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二曰消導

凡病痰飲未盛,或雖盛而未至堅頑者,不可攻之。但宜消導而已。消者,損而盡之,導者,引而去之也。

《和劑》二陳湯,治痰飲為患,或嘔逆噁心,或頭眩心悸,或中脘不快,或食生冷、飲酒過度,脾胃不和,並宜服之。

半夏(薑製),橘紅(各五兩),白茯苓(三兩),甘草(一兩半,炙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片,煎八發,熱服無時。一方有大棗一枚。本方加枳實、桔梗,名桔梗半夏湯。

《濟生》導痰湯

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,天南星(泡去皮),赤茯苓,枳實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姜煎,食後溫服。

青礞石丸,治食積成痰。

青礞石(敲碎如棗子大,以焰硝二兩同入鍋煅黃色),半夏(湯炮七次),天南星(漫火煨制,各五錢),風化硝(三錢,盆淨者,冬月以絹袋盛,懸風前化之),黃芩(五錢),茯苓(五錢)

上為細末,神麯糊入薑汁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薑湯送下。一方加薑汁、菖蒲、滑石。一方無南星,有白朮。一方有枳實,倍礞石。一方加蒼朮五錢,滑石一兩。

又方

半夏,陳皮,白朮,白茯苓,大黃,黃芩,人參,炙草,礞石(各一兩),沉香(五錢)

上為末,以竹瀝一大碗半,薑汁三匙,拌勻曬乾,如此五六度,仍以竹瀝、薑汁糊丸,如小豆大,每服百丸,臨臥薑汁吞下。

又方

牽牛(頭末二兩),滑石(二兩),大黃(一兩),木香,黃芩,礞石,枳殼,青皮,陳皮,檳榔(各五錢),沉香(二錢)

為末,水丸桐子大,薑湯下五十丸。

半夏丸,治膈痰結實,滿悶喘逆。

半夏(薑汁製,五兩),皂角(五挺,去皮,揉水煮半夏),生薑(五兩,同半夏搗作餅,炙乾。)

上為末,蜜為丸,梧子大,薑湯下二十丸。

治熱痰結在胸膈,咯吐不出,滿悶作痛,名痰結。又脅下痛,作寒熱,咳嗽氣急,亦痰結也。

製半夏,陳皮(一錢),赤苓(一錢),桔梗,栝蔞仁,枳殼(各七分),黃連,黃芩,梔子,貝母,蘇子,桑皮,杏仁,芒硝(各五分),木香,甘草(各三分)

上銼作一帖,姜三片,同煎至半,納芒硝溶化,去滓,又入竹瀝、薑汁調服。

鶴頂丹,治諸頑痰迷塞,關竅不通,聲音不出。

白礬、黃丹各一兩,火煅為末,麵糊丸麻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研末入全蠍少許,薑湯調灌之,吐痰立愈。

青州白丸子,治風痰壅盛,嘔吐眩暈及癱瘓中風。

半夏(七兩),南星(三兩),白附子(二兩),川烏(五錢)

上共為細末,清水浸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,朝夕換水,候日數足,乃取納絹袋中濾過,其滓再研再濾,以盡為度。澄清去水,曬乾為末,以糯米粥清糊丸,綠豆大,薑湯吞下三五十丸。《局方》如癱瘓風,以溫酒送下。如小兒驚風,薄荷湯下。

《百一選方》加川芎二兩,天麻、殭蠶、全蠍各一兩,並生用,為細末,麵糊丸。

《瑞竹堂方》加天麻、全蠍、木香、枳殼各一兩。

白話文:

二曰消導

凡是痰飲病症尚未嚴重,或者雖然嚴重但還沒到頑固的地步,都不能用攻邪的方法治療,只需要消導就可以了。「消」就是去除、消除,「導」就是引導、排出。

《和劑》二陳湯,治療痰飲導致的嘔逆、噁心、頭暈、心悸、胃脘不適等症狀,或者因為吃生冷食物、飲酒過度導致脾胃不和的,都可以服用。

藥方:半夏(薑製)、橘紅(各五兩)、白茯苓(三兩)、甘草(一兩半,炙)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(約12克),用一杯水煎煮七沸八滾,熱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有的方子會加一枚大棗。這個方子加枳實、桔梗,就叫做桔梗半夏湯。

《濟生》導痰湯:

藥方:半夏(用湯水洗七次,四兩)、天南星(泡去皮)、赤茯苓、枳實、橘紅(各一兩)、甘草(半兩,炙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薑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
青礞石丸,治療食積化痰。

