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,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

《本草崇原》~ 序

回本書目錄

1.

《神農本草》謂之《本經》,計三百六十五種,以應周天之數。上品一百二十五種為君,無毒。主久服,養命延年,益氣輕身,神仙不老。中品一百二十種為臣,或有毒,或無毒。主通調血氣,卻邪治病。下品一百二十種為佐使,或有毒,或無毒,或大毒。主除寒熱邪氣,破積聚癥瘕,中病即止。

白話文:

《神農本草》又稱《本經》,記載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,以對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。

上等藥物有一百二十五種,稱為君藥,性情平和,無毒,主治久服,養命延年,益氣輕身,神仙不老。

中等藥物有一百二十種,稱為臣藥,或有毒,或無毒,主治調和血氣,驅邪治病。

下等藥物有一百二十種,稱為佐使藥,或有毒,或無毒,或大毒,主治去除寒熱邪氣,破除積聚癥瘕,病癒即停。

夫天地開闢,草木始生。農皇仰觀天之六氣,俯察地之五行。六氣者,厥陰、少陰、太陰、少陽、陽明、太陽,三陰三陽是也。五行者,甲己運土,乙庚運金,丙辛運水,丁壬運木,戊癸運火,五運五行是也。本五運六氣之理,辨草木金石蟲魚禽獸之性,而合人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,有寒熱升降補瀉之治。天地萬物,不外五行。

白話文:

天地初開,草木開始生長。農皇仰望天空的六種氣,俯視地上的五行。六種氣是:厥陰、少陰、太陰、少陽、陽明、太陽,三陰三陽。五行是:甲己運行土,乙庚運行金,丙辛運行水,丁壬運行木,戊癸運行火,五運五行是也。根據五運六氣的道理,辨別草木金石蟲魚禽獸的性質,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相結合,有寒熱升降補瀉的治療方法。天地間的一切事物,都離不開五行。

其初產也,有東南西北中之五方。其生育也,有春夏秋冬長夏之五時。其形有青黃赤白黑之五色,其氣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,其質有酸苦甘辛鹹之五味。著為藥性,開物成務,傳於後世,詞古義深,難於窺測。後人纂集藥性,不明《本經》,但言某藥治某病,某病須某藥,不探其原,只言其治,是藥用也,非藥性也。知其性而用之,則用之有本,神變無方。

白話文:

藥性一開始形成的時候,區分出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。藥性產生長成的時期,有春夏秋冬長夏五季。藥性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。藥性的氣味有臊焦香腥腐五種臭味。藥性的性質有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五種味道。把這些記載寫成藥性,讓人們知道藥物的作用,把這些傳給後代。那些文字古奧且意思很深,難以揣測。後人匯集藥性,因為不明瞭《本經》,只說某種藥治療某種病,某種病必須某種藥醫治,不探究其根源,只說其療效,這是藥物的作用,而不是藥性。知道了藥性而使用藥物,那麼用藥就有根據,可以靈活變通,沒有固定的方法。

襲其用而用之,則用之無本,窒礙難通。余故詮釋《本經》,闡明藥性,端本五運六氣之理,解釋詳備。俾上古之言,瞭如指掌。運氣之理,炳如日星,為格物致知,三才合一之道。其後人之不經臆說,逐末忘本者,概置勿錄。學者能於此會悟之,則神農觀天察地窮理盡性之學,庶幾近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只襲用其方法而使用它,這樣用藥就沒有根本,就會不通暢堵塞。因此,我解說《本經》,闡明藥性,樹立五運六氣的道理,詳細解釋。以便讓人們能像用手掌指觸一般,瞭解上古的學說。運氣的道理,像日月星辰一樣明亮,是窮理格物、達成天人合一之道的途徑。至於那些後人自我臆想、拋棄根本而追求細末的說法,我概略放置不用,不去記述。求學的人,能夠在此悟通,那麼神農觀察天象、考察地物、窮究道理、參盡性的學問,也就差不多了。

後世之書,有涉訛謬者,屏棄勿道,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