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腎虛頭痛
腎虛頭痛者,腎陰不足,虛陽無附而上攻,《素問》所謂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痛是也。
玉真丸,治腎氣不足,氣逆上行,頭痛不可忍,謂之腎厥。其脈舉之則弦,按之則堅。
硫黃(二兩),石膏(煅通赤,研),半夏,硝石(各一兩,研)
上為細末研勻,生薑汁和丸桐子大,陰乾,每服二十丸,薑湯或米飲下。更灸關元百壯良。虛寒者去石膏,加鍾乳粉一兩。
黑錫丹(《局方》),治脾元久冷,上實下虛,胸中痰飲,或上攻頭目,及奔豚上氣,兩脅膨脹,五種水氣,腳氣上攻,或卒暴中風,痰潮上膈,並陰陽氣不升降等症。
沉香,附子,胡盧巴,肉桂(各半兩),茴香,破故紙,肉豆蔻,金鈴子,木香(各一兩)黑錫,硫黃(與黑錫結砂子,各二兩)
上為末同研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,陰乾以布袋擦令光瑩,每服四十丸,空心姜鹽湯送下。一方有陽起石半兩,巴戟一兩。
白話文:
腎虛頭痛是因為腎陰不足,虛火上升而導致頭痛。 這就像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中所說的頭痛劇烈,下焦虛弱而上焦充實,病位在足少陰經的巨陽穴,許學士稱之為腎厥頭痛。
玉真丸可以治療腎氣不足,氣逆上衝引起的劇烈頭痛(腎厥)。這種頭痛的脈象是抬起來時弦脈,按下去時堅實。
藥方組成:硫黃二兩,煅燒至通紅研磨的石膏一兩,半夏一兩,研磨的硝石一兩。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和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陰乾後服用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或米湯送服。此外,還需灸關元穴一百壯。如果患者屬於虛寒體質,則去除石膏,加入鍾乳粉一兩。
黑錫丹(出自《局方》)可以治療脾胃元氣久寒,上焦實證下焦虛證,胸中痰飲,或痰飲上衝頭面,以及奔豚氣逆、兩脅脹滿、五種水腫、腳氣上衝,或突然發作的中風、痰濁阻塞上焦,以及陰陽氣機失調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沉香、附子、胡蘆巴、肉桂各半兩;茴香、破故紙、肉豆蔻、金鈴子、木香各一兩;黑錫、硫黃(與黑錫一起熔煉成砂子)各二兩。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熟的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陰乾後用布袋擦拭至光滑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空腹用薑鹽湯送服。另一方劑中還加入陽起石半兩,巴戟一兩。
2. 肝厥頭痛
肝厥頭痛者,肝火厥逆,上攻頭腦也。其痛必在巔頂,以肝之脈與督脈會於巔故也。雖太陽之脈,亦上額交巔,然太陽頭痛,必惡風寒,而厥陰頭痛,必多眩暈,或厥逆抽掣也。
龍薈龍方(見厥聾。),加甘菊、羚羊角,氣實便堅者用之;虛者宜生地、羚羊角、甘菊、麥冬之類滋之清之,使肝柔則厥自已。
抑青丸
黃連一味,吳茱萸湯浸一宿,為末粥丸。
瀉青丸
當歸(去蘆,焙),龍膽草,川芎,梔子,川大黃(煨),羌活,防風(去蘆,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雞豆大,每服一丸,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。
白話文:
肝厥頭痛是肝火逆衝,向上攻犯頭腦所致。頭痛的位置一定在頭頂,因為肝經與督脈在頭頂相交匯。雖然太陽經脈也經過額頭到達頭頂,但太陽經頭痛會怕風寒,而厥陰經頭痛則常伴隨頭暈目眩,甚至抽搐。
治療肝厥頭痛,可以參考龍薈龍方,再加甘菊、羚羊角;如果氣血充實而經脈阻塞的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;如果體虛的,則適合用生地、羚羊角、甘菊、麥冬等藥材滋陰清熱,使肝臟柔順,則厥逆之症自然會好轉。
抑青丸的組成:單用黃連,先用吳茱萸湯浸泡一夜,再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。
瀉青丸的組成:當歸(去蘆頭,烘乾)、龍膽草、川芎、梔子、川大黃(煨)、羌活、防風(去蘆頭,各等分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煉製成雞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竹葉湯加砂糖溫水送服。
3. 食積頭痛
食積頭痛者,食氣上攻,胃氣不清也。子和云:邪在胃而頭痛者,必下之。其證必兼痞膈咽酸,噫敗卵臭,或飽食則痛甚,其脈右手滑盛者是也。
館職張學士,嗜酒散誕,忽頭痛發熱,醫作傷寒治之愈甚,孫兆脈之,右手脈甚數,左手脈平和,曰:此疾非傷寒,學士好酒啖食所傷也。遂用食藥五七丸,經食久,膈漸寬,痛遂減,再進利膈藥,遂獲安。
紅丸子方(見飲食門。)
治中湯,即理中湯加青皮、陳皮等分。
白話文:
食積頭痛是食物積滯在胃腸,導致氣往上衝,胃氣不暢引起的頭痛。古人說:頭痛是因為邪氣停留在胃部引起的,就必須要瀉下。這種頭痛通常伴隨著胸悶、胃脹、咽喉酸痛、打嗝帶有腐敗的臭味等症狀,而且飽餐後頭痛會加劇,脈象是右手滑數有力。
