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金匱翼》~ 卷五 (1)

卷五 (1)

1. 卷五

2. 頭痛統論

頭,象天,六腑清陽之氣,五臟精華之血,皆會於此。然天氣所發,六淫之邪,人氣所變,五賊之逆,皆能相害。或蔽復其清明,或瘀塞其經絡,因與真氣相薄而為痛也。因風而痛者,抽掣惡風,有汗而痛。因暑熱而痛者,或有汗、或無汗,則皆惡熱而痛。因濕而痛者,痛而頭重,遇天陰尤甚。

因痰飲而痛者,亦頭昏重而痛,憒憒欲吐。因寒而痛者。惡寒而脈絀急。氣虛而痛者,遇勞則痛甚,其脈大。血虛而痛者,善驚惕,其脈芤。

東垣治頭痛,大率皆以酒芩、酒連、酒柏加風劑,如清空膏安神散清上瀉火湯之類,但雜用羌、防、升、柴、藁、蔓等藥,殊欠紀律,學者師其意可也,《元珠》茶調散,簡要可用。

治頭風久痛,須加芎、歸、紅花少許,非獨治風,兼和血止痛也。細茶最能清上風熱,久痛以之作引彌佳。東垣、謙甫常用之。

許學士荊芥散,獨用荊芥治風,煅石膏治熱,何等簡要。東垣清空膏諸方,蓋師其意而擴充之。

風痰頭痛,多兼嘔逆眩暈,若用風藥,其痰愈逆,其痛益甚。《和劑》玉壺丸,乃是的藥。東垣變為白朮半夏天麻湯,則兼氣虛而言之耳。

腎厥頭痛、肝厥頭痛,《本事方》論之最詳。

玉真丸,硫黃、半夏,溫降之力彌大,石膏、硝石,寒下之能甚長。夫陰氣上逆,其來最暴,治以純陽,必多格櫃,故須膏、硝為之佐使,令其相入而不覺其相傾耳。黑錫丹亦見此意。

茸珠丹有二方,一用硃砂鹿茸二味為丸。蓋亦補虛墜浮之意。一用硃砂同草烏、瞿麥黃藥子火煅,獨取硃砂為末作丸。此不特硃砂經火有毒,即草烏之辛散,瞿麥、黃藥子之苦降,並已成灰,吹去不用,而顧需其相濟,詎可得耶。

搐鼻諸方,《本事》獨用辛溫,東垣、河間並用辛涼。夫久畜之風,多化為熱,而閉郁之氣,非溫不通,隨病斟酌,從少從多,則賢者之責也。

頭痛餅子,有用五倍子全蠍、土狗各七個,醋和作餅者。用南星、川芎等分同連須蔥白搗爛作餅者。有用蓖麻子乳香者。有用大黃芒硝井底泥搗貼者。然外治之藥,無論邪之寒熱,並宜辛溫開達,徒用苦寒,鬱閉益甚,苟非熱極,不可輕用。

頭痛之因,非止一端,有風、有寒、有濕、有熱、有兼氣。兼氣者,如火與濕合,《內經》所謂少陽司天之政,二之氣,其熱鬱於上,頭痛、嘔吐、昏憒是也。有火勝水復者,《內經》所云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復則陰厥,且格陽反上行,頭腦戶痛,延及腦頂,發熱是也。有胃實者,經所謂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是也。

有腎厥者,經所謂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是也。有心熱者,經所謂心煩頭痛,病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是也。有痰飲者,其病在脾,東垣所謂太陰痰厥,頭痛眼黑,嘔吐悶亂,亦濕勝也。有內風者,風從火化,其病在肝,不特厥陰之脈與督脈上會於巔,蓋即肝臟沖逆之氣,亦能上至巔頂也。又有真氣不守,厥而上行,天門真痛,上引泥丸,名真頭痛,多不可治。

古方云:與黑錫丹,灸百會穴,猛進參、附、烏、沉,或有可生。然天柱折者,亦難為力矣。

3. 風頭痛

風頭痛者,風氣客於諸陽,諸陽之脈,皆上於頭,風氣隨經上入,或偏或正,或入腦中,稽而不行,與真氣相擊則痛。經云: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是也。其挾寒挾熱,則隨症審而治之。

經驗治頭痛、風熱痛不可忍者方(《元珠》名茶調散

川芎(一兩),香白芷(五錢),細芽茶(三錢),片黃芩(二兩,酒拌炒,再拌再炒,如是三次,不可令焦),荊芥穗(四錢),薄荷葉(三錢)

上細末,每服二三錢,茶清調下。一方有菊花防風、殭蠶。

石膏散

石膏(二兩,炭火燒,研細末),川芎(一兩),炙甘草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蔥白、好茶同煎湯調下,食後日二服。

一方,:決明子作枕,去頭風、明目佳。

《本事》白附散,治風寒客於頭中,疼痛牽引兩目,遂至失明。

白附子(一兩),麻黃,川烏,南星(各半兩),全蠍(五個),乾薑硃砂麝香(各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酒調一匙服,略睡少時效。

三五七散,治風寒入腦,頭痛惡寒目眩。

防風(二兩),茱萸,炮姜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細辛,炮附子(各七錢五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(《局方》。)

芎辛湯,治風寒濕在腦,頭痛眩暈嘔吐。

川芎(三錢),細辛,白朮(各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

上銼作一帖,入生薑五片,芽茶少許,水煎服。(《濟生》)

東垣云:高巔之上,惟風可到,故味之薄者,自地昇天者也。所以頭痛皆用風藥治之。然患痛人,血必不活,而風藥最能燥血,故有愈治而愈甚者。此其要尤在養血,不可不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