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翼》~ 卷六 (18)
卷六 (18)
1. 著痹
著痹者,濕氣勝也。夫濕,土氣也,土性重緩,營衛之氣與濕俱留,則著而不移,其症多汗而濡,其病多著於下,有挾寒、挾熱、在氣、在血之異,須審而治之。
經驗加味二妙丸(方見腳氣腳膝腫痛。)
治濕熱在下在血之劑,兩足濕痹疼痛,或如火燎,從足跗熱起,漸至腰胯,或麻痹痿軟,皆是濕熱為病,此藥主之。一方無萆薢,有虎脛骨一兩。
又治婦人腳疼怕冷,夜劇日輕。
生地,白芍,歸梢(各五錢),黃柏(炒),黃芩,白朮,蒼朮,陳皮(各三錢),牛膝(二錢),甘草(一錢)
上分四服,水煎,帶熱服。
按:足三陰虛而濕熱襲之,多為腳痛,二朮、二黃併除濕熱,地、芍、歸、膝益陰,陳皮、甘草和中,陰氣益則熱易清,中氣和則濕易除,與加味二妙同一機軸。
除熱蠲痛湯,濕痹氣分多者,用此分而消之。
蒼朮(米泔浸,炒),白朮,羌活,茯苓,澤瀉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水煎,入薑汁、竹瀝各二三匙。
大羌活湯
羌活,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,防風,甘草,威靈仙,茯苓,當歸,澤瀉(各五分)
上銼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溫服,食前後各一服。忌酒面生冷硬物。
羅謙甫云:真定張大,素嗜酒。五月間病手指節腫痛,屈伸不利,膝臏亦然,心下痞悶,身體沉重,不欲食,食即欲吐,面色痿黃,精神短少。至六月間,求予治之。診其脈,沉而緩,緩者脾也。《難經》云:俞主體重節痛,俞者脾之所主,四肢者脾之所屬。蓋其人素嗜酒,加之時助濕氣大勝,流於四肢,故為腫痛。
《內經》云: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。仲景云:濕流關節,肢體煩疼,此之謂也。《內經》云:濕淫於內,治以苦溫,以苦發之,以淡滲之。又云:風勝濕,羌活、獨活苦溫,透關節而勝濕,故以為君;升麻苦平,威靈仙、蒼朮、防風,苦辛溫發之者也,故以為臣;血壅而不流則痛,當歸辛溫以散之,甘草甘溫益氣,澤瀉鹹平,茯苓甘平,導濕而利小便,以淡滲之,使氣味相合,上下分散其濕也。
白話文:
著痹是濕氣過盛導致的疾病。濕氣屬土,土性沉重緩慢,因此營衛之氣與濕邪一起停滯,就會造成著痹,不易移動。患者常表現為多汗且汗濕,病症多見於下半身。著痹又分為挾寒、挾寒熱、在氣分、在血分等不同類型,需仔細辨證施治。
經驗加味二妙丸(藥方詳見腳氣腳膝腫痛條目)可用於治療下半身血分濕熱的著痹,症狀包括雙足濕痹疼痛,或如同火灼般疼痛,熱感從足部向上蔓延至腰胯,甚至伴有麻木無力等,皆為濕熱之邪作祟,此方能有效治療。有一個方子沒有萆薢,而多了虎脛骨一兩。
也可用於治療婦女腳痛怕冷,夜間加重,白天減輕的症狀。藥方組成:生地、白芍、當歸尾(各五錢),黃柏(炒)、黃芩、白朮、蒼朮、陳皮(各三錢),牛膝(二錢),甘草(一錢)。將藥材分成四劑,水煎服,趁熱服用。
這個方子的原理是:足三陰經虛弱,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多導致腳痛。二朮(白朮、蒼朮)和二黃(黃柏、黃芩)去除濕熱,生地、白芍、當歸尾、牛膝滋陰補虛,陳皮、甘草和胃健脾,陰氣充足則容易清除體內熱邪,中氣和順則容易去除濕邪,與加味二妙丸的治療機理相同。
