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腎虛頭痛

腎虛頭痛者,腎陰不足,虛陽無附而上攻,《素問》所謂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痛是也。

白話文:

腎虛引發的頭痛,是因為腎陰不足,陽氣無法附著在腎陰上而上沖頭部,《素問》中提到這種頭痛是由下虛上實造成的,是足少陰和巨陽經脈的問題,許學士稱這種頭痛為腎厥頭痛。

玉真丸,治腎氣不足,氣逆上行,頭痛不可忍,謂之腎厥。其脈舉之則弦,按之則堅。

白話文:

玉真丸,用來治療腎氣不足,氣逆上行,頭痛難忍,這種情況稱為腎厥。這種情況下,脈搏舉起來摸起來是緊張的,按壓下去摸起來是堅硬的。

硫黃(二兩),石膏(煅通赤,研),半夏,硝石(各一兩,研)

白話文:

硫磺(二兩),石膏(煅燒到變通紅,研磨成粉),半夏,硝石(各一兩,研磨成粉)。

上為細末研勻,生薑汁和丸桐子大,陰乾,每服二十丸,薑湯或米飲下。更灸關元百壯良。虛寒者去石膏,加鍾乳粉一兩。

白話文:

上將細末研勻,然後加入生薑汁,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陰乾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或米湯送服。另外,在關元穴灸一百壯,效果良好。虛寒症狀者,去除石膏,加上一兩鍾乳粉。

黑錫丹(《局方》),治脾元久冷,上實下虛,胸中痰飲,或上攻頭目,及奔豚上氣,兩脅膨脹,五種水氣,腳氣上攻,或卒暴中風,痰潮上膈,並陰陽氣不升降等症。

白話文:

黑錫丹(出自《局方》),治療脾陽元氣虛久,上部實熱,下部虛寒,胸中有痰飲,或痰飲上犯頭目,以及奔豚氣上逆,兩脅脹滿,五種水氣,腳氣上攻,或突然中風,痰液上逆至膈膜,以及陰陽之氣不能正常升降等症狀。

沉香,附子,胡盧巴,肉桂(各半兩),茴香,破故紙,肉豆蔻,金鈴子,木香(各一兩)黑錫,硫黃(與黑錫結砂子,各二兩)

白話文:

沉香、附子、胡盧巴、肉桂(各半兩),茴香、破故紙、肉豆蔻、金鈴子、木香(各一兩)黑錫、硫磺(與黑錫混合成為砂子,各二兩)

上為末同研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子大,陰乾以布袋擦令光瑩,每服四十丸,空心薑鹽湯送下。一方有陽起石半兩,巴戟一兩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研成粉末,混合後用酒煮熟的麵糊製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,在陰涼處晾乾後,用布袋擦拭使其光滑明亮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空腹時用薑汁鹽湯送服。還有一種配方中加入了半兩的陽起石和一兩的巴戟。

2. 肝厥頭痛

肝厥頭痛者,肝火厥逆,上攻頭腦也。其痛必在巔頂,以肝之脈與督脈會於巔故也。雖太陽之脈,亦上額交巔,然太陽頭痛,必惡風寒,而厥陰頭痛,必多眩暈,或厥逆抽掣也。

白話文:

肝厥引發的頭痛,是肝火厥逆,向上攻犯頭部所致。疼痛一定在頭頂,這是因為肝經的經脈與督脈在頭頂會合。雖然太陽經的經脈也上額部交會於頭頂,不過太陽經頭痛,必定怕風寒,而厥陰經頭痛,必定經常眩暈,或厥逆抽搐。

龍薈龍方(見厥聾。),加甘菊、羚羊角,氣實便堅者用之;虛者宜生地、羚羊角、甘菊、麥冬之類滋之清之,使肝柔則厥自已。

白話文:

《龍薈龍方》(見「厥聾」一文)中,加入野菊花、羚羊角,是針對氣血充實的人而使用的治療方法;而虛弱的人則應使用生地、羚羊角、野菊花、麥冬之類的藥物來滋養和清熱,使肝臟柔軟,從而緩解厥證。

抑青丸

黃連一味,吳茱萸湯浸一宿,為末粥丸。

瀉青丸

白話文:

黃連一味,浸泡在吳茱萸湯中一晚,研磨成粉末,用水煮粥製成丸劑。

當歸(去蘆,焙),龍膽草,川芎,梔子,川大黃(煨),羌活,防風(去蘆,各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雞豆大,每服一丸,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。

白話文:

當歸(去掉蘆頭後,烘焙過),龍膽草,川芎,梔子,川大黃(經過煨製),羌活,防風(去掉蘆頭後,各取等量)

研成蜜丸,每顆約雞豆大小,每次服用一顆,以竹葉湯化開後,加入砂糖和溫水服用。

3. 食積頭痛

食積頭痛者,食氣上攻,胃氣不清也。子和云:邪在胃而頭痛者,必下之。其證必兼痞膈咽酸,噫敗卵臭,或飽食則痛甚,其脈右手滑盛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飲食積滯而出現頭痛,這是由於食物之氣上衝頭部,胃氣不清所造成的。和子說:邪氣在胃部而頭痛的人,一定要將邪氣瀉下。其證狀一定同時伴有胸悶、隔膜不通、咽喉發酸、打嗝有臭雞蛋味,或飽食之後疼痛加劇,其脈象為右手脈滑而盛。

館職張學士,嗜酒散誕,忽頭痛發熱,醫作傷寒治之愈甚,孫兆脈之,右手脈甚數,左手脈平和,曰:此疾非傷寒,學士好酒啖食所傷也。遂用食藥五七丸,經食久,膈漸寬,痛遂減,再進利膈藥,遂獲安。

紅丸子方(見飲食門。)

