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倫

《嬰童類萃》~ 中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中卷 (5)

1. 中風論

桑白皮,茅朮,川芎,白芷,人參,威靈仙,防風,何首烏,蔓荊子(各一兩),苦參,木香,五味,硃砂(各五錢),槐角子(一兩),麝香,龍腦(各五分),麻黃(煎膏)

各取淨末,麻黃膏為丸,每兩分十丸,小兒減半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擊碎滾酒半盞浸之,以物蓋上,不可透氣,食後臨睡服,取汗用衣蓋之,得汗即瘥。

牛黃清心丸,治諸風瘛瘲,四肢不隨,語言謇澀,痰涎壅盛,怔忡健忘。治癲癇並效。

羚羊角(一兩,鎊),人參(二兩),茯苓(一兩二錢五分),川芎(一兩二錢五分),防風(一兩五錢),乾薑(七錢),阿膠(一兩五錢,麩炒),白朮(一兩五錢,炒),牛黃(一兩),麝香(五錢),犀角末(一兩五錢),雄黃(八錢),白芍(一兩五錢),柴胡(一兩二錢),甘草(一兩),山藥(二兩),麥冬(一兩五錢),桔梗(一兩二錢),黃芩(二兩五錢),杏仁(一兩二錢),神麯(二兩五錢,炒),白蘞(七錢五分),肉桂(一兩五錢),大黃豆卷(一兩二錢五分),蒲黃(二兩),當歸(一兩五錢),冰片五錢,金箔(一千片,留四百為衣)

棗兒二斤,蒸熟去核,搗膏,和眾藥為丸。每兩分十丸,金箔為衣。每服一丸,薄荷湯下,小兒減用。

太乙蠟丸,治小兒急慢驚風,癲癇痰症。

此二方即:廣中臘丸、牛黃丸,二藥俱用蠟包裹。

白朮(炒),犀角(鎊),青木香,香附,硃砂,沉香,白檀香,訶子,蓽茇,茯苓(各二兩),安息香(三兩,酒一升熬膏),蘇合香油(入安息香膏內,一兩),冰片(三錢),薰陸香(即乳香),青皮,殭蠶(炒),陳皮,人參,南星(制),防風,白花蛇(酒浸),天麻,藿香,白附子(炮),羌活,當歸,川芎,地龍,甘草(各一兩),全蠍(十五個,炙),川烏(一個,去皮臍),蟬蛻,麝香(一兩),丁香(一兩五錢)

上除諸香不見火,腦麝諸香別研,余藥諸香各取淨末,煉蜜丸,每丸一錢重。用黃蠟三斤,於銅鍋內煮溶,候冷,去浮蠟,再入鍋內溶化。以木坯子頭,如此樣圖,柄用鐵線釘上,以涼水浸透,湛蠟數遍,候冷,以刀剖開,裹藥在內,再用物熨縫完固。大人一丸,小兒減用。

槐子膏,治中風不醒人事,口眼喎斜。

槐子(炒),殭蠶(炒),白附子(炮),防風(各一兩),乾薑(五錢,炮),麻黃,半夏,硃砂(各五錢),牛黃(一錢),麝香(五分)

用醋一碗,入半夏末,熬成膏,和藥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丸,溫酒下。

大風膏,定諸般風搐,一切驚癇。

白花蛇(一兩,酒浸去骨,焙乾),蛇含石(二兩,醋煅七次),大赭石(一兩,醋煅七次),全蠍(五個,炙),天竺黃(五錢),天麻(三錢),防風(三錢),青黛(二錢),紫草(三錢),殭蠶(五錢,炒),白附子(五錢),南星(三兩,薑製),辰砂(五錢),麝香(五分),赤足蜈蚣(一條,酒浸一宿,換鹽水再浸一宿,同南星、附子紙包焙乾)

白話文:

中風論

桑白皮、茅朮、川芎、白芷、人參、威靈仙、防風、何首烏、蔓荊子(各37.5克),苦參、木香、五味子、硃砂(各18.75克),槐角子(37.5克),麝香、龍腦(各1.875克),麻黃(煎成膏狀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麻黃膏混合製成藥丸,每兩(約37.5克)藥材分為十丸,孩童服用減半,外層裹上硃砂。每次服用一丸,將藥丸敲碎,用溫熱的酒半小杯浸泡,蓋上器皿,不要讓空氣進入。在飯後臨睡前服用,服用後用被子蓋好,讓身體發汗,如果能出汗病就會痊癒。

牛黃清心丸,主治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、四肢不聽使喚、說話不清、痰液壅塞、心悸健忘等症狀。對癲癇也有療效。

羚羊角(37.5克,磨成粉)、人參(75克)、茯苓(46.875克)、川芎(46.875克)、防風(56.25克)、乾薑(26.25克)、阿膠(56.25克,用麩皮炒過)、白朮(56.25克,炒過)、牛黃(37.5克)、麝香(18.75克)、犀角末(56.25克)、雄黃(30克)、白芍(56.25克)、柴胡(46.875克)、甘草(37.5克)、山藥(75克)、麥冬(56.25克)、桔梗(46.875克)、黃芩(93.75克)、杏仁(46.875克)、神麯(93.75克,炒過)、白蘞(28.125克)、肉桂(56.25克)、大黃豆卷(46.875克)、蒲黃(75克)、當歸(56.25克)、冰片(18.75克)、金箔(一千片,留四百片做外衣)。

紅棗二斤(約1200克),蒸熟後去核,搗成泥狀,與上述藥材混合製成藥丸。每兩(約37.5克)藥材分為十丸,外層裹上金箔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,孩童服用減量。

太乙蠟丸,主治孩童的急慢驚風、癲癇、痰多等症。

這兩種藥方就是:廣中臘丸和牛黃丸,兩種藥都用蠟包裹。

白朮(炒過)、犀角(磨成粉)、青木香、香附、硃砂、沉香、白檀香、訶子、蓽茇、茯苓(各75克),安息香(112.5克,用一升酒熬成膏狀)、蘇合香油(加入安息香膏內,37.5克),冰片(11.25克),薰陸香(即乳香)、青皮、殭蠶(炒過)、陳皮、人參、南星(炮製過)、防風、白花蛇(用酒浸泡過)、天麻、藿香、白附子(炮製過)、羌活、當歸、川芎、地龍、甘草(各37.5克),全蠍(十五個,炙烤過)、川烏(一個,去皮臍)、蟬蛻、麝香(37.5克)、丁香(56.25克)。

以上藥材除了香類藥材外,不經火處理,腦麝等香類藥材單獨研磨。其餘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煉製成藥丸,每丸重約3.75克。用黃蠟三斤(約1800克),在銅鍋中煮溶,冷卻後去除浮蠟,再放入鍋中熔化。用木製的模具頭(如圖所示),柄上用鐵線釘牢,用冷水浸透,沾上蠟液數次,待冷卻後用刀剖開,將藥丸包在裡面,再用工具熨平縫合。成人每次服用一丸,孩童減量服用。

槐子膏,主治中風昏迷不醒、口眼歪斜。

槐子(炒過)、殭蠶(炒過)、白附子(炮製過)、防風(各37.5克),乾薑(18.75克,炮製過),麻黃、半夏、硃砂(各18.75克),牛黃(3.75克),麝香(1.875克)。

用醋一小碗,加入半夏末,熬成膏狀,與其他藥材混合製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五丸,用溫酒送服。

大風膏,能平定各種風邪引起的抽搐、驚癇等症。

白花蛇(37.5克,用酒浸泡後去骨,烘乾)、蛇含石(75克,用醋煅燒七次)、大赭石(37.5克,用醋煅燒七次)、全蠍(五個,炙烤過)、天竺黃(18.75克)、天麻(11.25克)、防風(11.25克)、青黛(7.5克)、紫草(11.25克)、殭蠶(18.75克,炒過)、白附子(18.75克)、南星(112.5克,用薑製過)、辰砂(18.75克)、麝香(1.875克)、赤足蜈蚣(一條,用酒浸泡一晚,換鹽水再浸泡一晚,與南星、附子用紙包裹後烘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