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倫

《嬰童類萃》~ 中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中卷 (5)

1. 傷寒論

傷寒遵仲景之法,藥症精明,諸醫罕及。至陶節庵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,其間雜症疊興,非有真傳不足語此。夫小兒傷寒與大人無異,所兼者驚積而已。其煎劑,視兒大小,比大人少減耳。大人診脈,視症顯而易明;小兒之症,隱而難見。況兼驚、積、變蒸混雜難明。

白話文:

學習傷寒病的治療方法,要遵從仲景的指導,用藥精確,症狀分明,其他的醫生很少能達到。到了陶節庵提出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和一百一十三種藥方,其間各種雜症層出不窮,沒有真傳的人不能理解這些內容。小兒傷寒病與成年人傷寒病沒有什麼不同,只是兼有驚嚇、積食和體弱等問題。煎製藥劑時,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,比成年人減少一些。對於成年人,可以通過診脈來判斷病情,症狀明顯而容易辨別;而小兒的病情,卻隱蔽而難以發現。況且,小兒的病情還兼有驚嚇、積食、發熱等問題,混合在一起,很難辨別。

果的是傷寒,亦不可大汗下。何也?小兒腸胃脆薄、肌膚嬌嫩、一經汗下,恐變生痘痧之症,則難於調治矣。慎之!慎之!又當辨虎口三關,紋色紅紫,色盛便是此症。大者,診人迎脈,盛於氣口一倍,乃真感冒之症也。須察天時,識表裹,辨陰陽,審汗下,臨時視症。用藥十分斟酌,毫釐之差,千里之謬,醫乃人之司命可不謹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傷寒,也不能大汗淋漓。為什麼?小孩子的腸胃脆弱、皮膚嬌嫩,一經汗下,恐怕會變成痘瘡之症,那就很難調理了。要謹慎!謹慎!另外要辨別虎口三關,紋路顏色紅紫,顏色盛的就是這個症狀。嚴重的,診斷人迎脈,比氣口脈搏盛一倍,那就是真正的感冒症狀。必須觀察天氣,識別表裏,辨別陰陽,慎重汗下,視症候臨時用藥。用藥時要十分斟酌,分毫的差錯,就會造成千裏的謬誤,醫生是掌管人命的,豈能不謹慎呢?

又有時行瘟疫,大小傳染,卒皆相似。治法又與傷寒不同一例而治。須明天時,識歲運,隨寒溫,看是何經受病,隨經而治之。藥以清涼解熱毒為主。

麻黃,治寒傷榮。

白話文:

有時流行瘟疫,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傳染,而且症狀都非常相似。治療的方法也應該與傷寒的不同,必須考慮當時的節氣,瞭解當年的氣運,觀察寒溫的變化,判斷是哪個經絡受到了病邪的侵襲,然後根據這個經絡來治療。用藥應該以清涼解熱、排毒為主。

麻黃(三錢),杏仁(一錢五分),桂枝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麻黃(15克),杏仁(7.5克),桂枝(5克),甘草(2.5克)

生薑三片,蔥頭一個,水煎,熱服取汗。

桂枝,治風傷衛。

桂枝(二錢),白芍(一錢),甘草(七分)

生薑三片,水煎。

三拗湯,治風寒無汗,氣急痰喘。

麻黃(二錢),杏仁(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

四拗湯,本方加石膏(三錢),治症同前。

參蘇飲,治四時感冒,時行瘟疫,及傷風咳嗽並效。

白話文:

生薑三片,蔥頭一個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以發汗。 桂枝可以治療風邪侵犯衛表的症狀。配方為:桂枝二錢、白芍一錢、甘草七分,加上生薑三片一起用水煎煮。 三拗湯用於治療感受風寒而不出汗,伴有呼吸急促和痰喘的情況。其配方包括:麻黃二錢、杏仁一錢五分、甘草一錢,加水煎服。 四拗湯則是在三拗湯基礎上加入石膏三錢,適用症狀與三拗湯相同。 參蘇飲適用於四季感冒、流行性瘟疫以及因風邪引起的咳嗽等情況,療效良好。

紫蘇(一錢),陳皮(七分),半夏(五分),茯苓,甘草,桔梗,枳殼,前胡,人參,乾葛(各七分),木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紫蘇 (1 錢)

陳皮 (7 分)

半夏 (5 分)

茯苓 (7 分)

甘草 (7 分)

桔梗 (7 分)

