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類萃》~ 中卷 (26)
中卷 (26)
1. 痢疾論
加味胃苓湯,內傷生冷之食,外感暑濕之氣,肚腹㽲痛,裡急後重,一切痢疾泄瀉,脾胃不和,並效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蒼朮(炒),厚朴(制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枳殼,檳榔,黃連,薑汁(炒),黃芩(七分),木香,官桂(各三分)
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。夏月加香薷、扁豆,去官桂;腹痛甚加生薑、雨茶;久瀉加訶子、肉果;久痢加烏梅、粟殼,便血加槐花、荊芥、當歸;小便不利加木通、滑石;口渴加乾葛、麥冬、五味,去桂。
調中湯,治症同前。
黃連(薑汁炒),黃芩(酒炒。各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),白芍(酒炒),檳榔(各八分),水香(三分)
生薑五片,雨茶一撮,水煎。
加味調中湯,有蒼朮、白朮、滑石、生地。
胃風湯,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,腹痛腸鳴,水穀不化,下注豆汁,或下瘀血。
人參,白朮,當歸,川芎,茯苓,芍藥,羌活,防風(各等分),官桂(少)
粟米一撮,水煎。
神效散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肚腹㽲痛,不拘新久,並效。
蒼朮(一錢),厚朴,陳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當歸,川芎(各七分),黃連(一錢五分),枳殼,升麻(各六分),木香(三分),白芍(一錢),人參(五分)
烏梅一個,黑棗二枚,水煎。
真人養臟湯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臍腹攪痛,裡急後重,瀉痢已久。
人參,白朮(炒),當歸,芍藥(炒),訶子,肉蔻(煨),甘草,粟殼(蜜炒。各八分),肉桂,木香(各三分)
生薑三片,水煎。手足厥冷加附子。
解毒香薷飲,治暑毒,下痢純血,身熱口渴,心煩面赤,臍腹㽲痛,裡急後重,小便赤澀。
黃芩,黃連,黃柏(各一錢),香薷(二錢),厚朴,扁豆(炒研。各八分)
水煎服。大人酒毒便血,加當歸,阿膠(蛤粉炒。各一錢)
三黃熟艾湯,本方加祁艾(一錢醋炒)
生熟飲,治痢日久,肚腹絞痛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。
粟殼(四個),陳皮(二片),甘草(一寸,兩破),烏梅(二個),黑棗(二個),生薑(二片),木香(一錢,分二塊),訶子(二個),黑豆(六十粒),黃耆(二寸),白朮(二塊),當歸(二寸,兩破)
俱要半生半熟,不用銼碎,水二碗,煎一碗,徐徐服。此方按君臣佐使,調陰陽,和脾胃,順益三焦,安調五臟。日久泄痢,無不神效,不可忽之。
五聖散,治一切瀉痢日久,諸藥不效,懨懨欲絕,可轉危就安。
烏梅(七個,捶碎),黑棗(七個,搗),粟殼(七個,蜜炙),甘草(七寸,炙),蓮肉(七粒,搗)
生薑七片,雨茶七分,水煎,露一宿。天明頓溫,徐徐服。酒煎尤妙。小兒分二日服。
白話文:
加味胃苓湯: 這個藥方適用於因吃生冷食物導致的內傷,又同時感受暑濕之氣,引起的肚子絞痛、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的感覺,以及各種痢疾腹瀉,或是脾胃不和等情況,都有療效。
藥材包含: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炒蒼朮、制厚朴、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枳殼、檳榔、黃連(用薑汁炒)、黃芩(七分),木香、官桂(各三分)。
煎藥時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顆,用水煎煮。夏天時可以加入香薷和扁豆,並去除官桂;如果腹痛嚴重,可以加入生薑和雨茶;如果腹瀉很久了,可以加入訶子和肉豆蔻;如果是久痢,可以加入烏梅和粟殼;如果大便出血,可以加入槐花、荊芥和當歸;如果小便不順暢,可以加入木通和滑石;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葛根、麥冬和五味子,並去除桂枝。
調中湯: 這個藥方主治的症狀和「加味胃苓湯」相同。
藥材包含:黃連(用薑汁炒)、黃芩(用酒炒,各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),白芍(用酒炒),檳榔(各八分),木香(三分)。
煎藥時加入生薑五片、雨茶一小撮,用水煎煮。
加味調中湯: 此方是在「調中湯」的基礎上,加入了蒼朮、白朮、滑石和生地。
胃風湯: 這個藥方適用於風寒之邪侵入腸胃,導致腹痛、腸鳴、消化不良、大便像豆汁一樣,或者排出帶有瘀血的大便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茯苓、芍藥、羌活、防風(各等份),少量官桂。
煎藥時加入一小撮小米,用水煎煮。
神效散: 這個藥方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紅、白痢疾,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的感覺,以及肚子絞痛,不論病程長短都有療效。
藥材包含:蒼朮(一錢),厚朴、陳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當歸、川芎(各七分),黃連(一錢五分),枳殼、升麻(各六分),木香(三分),白芍(一錢),人參(五分)。
煎藥時加入烏梅一顆、黑棗二枚,用水煎煮。
真人養臟湯: 這個藥方適用於因寒熱不調引起的紅、白痢疾,肚臍周圍疼痛、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,以及腹瀉痢疾已久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炒白朮、當歸、炒芍藥、訶子、煨肉豆蔻、甘草、蜜炒粟殼(各八分),肉桂、木香(各三分)。
煎藥時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如果手腳冰冷,可以加入附子。
解毒香薷飲: 這個藥方適用於暑熱毒邪引起的痢疾,大便純血、發燒口渴、心煩臉紅、肚臍周圍絞痛、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、小便赤黃澀痛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各一錢),香薷(二錢),厚朴、炒扁豆(研末,各八分)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是大人喝酒引起的便血,可以加入當歸、阿膠(用蛤粉炒過,各一錢)。
三黃熟艾湯: 此方是在「解毒香薷飲」的基礎上,加入了用醋炒過的祁艾(一錢)。
生熟飲: 這個藥方適用於痢疾久治不癒,肚子絞痛、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、日夜不停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粟殼(四個)、陳皮(二片)、甘草(一寸,掰開)、烏梅(二個)、黑棗(二個)、生薑(二片)、木香(一錢,分成兩塊)、訶子(二個)、黑豆(六十粒)、黃耆(二寸)、白朮(兩塊)、當歸(二寸,掰開)。
藥材不用切碎,一半要生的,一半要用火稍微烤熟。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慢慢服用。這個藥方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,可以調和陰陽、脾胃,使三焦氣機順暢,安穩五臟。對於久治不癒的腹瀉痢疾,有神奇的療效,不可輕忽。
五聖散: 這個藥方適用於各種腹瀉痢疾久治不癒,病患虛弱將要死亡,可以轉危為安。
藥材包含:烏梅(七個,搗碎)、黑棗(七個,搗碎)、蜜炙粟殼(七個)、炙甘草(七寸)、蓮子肉(七粒,搗碎)。
煎藥時加入生薑七片、雨茶七分,用水煎煮,放置一夜。天亮時稍微加熱,慢慢服用。用酒煎煮效果更佳。小孩分成兩天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