有個名叫張學士的官員,嗜酒貪吃,突然頭痛發熱,醫生誤診為傷寒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。孫兆醫生診脈後發現,他的右手脈搏非常快速,而左手脈搏卻很平和,於是判斷他的病不是傷寒,而是因為嗜酒飲食過度所致。於是,他給張學士用了五七丸等消食藥物,經過一段時間的食療,胃部脹滿逐漸減輕,頭痛也減輕了。之後再服用一些通利膈胃的藥物,便痊癒了。
(紅丸子方及治中湯的方劑詳見飲食門。) 治中湯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,加入等量的青皮和陳皮。
4. 血虛頭痛
血虛頭痛者,血虛脈空,自魚尾上攻頭痛者是也。產後多有此證。魚尾眉尖後近髮際是。(魚尾在眉梢後陷中,即絲竹空穴是也。)
川芎當歸湯,川芎,當歸(等分)
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煎溫服。
一方,川芎(半兩)為末,每服二錢,臘茶調下甚效。
一方,當歸(一兩),酒一升,煮取六合,飲至醉效。
一方,四物湯加甘菊、薄荷。(新定)
生地(二錢),當歸(一錢),蔓荊(五分),黃芩(一錢,酒炒),白芍(一錢,酒炒),炙草(三分),甘菊(七分),川芎(五分)
白話文:
血虛頭痛是因為血液不足,脈象空虛,頭痛的感覺從太陽穴往上蔓延至頭部。產後婦女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太陽穴位於眉毛末梢後方、靠近髮際的地方。(太陽穴就在眉毛末梢後方的凹陷處,也就是絲竹空穴。)
治療方法:
-
**川芎當歸湯:**川芎和當歸等量混合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水煎溫服。
-
**另一方:**川芎半兩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臘茶送服,效果很好。
-
**另一方:**當歸一兩,用一升酒煎煮至六合(約三分之一升),飲用至微醉,有效。
-
**另一方:**四物湯加入甘菊和薄荷。(新方)
-
**另一方:**生地二錢,當歸一錢,蔓荊五分,酒炒黃芩一錢,酒炒白芍一錢,炙甘草三分,甘菊七分,川芎五分。
5. 氣虛頭痛
氣虛頭痛者,清陽氣虛,不能上升也。其脈必弦微,其證必倦怠氣短,惡風寒,不能食。
羅太無雲:參謀柏仲實年六十餘,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,邀往視之。其人云,近在燕京,患頭昏悶微痛,醫作傷寒治之,汗出後,痛轉加。復汗解,痛益甚,遂歸。每召醫用藥雷同。到今痛甚不得安臥,惡風寒而不喜食飲,診其脈,弦微而細,氣短而促,懶言語。《內經》曰:春氣者病在頭。
今年高氣弱,清氣不能上升頭面,故昏悶。此病本無表邪,因發汗數四,清陽之氣愈虧,不能上榮,亦不能外固,所以頭苦痛,而惡風寒,不喜飲食,氣弱而短,宜升陽補氣,頭痛自愈。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,當歸,白芍(各五分),陳皮,炙草,升麻,柴胡,蔓荊(各三分),川芎,細辛(各二分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煎食後溫服減半,再服愈。
(新定)
人參,黃耆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當歸,陳皮(各七分),升麻(二分),蔓荊,細茶(各八分),白芍(一錢)
上作一服水煎。
白話文:
氣虛頭痛是因為陽氣不足,無法上升到頭部。患者脈象通常弦細微弱,症狀包括疲倦、氣喘、怕冷、食慾不振。
有個叫柏仲實的六十多歲病人,二月間頭痛劇烈,求醫診治。他之前在北京時,就感到頭昏沉輕微疼痛,被診斷為傷寒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結果頭痛加重。雖然後來又發汗,但頭痛更厲害,只好回家。之後不斷求醫,用藥都差不多,頭痛卻越來越嚴重,夜不能寐,怕冷,不想吃東西。診脈發現,脈象弦細微弱,呼吸急促,懶得說話。《內經》說春天容易頭痛。
今年天氣寒冷,體質虛弱,陽氣不足以上升到頭部,所以頭昏沉疼痛。這個病一開始並沒有外感風寒,而是因為多次發汗,導致陽氣更加虧損,不能滋養頭部,也不能抵禦外邪,所以頭痛、怕冷、不想吃東西、氣虛氣短。應該用升陽補氣的方法治療,頭痛自然會好轉。
第一個處方:黃耆(1.5克)、人參(1克)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(各0.5克)、陳皮、炙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、蔓荊子(各0.3克)、川芎、細辛(各0.2克)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一劑,水煎服,飯後溫服,服用半劑,再服用剩下的半劑,直到痊癒。
第二個處方:(改良版)人參、黃耆、白朮(各1克)、甘草(0.5克)、當歸、陳皮(各0.7克)、升麻(0.2克)、蔓荊子、細辛(各0.8克)、白芍(1克)。以上藥材每次一劑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