白話文:

有位姓張的學士在館閣任職,嗜酒放蕩。忽然頭痛發熱起來,醫生診斷為傷寒醫治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孫兆脈診斷他的脈象,右手脈很數,左手脈平和,說:“這不是傷寒的病,是學士嗜酒貪食造成的。”就用食藥五七丸來治療,吃了很久,膈症逐漸寬暢,疼痛就減輕了。再進利膈藥,終於治好了。

紅丸方(見《飲食門》)

治中湯,即理中湯加青皮、陳皮等分。

白話文:

治中湯:即在理中湯中加入青皮、陳皮,分量與其他藥材相等。

4. 血虛頭痛

血虛頭痛者,血虛脈空,自魚尾上攻頭痛者是也。產後多有此證。魚尾眉尖後近髮際是。(魚尾在眉梢後陷中,即絲竹空穴是也。)

白話文:

患有血虛頭痛的人,他們的血虛脈空,從魚尾向上攻頭導致頭痛。產後的人很多都有這種症狀。魚尾在眉毛尖後靠近髮際的地方。(魚尾在眉梢後陷中的部位,也就是絲竹空穴是也。)

川芎當歸湯,川芎,當歸(等分)

白話文:

川芎當歸湯

川芎、當歸(各等分)

配方

  • 川芎 10克
  • 當歸 10克

用法

將川芎、當歸一起煎湯飲用,每日1劑。

功效

  • 活血調經、祛瘀止痛。

主治

  • 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產後瘀血、跌打損傷等。

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煎溫服。

一方,川芎(半兩)為末,每服二錢,臘茶調下甚效。

一方,當歸(一兩),酒一升,煮取六合,飲至醉效。

白話文:

一方: 川芎(半兩)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水煎煮食用。

一方: 當歸(一兩),用一升酒燉煮,取六升液體,喝到醉為止即可見效。

一方,四物湯加甘菊、薄荷。(新定)

白話文:

一方:四物湯加上甘菊、薄荷。(經過改良)

生地(二錢),當歸(一錢),蔓荊(五分),黃芩(一錢,酒炒),白芍(一錢,酒炒),炙草(三分),甘菊(七分),川芎(五分)

白話文:

生地(10克),當歸(5克),蔓荊(2.5克),黃芩(5克,用酒炒過),白芍(5克,用酒炒過),炙草(1.5克),甘菊(3.5克),川芎(2.5克)

5. 氣虛頭痛

氣虛頭痛者,清陽氣虛,不能上升也。其脈必弦微,其證必倦怠氣短,惡風寒,不能食。

白話文:

虛氣頭痛的人,由於清陽之氣虛弱,無法上升。脈象一定細弱,症狀必然是倦怠氣短,怕寒怕風,食慾不振。

羅太無雲:參謀柏仲實年六十餘,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,邀往視之。其人云,近在燕京,患頭昏悶微痛,醫作傷寒治之,汗出後,痛轉加。復汗解,痛益甚,遂歸。每召醫用藥雷同。到今痛甚不得安臥,惡風寒而不喜食飲,診其脈,弦微而細,氣短而促,懶言語。《內經》曰:春氣者病在頭。

白話文:

羅太無雲:參謀柏仲實,年齡超過六十歲,在二月間得了頭痛症,痛得實在是無法忍受,便邀請我去診治。這個人告訴我,前不久他在北京,得了頭昏沈悶、微痛的毛病,醫生將他當成是傷寒來治療,服用治傷寒的藥物後,流了很多汗,痛卻轉劇,等到汗出了以後,疼痛更劇烈了,就回到了家。每次請醫生看診,用藥都大同小異。直到現在,痛得很厲害,無法安穩地躺著睡覺,怕吹風怕著涼,吃的又少。診脈的結果,脈象細微而緊,氣息短促而急促,懶得說話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春天的氣候,容易讓人得頭部的疾病。

今年高氣弱,清氣不能上升頭面,故昏悶。此病本無表邪,因發汗數四,清陽之氣愈虧,不能上榮,亦不能外固,所以頭苦痛,而惡風寒,不喜飲食,氣弱而短,宜升陽補氣,頭痛自愈。

白話文:

今年身體狀況是氣息偏高而體力衰弱,致使清潔的生命能量無法上升到頭面部,因此感到頭腦昏沉不適。此病症本來並非由於外在的風寒邪氣所引起,但因多次出汗,使得維持生命活力的清陽之氣更加虧虛,不僅無法向上滋養頭面部,也無法在外面保護身體,導致頭部疼痛,並且害怕風寒,同時不願進食,氣息微弱且呼吸短促。治療上應該要提升陽氣、補充氣力,如此一來,頭痛的問題自然就會康復。
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,當歸,白芍(各五分),陳皮,炙草,升麻,柴胡,蔓荊(各三分),川芎,細辛(各二分)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煎食後溫服減半,再服愈。

(新定)

白話文:

黃耆:1.5 克

人參:1 克

白朮:0.5 克

當歸:0.5 克

白芍:0.5 克

陳皮:0.3 克

炙甘草:0.3 克

升麻:0.3 克

柴胡:0.3 克

蔓荊:0.3 克

川芎:0.2 克

細辛:0.2 克

(新訂) 上方碾咀,作一劑,(用)水煮沸後服用,隨著藥效減半後再服,直到康復。

人參,黃耆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當歸,陳皮(各七分),升麻(二分),蔓荊,細茶(各八分),白芍(一錢)

上作一服水煎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各一錢,甘草五分,當歸、陳皮各七分,升麻二分,蔓荊、細茶各八分,白芍一錢。

古代文字:

金銀花、板藍根、甘草、菊花、薄荷

取金銀花、板藍根、甘草、菊花、薄荷,各適量,共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