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二 (7)
卷二 (7)
1. 暑毒失血
暑毒失血者,脈大氣喘,多汗煩渴,蓋心主血,而暑氣喜歸心也。此病多於酒客,及陰虛之人有之。
《千金》治酒客瘟疫,中熱毒,乾嘔吐血方。
白話文:
因暑熱而失血的人,脈搏跳動劇烈、呼吸急促、盜汗、口渴煩躁。這是因為心臟主宰血液,而暑氣偏好侵入心臟所致。這種疾病多見於酗酒者和陰血虛弱之人。
《千金方》記載的治療酗酒者瘟疫、中毒、乾嘔吐血的方法。
蒲黃,犀角,栝蔞根,甘草(各二兩),桑寄生,葛根(各三兩)
白話文:
蒲黃、犀角、栝蔞根、甘草(各80公克),桑寄生、葛根(各120公克)
水七升,煮三升,分三服。
《局方》枇杷葉散,治暑毒攻心,嘔吐鮮血。
白話文:
枇杷葉散(《局方》)
用於治療暑毒攻心,嘔吐鮮血。
取水七升,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香薷(二錢),厚朴,甘草,麥冬,木瓜,茅根(各一錢),陳皮,枇杷葉,丁香(各五分)
為末,每服二錢,薑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香薷(二錢)、厚朴、甘草、麥冬、木瓜、茅根(各一錢)、陳皮、枇杷葉、丁香(各五分)
服藥末劑,每次用量為二錢,用薑水煮沸後服用。
2. 蓄熱吐血
蓄熱吐血者,熱蓄血中,因而妄行,口鼻皆出,熱如湧泉,膈上熱,胸中滿痛,脈洪大弦長,按之有力,精神不倦,或血是紫黑成塊者,須用生地黃、赤芍、茜根、牡丹皮。三製大黃、滑石、桃仁泥之屬,從大便導之。此非釜底抽薪之法,不能奪火熱上湧之勢也。
海藏云:畜血喜忘如狂,身熱屎黑者,疾已甚也。但小腹滿,小便不利者,輕也。
白話文:
長期鬱積熱氣而引發吐血的人,熱氣積聚在血液中,因此胡亂流竄,從口中或鼻中噴出,熱氣像噴泉般湧出,橫膈膜以上有熱,胸口感到疼痛,脈象洪大、弦緊而且長,按壓脈搏有力,精神不疲倦,吐出的血液呈紫黑色或呈塊狀,那必須使用生地黃、赤芍、茜根、牡丹皮。三製大黃、滑石、桃仁泥等藥物,從大便將熱氣引出。這種釜底抽薪的方法,才能遏止熱氣上湧的情況。
養志雲:身體裡積累的宿血會導致健忘和狂躁,身體發熱、大便發黑,表示病情嚴重;但是如果只有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,則病情較輕。
滑伯仁曰:血溢血泄,諸蓄血證,其始也,予率以桃仁、大黃行血破滯之劑折其銳氣,而後區別治之,雖往往獲效,然猶不得其所以然也。後來四明遇故人蘇伊舉,閒論諸家之術。伊舉云:吾鄉有善醫者,忘其姓字,每治失血蓄妄,必先以快藥下之,或問失血復下,虛何以當。則曰:血既妄行,迷失故道,不去血利瘀,則以妄為常,曷以御之。
白話文:
