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熱厥頭痛

熱厥頭痛者,胃熱氣盛,不能下行也。其證頭中熱痛,雖嚴寒猶喜風寒,微來暖處,或見煙火,則痛復作,其脈數或大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患有發熱、頭疼的人,是因為胃氣太熱導致,熱氣上攻,不能向下運化。其症狀是頭中疼痛,即使在大冷天裡也喜歡吹風、受涼,一到了稍微暖和的地方,或者看見炊煙、火光,頭痛就會發作,其脈搏又快又強。

小清空膏

片芩細切,酒拌勻,曬乾為末,茶清調下。

治熱厥頭痛方

大黃酒炒三次為末,茶清調服。

白話文:

小清空膏

黃芩切成細片,用酒拌勻,曬乾後研成細末,用茶水調服。

治療熱厥頭痛方

大黃酒炒三次後研成細末,用茶水調服。

熱氣在頭,以風藥引之,則熱彌盛而痛益甚。大黃苦寒瀉熱,得酒則能上行瀉腦熱。昔人所謂鳥巢高巔,射而去之是也。茶性清上,故諸頭痛藥中多加用之。

(新定)

白話文:

若頭部有熱氣,用風藥引出,則會導致熱氣更盛、疼痛更甚。大黃性寒涼,能瀉熱,加了酒以後能夠上升以瀉除腦部的熱氣。前人所說的「鳥巢在高峯,用箭射下去」就是這個意思。茶性清涼,且有上行的特性,所以許多治療頭痛的藥物中都加有茶。

新定

醫是仁術,非為利也。醫施於民,始能近道。醫之自治,即行仁耳。

醫術是一門仁德的技藝,不是為了謀利。醫生幫助百姓治病,才能接近仁道的本質。醫生的自我修養,就是實踐仁德。

生地(三錢),知母(酒炒),黃芩(酒炒,各一錢),薄荷,黑山梔,甘菊,甘草,荊芥(各五分),紅花(三分)

白話文:

生地(9公克),知母(用酒炒過),黃芩(用酒炒過,各3公克),薄荷,黑山梔,甘菊,甘草,荊芥(各1.5公克),紅花(0.9公克)

上作一服,水煎食遠服。便閉加酒炒大黃一錢五分。此方治頭痛煩熱,喜見風寒,稍近煙火,則痛復作,或便閉不通者,往往取效。古法動作輒頭重痛,熱氣潮者屬胃。丹溪云:頭痛如破,酒炒大黃半兩,茶清煎服。

白話文:

首先製作一劑藥,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如果便祕,可以加入炒酒大黃一錢五分。這個方劑治療頭痛發熱,喜歡吹風受寒,稍微靠近火源,就會再次疼痛,或者便祕不通的人,往往有效。古代方法是行動時就會頭重痛,熱氣上湧的人屬於胃。丹溪說:頭痛如裂,可以用炒酒大黃半兩,用茶水煎服。

2. 濕熱頭痛

濕熱頭痛者,濕與熱合,交蒸互郁,其氣上行,與清陽之氣相搏,則作痛也。東垣云:諸濕熱頭痛,清空膏主之。又云:濕熱在頭而頭痛者,必用苦吐之,或用搐鼻藥。

清空膏,療風濕熱頭痛,上壅損目,及腦痛年深不止。

白話文:

濕熱頭痛,是由於濕氣和熱氣混合在一起,互相蒸發鬱結,其氣上升,與人體清陽之氣相搏擊,因此引起頭痛。東垣(張元素)說:各種濕熱引起的頭痛,用「清空膏」來治療。他又說:濕熱在頭部引起頭痛的,一定要用苦寒的藥物來吐出來,或者用通鼻的藥物。

清空膏,治療風濕熱導致的頭痛,上壅導致的視力受損,以及持續多年的腦痛。

羌活,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炙草(一兩半),黃連(一兩,炒),黃芩(三兩,一半酒製,一半炒)

白話文:

羌活、防風(各 30 克),柴胡(21 克),川芎(15 克),炙草(45 克),黃連(30 克,炒黃),黃芩(90 克,一半用酒浸製,一半炒黃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茶少許,湯調如膏,抹在口內,少用白湯送下,臨臥。

