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一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4)

1. 瘟疫大法

更有先後表裡不同,有先表后里者;有先里後表者;有但表而不復里者;有但里而不復表者;有表而里再表者,有里而表再里者;有表裡分傳者;有表多於里者;有里多於表者,此為九傳。從外解者,或發斑,或戰汗、自汗。從內陷者,胸膈痞悶,心下脹滿,腹痛,燥結便閉,熱結旁流,協熱下利,或嘔吐噁心,譫語舌黃,及黑苔芒刺等症,因症用治。

脈不浮不沉而數,晝夜皆熱,日晡益甚,頭疼身痛,不可用辛熱藥汗之,又不可下,宜用達原飲以透膜原之邪為當也。若見各經,加入引各經藥,不可執滯。感之輕者,舌苔亦薄,脈亦不甚數,如此者,必從汗解。如不能得汗,邪氣盤錯於膜原,表裡不相通達,未可強汗,衣被逼汗,湯火劫汗也。

感之重者,舌上苔如粉膩,藥後反從內陷,舌根先黃,漸至中央,此邪漸入胃也,前方加大黃下之。若脈長洪而數,汗多大渴,此邪氣適離膜原,欲表未表,白虎湯證也。如舌上純黃色,兼見里症,此邪已入胃,乃承氣湯證也。有兩三日即離膜原者,有半月十日不傳者,有初得之四五日,厭厭聶聶至五六日,陡然勢張者。凡元氣勝者,毒易傳化。

元氣薄者,邪不易化,即不易傳,不傳則邪不去,淹留日久,愈沉愈伏,時師誤認怯症,因進參耆,愈壅愈固,不死不休矣。

三黃石膏湯,治瘟疫大熱無汗,發狂不識人。

石膏(三錢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一錢五分),豆豉(半合),麻黃(一錢),梔子(五枚)

上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三分,連進三五劑而愈。

按:疫邪充斥內外,為頭痛身熱,為煩渴悶亂,發狂不識人,欲表之則里已急,欲里之則表不退。此方清裡解外,合為一方,譬之大軍壓境,孤城四面受圍,雖欲不潰,不可得矣。或《千金》雪煎,或《古今錄驗》麥奴丸並佳。稍輕者,大青消毒湯。

又時病表裡大熱欲死方

大黃,寒水石,芒硝,石膏,升麻,麻黃,葛根,紫葛(各等分)

上為末,方寸匕,水服,日二。

聖散子(東坡),治一切山嵐瘴氣、時行瘟疫、傷寒風濕等疾,有非常之功。如李待詔所謂內寒外熱,上實下虛者,此藥尤效通神。宋嘉佑中,黃州民病疫瘴大行,得此藥痊活者不可勝記。蘇東坡勒石以廣其傳,聖散子之功益著。徽州鄭尚書在金陵,用此治傷寒,活人甚眾。故知其大能散寒濕,驅除瘴瘧,實有超凡之效也。

蒼朮(制),防風,厚朴(薑製),豬苓,澤瀉(煨各二兩),白芷,川芎,赤芍藿香,柴胡(各半兩),麻黃,升麻,羌活,獨活,枳殼,細辛吳茱萸(泡),藁本,茯苓(各七錢),石菖蒲,草豆蔻,良薑,炙甘草(各二兩半),大附子(一枚)

白話文:

瘟疫的病程有先後表裡的差異,有先從表證開始再轉入裡證的;有先從裡證開始再轉為表證的;有只停留在表證而不再進入裡證的;有只停留在裡證而不再轉為表證的;有表證後又出現裡證,然後再轉為表證的;有裡證後又出現表證,然後再轉為裡證的;有表證和裡證同時出現並分別發展的;有表證症狀多於裡證症狀的;有裡證症狀多於表證症狀的,這就是瘟疫的九種傳變情況。

