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5)

1. 脾勞

脾勞之證,食不化,心腹痞滿,嘔吐吞酸,面色痿黃。甚者心腹常痛,大便泄利,手足逆冷,骨節痠疼,日漸消瘦,由脾胃久積風冷之氣所致,亦名冷勞。木香豬肚丸主之。

木香豬肚丸,方

木香,附子,郁李仁,乾薑,陳皮,麥冬(各一兩),肉豆蔻(一兩),熟艾,鱉甲,柴胡,神麯(各二兩),厚朴(姜水炒,三兩),鍾乳粉,桂心(各五錢)

共末,用雄豬肚一具,去脂膜切細,入好米醋三升,煮爛研細入末搗和丸梧子大,空心溫酒米飲任下二十丸。

《千金》治虛補勞,方

羊肚(一具,切),白朮(一升)

上二味,以水二斗,煮取六升,每服二升,日三。

又方

豬肚(一具),人參(五兩),蜀椒,乾薑(各二兩半),蔥白(七兩),白粱米(半升)

上六味,㕮咀,諸藥令相得,和米內肚中,縫合勿令泄氣,取四斗半水,緩水煮爛,空腹食之,大佳,兼下少飯。

《濟生》白朮湯,治脾勞虛寒,嘔吐不食,腹痛泄瀉,胸滿善噫。

人參,白朮,草果,肉豆蔻(麵裹煨熟),厚朴,陳皮,木香,麥芽(各一兩)炙草(半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棗一枚,煎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脾勞的症狀是消化不良、心窩脹滿、嘔吐、胃酸逆流、面色萎黃。嚴重者心窩經常疼痛,大便稀溏,手腳冰冷,關節酸痛,日漸消瘦,這是因為脾胃長期積累風寒之氣引起的,也稱為冷勞。可以用木香豬肚丸治療。

木香豬肚丸的配方:

木香、附子、郁李仁、乾薑、陳皮、麥冬(各一兩)、肉豆蔻(一兩)、熟艾、鱉甲、柴胡、神麴(各二兩)、厚朴(用薑水炒,三兩)、鐘乳粉、桂心(各五錢)。

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一隻雄豬的豬肚,去除油脂和膜後切細,加入三升好米醋,煮爛後研磨成粉末,與藥粉混合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時溫酒或米湯送服,每次二十丸。

另一種來自《千金方》的治療虛弱勞損的方子:

羊肚(一個,切碎)、白朮(一升)。

將以上兩種藥材,加水二斗,煮成六升,每次服用二升,一天三次。

又有一個方子:

豬肚(一個)、人參(五兩)、蜀椒、乾薑(各二兩半)、蔥白(七兩)、白粱米(半升)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,充分混合後塞入豬肚內,縫合好,不要漏氣,加四斗半水,慢慢煮爛,空腹食用,效果很好,可以少量搭配米飯一起吃。

《濟生方》的白朮湯,用於治療脾虛寒引起的嘔吐、不思飲食、腹痛、腹瀉、胸悶、頻繁打嗝等症狀。

人參、白朮、草果、肉豆蔻(用麵粉裹好煨熟)、厚朴、陳皮、木香、麥芽(各一兩)、炙甘草(半兩)。

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盞,生薑五片,大棗一枚煎服,不限時間。

2. 風勞

風勞之證,肌骨蒸熱,寒熱往來,痰嗽盜汗,黃瘦毛焦,口臭,或成疳利,由風邪淹滯經絡,瘀鬱而然。其病多著於肝,亦名肝勞。

《寶鑑》秦艽鱉甲散

鱉甲(一兩,醋炙),柴胡,地骨皮,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半兩,水一盞,入烏梅一枚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臨臥空心各一服。如嗽多可加阿膠、麥冬、五味。《元戎》有桃柳枝各七個,姜三片,為柴胡鱉甲散,大便硬者服之。大便溏者,半氣半血,服逍遙散。《元珠》云:體虛之人,最易感於邪氣,當先和解,微汗微利之,從其性而治之,次則調之。醫者不知邪氣加於身而未除,便行補劑,邪氣得補,遂入經絡,往往至死,不可不知也。

柴胡飲子(太無)

人參,黃芩,炙草,大黃,芍藥,柴胡,當歸(各半兩)

每服四錢,水姜煎溫服。
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,骨蒸黃瘦,盜汗肌熱,口臭,婦人血風攻疰四肢。(方見發熱門。)

《良方》團魚丸,治骨蒸勞嗽累效。

貝母,前胡,知母,杏仁(各一兩),柴胡(半兩)

用團魚二個,同煮熟,取肉連汁食之。將藥焙乾為末,再以團魚骨甲,煮汁一盞,和藥丸梧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。煎黃耆六一湯空心送下。病既安,仍服黃耆六一湯方調理。

