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濕熱便血
濕熱便血者,血濁而色黯,滑氏所謂足太陰積熱久而生濕,從而下流也,赤豆當歸散主之。若但熱而無濕者,腹中痛,血色鮮,連蒲散主之。
白話文:
濕熱便血的人,血色暗沉渾濁,滑氏所說的足太陰經積熱日久而生濕,從而向下流注的情形。赤豆當歸散可以治療。如果只是熱而沒有濕,那麼腹中疼痛,血色鮮紅,連蒲散可以治療。
赤豆當歸散
赤小豆(三升,浸,令芽出曬乾),當歸(十兩)
上二味杵為散,漿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連蒲散
白話文:
赤豆當歸散
(三升,浸泡,讓芽長出後晾乾),當歸(十兩)
將以上兩種藥材搗碎成粉末,以穀漿送服方寸大小的劑量,每日三次。
連蒲散
生地,當歸,白芍,枳殼,川芎,槐角,黃芩(各一錢),黃連,蒲黃(炒,各一錢二分)
水二盅,煎八分服。
白話文:
-
生地:具有清熱養陰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、血熱、吐血、衄血等證。
-
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產後血虛等證。
-
白芍:具有養血柔肝、鎮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虛、肝鬱氣滯、痛經、月經不調等證。
-
枳殼:具有破氣、消積、導滯、寬胸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食積、痞滿、胸悶、腹脹等證。
-
川芎:具有活血行氣、祛風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頭痛、眩暈、月經不調、痛經等證。
-
槐角:具有清熱明目、滋陰潤腸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、目赤腫痛、腸燥便祕等證。
-
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、黃疸、痢疾、濕熱等證。
-
黃連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、黃疸、痢疾、濕熱等證。
-
蒲黃(炒):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消腫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淋、尿道炎、目赤腫痛等證。
水二碗,煎到八分滿,再服下藥液。
《泊宅編》云:乾柿燒灰,米飲服二錢。《本草》:柿治腸癖,解熱毒,消宿血。又《百一選方》云: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,用此方一服而愈。
白話文:
《泊宅編》中寫道:取乾的柿子燒成灰,用米湯服下,每次二錢。根據《本草》記載,柿子可以治療腸道彎曲、解除熱毒以及消散積存的血塊。另外《百一選方》中也提到,曾通判的兒子患有便血癥十年了,服用了這個方子後一次就好。
王煥之知舒州,下血不止。郡人陳宜父令其四時取柏葉,其方如春取東枝之類,燒灰調二錢,服之而愈。
潔古芍藥黃連散,治腹痛下血有熱。
白話文:
王煥之擔任舒州知府時,患有下血不止的毛病。當地人陳宜父教他按四季採摘柏葉,方法是如春天採摘東邊的樹枝之類,將葉子燒成灰後調和二錢,服用後痊癒。
潔古芍藥黃連散,主治腹痛下血兼有熱證。
芍藥,黃連,當歸(各半兩),大黃(一錢),淡桂(五分),甘草(炙,二錢)
白話文:
芍藥、黃連、當歸(各半兩),大黃(一錢),淡桂(五分),甘草(炙,二錢)。
芍藥、黃連、當歸(各15克),大黃(3克),淡桂(1.5克),甘草(炙,6克)。
每服五錢,水煎。痛甚者,調木香、檳榔末一錢。用淡桂者,略借辛溫以助藥力,且拔病本也。一方:平胃散加槐花、當歸、枳殼、烏梅。(丹溪。)
白話文:
每次服五錢,用開水煎服。疼痛厲害的,加入木香、檳榔末一錢。用淡桂的目的是稍微借用辛溫來幫助藥力,去除掉疾病的根本。還有一種方法:在平胃散中加入槐花、當歸、枳殼、烏梅。(出自丹溪。)
2. 中虛脫血
中者,脾胃也。脾統血,脾虛則不能攝血。脾化血,脾虛則不能運化。是皆血無所主,因而脫陷妄行。其血色不甚鮮紅,或紫或黑,此陽敗而然,故多無熱證。而或見噁心嘔吐,宜理中湯溫補脾胃。中氣得理,血自歸經矣。
白話文:
中,指的是脾胃。脾統管血液,脾虛就會失去攝血的能力。脾將營養物質化血,脾虛就會失去運化功能。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血液失去主控,因而脫離歸位而任意妄為。這些血液的顏色不怎麼鮮紅,有時是紫色有時是黑色,這是陽氣衰敗而導致的,所以大多沒有發熱的症狀。但是有時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,這時應該服用理中湯來溫補脾胃。脾胃功能調理好了,血液自然會回到經脈之中。
理中湯
理物湯,即理中,四物合劑。
黃土湯
白話文:
理中湯
即理中,四種藥材組成的劑方。
黃土湯
白朮,甘草,附子,地黃,阿膠,黃芩(各三兩),灶心黃土(半升)
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白話文:
白朮、甘草、附子、地黃、阿膠、黃芩(各120公克),竈火裡的黃土(60公克)
取水八公升,熬煮至三公升,分三次服用,服用時溫熱。
3. 腸痔下血
《本事》治腸痔在腹內,有鼠奶出血方
白話文:
《本事》:治療腸痔在腹內、有鼠奶出血的方劑
白蕪荑,貫眾,狼牙根,椿東引枝,槐東引枝(白皮者,各一分),白蟮頭(一個,炙焦),雄黃(半兩),蝟皮(一分,炙焦)
白話文:
白蕪荑、貫眾、狼牙根、椿東引枝、槐東引枝(帶有白色表皮的,各一分),白蟮頭(一個,烤焦),雄黃(半兩),蝟皮(一分,烤焦)
上為末,臘月豬脂和為丸,如彈子大,綿裹納下部,日三易。
附方:
木耳(五錢)
浸一宿洗淨,空心生食,禁茶湯半日許。如嫌淡,少加鹽,三服必愈。但不能除根耳。(鶴年自試驗過。)
白話文:
年末,將臘月所殺的豬脂製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,用棉包住塞入肛門,每天更換三次。
附方:
木耳(五錢)
浸泡一夜,洗淨後於空腹時生吃,食用後半日內禁茶飲。如果味道淡,可略加少許鹽巴。服用三次即可見效。但只能緩解症狀,不能根治。(鶴年親自試驗過。)