從體表往外解的,可能會出現發斑,或是出汗,包括戰慄性出汗或自發性出汗。從體內往內陷的,會出現胸膈痞悶,心下脹滿,腹痛,大便乾燥閉結,或者熱邪與大便一起旁流,協熱下利,或是嘔吐噁心,說胡話,舌苔發黃,以及出現黑苔芒刺等症狀,要根據這些症狀來進行治療。

脈象不浮也不沉,而是呈現快速的跳動,而且白天晚上都發熱,到了下午更加嚴重,頭痛身體疼痛,這時候不能使用辛溫發汗的藥物,也不適合用攻下的藥物,應該使用達原飲來透發膜原的邪氣才是合適的方法。如果發現有影響到各經的症狀,可以加入引導各經的藥物,不要固執己見。感染輕微的,舌苔也比較薄,脈象也不是很快速,這種情況,一定可以通過發汗來解決。如果不能順利發汗,邪氣就盤踞在膜原,表證和裡證無法連通,就不能強行發汗,用衣被捂汗或是用湯藥火攻強迫發汗都是不適當的。

感染嚴重的,舌頭上的苔就像一層厚厚的粉狀膩垢,服藥後反而轉向體內,舌根先出現黃色,然後慢慢蔓延到舌頭中央,這表示邪氣已經逐漸進入胃部,之前的藥方要加大黃來攻下。如果脈象呈現長大洪盛且快速,汗多並且非常口渴,這表示邪氣剛離開膜原,想要轉到表證卻還沒完全發出來,這是白虎湯的適應症。如果舌苔呈現純黃色,而且還伴隨有裡證,這表示邪氣已經深入胃部,這是承氣湯的適應症。有的病程兩三天就離開膜原,有的病程則半個月十天都不傳變,有的剛開始四五天病況輕微,到了五六天卻突然病勢加劇。凡是元氣旺盛的人,邪毒容易傳變。

元氣虛弱的人,邪毒不容易傳變,不傳變則邪毒無法排除,滯留在體內時間久了,就越來越沉伏,有時醫生誤認為是虛弱的症狀,反而進補人參黃耆,導致邪氣更加壅塞固結,不死不休。

三黃石膏湯,可以用於治療瘟疫高熱無汗,出現發狂不認識人的情況。

石膏(12克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6克),豆豉(半合),麻黃(3克),梔子(5枚)

以上藥物作為一劑,用水兩碗煎至一碗三分,連續服用三到五劑就會痊癒。

說明:疫邪充斥內外,會導致頭痛身熱,煩躁口渴,精神錯亂,發狂不認識人,想要治療表證,裡證又很急迫,想要治療裡證,表證又無法退去。這個藥方能夠同時清解體內和體表的邪氣,綜合成為一方,就像大軍壓境,孤城四面被圍,即使不想潰敗,也難以避免。或者使用《千金方》的雪煎,或是《古今錄驗》的麥奴丸,效果也都不錯。病情稍輕的,可以使用大青消毒湯。

又時疫表裡大熱將要死亡的藥方

大黃,寒水石,芒硝,石膏,升麻,麻黃,葛根,紫葛(各等分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用方寸匕取藥粉,用水服用,一天兩次。

聖散子(蘇東坡所創),可以治療各種山嵐瘴氣、時行瘟疫、傷寒風濕等疾病,有非常好的效果。像李待詔所說的內寒外熱,上實下虛的情況,這個藥尤其有效。宋朝嘉祐年間,黃州百姓得瘟疫瘴氣病非常流行,很多人靠著這個藥痊癒,不計其數。蘇東坡刻石來廣為流傳,聖散子的功效更加顯著。徽州鄭尚書在金陵,用這個藥治療傷寒,救活了很多人。因此可知它能有效地驅散寒濕,祛除瘴瘧,確實有超凡的功效。

蒼朮(製過),防風,厚朴(薑製過),豬苓,澤瀉(煨過 各8克),白芷,川芎,赤芍,藿香,柴胡(各4克),麻黃,升麻,羌活,獨活,枳殼,細辛,吳茱萸(泡過),藁本,茯苓(各2.8克),石菖蒲,草豆蔻,良薑,炙甘草(各10克),大附子(一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