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嬰童類萃》~ 中卷 (3)
中卷 (3)
1. 癇症論
為末,煉蜜丸,麻子大,竹葉、燈心湯下。
神烏散,治暗風。暗風者即癇症也,猶言病在內,人不得而知,舉發無常也。日服三次,此方極效。
臘月烏鴉一個全,半兩硃砂口內填
麻繩扎嘴安瓶內,鹽泥固濟火中安
黃昏上火天明住,取出篩羅為末研
每服一錢麝酒下,服之十日病安痊
又方神烏散,治症同前。亦治疝氣,大小俱效。
黑老鴉(一個),胡桃(七個),蒼耳子心(七個)
俱入瓦瓶內,鹽泥固濟,炭火煅,煙盡為度,取出研細,每服一錢,空心酒調下。疝氣偏墜者,加新孩兒胎衣一付同煅依上法,蔥椒熱酒調下。
啄木鳥散,治多年癇病。
石膏(二兩,煅),鐵粉(一兩,漿水半升煮乾),硃砂(二錢),附子(一兩,炮),麝香(一分),冰片(二分),臘月啄木鳥一個(用瓦罐一個,將荊芥穗鋪底一寸厚,再荊芥一寸蓋鳥上,入酒三斤,傾入罐中,鹽泥固口,炭火煅,酒干青煙出為度,去荊芥用鳥)
各碾為細末,次入麝、片,𠪙勻。每服一錢,溫酒送下。能飲再飲一二杯,便睡少時,再服一服。過一二日再服,不過十服除根。屢用屢驗秘之。
碧雲散,治痰涎壅盛。
石綠(四錢),輕粉(一錢)
共為末,每服三五分,薄荷湯下。
單方,銅青醋丸(桐子大,每服三四丸,薄荷湯下,須臾,痰涎如膠,湧出拽去。)
附諸驚癇症灸法,艾炷如小麥大,過大傷肉。
臍風撮口,治驚風並效。
然谷穴(在內踝前大骨陷中。灸三壯),百會穴(在頂後中央旋毛中。灸三壯)
急慢諸驚,風癇並效。
兩乳黑肉上(男左女右。灸三壯),髮際穴,印堂穴,囟會穴(各三壯),手足大拇指當甲角(兩手指扎一處,騎縫灸之。男近左,女近右。先灸足,後灸手。三壯)
驚癇
尺澤穴(在肘橫紋動脈處。灸三壯,或七壯),長強穴(在脊骶端。灸三壯),神庭穴(入髮際三分。灸三壯)
已前諸方並灸法,俱經驗得效者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丸藥,像麻子般大小,用竹葉和燈心草煮的水送服。
「神烏散」這個藥方,是治療「暗風」的。「暗風」指的就是癲癇,意思是病在身體裡面,別人無法得知,發作時間也不固定。一天服用三次,這個藥方非常有效。
用臘月的烏鴉一隻,完整地保留下來,將半兩硃砂填入烏鴉嘴裡。用麻繩綁緊烏鴉的嘴巴,放進瓶子裡,用鹽泥封好瓶口,放在火中燒。黃昏時開始燒,到天亮時停止,取出後篩過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麝香酒送服,服用十天病就能痊癒。
另一個「神烏散」的藥方,治療的症狀和前一個相同,也能治療疝氣,無論大人小孩都有效。
用黑老鴉一隻、胡桃七個、蒼耳子心七個,全部放入瓦瓶中,用鹽泥封好,用炭火燒,等到煙霧散盡為止,取出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酒調服。如果是疝氣偏墜的情況,加入一個新生嬰兒的胎衣一起燒,方法同上,用蔥椒熱酒調服。
「啄木鳥散」這個藥方,是治療多年癲癇的。
石膏二兩(煅燒過)、鐵粉一兩(用漿水煮乾)、硃砂二錢、附子一兩(炮製過)、麝香一分、冰片二分、臘月啄木鳥一隻(用瓦罐一個,罐底鋪一層厚一寸的荊芥穗,再用一寸荊芥蓋在鳥上面,倒入三斤酒,用鹽泥封口,用炭火燒,等到酒燒乾冒出青煙為止,去掉荊芥只用鳥)。將這些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,最後加入麝香和冰片,攪拌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送服。如果能喝酒,可以再喝一兩杯,然後稍作休息,再服一次。隔一兩天再服,服用不超過十次就能根除。這個藥方屢次使用都有效,要好好保密。
「碧雲散」這個藥方,是治療痰液壅塞的。
石綠四錢、輕粉一錢,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分,用薄荷湯送服。
單方:銅青醋丸(像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三到四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過一會兒,痰液會像膠水一樣湧出,把它拽掉)。
以下是一些關於治療驚癇的艾灸方法,艾炷像小麥粒大小,太大會傷到肉。
臍風撮口,治療驚風也有效果。
燃谷穴(在內踝前方大骨的凹陷處,灸三壯)、百會穴(在頭頂後方中央的髮旋處,灸三壯)。
急性的或慢性的驚風和癲癇,都有效果。
兩乳頭的黑色肉上(男性灸左邊,女性灸右邊,灸三壯)、髮際穴、印堂穴、囟會穴(各灸三壯)、雙手和雙腳的大拇指指甲角處(兩手指要扎在一起,沿著縫隙灸。男性灸靠近左邊的,女性灸靠近右邊的。先灸腳,後灸手,灸三壯)。
驚癇
尺澤穴(在手肘橫紋的動脈處,灸三壯或七壯)、長強穴(在脊椎尾端,灸三壯)、神庭穴(在髮際內三分處,灸三壯)。
以上這些藥方和艾灸方法,都是經過驗證有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