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獻可

《邯鄲遺稿》~ 卷之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1)

1. 臨蓐

妊娠至臨月,當安神定慮,時常步履,不可多睡、飽食、過飲、酒醴、雜藥。欲產時,不可多人喧鬧愴惶。若見漿水,腰間痛甚,是胎已離經,方可用藥催生、坐草。不可早服催生藥、早坐草。

臨蓐切忌飲酒。酒性多熱,口鼻出血,多致不救,急與二四湯加行血藥、入童便治之。

凡兒在腹,男負陽背陰,女負陰背陽,首上足下,臨產側轉順出。其有橫生逆產之患者,因產母忍痛,曲腰眠臥,不肯舒伸行動,倒運不轉故也。坐草不宜太早,須再扶行運動,方免禍患。徒及氣血不足,則誤矣!若產頓遲難者,此方可歸罪於氣血也。

臨產切戒驚嚇,致產婦恐怖氣怯,上閉下脹,氣乃不行,不候時至,妄亂用力,逼兒錯路,以取前禍。譬如登廁,時候未至,用力何益。急用紫蘇飲以寬氣。

臨產腹痛,而不甚痛者,產未至也,切勿使穩婆探候。雖臍腹痛,猶當熟忍,扶挾而行,憑物而立,須候腰腹痛極不已,穀道如挺並,目中火生,胞水已破,尺脈切如繩珠之狀,便當順產。若有橫逆倒生,皆由先期動手,風入產戶,以致腫脹,門戶狹小乾澀故也。臍帶繫於命門,兒將育時,兩手動盪,使帶脫落,然後得出,安得不痛乎?諺曰「瓜熟蒂落,慄熟自出」,此喻最善。若夏時之盛暑,宜深屋宇,多貯清水,預防血暈不省之患。

若值盛寒,多宜閉戶,生火向暖,下部宜厚衣覆裹,庶免貽寒血結之患矣。

凡臨月忽然腹痛,或作或止,或三四日,或數日,胎水下而痛不急者,名曰弄胎,非產也,不必藥治。

妊娠臨產,胞水未破而血先下,此是傷胎。腹不痛者,八物湯與安胎飲治之。若胞水已破,此是欲產,宜服紫蘇飲,以生其氣血也。

妊娠,或足月,忽然腹痛,似欲生產,卻又無事,名曰試產,非產也。不問胎水來與不來,但寬心等候時至,服紫蘇飲加枳殼理之。

臨蓐胎水放盡而胎不下,以無憂散加紫蘇服之。或胎肥氣逆,母瘦血少,亦宜用此方。

凡婦有十產之症,子母須臾者為生,收生不可不慎也。月滿、腰痛、穀道挺並、漿破、血下,用藥攻催,謂之催生。

嚴寒天氣,血凝產道,兒不能生,謂之凍產;盛暑時月,熱氣逼蒸,昏暈如醉,而不能生者,謂之熱產;月份不足謂之半產;有胎即墮,謂之小產;坐草太早,努力過多,兒身倒運不轉,先露足者,謂之逆產;先露手者,謂之橫產;兒頭或注一邊者,謂之偏產;若臍帶絆住兒肩,謂之凝產;倘子腸先出,名盤腸產;或腹痛時作時止,漿水淋漓,名曰試產;臨產坐著一物,抵住兒頭,不能生動,謂之坐產。此皆不明生育之理,臨產倉皇,致有此等,保產者能不預為講明乎?

偷生與村姑等婦,無難產者,有妊時運動不惜,臨產又不能不忍故也。

白話文:

懷孕到臨盆的月份,應該保持心情平靜、安定,時常散步活動,不要貪睡、吃太飽、過度飲酒,也不要亂吃藥。快要生產時,不要讓太多人在旁邊喧嘩吵鬧,以免產婦慌張。如果看到羊水破裂,腰部劇烈疼痛,表示胎兒已經離開原本的位置,這時才能使用催生藥或準備生產。不要太早服用催生藥,也不要太早開始生產。

臨盆時最忌諱喝酒。酒性燥熱,容易導致口鼻出血,嚴重可能會喪命,這時要趕快使用二四湯,並加入活血藥,再用男童小便一起服用治療。

一般來說,胎兒在子宮裡,男胎是背部朝外、腹部朝內,女胎是腹部朝外、背部朝內,胎頭朝上、腳朝下,生產時會轉成頭部先出來。如果有胎位不正或難產的情況,是因為產婦忍痛,彎腰側臥,不肯舒展身體活動,導致胎兒無法順利轉正。開始生產的時間不宜過早,必須再次扶著產婦活動,才能避免產生禍患。如果只是讓產婦休息,導致氣血不足,那就錯了!如果生產遲遲不順利,問題可能出在氣血不足。