搐鼻散

白話文:

細末藥粉,每次服用二錢。放入少量茶葉,用熱湯沖泡調成膏狀,塗抹在口中,再用少許白湯送下。睡前使用。

青黛,石膏,芒硝,鬱金,薄荷,牙皂

白話文:

青黛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
石膏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涼血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
芒硝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瀉火、通便導滯的功效。

鬱金:是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散瘀、消炎止痛的功效。

薄荷: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暑、消炎止痛的功效。

牙皁:是一種中藥,具有解毒消腫、止痛止癢的功效。

上為末搐鼻。東垣白芷散,有白芷,無牙皂、青黛。

又頭重如山者,濕氣在頭也。用

紅豆散

白話文:

用來治療流鼻血。劉河間的鼻塞散,含有白芷,不含牙皁和青黛。

頭重如山的患者,是濕氣在頭部造成的。可使用 紅豆散 治療。

紅豆(十粒),麻黃,瓜蒂(各五分),連翹,羌活(各三錢,燒)

上為末搐鼻。

透頂散(《本事》)

白話文:

  • 紅豆(十粒):紅豆是一種具有利水消腫、健脾益氣功效的中藥材。

  • 麻黃(五分):麻黃是一種具有發汗、平喘、利尿功效的中藥材。

  • 瓜蒂(五分):瓜蒂是一種具有清熱、利尿、祛濕功效的中藥材。

  • 連翹(三錢,燒):連翹是一種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消腫功效的中藥材。

  • 羌活(三錢,燒):羌活是一種具有祛風、散寒、止痛功效的中藥材。

透頂散(《本事》)

組成:

  • 石膏(煅)
  • 寒水石
  • 白芷(炙)
  • 川芎
  • 細辛
  • 獨活
  • 麻黃(炙)
  • 桑葉
  • 薄荷
  • 甘草

製法: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

用法:

取適量藥粉,吹入鼻中。

功效:

疏風清熱,通竅止痛。

主治:

末搐鼻(鼻塞不通,頭痛鼻塞,流鼻涕)

細辛(表白者,三莖),瓜蒂(七個),丁香(三粒),糯米(七粒),冰片,麝香(各一黑豆大)

白話文:

細辛(藥名,具辛散溫通之效,用量為三莖),瓜蒂(藥名,具清熱化痰之效,用量為七個),丁香(藥名,具溫中止瀉之效,用量為三粒),糯米(藥名,具補中益氣之效,用量為七粒),冰片(藥名,具清熱止癢之效,用量為一黑豆大小),麝香(藥名,具開竅醒神之效,用量為一黑豆大小)。

上為極細末,每一大豆許,患人隨左右搐之。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。此藥性味,視前搐鼻散稍溫也,當隨證審而用之。

子和神芎丸,治濕熱壅滯頭目,赤腫疼痛,大小便閉澀。

白話文:

把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紙包一粒黃豆大小,患者隨時放在左右側,用手捏住,讓藥粉慢慢吸入鼻孔內。時間久了,會流出很多口水,量大概是一升左右,就會好轉。此藥的藥性與前面提到的「搐鼻散」相比,性味偏溫。醫師應該依照患者的症狀來判斷使用哪種藥方。

子和[神芎丸]**,治療因濕熱鬱積導致頭部發熱疼痛、紅腫,以及大小便不通暢。

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(生),滑石(各四兩),黃連,薄荷葉,川芎(各半兩)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:120 克

  • 黃芩:120 克

  • 牽牛(生):240 克

  • 滑石:240 克

  • 黃連:30 克

  • 薄荷葉:30 克

  • 川芎:30 克

將末藥搗成細末,加水滴製成小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以溫水送服。

3. 寒濕頭痛(一門,鶴年補集。)

頭痛由於濕熱上壅者頗多,然亦有因寒濕者。《金匱》所云:頭痛鼻塞而煩,其脈大,自能飲食,腹中和無病,病在頭中寒濕,故鼻塞,納藥鼻中則愈。愚以為《本事》透頂散,正治寒濕頭痛之劑,否則丁香、細辛,治濕熱頭痛,無乃以火救火歟。

白話文:

頭痛由於濕熱上攻的有很多,但是也有因為寒濕引起的。《金匱》中說:頭痛鼻塞、煩悶,脈搏大、能飲食,腹部中和無病,病在頭部寒濕,所以鼻塞,把藥物放進鼻子中就能治好,我認為《本事方》中的透頂散,正是治療寒濕型頭痛的藥方。否則,丁香、細辛治濕熱頭痛,不是火上澆油嗎?

