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之望

《濟陰綱目》~ 附 (4)

回本書目錄

附 (4)

1. 哺兒方

葛氏肘後方,云:兒生三日,應開腹,助穀神,壯胃氣,用粟米煮熟,研如乳汁,與兒大豆許,慎不可與雜藥。

乳者奶也,哺者食也,乳後不得與食,哺後不得與乳,乳食相併,難以克化,大則成癖,小則成積,疳氣自此始矣。

或云:小兒無傷乳法,即乳滿而溢,亦不為害,惟與食相併,則乳裹食不化,遂結成痰癖,是傷食,非傷乳也。故小兒以乳為主,三歲後方可食糕粥,五歲外方可食葷腥,則一生永無脾胃之疾。而孫真人、葛氏、巢氏、聖濟經皆云:三日即當用哺,以助穀神,導腸胃。是在為母者細審兒之虛實而調劑之。

白話文:

《葛氏肘後方》說:嬰兒出生三天,應該要開始餵食,幫助消化,增強胃氣。用小米煮熟,磨成乳汁狀,餵給嬰兒像大豆大小的量,切記不可以與其他藥物混雜。

乳就是奶,哺就是餵食。喝奶後不可以立刻吃東西,餵食後不可以立刻喝奶,奶與食物一起吃,很難消化,嚴重的話會形成癖好,輕微的話會造成積食,疳積病就是這樣開始的。

有人說:小孩子不會因為喝太多奶而受傷,即使奶喝到滿溢出來,也不會有害。只有與食物一起吃,奶包住食物無法消化,才會結成痰積,這是因為食物造成的傷害,而不是因為奶造成的傷害。所以,小孩子應該以奶為主食,三歲以後才可以吃糕餅粥,五歲以後才可以吃葷腥食物,這樣一輩子都不會有脾胃的疾病。孫思邈、葛洪、巢元方、《聖濟總錄》都說:出生三天就應該開始餵食,幫助消化,引導腸胃。這需要當母親的仔細觀察嬰兒的虛弱或強壯,來調整餵食的狀況。

2. 護兒方

巢氏病源,云:小兒始生,肌膚未實,宜單衣不宜暖衣,暖則筋骨緩弱,易發瘡瘍。宜舊絮不宜新綿,新則汗出表虛,易受寒邪。宜見地氣,尤宜見風日,不見地氣風日,則肌膚柔軟,易得損傷。嘗見富貴之家,重裀疊被,日在懷抱中,雖數歲亦未能行,而田舍小兒終日暴露,或飢或寒,絕無他病。譬如草木,生於深山峻谷及大澤中,容易合抱,至園圃奇材異卉,縱加培壅,多有秀而不實者。豈貴賤之理有異哉。

小兒精要,云:初生小兒,不得用油膩手繃裹,春忌覆頂裹足,夏忌飲冷食冰,冬忌火炙衣被。要得小兒安,常受飢與寒。真至言也。

又云:小兒腸胃脆窄,若稠黏乾硬,酸鹹辛辣,一切魚肉水果,濕面燒炙,煨炒煎煿,俱是發熱難化之物,皆宜禁絕。婦人無知,畏其啼哭,無所不與,積成痼疾,雖悔何及。語云:惜兒須惜食。記之記之。

養子真訣,云:吃熱莫吃冷,吃軟莫吃硬,吃少莫吃多。真妙法也。

又云:乳子須調護,看承莫縱馳。乳多終損胃,食舊即傷脾。衾厚非為益,衣單政所宜。無風頻見日,寒暑順天時。

白話文:

《護兒方》

**《巢氏病源》**說:小孩子剛出生時,皮膚還很脆弱,應該穿單薄的衣服,不要穿太暖和的衣服。穿太暖和會讓筋骨鬆弛虛弱,容易長瘡或生病。應該用舊棉絮做衣服,不要用新棉花,新棉花容易讓孩子出汗導致體表虛弱,容易受寒。應該讓孩子接觸地面和陽光,如果沒有接觸地氣和陽光,皮膚就會太過柔軟,容易受傷。我曾看過富貴人家,給孩子蓋很厚重的被子,整天抱在懷裡,即使好幾歲也還不會走路,而農村的孩子整天暴露在外,有時吃不飽,有時受寒,反而沒有其他疾病。這就像草木,生長在深山峻谷或大澤中的,容易長得粗壯,而庭院裡的奇花異草,即使再怎麼培植,也大多開花而不結果。難道是貧賤和富貴的道理不一樣嗎?

**《小兒精要》**說:剛出生的嬰兒,不能用沾了油膩的手去包裹,春天不要包住頭頂和腳,夏天不要喝冰冷的東西、吃冰塊,冬天不要用火烤衣服或被子。想要孩子平安健康,就要讓他經常感覺有點飢餓和寒冷,這真是至理名言啊。

又說:小孩子的腸胃很脆弱,如果給他吃濃稠、黏膩、乾硬、酸鹹辛辣的食物,或各種魚肉水果,以及濕麵、燒烤、煨烤、炒、炸的食物,這些都是容易發熱且難以消化的東西,都應該禁止。有些婦人不懂得這些道理,怕孩子哭鬧,什麼都給他吃,積久了就變成頑固的疾病,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。俗話說:「愛惜孩子就要愛惜他的飲食。」記住!記住!

**《養子真訣》**說:要吃溫熱的,不要吃冷的;要吃軟的,不要吃硬的;要吃少的,不要吃多的,這真是很棒的方法。

又說:餵奶要懂得照顧,要小心看顧,不要放縱。奶喝太多最終會損傷孩子的脾胃,吃舊的食物會傷害脾臟。蓋太厚的被子沒有好處,穿單薄的衣服才是對的。沒風的時候要多讓孩子曬太陽,天氣冷熱要順應時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