4. 溲血
溲血有虛有實,實者下焦積熱,血為熱迫,尿血成淋。虛者房勞內作,血失統御,溺血不已。亦有心臟有熱。熱乘於血,血滲小腸而尿血者,當參合脈證治之。
白話文:
尿血有實證虛證之分,實證是下焦積熱,熱迫血,小便帶血成淋病。虛證是因房事過度引起的,血失去統御,尿血不止。也有的是心臟有熱,熱性作用於血液,血滲入小腸而導致尿血。這些情況應根據脈象和證候綜合考慮,纔能夠正確治療。
凡小便血出,成淋作痛,或雜尿而出者,從膀胱中來也。如血出不痛者為尿血,乃心熱移於小腸,血從精竅中來也。
《濟生》小薊飲子,治下焦結熱之劑。
白話文:
凡是出現小便出血、成淋病並且疼痛,或伴隨尿液排出者,都是源自膀胱。如果出血但不感到疼痛,則稱為尿血,那是因為心臟發熱移轉到小腸,血液從精竅中流出來。
《濟生》[小薊飲子],治療下焦結熱的藥方。
生地(四兩),小薊根,滑石,通草,蒲黃(炒),淡竹葉,藕節,當歸,山梔仁,甘草(炙,各半兩)
白話文:
-
生地(120 克):具有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吐血、衄血、津液虧損等症狀。
-
小薊根(60 克):具有涼血止血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痢疾等症狀。
-
滑石(60 克):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生肌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暑濕表證、外感發熱、熱痢等症狀。
-
通草(60 克):具有清熱利尿、宣肺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痰多氣喘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-
蒲黃(炒,60 克):具有化瘀止血、活血通經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痛經、閉經、產後瘀血等症狀。
-
淡竹葉(60 克):具有清熱生津、益氣止渴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口渴、心煩等症狀。
-
藕節(60 克):具有清熱涼血、益氣養陰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吐血、衄血、津液虧損等症狀。
-
當歸(60 克)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症狀。
-
山梔仁(60 克):具有清熱涼血、瀉火除煩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黃疸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-
甘草(炙,30 克):具有補益脾胃、益氣健脾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、氣短乏力等症狀。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八分,空心溫服。一方有白茅根、阿膠。
鹿茸散,治下元虛憊,小便尿血,日夜不止之劑。
白話文:
上㕮咀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盞水,煎煮至八分,空腹時溫熱服用。另一方有白茅根、阿膠。
鹿茸散
治療下半身虛弱無力,小便帶血,日夜不停的方劑。
鹿茸(酒洗去毛,塗酥,炙令黃),當歸(焙),生地黃(焙,各二兩),蒲黃(一合),冬葵子(炒,四兩五錢)
白話文:
鹿茸(用酒洗去茸毛,塗上酥油,炙烤至黃色),當歸(烘焙),生地黃(烘焙,各二兩),蒲黃(一合),冬葵子(炒熟,四兩五錢)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三錢匕,空心溫酒調服,日二。一方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炒鹽湯下。
如神散,治心臟有熱,熱乘於血之劑。
白話文:
[如神散],用於治療心臟發熱,熱氣侵入血液的方劑。
極為細小的粉末,每次服三錢的份量,空腹時用溫酒調和服用,每日兩次。
另一配方是用煉過的蜂蜜製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前用炒鹽湯送服。
阿膠(蛤粉炒,一兩),山梔,車前子,黃芩,甘草(炙,各二錢半)
白話文:
阿膠(炒蛤粉,一兩),山梔子,車前子,黃芩,甘草(烤過的,各二錢半)。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或一錢。井華水調服,日三。此方合犀角地黃湯用之良。
發灰散
白話文:
將藥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不等,用井華水準備藥湯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此方可與犀角地黃湯合用,效果更佳。
發灰散
組成:
- 滑石一兩
- 赤石脂一兩
- 黃土一兩
- 蘆薈一兩
製作方法:
將以上四味藥材研成細末。
用法:
- 治療濕熱瘡毒、發灰。
- 研末敷於患處。
亂髮燒存性為末,每服二錢,以醋二合、湯少許調服,或以側柏葉汁調糯米粉,和丸梧子大,湯服五十丸。
鹿角膠丸,治房事勞傷,小便出血。
白話文:
治麻疹方,治療因外感風寒所導致的發燒,屬於中醫流派的末法。每次服2錢,用2勺醋和少量湯調服,或者用側柏葉汁調糯米粉,和梧桐子核一樣大小的丸劑,用湯送服50丸。
鹿角(一兩,炒成珠),沒藥,油發灰(各六錢)
上為末,取白茅根汁打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空心鹽湯吞七八十丸。
白話文:
鹿角(一兩,炒成珠狀)、沒藥、油發灰(各六錢)。
末白茅根汁為糊,製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。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七八十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