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類萃》~ 中卷 (22)
中卷 (22)
1. 泄瀉論(附)宿食
泄瀉之症,經云有五。所謂五泄者:曰胃泄、脾泄、大腸泄、大瘕泄、小腸泄。胃泄者:飲食不化,色黃;脾泄者:腹脹滿,瀉注,食則吐逆;大腸泄者:食已窘迫,腸鳴切痛,大便色白;大瘕泄者: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小腹痛;小腸泄者:溲而便膿血,小腹痛,莖中痛。名則有五,泄非一端。
有因脾胃虛弱,飲食不能運化而作泄者;有飲食過傷,食積停滯而作瀉者;有久陰動濕而泄者;有寒暑調理失宜而作泄者;有乳母自病;兒吮熱乳,而作瀉者。脾虛則溫補之;停食消導之;積聚隨緩急而下之;動濕則辛散而滲之;寒暑則隨時令冷熱調理之;乳母有疾,問其症而治之。泄瀉初起,不可便用補劑,恐宿食不消,反生他症矣。
證見五虛:脈細、厥冷、少氣、泄痢、不食,為難治。
保和丸,治一切食積,泄瀉酸臭,嘔吐不食,心膈膨脹。
山楂肉(六兩),神麯(四兩),半夏曲(三兩),茯苓(三兩),陳皮(二兩),連翹,蘿蔔子(炒。各一兩五錢)
為末,水疊為丸,薑湯下。
大安丸(本方加)白朮(三兩),治脾泄。
木香檳榔丸,治男婦小兒一切食積,肚腹膨脹,面色痿黃,內有蟲鱉癥瘕,及泄瀉痢疾,並歷神效。
大黃(一斤,銼片,酒拌一宿,曬乾),牽牛(一斤,半生半熟),檳榔(八兩,白色者),木香(一兩五錢),乾薑(一兩,炮)
各為淨末,稀糊為丸,麻子大,薑湯空心下。去血鱉蚘蟲,赤砂糖、空心五更時下。日午下後,稀粥補。當日不可吃腥葷。
神聖丸,消食去積,順氣止痛。
青皮,陳皮(各八兩,醋炒),烏梅肉(四兩),巴豆肉(一兩,制),大椒(五錢)
為末,糊丸,菜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
助胃膏,治脾胃素弱,外感寒邪,內傷生冷,上吐下瀉,久痢不止,胃口不開,面黃肌瘦,神昏目慢,手足厥冷,懨懨欲成慢驚。此藥健脾開胃,扶元氣,育養心神,及男婦久瀉,並效。
人參(五錢),白朮(一兩,炒),茯苓(一兩),甘草(五錢,炙),陳皮(八錢),白豆蔻(三錢),砂仁(三錢),木香(三錢),藿香(六錢,去土),丁香(二錢),訶子肉(六錢,煨),肉豆蔻(三錢,麵煨),枇杷葉(六錢,薑汁炙,去毛)
為末,煉蜜搗勻合助胃膏。每服一錠,清米湯下。
香橘餅,治嘔吐瀉痢,冷熱不調,赤白膿血,小腹疼痛,脾虛不食,及內有積聚。常服甚效。
蒼朮(一兩二錢,炒),厚朴(八錢,薑製),陳皮(一兩),甘草(五錢),山稜(七錢,醋炒),蓬朮(七錢,醋炒),青木香(三錢),木香(三錢),神麯(一兩,炒),麥芽(八錢,炒),山楂肉(八錢),青皮(醋炒),香附(各一兩),官桂(五錢),砂仁(三錢)
白話文:
腹瀉這種病症,古籍中說有五種不同的類型。這五種腹瀉分別是:胃瀉、脾瀉、大腸瀉、大瘕瀉和小腸瀉。胃瀉的症狀是消化不良,大便顏色偏黃;脾瀉的症狀是腹部脹滿,腹瀉不止,吃東西就想吐;大腸瀉的症狀是吃完飯就想跑廁所,腸鳴而且腹痛,大便顏色發白;大瘕瀉的症狀是想大便卻拉不出來,小腹疼痛;小腸瀉的症狀是小便帶膿血,小腹和陰莖部位疼痛。雖然有五種名稱,但腹瀉的原因並非只有一種。
有些腹瀉是因為脾胃虛弱,消化功能不好導致;有些是因為飲食過量,食物積滯在腸胃裡造成;有些是長期體內陰寒濕氣過重引發;有些是因氣候變化,寒熱調養不當導致;還有一些是因為哺乳的母親生病了,嬰兒喝了帶熱性的乳汁而腹瀉。針對脾虛的腹瀉,要用溫補的方法;針對食物積滯的,要用幫助消化的藥物;針對積聚的,要根據情況用藥物來導瀉;針對濕氣重的,要用辛散和滲濕的藥物;針對寒熱失調的,要根據季節和氣候來調養;針對哺乳母親生病的,要了解她的症狀再對症治療。腹瀉剛開始的時候,不能馬上用補藥,以免食物積滯無法消化,反而引發其他疾病。