枳殼 (7 分)

前胡 (7 分)

人參 (7 分)

乾葛 (7 分)

木香 (3 分)

生薑三片,蔥白三莖,水煎,熱服取汗。痰喘氣急,加杏仁、桑皮、麻黃。

十神湯,治症同前。

白話文:

生薑三片,蔥白三根,用水煎煮後趁熱喝下,使身體發汗。如果痰多喘息急促,可以加入杏仁、桑皮和麻黃。 十神湯,治療症狀與上述相同。

麻黃,紫蘇,乾葛,川芎,甘草,升麻,赤芍,陳皮,白芷,香附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麻黃、紫蘇、乾葛、川芎、甘草、升麻、赤芍、陳皮、白芷、香附(各等份)

生薑三片,蔥白三莖,水煎,熱服。

芎芷香蘇散,治四時傷寒,頭痛,發熱,惡寒。

紫蘇,香附,陳皮,甘草,白芷,川芎,麻黃

生薑三片,蔥白三莖,水煎,熱服。

九味羌活湯,治四時傷寒。春分後,代麻黃湯用。

白話文:

生薑三片,蔥白三根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 芎芷香蘇散可以治療四季的傷寒症狀,包括頭痛、發熱和畏寒。 紫蘇、香附、陳皮、甘草、白芷、川芎、麻黃 生薑三片,蔥白三根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 九味羌活湯可用於治療四季的傷寒,在春分之後可以用它來替代麻黃湯。

蒼朮(炒),防風,羌活(各一錢),白芷,甘草,川芎,生地,黃芩,細辛

生薑三片,蔥一根,水煎。取汗加麻黃、杏仁、石膏。

白話文:

  • 蒼朮(炒):具有祛濕、健脾、消積的作用。

  • 防風:具有祛風、解表、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羌活(各一錢):具有祛風、解表、除濕的作用。

  • 白芷:具有祛風、解表、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益氣血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

  • 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生地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養血的作用。

  • 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細辛:具有祛風通竅、溫中止痛的作用。

升麻葛根湯,治時行瘟疫,頭痛,發熱及痧痘之症。已發未發疑似之間,並宜服。

白話文:

升麻葛根湯,可以用於治療流行的瘟疫,頭痛,發熱以及痧痘的症狀。不論症狀是否已經發作,或者只是懷疑可能發作,都可以服用。

升麻(一錢),葛根(一錢五分),白芍(八分),甘草(五分)

薑三片,水煎。

白話文:

升麻(3克),葛根(4.5克),白芍(2.4克),甘草(1.5克),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

防風通聖散,此方古人治傷寒,隨症加減,心得不傳之妙,後學宜玩味之。

白話文:

防風通聖散,這個方劑是古人治療傷寒的常用方劑,根據症狀的不同,可以添加或減少藥物,是難以言傳的心得妙方,後學者應當細細品味。

防風,川芎,麻黃,薄荷,當歸,連翹,芒硝,黃芩,桔梗,石膏,滑石,甘草,荊芥,白朮,山梔,大黃(便秘加倍)

白話文:

防風:具有祛風除濕、解表散寒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等症狀。

川芎:具有活血化瘀、祛風止痛功效,常用於治療頭痛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
麻黃: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等症狀。

薄荷:具有清熱解暑、疏散風熱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等症狀。

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功效,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等症狀。

連翹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扁桃體炎等症狀。

芒硝:具有清熱瀉火、潤腸通便功效,常用於治療便祕、痔瘡等症狀。

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痢疾等症狀。

桔梗: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利咽功效,常用於治療咳嗽、咽喉炎等症狀。

石膏:具有清熱瀉火、生津止渴功效,常用於治療發燒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滑石:具有清熱利尿、化痰止咳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等症狀。

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調和諸藥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咳嗽等症狀。

荊芥:具有散風解表、清熱解毒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、頭痛等症狀。

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尿功效,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水腫等症狀。

山梔: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功效,常用於治療黃疸、痢疾等症狀。

大黃(便祕加倍):具有瀉熱通便、涼血解毒功效,常用於治療便祕、痢疾等症狀,但要注意,大黃具有瀉下作用,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腹瀉。

薑三片,水煎。隨症加減,其功效無窮。自利去大黃、芒硝;自汗,去麻黃。

人參敗毒散,治傷寒頭疼,壯熱惡寒,及時行疫症。

白話文:

