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三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3)

1. 食積酒毒發熱

食積者,當暮發熱,惡聞食臭,時時噯腐,其脈滑或實,《活人》所謂傷食令人頭痛脈數發熱,但左手人迎脈平和,身不疼是也。酒毒者,脈數溺赤,經云:酒氣與穀氣相搏,熱盛於中,故熱遍於身,內熱而溺赤是也。

加味越鞠丸

蒼朮,神麯,香附,黑山梔,撫芎,針砂,山楂

上為末,糊丸。

酒煮黃連丸

黃連八兩,用酒二升,入瓦罐內,重湯煮爛,取出曬乾為末,滴水丸桐子大,每五十丸,食前溫水下。

【分治臟腑上下血氣諸熱】

錢氏瀉青丸,治肝熱。

當歸(焙),龍膽草,川芎,山梔,羌活,防風,大黃

上為末,蜜丸雞頭子大,每服一丸。一方彈子大,竹葉湯化下一丸。

龍薈丸,治肝臟積熱。

當歸(焙),龍膽草,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,蘆薈,青黛(各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,別研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小豆大,小兒如麻子大,每二十丸,生薑湯下。

《外臺》麥門冬飲,療心勞不止,口赤乾燥,心悶,肉毛焦色。

生麥冬(一升,去心),陳粟米(一升),雞子白(二七枚),淡竹葉(三升,切)

上先以水一斗,煮粟米、竹葉取九升。去滓澄清,接取七升,冷下雞子白,攪五百轉,去上沫,下麥門冬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
《濟生》黃芩湯,治心熱,口瘡煩渴,小便不利。

生地,木通,甘草,黃連,黃芩,麥冬,梔仁,澤瀉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服無時。

瀉黃散,治脾熱口臭,咽乾目黃。

藿香葉(七錢),山梔(一兩),石膏(半兩),防風(四兩),甘草(二兩)

上銼同蜜酒拌,微炒香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清汁飲。

《外臺》療脾熱方

石膏(一斤,碎,綿裹),生地汁(一升),淡竹葉(切,五升),赤蜜(一升)

水一斗二升,煮竹葉取七升,去滓,內石膏取一升五合,去滓,下地黃汁兩沸,下蜜煎取三升,細細服。

瀉白散,治肺熱。

桑白皮(炒黃),地骨皮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三錢,水一盞,入粳米百粒煎,食後服。易老加黃連。海藏云:加山梔、黃芩方能瀉之。

東垣滋腎丸,治腎熱

黃柏(三兩),知母(二兩),桂(一錢半)

上為末,熟水丸桐子大,每七八十丸至百丸,食前百沸湯下。

《外臺》三黃湯,治腎熱,大小便秘塞,耳鳴色黑。

大黃(切,別漬水,一斗),黃芩,芒硝(各三兩),梔子(十四枚),甘草(炙,一兩)

上以水四升,先煮三物取一升五合,去滓,下大黃更煎兩沸,下芒硝,分三服。

《外臺》梔子煎,治膽實熱,精神不守。

梔子(二十一枚),甘竹茹(一兩,炒),香豉(六合),大青,橘皮(各一兩),赤蜜(三合)

白話文:

標題: [飲食積滯與酒精中毒引起的發熱]

內容: 當食物在體內積滯時,會在傍晚時分引發發熱,對食物的氣味感到厭惡,並時常打嗝帶出腐敗的氣味,脈象表現爲滑或者實。這正如《活人書》所描述的那樣,因過量飲食導致頭痛和發熱,但左手的人迎脈仍然平和,身體沒有疼痛。酒精中毒則表現爲脈象數次,尿液顏色深紅,經書提到,當酒精與穀物在體內相互作用,體內的熱氣旺盛,從而導致全身發熱,內熱使得尿液呈現紅色。

加味越鞠丸 成分包括蒼朮,神曲,香附,黑山梔,撫芎,針砂,山楂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,製成丸藥。

酒煮黃連丸 黃連八兩,使用二升的酒,在瓦罐中,用湯水隔水煮爛,取出曬乾後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水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食用前,用溫水送服五十丸。

【分別治療臟腑上下血液與氣的多種發熱症狀】

錢氏瀉青丸,用於治療肝臟發熱。 成分包括當歸,龍膽草,川芎,山梔,羌活,防風,大黃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,用蜂蜜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一丸。