臨盆時最忌諱驚嚇,以免產婦受到驚嚇而氣虛膽怯,導致氣往上衝而下身脹痛,氣血無法運行。還沒到生產的時候就亂用力,反而會導致胎兒卡住,重蹈覆轍。就像上廁所一樣,時候未到,用力也沒用。這時要趕快使用紫蘇飲來順氣。

臨產時腹痛,但不是很痛,表示還沒開始生產,不要讓接生婆隨意探查。即使臍腹疼痛,也要忍耐,扶著或靠著東西站立,等到腰腹劇烈疼痛、難以忍受,肛門像要突出,眼睛發紅,羊水破裂,把脈時感覺脈象像繩子串珠一般,才是要順產的徵兆。如果有胎位不正、倒生的情況,都是因為太早開始動作,導致風邪入侵產道,造成產道腫脹、狹窄乾燥。臍帶連接在命門的位置,胎兒快要出生時,會揮動雙手,使臍帶脫落,然後才能順利出生,怎麼可能不痛呢?俗話說「瓜熟蒂落,栗熟自出」,這個比喻最好。如果在夏天盛暑,應該待在陰涼的屋子,儲存大量清水,預防產婦因血暈而昏迷。

如果在寒冷的冬天,應該關閉門窗,生火取暖,下半身要用厚衣包裹,避免受寒而導致血瘀。

快要臨盆時,如果忽然腹痛,時痛時止,持續三四天或數天,羊水流出但疼痛不明顯,這叫做「弄胎」,不是真正的生產,不必吃藥治療。

懷孕臨產時,羊水還沒破但先出血,這是傷到胎兒。如果腹部不痛,用八物湯和安胎飲治療。如果羊水已經破裂,表示即將生產,應該服用紫蘇飲來生氣血。

懷孕足月,突然腹痛,像是要生產,但又沒事,這叫做「試產」,不是真正的生產。不論羊水有沒有破,只要寬心等待時間到來,服用紫蘇飲,並加入枳殼來理氣。

臨盆時羊水流光,胎兒卻還沒有生出來,用無憂散加上紫蘇服用。或是胎兒過大、氣逆,母親卻瘦弱、血少,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

一般婦女有十種生產的症狀,母子必須同時安好才算順利,接生的人不可不謹慎。月滿、腰痛、肛門突出、羊水破裂、出血,用藥催生,叫做催生。

在寒冷的天氣,血液凝結在產道,導致胎兒無法出生,叫做「凍產」;在炎熱的夏天,熱氣逼迫,導致產婦昏迷像醉酒一樣無法生產,叫做「熱產」;懷孕月份不足就生產,叫做「半產」;懷孕後胎兒隨即掉落,叫做「小產」;太早開始生產,用力過度,導致胎兒位置顛倒無法轉正,先露出腳,叫做「逆產」;先露出手,叫做「橫產」;胎兒頭部歪向一邊,叫做「偏產」;如果臍帶纏住胎兒肩膀,叫做「凝產」;如果子宮先出來,叫做「盤腸產」;或是腹痛時痛時止,羊水滴滴答答流出,叫做「試產」;生產時坐到某個東西,頂住胎兒頭部,無法順利生產,叫做「坐產」。這些都是因為不了解生產的道理,臨產時慌亂,才導致這些情況,接生的人怎麼能不事先說明呢?

隨便找人接生的婦女,很少發生難產的情況,因為懷孕時活動不懈怠,臨產時也能忍耐。

《金匱要略》說:剛生產完的婦女有三種病:一是痙攣,二是暈厥,三是大便困難。這些都是因為氣血虛耗,體內津液不足,腸胃乾燥所導致的。這時脈象微弱,嘔吐不能進食,大便乾硬,頭部出汗。這是因為血虛導致氣往上衝,所以會暈厥;暈厥想解除,就會大量出汗;因為血虛下陷,陽氣向上散發,所以頭部出汗。產婦喜歡出汗,是因為陰虛,血虛陽盛,所以會出汗;陽盛陰虛,所以大便乾硬,嘔吐而不能進食。

難產可以用白芷散治療,嚴重的話,可以再服一次。

【白芷散】的組成是:百草霜、白芷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男童小便和酒一起煎煮,趁熱服用。

凡是遇到骨盆不開、產門不閉、子宮不收縮這三種情況,都是因為元氣本來就虛弱,懷孕前又沒有好好調養,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。骨盆不開是因為陰血虛,用佛手散加上龜板來治療;產門不閉是因為氣血虛,用十全大補湯加上五味子來收斂;子宮不收縮,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醋炒白芍、五味子。

如果是初產婦,產道腫脹、疼痛卻沒有張開,用補中湯加上半夏、茯苓來健脾,使元氣恢復,各種疾病自然痊癒,切記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骨盆不開是因為陰氣虛弱,龜是至陰之物,可以調和陰陽,所以用龜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