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根據症狀調整藥方,其效果非常廣泛。如果病人有腹瀉,就去掉大黃和芒硝;如果有自汗的情況,就去掉麻黃。 [人參敗毒散] 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、高熱畏寒以及流行性傳染病。

柴胡,前胡,川芎,人參,甘草,桔梗,羌活,獨活,茯苓,枳殼

白話文:

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和解表裡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肝鬱氣滯、表裡兩感等症狀。

前胡:具有宣肺止咳、化痰散結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痰多、胸悶氣短等症狀。

川芎:具有活血行氣、祛瘀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滯血瘀、頭痛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
人參:具有補氣健脾、生津益氣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、體弱、食慾不振、精神疲倦等症狀。

甘草:具有補氣益脾、潤肺止咳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、脾胃虛弱、咳嗽等症狀。

桔梗: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利咽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痰多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羌活:具有祛風除濕、活血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疼痛、四肢麻木、腰痠背痛等症狀。

獨活:具有祛風除濕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疼痛、四肢麻木、腰痠背痛等症狀。

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水腫、脾虛、尿頻等症狀。

枳殼:具有疏肝理氣、行氣化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結、胸悶氣短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各等分,生薑三片,水煎。

小柴胡湯,治傷寒五六日,潮熱似瘧,心胸痞滿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(一錢),半夏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

生薑三片,水煎。

白話文:

小柴胡湯用於治療感冒五六天後,出現類似瘧疾的發燒症狀,以及胸悶不適。 所需材料及用量為:柴胡8克,黃芩4克,半夏、人參、甘草各2克,再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。

大柴胡湯,治嬰童感冒七八日,餘邪內結,身熱煩躁,潮熱讝語,大便不通,繞臍刺痛。

白話文:

大柴胡湯,用於治療嬰兒和兒童感冒超過七、八天,餘毒已經在體內積存,表現為身體發熱煩躁不安,時冷時熱、說胡話、大便不通、圍繞肚臍疼痛。

柴胡(一錢五分),枳殼,赤芍,黃芩(各七分),半夏(五分),甘草(二分),大黃(二錢,便結加三錢)

水煎,臨起加大黃,再煎一沸服。

白虎湯,治傷寒汗後,邪熱未除,熱結在裡,心胸煩渴,躁欲飲水。

知母(三錢),石膏(五錢),甘草(一錢)

水煎。

白虎加蒼朮湯,(本方加)蒼朮,治感寒濕兩足痠疼。

化斑湯,(本方加)人參,治汗後七八日,不解及時行痧症。

白話文:

柴胡(1.5錢),枳殼,赤芍,黃芩(各0.7錢),半夏(0.5錢),甘草(0.2錢),大黃(2錢,如果便秘則加至3錢)。 用水煎煮,臨起鍋時加入大黃,再煎沸一次後服用。 白虎湯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邪熱未清除,體內有熱結,感到心胸煩躁口渴,想要喝水的情況。方中知母使用3錢,石膏5錢,甘草1錢,用水煎煮。 白虎加蒼術湯是在原方基礎上加上蒼術,用來治療因感受寒濕而引起的雙腳酸痛。 化斑湯是在原方基礎上加上人參,用於治療發汗七八天後病症沒有緩解以及適時出現的痧症。

竹葉石膏湯,(本方加)麥冬,人參,竹葉,治口渴心煩,餘熱不退。

加味溫膽湯,治病後虛煩不眠,心驚膽怯。

白話文:

竹葉石膏湯,(此藥方再)加入麥冬、人蔘、竹葉,治療口渴心煩、餘熱不退的症狀。

茯苓,半夏,橘紅,枳實,麥冬,酸棗仁(炒),人參,柴胡,甘草,桔梗

浮小麥百粒,燈心二十寸,水煎。

白話文:

  • 茯苓:具有利尿、健脾、益心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半夏:具有祛痰、止咳、降逆止嘔的功效。

  • 橘紅:具有理氣化痰、健脾和胃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枳實:具有行氣寬中、消積導滯、破氣除痞的功效。

  • 麥冬:具有養陰生津、清心除煩、潤肺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酸棗仁(炒):具有養心安神、斂汗止煩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具有益氣補元、健脾益肺、生津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退燒止痛、清熱解表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具有補中益氣、潤肺止咳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桔梗:具有宣肺通鬱、祛痰止咳的功效。