滑伯仁說:血溢血泄,各種積血的證候,剛開始的時候,我通常使用桃仁、大黃等行血破瘀的藥物來折挫它們的銳氣,然後再區別治療,雖然常常收到效果,但是仍然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。後來在四明遇到老朋友蘇伊舉,閒聊各家的醫術。伊舉說:我的家鄉有一位善於醫治的醫生,忘記了他的姓名,他每次治療失血積聚的疾病,一定先用峻下藥進行攻下,有人問失血再攻下,虛弱的身體如何承受。他就說:血既然妄行,迷失了原本的道路,如果不攻下瘀血,那麼妄行就會成為常態,如何能夠阻止它。
且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,何虛之有。予聞之愕然曰:昔者之疑,今釋然矣。
按: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,人易知也。瘀者未去,則新者不守,人未易知也,細心體驗自見。
簡要濟眾
川大黃一兩,末,每服一錢,以生地汁一合,水半盞,煎三五沸,服無時。
藕汁茯苓飲
白話文:
逝者自然已逝,生者自然會存活,哪裡會有虛幻的現象?我聽到這些話時,驚愕地說道:過去的疑慮,現在都釋然明瞭了。
離開的自然已經離開,存在的自然會存在,這很容易理解。淤積的還沒有消除,那麼新生的就無法存留,這個道理人們不一定容易理解,細細體會後自然會明白。
簡要濟眾
川大黃一兩,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新鮮生地汁一合、水半杯,煎煮三到五沸,不拘時服。
藕汁茯苓飲
生藕汁,小薊根汁,生地黃汁,茯苓,蒲黃(炒黑)
後二味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用三汁調下。
按:虛人未可下者,宜此法清熱,且利瘀也。
白話文:
-
生藕汁:新鮮蓮藕榨成的汁液。
-
小薊根汁:小薊草根部榨成的汁液。
-
生地黃汁:生地黃根部榨成的汁液。
-
茯苓:茯苓是一種多孔菌類,具有利尿、健脾、益氣的功效。
-
蒲黃(炒黑):蒲黃是香蒲的花粉,具有止血、散瘀的功效。炒黑後,止血效果更佳。
將後面的二味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三汁(薑汁、醋汁、蔥汁)調服。
備註:虛弱體質的人不宜瀉下,可以用此方法清熱,兼可利於瘀血的化解。
按:《千金》云:凡吐血後,體中但讝讝,心中不悶者,輒自愈。假令煩躁,心中悶亂,紛紛嘔吐,顛倒不安者,當急以瓜蒂、杜蘅、人參等,吐去清黃汁,或血一、二升無苦。蓋謂中有瘀血不盡故也。然與其湧而上之,不若導而下之之為順也。吐法昔人且不忌,而況於下法乎。
白話文:
根據《千金方》記載:凡是吐血後,身體只有虛弱,沒有胸悶的現象,通常可以自行痊癒。如果煩躁不安、胸悶亂、嘔吐不己、心神恍惚,應趕快用瓜蒂、杜衡、人參等藥物,嘔吐出青黃色的液體,或是吐出約一、二升的血,也不必擔心。因為這可能是體內瘀血未完全排出所致。然而,試圖讓嘔吐物上湧的方式,不如導引讓瘀血下行,這纔是順暢的方式。過去的人對於使用吐法並不忌諱,更何況是以瀉下的藥物為引呢?
