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倫

《嬰童類萃》~ 上卷 (12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12)

1. 噤口撮口臍風論

初生噤口、撮口、臍風證,雖有三,其病一也。噤口者,眼閉口噤,啼聲漸少,舌上聚如粟米狀,舌強吮乳不得,口吐白沫,大小便俱通。蓋由胎中感受熱毒,流於心脾,故形見於喉舌間也;生下時,復為風邪擊搏,肚腹脹滿,青筋四布,至百二十日,見此名犯風禁,一曰胎驚,依法調護,防於未然,則免此症。撮口者,面目黃色,氣息喘急,唇青口撮,啼聲不出。

蓋由胎氣夾熱,兼風邪入臍,流於心脾二經,故令舌強唇青,撮口皺面,飲乳有妨。若口出白沫,四肢厥冷,不可救矣。臍風者,斷臍之後,為水濕風冷所乘,風濕之氣入於臍,亦流於心脾,遂令腹脹臍腫,身體僵直,日夜多啼,不能吮乳,甚則發為風搐;若唇青口撮,臍邊青黑,是為內搐,不治;爪甲黑者,不治。其或熱在胸膈,伸引努氣,亦令臍腫,用藥疎利則愈。

三症受病之源,非一朝一夕之故。在胎中其母憂思驚恐,不守禁忌,恣食辛辣毒物,生下又為客風所吹,裡外氣鬱壅結不通而生此症。千金云:小兒始生,其氣尚盛,若有患,急須下之;若不即下,或生大疾則難療矣。下之一字,非有餘之實下,不過用藥疎通熱毒耳。七日之內,得此症,生者百無二三。

遇此症者,看牙齦上,有小泡如粟米大,以帛裹指醮溫水,擦破則開口便安,不須服藥,此亦良法。又有牙齦上下有白色豆大許,便以指甲當中掐之,自外達內,微有血出不妨,或用針挑破,內有白星,抹去則安。以上諸方並效。選而用之。

定風膏,治臍風撮口,一切驚癇並效。

南星(二錢),殭蠶(二錢),白附子,牙硝,天麻,全蠍,五靈脂,辰砂(各一錢),硼砂(六分),輕粉(五分),蜈蚣(一條赤足者炙),巴豆(二分去油),麝香(一分),冰片(一分)

各取淨末,糊丸芡實大,每用半丸,生薑、薄荷湯下。

蠍蛇餅子,治症同前。

赤足蜈蚣(一條炙),蠍梢(炙),白花蛇(酒浸去骨),硃砂,膽星,殭蠶(各五錢),麝香(三分)

各為淨末,乳細酒糊為丸,捏作餅子,每餅四分重,薄荷湯化下。

牛黃散,治症同前,此方甚效。

牛黃(一分),珍珠(一分),蜈蚣(一分炙),冰片(一釐)

為末,老母豬乳汁調下。一方有殭蠶(二分)。

蜈蚣散,治臍風撮口,牙齦白點,掐破,此藥擦之。

蜈蚣(一條炙去嘴足),麝香(少許)

為末擦牙齦,用少許薑湯調下亦可。

獨聖散,治症同前。

全蠍(七個取中段烤乾),麝香(少許)

為末,老母豬乳調下。

回生膏,治臍風撮口,腹脹青筋,口不吮乳。

大田螺(二個),蘿蔔子,蔥白,生地,生薑(各二錢)

同搗爛,敷臍並四圍,少頃有屁,大小便通利即活

白話文:

新生兒的「噤口」、「撮口」和「臍風」這三種病症,雖然名稱不同,但其實病因是相同的。「噤口」是指嬰兒眼睛閉著、嘴巴緊閉,哭聲越來越小,舌頭上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突起物,舌頭僵硬無法吸吮母乳,口中吐出白色泡沫,但大小便都正常。這主要是因為胎兒在母親體內時感染了熱毒,熱毒流到心臟和脾臟,所以表現在喉嚨和舌頭之間。出生後,又受到風邪侵襲,導致肚子脹滿,青筋暴露,如果到了出生一百二十天還出現這種情況,就表示犯了「風禁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胎驚」。應該依照正確的方法調養護理,在疾病還沒發生前就加以預防,就可以避免這種病症。「撮口」是指嬰兒臉色發黃,呼吸急促,嘴唇發青,嘴巴緊縮,哭不出聲音。這是因為胎兒在母親體內時就帶有熱氣,又加上風邪從肚臍侵入,流到心臟和脾臟這兩條經脈,所以才會導致舌頭僵硬、嘴唇發青、嘴巴緊縮、臉皺巴巴,影響到吸吮母乳。如果口中吐出白色泡沫,四肢冰冷,就表示已經無法救治了。「臍風」是指剪斷臍帶之後,因為受到水濕、風冷侵襲,風濕之氣從肚臍進入體內,也流到心臟和脾臟,於是導致肚子脹大、肚臍腫起、身體僵硬、整天哭鬧不停、無法吸吮母乳,嚴重時還會引發抽搐。如果嘴唇發青、嘴巴緊縮、肚臍周圍呈現青黑色,就表示已經內陷抽搐,無法治癒;如果指甲發黑,也表示無法治癒。如果熱氣積聚在胸腔,嬰兒會伸直身體、用力呼吸,也可能導致肚臍腫脹,這種情況可以透過藥物疏通使熱毒排出,就能痊癒。

這三種病症的根源,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。而是因為胎兒在母親體內時,母親過度憂慮、驚恐,不遵守禁忌,恣意食用辛辣有毒的食物,出生後又被風邪吹到,導致體內外氣機鬱結不通暢,才會產生這些病症。《千金方》說:「新生兒的氣血還很旺盛,如果有疾病,要趕快用藥使其排出;如果不及時處理,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疾病,難以治療。」這裡說的「下」,並不是指實質上的瀉下,而是指用藥物疏通熱毒。如果在出生後七天內出現這些病症,能夠存活下來的機率非常低。

如果遇到這些病症,可以觀察嬰兒牙齦上是否有像小米粒大小的泡泡,用布包住手指,沾溫水將泡泡擦破,嬰兒就能開口進食,就會平安無事,不需要服用藥物,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。另外,如果牙齦上下有像豆子大小的白色突起物,可以用指甲從中間掐下去,由外向內,稍微出血沒有關係,或是用針挑破,裡面有白色星狀物,將之抹去就會痊癒。以上這些方法都有效,可以選擇使用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這些病症的藥方:

定風膏: 用於治療臍風、撮口,以及各種驚癇,效果都很好。

  • 成分:南星(二錢),殭蠶(二錢),白附子、牙硝、天麻、全蠍、五靈脂、辰砂(各一錢),硼砂(六分),輕粉(五分),蜈蚣(一條,赤足者炙),巴豆(二分,去油),麝香(一分),冰片(一分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糊狀物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半丸,用生薑薄荷湯送服。

蠍蛇餅子: 治療的病症與上述相同。

  • 成分:赤足蜈蚣(一條,炙),蠍梢(炙),白花蛇(酒浸後去骨),硃砂、膽星、殭蠶(各五錢),麝香(三分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乳汁和酒調成糊狀,捏成餅狀,每餅重四分,用薄荷湯化開送服。

牛黃散: 治療的病症與上述相同,此方效果很好。

  • 成分:牛黃(一分),珍珠(一分),蜈蚣(一分,炙),冰片(一釐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老母豬的乳汁調和後服用。另一種配方中加入殭蠶(二分)。

蜈蚣散: 治療臍風、撮口,以及牙齦白點,掐破後用此藥擦拭。

  • 成分:蜈蚣(一條,炙,去嘴和足),麝香(少許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擦在牙齦上,也可以用少許薑湯調服。

獨聖散: 治療的病症與上述相同。

  • 成分:全蠍(七個,取中段烤乾),麝香(少許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老母豬的乳汁調和後服用。

回生膏: 用於治療臍風、撮口、腹脹、青筋暴露、無法吸吮母乳。

  • 成分:大田螺(二個),蘿蔔子、蔥白、生地、生薑(各二錢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一起搗爛,敷在肚臍及四周,不久就會放屁,大小便順暢後就能存活。

螺麝膏: 治療的病症與上述相同,肚子腫脹如石頭。

  • 成分:大田螺(三個),麝香(一分)
  • 製法:將所有藥材一起搗爛,敷在肚臍上,過一會兒再換一次,腫痛很快就能消除。

灸法: 治療臍風、撮口。

  • 方法:灸承漿穴(在下唇中間凹陷處)和頰車穴(在耳垂下方),各灸三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