4. 痰厥頭痛

痰厥頭痛者,病從脾而之胃也。夫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,脾病則胃中津液不得宣行,積而為痰,隨陽明之經上攻頭腦而作痛也。其證頭重悶亂,眩暈不休,兀兀欲吐者是也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太陰痰厥頭痛,眼黑頭旋,噁心煩亂,肢冷身重。

白話文:

痰厥頭痛的人,他們的病源從脾臟開始,然後蔓延到胃。脾臟的功能是幫助胃運行津液,如果脾臟有病,那麼胃中的津液就不能運行,積聚起來變成痰,痰液隨著陽明經脈,上升到頭腦而引起頭痛。這種頭痛的症狀是:頭部沉重、悶塞、混亂,眩暈不休,昏昏沉沉,想吐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

治療太陰經痰氣鬱結導致的頭痛、眼前發黑、頭暈目眩,噁心煩躁,四肢冰冷、身體沉重等症狀。

半夏,陳皮(去白),麥芽(各七錢半),神麯,白朮(五錢,炒),黃耆(炙),蒼朮(米泔浸),天麻,茯苓,人參,澤瀉(各五錢半),黃柏(二分,酒洗),乾薑(三分)

稍熱服食前。一方加生薑一片。

白話文:

  • 半夏:7錢半

  • 陳皮(去白):7錢半

  • 麥芽:7錢半

  • 神麯:5錢

  • 白朮(炒):5錢

  • 黃耆(炙):5錢半

  • 蒼朮(米泔浸):5錢半

  • 天麻:5錢半

  • 茯苓:5錢半

  • 人參:5錢半

  • 澤瀉:5錢半

  • 黃柏(酒洗):2分

  • 乾薑:3分

稍熱服用前,一方加入一塊生薑。

《外臺》云:頭痛非冷非風,此膈有痰也。濃煎茶啜一二升探吐之,吐已復吐,候苦汁出乃止,不損人,待渴自止妙。

白話文:

《外臺》說:頭痛不是由於著涼或感風,都是因為膈肌中有痰。濃濃地煎一碗茶,一口口地喝下去,然後催吐,把痰吐出來。吐了再吐,直到吐出苦汁為止。這種方法不會損傷人體,等待口渴自然停止喝茶這個方法很好。

茶調散(子和)

瓜蒂、好茶二味,等分為末,每二錢,齏汁調,空心服之取吐。

半夏茯苓湯,治熱痰嘔逆頭痛。

白話文:

茶調散(和劑局方)

冬瓜蒂、好茶葉兩種,等分研成細末。每次二錢,以生薑汁調勻,空腹服用,引起嘔吐。

半夏茯苓湯,治療熱痰導致的嘔吐反胃和頭痛。

半夏(二錢),赤苓(一錢),陳皮(去白),甘草(各五分),黃芩(五分),生薑(三片),煎作一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半夏(二錢):半夏具有化痰、止咳、平喘等功效。

  • 赤苓(一錢):赤苓具有利水、消腫、通淋等功效。

  • 陳皮(去白,五分):陳皮具有理氣、化痰、健脾等功效。

  • 甘草(五分):甘草具有補氣、和中、益脾等功效。

  • 黃芩(五分):黃芩具有清熱、燥濕、瀉火等功效。

  • 生薑(三片):生薑具有發汗、解表、溫中止嘔等功效。

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,製成一劑中藥,具有化痰、利水、消腫、通淋、理氣、健脾、補氣、和中、益脾、清熱、燥濕、瀉火、發汗、解表、溫中止嘔等功效。