如果出現五種虛弱的症狀:脈象細微、手腳冰冷、呼吸短促、腹瀉不止、沒有食慾,這種情況就比較難治了。
保和丸,可以治療各種食物積滯,引起的腹瀉、大便酸臭、嘔吐、沒有食慾、胸腹脹滿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山楂肉(225克),神麯(150克),半夏曲(112.5克),茯苓(112.5克),陳皮(75克),連翹,炒蘿蔔子(各56.25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調製成藥丸,用薑湯送服。
大安丸,是在保和丸的基礎上,再加入白朮(112.5克),專門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。
木香檳榔丸,可以治療男女老少各種食物積滯、腹部脹滿、面色萎黃、體內有寄生蟲或腫塊,以及腹瀉痢疾等,效果顯著。
藥方組成:大黃(600克,切片,用酒浸泡一晚後曬乾),牽牛(600克,一半生用,一半炒熟),檳榔(300克,選白色),木香(56.25克),乾薑(37.5克,炮製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稀糊調製成藥丸,像麻子大小,用薑湯空腹送服。可以去除體內的血塊、寄生蟲,還可以加入紅糖在清晨空腹服用,中午飯後再喝些稀粥來補充。服藥當天不要吃葷腥食物。
神聖丸,可以幫助消化、消除積滯、順氣止痛。
藥方組成:青皮、陳皮(各300克,醋炒),烏梅肉(150克),巴豆肉(37.5克,炮製),大椒(18.75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狀物調製成藥丸,像菜籽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
助胃膏,可以治療脾胃虛弱、感受風寒、吃了生冷食物引起的上吐下瀉、久瀉不止、沒有食慾、面色蠟黃、身體消瘦、精神萎靡、手腳冰涼,甚至有驚厥的先兆。這種藥物可以健脾開胃、扶助元氣、滋養心神,對男女的久瀉都有效果。
藥方組成:人參(18.75克),炒白朮(37.5克),茯苓(37.5克),炙甘草(18.75克),陳皮(30克),白豆蔻(11.25克),砂仁(11.25克),木香(11.25克),去土藿香(22.5克),丁香(7.5克),煨訶子肉(22.5克),面煨肉豆蔻(11.25克),薑汁炙枇杷葉(22.5克,去毛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調勻,製成藥膏。每次服用一錠,用清米湯送服。
香橘餅,可以治療嘔吐腹瀉、寒熱失調、赤白痢疾、小腹疼痛、脾虛不食,以及體內有積聚等症狀,經常服用效果很好。
藥方組成:炒蒼朮(45克),薑製厚朴(30克),陳皮(37.5克),甘草(18.75克),醋炒山稜(26.25克),醋炒蓬朮(26.25克),青木香(11.25克),木香(11.25克),炒神麯(37.5克),炒麥芽(30克),山楂肉(30克),醋炒青皮,香附(各37.5克),官桂(18.75克),砂仁(11.25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