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怡

《金匱翼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風緩

風緩即攤緩。其候四肢不舉,筋脈關節無力,不可收攝者,謂之攤。其四肢雖能舉動,而肢節緩弱,憑物不能運用者,謂之緩。或以左為攤,右為緩,則非也。但以左得之病在左,右得之病在右耳。推其所自,皆由氣血虛耗,肝腎經虛,陰陽偏廢而得之。或有始因他病,服吐下之藥過度,亦使真氣內傷,營衛失守,一身無所稟養而然也。(《聖濟》)

風緩者,風邪深入而手足為之弛緩也。夫脾主肌肉四肢,胃為水穀之海,所以流布水穀之氣,周養一身。脾胃既虛,肢體失其所養,於是風邪襲虛,由腠理而入肌肉,由肌肉而入脾胃,安得不為之緩廢乎。又人之一身,筋骨為壯,肝主筋,腎主骨,肝腎氣虛,風邪襲之,亦有肢體緩弱之症,是當先祛風而後益之。(《仁齋》)

天麻浸酒方,治癱緩風,不計深淺,久在床枕。

天麻,龍骨,虎骨,骨碎補,烏蛇(酒浸,去皮骨),白花蛇(同上),羌活,獨活,惡實根,牛膝(各半兩),松節(銼),敗龜板(酥炙),干熟地黃,當歸,川芎,茄根,附子(一枚,泡去皮臍),大麻仁,原蠶砂(炒,各一兩)

共十九味,㕮咀,如麻豆大,用酒二斗浸,密封。春夏三日,秋冬七日。每服一盞,不拘時溫服。

四斤丸,治風寒濕毒,與氣血相搏,筋骨緩弱,四肢痠疼癢痹。

宣木瓜(去穰,切,焙),天麻,牛膝(焙),蓯蓉(洗切,焙)

上四味各一斤,用好酒浸,春秋五日,夏三日,冬十日,取出焙乾為末。外用熟附子、虎骨酥炙各二兩為末,用浸藥酒調曲糊丸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食前溫酒或豆淋酒下。

一方:加當歸三兩,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各半兩,麝香一錢,名大四斤丸。

新定

人參(一兩半),黃耆(一兩半),白朮,何首烏,肉蓯蓉,菟絲子,牛膝(各四兩),白茯苓(三兩),川萆薢(三兩),骨碎補(三兩),狗脊(三兩),川附子(三兩),川烏,羌活,防風,地龍,全蠍(各一兩)

上為末,酒糊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溫酒下。

白話文:

風緩

風緩指的是肢體癱瘓或無力。四肢完全抬不起來,筋脈關節無力,無法收縮的,稱為癱;四肢雖然能動,但肢體關節無力,依靠外物也無法活動的,稱為緩。有些人認為左側為癱,右側為緩,這是錯誤的,只是左側病症出現在左側,右側病症出現在右側而已。其根本原因都是由於氣血虛耗,肝腎經虛,陰陽失衡所致。也可能是因為原本患有其他疾病,服用過度嘔吐或瀉下的藥物,導致真氣內傷,營衛失守,全身缺乏營養供給而造成的。(《聖濟》)

風緩是指風邪深入體內,導致手足鬆弛無力。脾臟主司肌肉四肢,胃是水穀之海,負責輸送水穀精氣,滋養全身。脾胃虛弱,肢體得不到滋養,風邪就會乘虛而入,從皮膚腠理進入肌肉,再從肌肉進入脾胃,所以才會導致肢體無力。(《仁齋》)

天麻浸酒方,主治癱瘓、肢體無力,即使病程久長,長期臥床不起者亦可服用。

藥材:天麻、龍骨、虎骨、骨碎補、烏蛇(酒浸,去皮骨)、白花蛇(同上)、羌活、獨活、惡實根、牛膝(各半兩)、松節(銼)、敗龜板(酥炙)、干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、茄根、附子(一枚,泡去皮臍)、大麻仁、原蠶砂(炒,各一兩)