頭痛連眼痛,此風痰上攻,用雨前茶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、天台烏藥、細辛、當歸為末,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頭痛並且伴有眼睛疼痛,通常是是由風邪和痰液一起上攻到頭部所造成的。這時可以使用雨前茶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、天台烏藥、細辛、當歸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熱水調服。

防風飲子,療風痰氣,發即頭旋,嘔吐不食。

防風,人參,橘皮(各二兩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,生薑(四兩)

上銼碎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去滓分溫四服,一日服盡。忌醋、桃、李、雀肉、蒜、面。

白話文:

防風飲子

療治風痰氣,發病時頭暈目眩,嘔吐不進食。

防風、人參、陳皮(各二兩),白朮、茯苓(各三兩),生薑(四兩)

將上述藥材切碎,用六升水煎煮,取三升藥液,去除藥渣,分四次溫服,一日內服完。忌食醋、桃、李、雀肉、蒜、麵食。

《直指方》云:二陳湯加荊芥,治頭風,兼治痰壅酒壅。又云:頭風證眉稜耳角俱痛,投以風藥不效,投以痰藥收功,眼目赤腫羞明而痛,與之涼劑弗瘳,與之痰劑獲愈也。

白話文:

《直指方》說到:二陳湯中添加荊芥,可以治療頭風,以及由痰和酒引起的充血。又說到:頭風病的症狀是眉稜和耳角同時疼痛,服用風藥無效,服用痰藥則有效,眼睛發紅腫脹,怕光和疼痛,服用涼藥無法治癒,服用痰藥纔好轉。

玉壺丸,治風痰吐逆,頭痛目眩,胸膈煩滿,飲食不下,及咳嗽痰盛,嘔吐涎沫。

南星(生),半夏(各一兩,生),天麻(半兩),頭白麵(三兩)

白話文:

玉壺丸,適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嘔吐、頭痛、頭暈、胸悶、食慾不振,以及咳嗽、痰多、嘔吐涎沫等症狀。

南星(生)、半夏(各一兩,生)、天麻(半兩)、頭白麵(三兩)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用水一大盞,先煎令沸,下藥五七沸,候藥浮即熟,漉出放溫,別用生薑湯下,不計時。一方有白朮五錢,雄黃水飛三錢半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藥物研成細末,滴入水混合後,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 30 丸。

  2. 在一個大碗中加入一大杯水,先將水煮沸,然後加入藥丸,繼續煮五到七次,直到藥丸浮上來表示藥已煮熟。

  3. 將藥丸撈出,待其冷卻至溫熱後,再用生薑湯送服,不限服用時間。

  4. 另一個方子中,加入五錢的白朮和三錢半的雄黃水飛。

東垣壯歲病頭痛,每發時,兩頰盡黃,眩暈,目不欲開,懶於言語,身體沉重,兀兀欲吐,數日方退。潔古老人曰: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,名曰風痰。以《局方》玉壺丸,加雄黃、白朮治之。

芎辛導痰湯,治痰厥頭痛。

白話文:

東垣在壯年時患有頭痛的疾病,每次發作時,兩邊臉頰都發黃,頭暈目眩,不想睜開眼睛,懶得說話,身體沉重,昏昏沉沉想嘔吐,幾天後才逐漸退去。潔古老人說:這是厥陰太陰合在一起引起的疾病,稱為風痰。用《局方》中的玉壺丸,再加入雄黃、白朮來治療。

芎辛導痰湯,治療因痰導致的頭痛。

川芎,細辛,南星,陳皮(去白),茯苓(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枳實,甘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川芎:1.5 錢

  • 細辛:1.5 錢

  • 南星:1.5 錢

  • 陳皮(去除白色內皮):1.5 錢

  • 茯苓:1.5 錢

  • 半夏:2 錢

  • 枳實:1 錢

  • 甘草:1 錢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薑七片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
此導痰湯加川芎、細辛為引,使上行也。方殊簡要。

白話文:

製作一帖導痰湯,加入水兩碗,薑七片,煎熬至剩下約一碗的量。服用湯劑後,再服用藥渣。

這個導痰湯加入了川芎和細辛,讓藥效上行。配方簡要,效用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