龍薈丸,用於治療肝臟積熱。 成分包括當歸,龍膽草,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,大黃,蘆薈,青黛,木香,麝香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後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藥,小孩服用時應減少劑量,每次服用二十丸。

《外臺》麥門冬飲,治療心臟勞損不停,口脣乾燥,心悶,肌肉毛髮乾枯。 成分包括生麥冬,陳粟米,雞蛋清,淡竹葉。先用水煮粟米和竹葉,然後加入雞蛋清和麥門冬,最後分三次服用。

《濟生》黃芩湯,用於治療心臟發熱,口腔潰瘍,口渴,小便不暢。 成分包括生地,木通,甘草,黃連,黃芩,麥冬,梔仁,澤瀉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薑片煎煮後隨時服用。

瀉黃散,用於治療脾臟發熱,口臭,咽喉乾燥,眼睛發黃。 成分包括藿香葉,山梔,石膏,防風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混合並加入蜜酒拌炒,然後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

《外臺》治療脾熱方 成分包括石膏,生地汁,淡竹葉,赤蜜。將石膏和竹葉用水煮,然後加入生地汁和赤蜜,最後細細服用。

瀉白散,用於治療肺熱。 成分包括桑白皮,地骨皮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三錢,加入粳米煮沸後飯後服用。

東垣滋腎丸,用於治療腎臟發熱。 成分包括黃柏,知母,桂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加入熱水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至一百丸。

《外臺》三黃湯,用於治療腎臟發熱,大小便閉塞,耳鳴,面色發黑。 成分包括大黃,黃芩,芒硝,梔子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分三次服用。

《外臺》梔子煎,用於治療膽囊實熱,精神無法集中。 成分包括梔子,甘竹茹,香豉,大青,橘皮,赤蜜。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分兩次服用。

導赤散,用於治療小腸實熱,小便紅色且澀,口渴。 成分包括生地黃,木通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竹葉同煮後飯後溫服。

瀉白湯,用於治療大腸實熱,腹部脹滿,臍周疼痛,消化不良,口腔潰瘍,呼吸困難。 成分包括淡竹葉,黃芩,梔子仁,柏皮,茯苓,芒硝,生地黃,橘皮。將這些材料混合後煎煮,空腹服用。

《千金》竹葉湯,用於治療胃熱。 成分包括竹葉,小麥,知母,石膏,黃芩,茯苓,麥冬,人參,生薑,栝蔞根,半夏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分三次服用。

《千金》地黃煎 成分包括生地黃汁,茯神,知母,葳蕤,栝蔞根,竹瀝,生薑汁,白蜜,生麥冬汁,生地骨皮汁,石膏。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分多次服用。

東垣先生說:如果發熱但無法進食,自汗短氣,這是虛弱的表現。應該使用甘寒的藥物來瀉熱補氣。如果能吃但發熱,口舌乾燥,大便困難,應該使用苦辛大寒的藥物來瀉熱補水。在治療時,應該仔細區分,不能一概而論。

涼膈散,用於治療上焦積熱煩躁,面紅頭昏,咽痛喉痹,口瘡頰腫,便祕尿赤,譫妄,睡眠不安,所有風邪阻塞。 成分包括薄荷,連翹,黃芩,梔子,甘草,大黃,芒硝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三錢,加入竹葉和蜜糖,飯後服用。

《本事》加入赤芍和乾葛,治療各種熱病,效果顯著。

《玉機》說:輕症者應該使用桔梗湯,去掉硝和黃,加入桔梗作爲上浮的藥物,去除膈中的無形之熱,同時不影響下焦。

八正散,用於治療下焦積熱,大小便閉塞,口渴咽喉乾燥,舌瘡血淋。 成分包括大黃,瞿麥,木通,滑石,萹蓄,車前子,山梔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燈芯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通膈丸(《本事》),用於治療上焦虛熱,肺部和咽膈有氣如煙上升。 成分包括人叄,川黃連,茯苓,硃砂,真片腦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細末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五丸,每日二三次。

四順清涼飲子,用於治療血液部分的發熱。 成分包括大黃,甘草,當歸,芍藥。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,加入薄荷葉,去渣後溫服。

海藏桔梗湯,用於治療氣分熱。 成分包括桔梗,連翹,山梔,薄荷,黃芩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粗末,加入竹葉和清水煎煮後溫服。如果需要出汗,則熱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