共十九味藥材,研磨成麻豆大小,用二斗酒浸泡,密封。春夏浸泡三日,秋冬浸泡七日。每次服用一盞,不拘時間,溫服。

四斤丸,主治風寒濕毒,與氣血交爭,導致筋骨無力,四肢酸痛麻木痹阻。

藥材:宣木瓜(去瓤,切片,焙乾)、天麻、牛膝(焙乾)、蓯蓉(洗淨切片,焙乾)

以上四味藥材各一斤,用好酒浸泡,春秋浸泡五日,夏季三日,冬季十日,取出焙乾研磨成粉末。另取熟附子、虎骨酥炙各二兩研磨成粉末,用浸泡藥酒和麵糊調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豆淋酒送服。

另一方:在此基礎上,再加入當歸三兩,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各半兩,麝香一錢,稱為大四斤丸。

新定方

藥材:人參(一兩半)、黃耆(一兩半)、白朮、何首烏、肉蓯蓉、菟絲子、牛膝(各四兩)、白茯苓(三兩)、川萆薢(三兩)、骨碎補(三兩)、狗脊(三兩)、川附子(三兩)、川烏、羌活、防風、地龍、全蠍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酒送服。

2. 風瘙癢

風瘙癢者,表虛衛氣不足,風邪乘之,血脈留滯,中外鼓作,變而生熱,熱即瘙癢。久不瘥,淫邪散溢,搔之則成瘡也。

防風湯淋洗方

防風,苦參,益母草(各三兩),白蒺藜(五兩炒),荊芥穗,蔓荊實,枳殼(各二兩)

每用三兩,方一斗,煎至八升,乘熱淋洗患處。

松葉酒方

松葉一斤,酒一斗,煮三升,日夜服,出汗。

胡麻散,治脾肺風毒,攻注皮膚,瘙癢,手足生瘡,及遍身㾦㿔,發赤黑靨子,肌熱疼痛。

胡麻(炒令香熟),枳殼(各二兩),防風,蔓荊實,威靈仙,苦參,川芎,荊芥穗,何首烏(米泔浸透,去黑皮,炒乾),甘草(炙,各一兩),薄荷(半兩)

上為散,每服二錢,溫酒下。或煉蜜丸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。

洗方(思永堂松年大伯常用此方治遍身㾦㿔作癢,以之浴身。後先父用之無不效。)

紫背浮萍(半碗),豨薟草(一握),蛇床子(五錢),蒼耳子(一兩),防風(五兩),煎湯熏洗數次,無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風瘙癢是因為體表虛弱,衛氣不足,風邪乘虛而入,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內外都感到腫脹,進而產生熱症,熱症則引起瘙癢。如果久治不癒,邪氣就會蔓延,搔抓患處還會導致潰瘍。

防風湯淋洗方:

將防風、苦參、益母草(各三兩)、白蒺藜(五兩,炒過)、荊芥穗、蔓荊實、枳殼(各二兩)等藥材,取三兩煎煮在一斗水中,煎至八升,趁熱淋洗患處。

松葉酒方:

將松葉一斤與酒一斗一起煮,煮至三升,每日服用,直到出汗。

胡麻散:

此方用於治療脾肺風毒導致皮膚瘙癢、手足生瘡,以及全身起紅疹、發黑斑、皮膚發熱疼痛等症狀。 將胡麻(炒至香熟)、枳殼(各二兩)、防風、蔓荊實、威靈仙、苦參、川芎、荊芥穗、何首烏(米泔水浸泡,去除黑皮,炒乾)、甘草(炙甘草,各一兩)、薄荷(半兩)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溫酒送服,或製成蜜丸,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洗方:

此方為思永堂松年大伯常用方,用於治療全身紅疹瘙癢,後先父也以此方治愈許多病人。將紫背浮萍(半碗)、豨薟草(一把)、蛇床子(五錢)、蒼耳子(一兩)、防風(五兩)煎煮後熏洗患處數次,效果甚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