《直指》方
鮮生地黃搗汁煮飲,日數升良。
四生丸,治吐血衄血,熱妄行乘於陰也。
白話文:
直指方
新鮮的地黃搗碎取汁煮沸飲用,每日數昇,效果良好。
四生丸
治療吐血、鼻血,由於熱邪妄行侵犯陰分所致。
生荷葉,生艾葉,側柏葉,生地黃(各等分)
白話文:
新鮮的荷葉、新鮮的艾葉、側柏葉、生地黃(各按等比例秤量)
上搗爛為丸,如雞子大,每服一丸,用水二盅,煎一盅,去滓服。一方有生薄荷葉,無荷葉。
十灰散,治嘔吐咳嗽血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爛做成丸劑,每個丸劑的大小如同雞蛋,每次服用一顆丸劑,搭配兩碗水,將水煮沸後剩下一碗,去除渣滓即可服用。另有一種藥方中含有新鮮的薄荷葉,但是沒有荷葉。
十灰散:治療嘔吐咳血。
大薊,小薊,柏葉,荷葉,茅根,茜根,大黃,梔子,棕櫚皮,牡丹皮
上各等分,燒存性,出火毒,研為極細末,用生藕汁及生蘿蔔汁,磨松墨半碗,調服五錢即止。
白話文:
-
大薊:用於治療疼痛、腫脹和感染。
-
小薊:用於治療腹瀉、痢疾和尿路感染。
-
柏葉:用於治療皮膚問題,如濕疹和皮炎。
-
荷葉:用於治療發燒、口渴和中暑。
-
茅根:用於治療糖尿病、腎結石和尿路感染。
-
茜根:用於治療肝炎、膽結石和黃疸。
-
大黃:用於治療便祕、腹瀉和消化不良。
-
梔子:用於治療黃疸、肝炎和肝硬化。
-
棕櫚皮:用於治療腹瀉、痢疾和胃腸道問題。
-
牡丹皮:用於治療痛經、月經不調和閉經。
這是製作藥粉和其用法的說明,通常用於治療特定症狀。以下是具體步驟和用法:
製作方法
將各種藥材按照相等的比例,進行燒烤,保留其本性,同時去除火毒。然後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
使用方法
- 使用生藕汁和生蘿蔔汁,混合磨成的松墨半碗。
- 用這個混合物調和5錢的藥粉。
- 服用這個調和的藥粉,即可緩解症狀。
3. 氣逆失血
氣逆失血者,血從氣逆,得之暴怒而厥也。經云:陽氣者,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又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是也。必有胸脅滿痛等證。宜芍藥、陳皮、枳殼、貝母之屬,行其氣而血自下。或肝火因氣而逆者,必有煩躁、燥渴等證,宜芍藥、生地黃、丹皮、芩、連之屬,降其火而血自寧。
小烏沉湯
白話文:
氣血上逆、出血的人,是說血跟隨氣往上逆,多是由於暴怒而導致的。醫經說:人的陽氣很大,發怒就會導致氣血不通,血瘀積在上半身,從而引起虛脫。發怒時,氣也往上逆,嚴重時就會嘔血或拉血,還會伴有胸脅脹滿疼痛等症狀。治療時應選用芍藥、陳皮、枳殼、貝母等藥材,以理氣行滯,使血自下行。如果是肝火上逆引起的氣逆,還會有煩躁、口渴等症狀,治療時應選用芍藥、生地黃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等藥材,以清肝火,使血得以平復。
小烏沉湯
組成: 生黃芪 二兩 熟地黃 二兩 白芍藥 二兩 山茱萸肉 二兩 山藥 二兩 澤瀉 二兩 丹皮 一兩 茯苓 一兩 赤芍藥 一兩 甘草 五錢
用法: 上藥杵為細末,水二大盞,先煮沸,入藥,稍煮一二沸,即去滓,食後溫服。
功效: 補中益氣,滋陰養血,清熱涼血。
適應症: 中氣虛弱,面色無華,口乾舌燥,心煩失眠,盜汗淋漓,腰膝痠軟,小便短赤。
烏藥(去心,十兩),甘草(炒,一兩),香附子(炒,用砂盆洗去毛皮,然後焙乾,二十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不拘時沸湯點。
白話文:
烏藥(去心):十兩。
甘草(炒):一兩。
香附子(炒):二十兩,將香附子用砂盆洗去毛皮,然後焙乾。
份量:每次服用一錢。 服用方式:不受時間限制,用沸水沖泡即可。
按:大怒氣逆,必有火熱從之上行,宜以黃連、青黛、香附、柴胡、甘草、山梔等藥,平其肝則自愈。獨進溫燥,寧無偏勝之弊。且非古人抑怒全陰之意。
白話文:
如果大發脾氣,氣會逆行,必定會有火熱之氣向上升,宜服用黃連、青黛、香附、柴胡、甘草、山梔等藥物,平息肝氣,則患者自然會痊癒。如果單獨服用溫燥藥物,必然會造成偏勝的弊端。並且這也不是古人抑怒全陰的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