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倫

《嬰童類萃》~ 上卷 (9)

回本書目錄

上卷 (9)

1. 驚風二十四圖

乳上、臍傍四處各灸三壯;牛黃丸、安神丸、鉤藤飲、七實靈砂丹。

乳風驚是肺家寒,吃乳當風內受邪,咳嗽腹脹潮熱甚,失治終當變肺疳。

下頦一穴、期門穴乳下半指各三壯;九轉玉華丹、玉芝丸、麥煎散。

肥瘠驚從飲食傷,面黃肌爍實狼當,骨蒸口臭兼齦蝕,十全丹用是良方。

攢心五火;十全丹、蘆薈肥兒丸、靈犀飲、柴胡飲子。

班脊驚疳屬肺經,背環肩聳咳頻頻,鼻蝕明知蟲食肺,良醫見此也寒心。

期門二穴、肺俞二穴各灸三壯,肺俞五七壯更好;蟾酥丸、蘆薈保童丸、清肺飲、梅花飲子。

擺驚原從驚嚇起,四肢驚掣熱不已,眼竄痰喘呼吸間,及早涼心驚自止。

手足掌心、高骨處各灸三壯;滾痰丸、真方白丸子、牛黃丸、鉤藤飲。

四末擺驚擺驚同,四肢僵直時瘛瘲,按圖速灸宜良藥,不治變作慢脾風。

灸法,擺驚同;牛黃散、保驚錠、真方白丸子、九實靈砂丹。

急驚風症多般類,見此從容看仔細,痧斑痘疹及風寒,食積停痰並暑氣,有客忤、有邪祟,莫將一概驚風治,箇中意趣少人知,治火消痰驚自去。

合谷穴,灸左右各三壯;滾痰丸、琥珀抱龍丸、惺惺散,治諸症無礙。

風寒驚便是風寒,乳食停滯不得通,腹脹目瞑四肢厥,散寒消食見神功。

燈心湛油,燃火蹙兩手虎口並兩手心臍上下;利驚丹、滾痰丸、玉餅子、藿氣正氣散。

腫瀉驚從元氣弱,瀉痢日久脾消索,遍身浮腫水無圍,臍凸脈細休用藥。

男左女右,食指二節、中指頂各一壯,臍上下各三壯;木香檳榔丸、香平散、加味胃苓湯去甘草。

白話文:

驚風二十四圖

乳房上方和肚臍旁邊的四個位置,每個地方各灸三壯(註:壯為艾灸的單位)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牛黃丸、安神丸、鉤藤飲、七實靈砂丹。

乳風驚:這種驚風是肺部受寒引起的。嬰兒在吃奶時受風寒,導致體內邪氣入侵,會出現咳嗽、腹脹、潮熱等症狀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最終會發展成肺疳(一種小兒肺部疾病)。

下巴中間的一個穴位、期門穴(乳房下方半指處)各灸三壯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九轉玉華丹、玉芝丸、麥煎散。

肥瘠驚:這種驚風是飲食不當造成的,孩子會面色發黃、肌肉消瘦、精神萎靡。還會有骨蒸(體內虛熱)、口臭、牙齦潰爛等症狀。可以服用十全丹來治療。

攢心(胸口)位置的五處(可能指五個點或範圍)進行火灸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十全丹、蘆薈肥兒丸、靈犀飲、柴胡飲子。

班脊驚疳:這種驚風疳證屬於肺經問題,孩子會背部彎曲、聳肩、頻繁咳嗽。鼻部潰爛,可知是蟲蝕肺部,情況嚴重,連醫生看到也會感到擔憂。

期門穴兩個穴位、肺俞穴兩個穴位各灸三壯。肺俞穴灸五到七壯效果更好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蟾酥丸、蘆薈保童丸、清肺飲、梅花飲子。

擺驚:這種驚風是受到驚嚇引起的,會出現四肢抽搐、發熱不止、眼睛上竄、痰多喘息等症狀。應及早清心涼血,驚風自然會停止。

手掌和腳掌中心、高骨處各灸三壯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滾痰丸、真方白丸子、牛黃丸、鉤藤飲。

四末擺驚:這種驚風和擺驚類似,但會出現四肢僵硬、時而抽搐等症狀。應按照圖示迅速灸治並搭配藥物,否則會發展成慢脾風(一種小兒脾胃虛弱的慢性疾病)。

灸法和擺驚相同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牛黃散、保驚錠、真方白丸子、九實靈砂丹。

急驚風:急驚風的症狀有很多種,看到這種情況要仔細辨別,可能是痧斑、痘疹、風寒、飲食積滯、痰液阻塞、暑氣、客忤(突然受驚嚇)、邪祟等原因。不能將所有驚風都當成一種來治療。這裡面的含義很少有人了解,治療的重點在於降火、化痰,驚風自然會消除。

合谷穴(手背虎口處)左右兩邊各灸三壯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滾痰丸、琥珀抱龍丸、惺惺散,治療各種症狀都沒有問題。

風寒驚:這種驚風是風寒入侵引起的,可能是因為乳食積滯,導致體內氣機不通暢。孩子會出現腹脹、閉眼、四肢發涼等症狀。應散寒消食,就能見到效果。

用燈芯蘸上油點燃,燒灼兩手虎口、兩手心、肚臍上下部位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利驚丹、滾痰丸、玉餅子、藿香正氣散。

腫瀉驚:這種驚風是因為元氣虛弱引起的,長期腹瀉會導致脾胃功能衰退。會出現全身浮腫、肚臍外凸、脈搏細弱等症狀,這種情況不宜用藥。

男孩子灸左手,女孩子灸右手,食指第二節、中指指尖各灸一壯,肚臍上下各灸三壯。搭配使用的藥物有:木香檳榔丸、香平散、加味胃苓湯(去掉甘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