地之氣都阻塞不通。一般來說,患有喉痹的,一定會伴隨咽痛;但是患有咽痛的,不一定會伴隨喉痹。

凡是咽喉痹塞的病症,不能單純使用寒涼的藥物,雖然見效快,但上焦的熱邪未除,反而會導致中焦寒邪加重,毒邪乘虛而入腹中,胸前腫脹,上喘下泄,手腳冰冷,指甲青紫,七天後完全不能進食,嘴巴像魚嘴一樣的,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