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,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

《本草崇原》~ 卷上 本經上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本經上品 (4)

1. 酸棗仁

氣味酸平,無毒。主治心腹寒熱,邪結氣聚,四肢痠痛,濕痹。久服安五臟,輕身延年。

(酸棗始出河東川澤,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。一名山棗,《爾雅》名樲,孟子曰:養其樲棘是也。其樹枝有刺,實形似棗而圓小,其味酸,其色紅紫。八月採實,只取核中之仁。仁皮赤,仁肉黃白。)

(按:酸棗肉味酸,其仁味甘而不酸。今既云酸棗仁,又云氣味酸平,訛也,當改正。)

棗肉味酸,肝之果也。得東方木味,能達肝氣上行,食之主能醒睡。棗仁形園色赤,稟火土之氣化。火歸中土,則神氣內藏,食之主能寤寐。《本經》不言用仁,而今時多用之。心腹寒熱,邪結氣聚者,言心腹不和,為寒為熱,則邪結氣聚。棗仁色赤象心,能導心氣以下交,肉黃象土,能助脾氣以上達,故心腹之寒熱邪結之氣聚可治也。土氣不達於四肢,則四肢痠痛。

火氣不溫於肌肉,則周身濕痹。棗仁稟火土之氣化,故四肢痠痛,周身濕痹可治也。久服安五臟,輕身延年。言不但心腹和平,且安五臟也。五臟既安,則氣血日益,故又可輕身延年。

白話文:

酸棗仁,味道酸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心腹寒熱、邪氣結聚、氣滯不通、四肢痠痛、風濕痺痛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以安定五臟、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

(酸棗最初產於河東一帶的河川沼澤,現在靠近汴京、洛陽及西北的州郡也都有。它又名山棗,《爾雅》稱之為樲,孟子所說的「養其樲棘」就是指它。這種樹的枝條有刺,果實形狀像棗子但較小而圓,味道酸,顏色為紅紫色。八月採收果實,只取果核中的種仁。種仁外皮是紅色,種仁肉則是黃白色。)

(這裡要說明一下:酸棗的果肉味道是酸的,而種仁的味道則是甘甜而不酸。現在既然說酸棗仁,又說它味道酸性平和,這是錯誤的,應該要更正。)

棗的果肉味道酸,是肝的代表性水果。它帶有東方木的特性,能夠使肝氣向上運行,食用後主要能使人清醒。棗仁形狀圓而色紅,帶有火土之氣的特性。火歸於中土,則精神內藏,食用後主要能調節睡眠。原本《本經》沒有說要使用棗仁,但現在人們卻經常使用。所謂的心腹寒熱、邪氣結聚,是指心腹不調和,產生寒熱症狀,導致邪氣結聚。棗仁的顏色是紅色,象徵心臟,能夠引導心氣向下運行;而肉是黃色,象徵脾土,能夠幫助脾氣向上運行,因此可以治療心腹寒熱、邪氣結聚的症狀。如果脾土之氣無法到達四肢,就會引起四肢痠痛。

如果火氣無法溫煦肌肉,就會引起全身風濕痺痛。棗仁帶有火土之氣的特性,因此可以治療四肢痠痛、全身風濕痺痛等症狀。長期服用可以安定五臟、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這說明它不僅能使心腹平和,還能安定五臟。五臟安定之後,氣血就會日益充足,因此可以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

2. 大棗

氣味甘平,無毒。主心腹邪氣,安中,養脾氣,平胃氣,通九竅,助十二經,補少氣,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驚,四肢重,和百藥。久服輕身延年。(《本經》。)

(棗始出河東平澤,今近北州郡及江南皆有,唯青州、晉州所生者肥大甘美。五月開白花,八九月果熟黃赤色,烘曝則黑,入藥為良。其南方所產者,謂之南棗,北方所產不肥大者,謂之小棗,烘曝不黑者,謂之紅棗,只充果食,俱不入藥。)

大棗氣味甘平,脾之果也。開小白花,生青熟黃,熟極則赤,烘曝則黑,稟土氣之專精,具五行之色性。《經》云:脾為孤臟,中央土,以灌四旁。主治心腹邪氣,安中者,謂大棗安中,凡邪氣上干於心,下干於腹,皆可治也。養脾氣,平胃氣,通九竅,助十二經者,謂大棗養脾則胃氣自平,從脾胃而行於上下,則通九竅。從脾胃而行於內外,則助十二經。

補少氣、少津液、身中不足者,謂大棗補身中之不足,故補少氣而助無形,補少津液而資有形。大驚、四肢重、和百藥者,謂大棗味甘多脂,調和百藥,故大驚而心主之神氣虛於內,四肢重而心主之神氣虛於外,皆可治也。四肢者,兩手兩足,皆機關之室,神氣之所暢達者也。

久服則五臟調和,血氣充足,故輕身延年。

白話文:

大棗味道甘甜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能治療心腹的邪氣,安定脾胃,滋養脾氣,使胃氣平和,通暢九竅,輔助十二經脈的運行,補益氣虛、津液不足、身體虧虛等狀況,也能改善驚恐、四肢沉重等不適,還能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

(大棗最早產於河東平澤一帶,現在近北方的州郡和江南一帶都有種植,但只有青州、晉州產的果實肥大甘美。五月開白色小花,八九月果實成熟呈現黃紅色,經過烘烤曝曬後會變成黑色,這種適合入藥。南方生產的大棗稱為南棗,北方生產的較小不肥大的稱為小棗,烘烤曝曬後不變黑的稱為紅棗,這些只能當作水果食用,都不能入藥。)

大棗味道甘甜平和,是屬於脾的果實。開白色小花,果實由青轉黃,成熟時變為紅色,烘烤曝曬後則變成黑色,它蘊含著土的精華,具有五行的色彩屬性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脾是孤立的臟器,位居中央屬土,負責灌溉四方。大棗主要治療心腹邪氣,所謂「安中」是指大棗能安定脾胃,凡是邪氣上擾心臟、下犯腹部都能治療。大棗能滋養脾氣,使胃氣平和,通暢九竅,輔助十二經脈的運行。因為大棗能滋養脾,所以胃氣自然平和,脾胃運化正常就能上下通暢,並能內外運作,從而輔助十二經脈。

大棗能補益氣虛、津液不足、身體虧虛等狀況,是因大棗能補益身體的不足,所以能補益無形的氣,也能補益有形的津液。大棗能改善驚恐、四肢沉重、調和百藥,是因為大棗味甘多脂,能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。驚恐是由於心神虛弱於內,四肢沉重是由於心神虛弱於外,這些狀況大棗都能治療。四肢指兩手兩腳,是身體的機關要處,也是神氣暢通的地方。

長期服用大棗可以使五臟調和,氣血充足,所以能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