《廣濟》療骨蒸肺熱,每至日晚,即惡寒壯熱,頰色微赤,不能下食,日漸羸瘦方

生地黃(三兩,切),蔥白(一把),香豉(二兩),炙甘草(五錢),童子,小便(二升)

上五味,以地黃等,於小便中浸一宿,平晨煎兩沸、絞去滓,澄取一升二合,分溫二服,相去如人行七八里,服一劑,瘥止。

《直指》全鱉丸,此與《良方》團魚丸治同。

知母,貝母,杏仁(浸去皮,各三兩),柴胡(二兩),川芎(一兩),當歸,明阿膠(炒酥,各半兩)

上粗截,入厚瓷器中,用中等活鱉一個,生宰去頭,以鱉肉並血並藥,用醇酒五升,同浸一宿,密紙封,次早慢火同煮香熟,令病者隨意食之。只留鱉甲,併骨並藥,焙乾為末,以浸藥酒汁調米粉為糊,丸桐子大,每七十丸,米飲下。

傷寒餘熱未盡,或失於調攝,致咳嗽寒熱,吐血衄血,纏綿日久,狀如勞瘵。此皆元氣虛,邪氣留著,例用養氣生血藥,兼小柴胡、青蒿、鱉甲,或前胡、犀角、石膏等,隨證加減,無有不愈者。切不可純用補劑,亦不可誤認虛損勞怯,輕用杜仲、熟地、山萸等溫補之藥也。

白話文:

風勞的症狀是肌肉骨骼燥熱、寒熱交替、痰咳盜汗、皮膚乾燥髮黃、毛髮焦枯、口臭,嚴重者可能出現消化不良和腹瀉。這是因為風邪停滯經絡,瘀血阻滯所致。此病多侵犯肝臟,也稱為肝勞。

《寶鑑》記載的秦艽鱉甲散方劑:鱉甲(一兩,醋炙)、柴胡、地骨皮、秦艽、知母、當歸(各半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半兩,加水一盞,再放入烏梅一枚、青蒿五葉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睡前空腹服用。咳嗽嚴重者可加阿膠、麥冬、五味子。《元戎》記載,若加入桃枝、柳枝各七個、生薑三片,則成為柴胡鱉甲散,適合大便乾燥者服用;若大便稀溏,夾有氣血,則應服用逍遙散。《元珠》指出:體虛的人最容易受到邪氣侵犯,應先調和解表,使其微微出汗、大便略通,順其自然地治療,然後再調理。醫生如果不了解邪氣入侵尚未清除,就使用補益藥物,邪氣反而會因補益而深入經絡,往往導致死亡,不可不知。

太無的柴胡飲子方劑:人參、黃芩、炙甘草、大黃、芍藥、柴胡、當歸(各半兩)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生薑煎煮溫服。

麥煎散,用於治療少男少女因骨蒸、黃瘦、盜汗、肌熱、口臭等症狀,以及婦女因血風侵犯四肢而引起的疾病。(方劑詳見發熱門)

《良方》記載的團魚丸,用於治療骨蒸、咳嗽,療效顯著。方劑:貝母、前胡、知母、杏仁(各一兩)、柴胡(半兩)。用兩個團魚(一種魚類)同煮熟,食用魚肉和湯汁。將藥材焙乾研磨成粉,再用團魚的骨甲煮汁一盞,與藥粉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空腹服用黃耆六一湯送服。疾病痊癒後,仍需服用黃耆六一湯調理身體。

《廣濟》記載的治療骨蒸肺熱的方劑:生地黃(三兩,切)、蔥白(一把)、香豉(二兩)、炙甘草(五錢)、童子尿(二升)。將生地黃等藥材浸泡在童子尿中一夜,清晨煎煮兩沸,過濾去渣,取汁一升二合,分溫服兩次,每次服藥時間間隔如人步行七八里路程。服用一劑即可痊癒。

《直指》記載的全鱉丸,與《良方》的團魚丸功效相同。方劑:知母、貝母、杏仁(浸去皮,各三兩)、柴胡(二兩)、川芎(一兩)、當歸、明阿膠(炒酥,各半兩)。將藥材粗切,放入厚瓷器中,加入一個活鱉(去頭),將鱉肉、鱉血與藥材一起用五升醇酒浸泡一夜,密封,次日清晨用小火慢煮至熟爛,讓病人隨意食用。只留下鱉甲、鱉骨和藥渣,焙乾研磨成粉,用浸藥酒的汁液調和米粉成糊狀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
傷寒病後餘熱未消,或因調養不當,導致咳嗽、寒熱、吐血、鼻出血等症狀纏綿日久,狀如勞瘵。這是因為元氣虛弱,邪氣滯留所致。治療應以養氣生血的藥物為主,並輔以小柴胡湯、青蒿、鱉甲,或前胡、犀角、石膏等,根據病情加減用藥,必能痊癒。切不可單純使用補益藥物,也不可誤將此病診斷為虛損勞怯,而輕率使用杜仲、熟地、山茱萸等溫補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