藥方:青礞石(敲碎成棗子大小,用二兩硝石一起在鍋裡煅燒至黃色)、半夏(湯水炮製七次)、天南星(用微火煨制,各五錢)、風化硝(三錢,用乾淨的盆子盛放,冬天用絹袋裝好,懸掛在通風處使其風化)、黃芩(五錢)、茯苓(五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神曲糊加薑汁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有的方子會加薑汁、菖蒲、滑石;有的方子不用天南星,而用白朮;有的方子會加枳實,並增加礞石的用量;有的方子會加蒼朮五錢,滑石一兩。

又一方:

藥方:半夏、陳皮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大黃、黃芩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礞石(各一兩)、沉香(五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一大碗半竹瀝,三匙薑汁拌勻曬乾,如此反覆五六次,再用竹瀝、薑汁做成丸子,如小豆大小,每次服用百丸,睡前用薑汁送服。

又一方:

藥方:牽牛(頭末二兩)、滑石(二兩)、大黃(一兩)、木香、黃芩、礞石、枳殼、青皮、陳皮、檳榔(各五錢)、沉香(二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用薑湯送服五十丸。

半夏丸,治療膈痰結實,胸悶喘逆。

藥方:半夏(用薑汁炮製,五兩)、皂角(五挺,去皮,用其汁水煮半夏)、生薑(五兩,與半夏一起搗成餅,炙乾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小,用薑湯送服二十丸。

治療熱痰結在胸膈,咳吐不出,胸悶疼痛(名為痰結)。還有脅下疼痛,伴有寒熱、咳嗽、氣急的,也是痰結。

藥方:製半夏、陳皮(一錢)、赤苓(一錢)、桔梗、栝蔞仁、枳殼(各七分)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貝母、蘇子、桑皮、杏仁、芒硝(各五分)、木香、甘草(各三分)。將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,加三片薑,一起煎至一半,放入芒硝溶化,去渣,再加入竹瀝、薑汁調服。

鶴頂丹,治療各種頑固的痰阻,阻塞經絡關竅,聲音嘶啞。

藥方:白礬、黃丹各一兩,用火煅燒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全蠍,用薑湯送服,吐出痰液即可痊癒。

青州白丸子,治療風痰壅盛,嘔吐眩暈及癱瘓中風。

藥方:半夏(七兩)、南星(三兩)、白附子(二兩)、川烏(五錢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清水浸泡,春五天、夏三天、秋七天、冬十天,每天早晚換水,待浸泡足夠時間後,用絹袋過濾,將殘渣再研磨再過濾,直到濾淨為止。將澄清的藥液去水,曬乾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粥清糊做成丸子,綠豆大小,用薑湯送服三五十丸。《局方》記載,如中風癱瘓,用溫酒送服;如小兒驚風,用薄荷湯送服。

《百一選方》加川芎二兩,天麻、殭蠶、全蠍各一兩,都生用,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。

《瑞竹堂方》加天麻、全蠍、木香、枳殼各一兩。

2. 三曰和

始因虛而生痰,繼因痰而成實,補之則痰益固,攻之則正不支,惟寓攻於補,庶正復而痰不滋,或寓補於攻,斯痰去而正無損,是在辨其虛實多寡而施之。

橘皮湯

半夏(制,五兩),茯苓,陳皮(各三兩),細辛,青皮,桔梗,枳殼,甘草(炙,各二兩),人參,旋覆花(去萼,各一兩)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生薑五厚片,煎服。(《直指》)

六君子湯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減半),陳皮,半夏(各一錢)

水二盞,姜五片,煎至一盅去滓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三曰和

一開始是因為虛弱而產生痰濕,接著因為痰濕而導致病情加重,如果只補益身體,痰濕反而會更加凝固;如果只攻伐痰濕,正氣又會不足。所以,必須在補益中加入攻伐,這樣才能使正氣恢復,痰濕不再滋生;或者在攻伐中加入補益,這樣才能去除痰濕,又不傷及正氣。關鍵在於辨別虛實的輕重程度來施治。

橘皮湯的藥方:

半夏(炮製,五兩),茯苓,陳皮(各三兩),細辛,青皮,桔梗,枳殼,甘草(炙,各二兩),人參,旋覆花(去萼,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五片厚,煎服。(出自《傷寒直指》)

六君子湯的藥方: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減半),陳皮,半夏(各一錢)

用兩碗水,加五片薑,煎煮至一碗,去渣,不拘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