藿香正氣散,治傷寒頭疼發熱,四時疫症,及山嵐瘴氣,不服水土,霍亂吐瀉。

白話文:

藿香正氣散,可治療傷寒引發的頭痛發熱,四季流行的疾病,以及山區、沼澤中的瘴氣,風土不適,霍亂、腹瀉等疾病。

紫蘇,藿香,厚朴,茯苓,陳皮,白芷,半夏,桔梗,大腹皮,白朮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白話文:

  • 紫蘇:具有發汗解表、理氣寬中的功效。

  • 藿香:具有發汗解暑、化濕和中的功效。

  • 厚朴:具有溫中散寒、理氣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茯苓:具有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  • 白芷:具有散寒止痛、通竅化膿的功效。

  • 半夏:具有降逆止嘔、化痰消痞的功效。

  • 桔梗: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散結的功效。

  • 大腹皮:具有行氣止痛、消腫散結的功效。

  • 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功效。

  • 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和中緩急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(使用量為其他藥材的一半)

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。

茵陳湯,治病後變成黃疸,目黃如金,小便如血,心神煩躁。

白話文:

生薑三片,大棗一顆,用水煎煮。 茵陳湯用於治療病後出現的黃疸症狀,眼睛發黃像金色,小便顏色如血,心情煩躁不安。

茵陳,山梔,木通,花粉,柴胡,秦艽(各一錢),甘草(二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茵陳、山梔、木通、花粉、柴胡、秦艽各一錢,甘草二分,麥冬一錢五分。

竹葉二十片,燈心二十寸。

木通琥珀湯,治熱病小便不通,或淋瀝疼痛。

木通(一錢五分),生地,赤芍,赤茯,茅根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

水煎,臨服入琥珀末五分服。

白話文:

竹葉二十片,燈心草二十寸。 這個木通琥珀湯可以用來治療熱性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難,或者尿道疼痛的症狀。 所需材料包括:木通(一錢五分),生地黃,赤芍,赤茯苓,茅根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。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,在服用前加入五分的琥珀粉末一同服用。

葳蕤湯,治病後邪熱蘊於心經,昏昏默默,但眠不醒,難於汗下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葳蕤湯,治療疾病後邪熱蘊積於心經,令人昏昏沉沉,整天昏睡不醒,難以排出汗液。此方為主治藥方。

葳蕤仁,白薇,麻黃,獨活,杏仁,川芎(各一錢),石膏(三錢),甘草,青木香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葳蕤仁、白薇、麻黃、獨活、杏仁、川芎(各一錢),石膏(三錢),甘草、青木香(各三分)

水煎。便秘加大黃、芒硝。

酸棗仁湯,治汗吐下後,心煩少氣,晝夜不眠。

白話文:

用水煎煮。如果便秘,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。 酸棗仁湯用來治療出汗、嘔吐或瀉下之後出現的心煩、氣短以及日夜無法入睡的症狀。

酸棗仁,麥冬(各一錢五分),甘草,知母,茯苓,川芎(各一錢),乾薑(三分)

圓眼肉五個,燈心二十寸,水煎。

白話文:

酸棗仁、麥冬(各 6 公克),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川芎(各 3 公克),乾薑(1 公克)

普濟消毒丸,治時行瘟疫,增寒體重,渾身壯熱,舌燥口乾,咽膈不利,頭面浮腫,一切變易,功效如神。

白話文:

普濟消毒丸,可以治療流行的瘟疫,減少寒冷的體重,全身發熱,舌頭乾燥,口乾,咽喉不適,頭部和臉部浮腫,一切症狀變化,藥效如神。

黃芩,黃連(各五錢),人參,陳皮,玄參,柴胡,甘草,桔梗(各三錢),連翹,馬勃,牛蒡子(炒),板藍根(各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黃芩、黃連(各25公克),人參、陳皮、玄參、柴胡、甘草、桔梗(各15公克),連翹、馬勃、牛蒡子(炒)、板藍根(各7.5公克)

薑三片,水煎。

解毒犀角丸,治熱毒發斑,及時行痧痘,煩躁悶亂。

白話文:

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 解毒的犀角丸,用來治療熱毒引起的發斑,以及季節性出現的痧痘,還有煩躁不安的情況。

犀角(鎊),黃芩,馬牙硝,大青,山梔,牛黃(二錢),天竺黃(三錢),赤茯苓,甘草,黃連(各五錢),麥冬(一兩),麝香(五分)

白話文:

  1. 犀角(鎊):犀牛角,磨成粉末。

  2. 黃芩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的功效。

  3. 馬牙硝:一種中草藥,具有瀉熱通便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4. 大青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。

  5. 山梔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
  6. 牛黃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安神定驚的功效。

  7. 天竺黃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的功效。

  8. 赤茯苓:一種中草藥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功效。

  9. 甘草:一種中草藥,具有補氣和中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10. 黃連:一種中草藥,具有清熱燥濕、解毒消炎的功效。

  11. 麥冬:一種中草藥,具有養陰潤肺、清心除煩的功效。

  12. 麝香:一種中草藥,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為末,蜜丸,芡實大。每服一丸,竹葉、燈心湯下。

鐵粉丸,治時疫熱毒大甚,心神恍惚,悲喜不常,發狂欲走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同芡實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竹葉和燈心一起煎煮成湯服用。

遠志,丹參,茯神,升麻(各一兩),鐵粉(八錢),殭蠶(五錢),馬牙硝(一兩五錢),牛黃(二錢),硃砂(三錢),冰片(三分)

白話文:

遠志、丹參、茯神、升麻(各60公克),鐵粉(30公克),殭蠶(25公克),馬牙硝(75公克),牛黃(10公克),硃砂(15公克),冰片(1.5公克)

為末,煉蜜為丸,金箔為衣,丸如圓眼大。涼水化下。

雞子飲,治熱病五六日不解,壯熱發狂。

雞子清(一枚),芒硝,寒水石(各三錢)

為末,新汲水調芒硝、寒水石,次入雞子清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煉製成丸狀,外麵包裹金箔,丸子大小如同桂圓。服用時用涼水化開。 雞子飲用於治療熱病持續五六天不退,出現高熱和狂躁症狀。 取一隻雞蛋的蛋白,芒硝和寒水石各三錢。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,先用新抽取的井水調和芒硝與寒水石,然後加入雞蛋清一起服用。

太乙順氣湯,此湯代大承氣、小承氣、大陷胸、大柴胡湯之神方也。治傷寒熱邪傳裡,無頭痛,不惡寒,反惡熱,口燥咽乾,心腹痞脹,繞臍刺痛,舌卷囊縮,燥渴譫語;及邪熱傳入陽明,潮熱自汗,揭去衣被,揚手擲足,發狂譫妄;或蓄血發黃,喘滿結胸,大小便不通。悉皆下之,此方甚妥。

白話文:

太乙順氣湯,這個處方可以取代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大陷胸湯、大柴胡湯,是其他方劑無法相比的。用於治療傷寒熱邪傳入裡,不頭痛,也不惡寒,反而惡熱,口乾舌燥,心腹痞脹,肚臍周圍刺痛,舌頭捲曲囊縮,口渴神昏語無倫次。又或者邪熱傳入陽明經,潮熱自汗,掀掉衣被,手舞足蹈,發狂胡言亂語。或有蓄血發黃,胸悶氣喘,大小便不通。用這個方劑治療,是十分有效的。

大黃(一錢或三錢),芒硝(一錢),枳實,黃芩,厚朴,柴胡(一錢),甘草,芍藥(各七分)

生薑三片,水煎。視症大小,虛實加減。小兒感冒宜下者,當遵此方甚效。

白話文:

大黃(1錢或3錢),芒硝(1錢),枳實,黃芩,厚朴,柴胡(1錢),甘草,芍藥(各7分) 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。根據病情的輕重和體質的虛實來調整藥量。對於適合使用攻下法的小兒感冒,按照這個方子非常有效。

化斑青黛飲,治大小邪熱傳裡,裡實表虛,血熱火盛,發為斑疹,煩躁悶亂,紅者輕,紫者重,黑者死,並時行痧症並效。

白話文:

化斑青黛飲,治療各種邪熱傳入體內,內部充實、外部虛弱,血熱火盛,發為斑疹,煩躁悶亂,紅色斑疹較輕,紫色斑疹較重,黑色斑疹則危重,同時治療時行痧症也有效。

青黛,犀角,玄參,黃連,白芍,牡丹皮,生地,柴胡,甘草(各等分)

水煎。口渴,加麥冬、花粉;便秘,加大黃、桃仁。

黃連解毒湯,大小感冒時疫,六七日不解,鼻衄不止。

黃連,茅根,山梔,犀角,黃芩,沙參,桔梗,生地,甘草

燈心二十寸,水煎。血甚,韭汁磨墨服。

松煙飲,治熱病,鼻衄如泉不止。

上號京墨(為末)