除熱蠲痛湯適用於濕痹停留在氣分較多者,用來疏散濕邪。藥方組成:蒼朮(米泔水浸泡後炒制)、白朮、羌活、茯苓、澤瀉、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水煎服,加入薑汁、竹瀝各二三匙。
大羌活湯藥方組成:羌活、升麻(各一錢),獨活(七分),蒼朮、防風、甘草、威靈仙、茯苓、當歸、澤瀉(各五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一劑,用兩盞水煎成一盞,溫服,飯前飯後各服用一次。忌食酒、生冷硬物。
羅謙甫曾治療一位名叫張大的人,此人嗜酒,五月間患病,手指關節腫痛,屈伸不利,膝蓋也一樣,心下痞悶,身體沉重,不想吃飯,吃了就想吐,面色萎黃,精神萎靡。六月間,來求醫。診其脈沉緩,緩脈屬脾。 《難經》記載,足部關節疼痛與脾經相關,四肢也屬脾經所主。這位患者素來嗜酒,加上季節因素使得濕邪盛行,濕邪流注四肢,因此導致腫痛。《內經》記載,各種濕腫脹滿都屬於脾土的病變,仲景也說濕邪流注關節,就會導致肢體疼痛。 《內經》還提到,體內濕邪過盛,可用苦溫之藥,用苦味藥物疏通濕邪,用淡滲之藥排除濕邪。羌活、獨活苦溫,能通達關節,祛除濕邪,所以作君藥;升麻苦平,威靈仙、蒼朮、防風辛溫發散濕邪,作臣藥;當歸辛溫,能活血化瘀止痛;甘草甘溫益氣,澤瀉鹹平,茯苓甘平,能利水滲濕,使藥物協同作用,上下通利,以祛除濕邪。
2. 熱痹
熱痹者,閉熱於內也。《內經》論痹有云:其熱者,陽氣多,陰氣少,病氣勝,陽遭陰,故為痹熱,所謂陽遭陰者,腑臟經絡,先有蓄熱,而復遇風寒濕氣客之,熱為寒鬱,氣不得通,久之寒亦化熱,則𤸷痹熻然而悶也。
升麻湯
升麻,射干,甘草,芎藭(各二兩),麥冬,葳蕤,生薑(各三兩),赤小豆(炒,三合)人參(二兩)
每服四錢,入生地黃汁半合,青竹葉十五片,水煎,溫服無時。
河間升麻湯,治熱痹,肌肉熱極,體上如鼠走,唇口反縱,皮色變。
升麻(三兩),茯苓,人參,防風,犀角,羚羊角,羌活(各一兩),官桂(三錢)
上為末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二片,竹瀝半酒杯,同煎至一盞,溫服無時。
《千金》犀角湯,治熱毒流入四肢,歷節腫痛。(方見風症。)
白話文:
熱痹是指體內閉塞著熱邪。古籍《內經》論述痹症時提到,熱痹是因為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致使病邪佔據優勢,陽氣受陰邪所傷,而產生熱痹。所謂「陽遭陰」,是指臟腑經絡先有蓄積的熱邪,又遇到風寒濕邪入侵,熱邪被寒邪所鬱阻,氣血運行不通暢,時間久了,寒邪也會轉化為熱邪,於是熱痹就發作,讓人感到渾身發熱、胸悶難受。
升麻湯的藥方:升麻、射干、甘草、芎藭各兩錢,麥冬、葳蕤、生薑各三錢,赤小豆(炒)三合,人參兩錢。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生地黃汁半合、青竹葉十五片,水煎服,溫服,不拘時辰。
河間升麻湯用於治療熱痹,症狀為肌肉極度發熱,感覺像老鼠在身上跑,嘴唇向外翻,皮膚顏色改變。藥方:升麻三錢,茯苓、人參、防風、犀角、羚羊角、羌活各一錢,官桂三分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二盞,生薑二片,竹瀝半酒杯,煎至一盞,溫服,不拘時辰。
《千金方》犀角湯治療熱毒侵入四肢,關節腫痛(方劑詳見風症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