每服一二錢。生地煎湯,入雞子清,冷服,涼水調亦可。

石葦湯,治熱病,小便熱結不通。

白話文:

青黛、犀角、玄參、黃連、白芍、牡丹皮、生地、柴胡、甘草(每種藥材份量相同) 用水煎煮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麥冬和花粉;如果便秘,可以加大黃和桃仁。 [黃連解毒湯]適用於大小感冒或時疫,當症狀持續六七天未見好轉,鼻血流不停的情況下使用。 黃連、茅根、山梔、犀角、黃芩、沙參、桔梗、生地、甘草 用燈心草二十寸長,加水煎煮。如果出血嚴重,可以用韭菜汁磨墨服用。 [松煙飲]用來治療熱病導致的鼻血如泉水般不斷流出。 取上等京墨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一到兩錢。將生地煎煮後的湯液與雞蛋清混合,冷卻後服用,也可以用涼水調服。 [石葦湯]適用於治療熱病引起的小便熱結不通。

石葦,瞿麥(各一錢),木通(七分),冬葵子(半合,研),黃芩(七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石葦、瞿麥各一錢,木通七分,冬葵子半合研末,黃芩七分,甘草五分。

燈心二十寸,水煎。用螺螄加麝香,鹽搗罨臍上。

蜜導法,大便秘結,氣弱者用此,老人虛秘甚效。

白蜜(四兩,煉老入),皂角末(少許)

白話文:

燈心草二十寸長,用水煎煮。使用螺螄加上麝香和鹽搗碎後敷在肚臍上。 蜜導法適用於大便乾燥、氣力不足的人,對於老年人體虛導致的便秘非常有效。 材料為:熟蜂蜜四兩,少量皂角粉末。

小兒,捻棗核大,湛豬膽用之。多用數個不妨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的捻棗核那麼大的臍疝氣,用豬膽汁塗抹治療。可以多用幾個豬膽,沒有妨害。

豬膽導法(用細竹管磨滑,送入穀道,將膽灌入。)

蔥餅熨法,治氣虛陽脫,體冷無脈,厭厭氣息欲絕。

蔥(一束,用細繩纏如餅,去根葉,惟存白,二寸許)

白話文:

豬膽導法(使用磨得光滑的細竹管,插入肛門,然後將豬膽液灌入) 蔥餅熨法,用於治療氣虛陽脫、身體冰冷無脈、呼吸微弱近乎停止的情況。 蔥(取一束,用細繩綁成餅狀,去掉根和葉子,只留下白色的部分,約二寸長)

將一頭烘熱,著臍,將熨斗熨上,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。更作三四餅,壞則換之,候病醒,手足溫,有汗方止。內服四逆湯。

白話文:

把一個餅(蔥餅)加熱,放在肚臍上,然後用熨斗熨燙那個餅,讓餅的熱氣透入腹中。再做三到四個餅,如果壞了就換一個,直到病人清醒,手腳溫暖,有汗水纔可以停止。同時服用四逆湯。

雀茶飲,治延纏日久,無藥可愈者,及發黃症。

雨前茶(真清明前者)

入鍋炒焦,用水烹之,候溫,令頻頻飲之,即愈。

傷寒灸法,此三穴(陰厥,脈微欲絕,囊縮遺尿,腸鳴俱效。)

白話文:

麻雀茶飲,治療長期纏綿不愈、沒有藥物可以治癒的病症,以及黃疸症。 使用清明前採摘的雨前茶, 放入鍋中炒至焦黃,然後用水煮沸,等到溫熱時,讓病人頻繁地飲用,病就會好轉。 傷寒灸法,對於這三個穴位(對於陰厥、脈象微弱幾乎消失、睪丸收縮遺尿、腸鳴等症狀都有效果)。

氣海穴(在臍一寸,看兒大小。治陰厥,手足逆冷),石門穴(在臍下一寸五分),關元穴(在臍下一指)陽陵泉(二穴,在臍下一寸二分)

白話文:

  1. 氣海穴:(位於肚臍下方一寸,取穴的大小依個人體型而定。治療陰厥,手足逆冷。)

  2. 石門穴:(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五分。)

  3. 關元穴:(位於肚臍下方一指。)

  4. 陽陵泉:(左右各一穴,位於肚臍下方一寸二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