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腳氣治法總要》~ 卷上 (2)
卷上 (2)
1. 卷上
良由陽內而陰外,無蒸疾之氣。故有風毒之人,須准四時服食,即無發動。故春夏宜汗、利,秋冬乘疾小歇,宜以諸藥小滋補之,則氣平而不作。今之醫者,只以家傳之學,不能深究其理,但一向補益,或只疏下,蓋不得中道也。若在冬月,須當隨人盛衰,微有滋補。若不然,則致使血氣日衰,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,此理之然也。
昔人有云:腳氣有腎虛而生。或者以婦人不主於腎,便謂無此疾者,非也。蓋婦人雖不專主於腎,而必因血海虛,乘宿塊、嗔恚、感激、悲傷,遂成此疾。兼今婦人病此者甚眾,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,與男子腎虛類矣。凡治婦人之法,與男子用藥故無有異,但兼以治憂恚藥無不效也。
汲昔熙寧年,因行大雪中,為寒濕冷氣相乘,遂成茲疾。十年之間,凡七、八發動,每發至劇,而證候差異,一旬之內,變候不等。因深思其源,博求古方,採摘要法,累試神方,不敢私隱,傳而錄之。
腳氣發動,大抵雖同,然三分論之,一分有異,當依法循證,治之乃瘥。其同者,手足厥、緩弱、頑痹不仁、腫痛,或瘡。小愈之後,仍宜依四季法服食,無不效者。若夫痿厥不能動者,比此為微,但只以諸腳氣法治之,指期可效。謹依四時之宜、方藥之法,其名錄之於後。
論曰:古之太醫,往往因自病或親屬有疾,故究心積慮,遂為高醫。良由日見變候,斟酌冷熱、虛實,悉所經歷。則唐·孫真人、甄權、蘇恭、深師道人之類,皆其人也。諺曰:「千聞不如一見」,此之謂也。今具實經病腳氣人已嘗試用得效方,別為一門,所貴臨時有可依據也。
論曰:人有久蓄積氣,因感風毒,成疾之後;或一向補益,不經汗、利,即使風毒成實,因致秘積,壯熱、喘滿、腳腫赤痛、大小便秘、喜妄誤語者,是其候也。宜紫氣、紅雪、防風湯、神功丸、角犀飲。如小便澀,即服絳宮丸、白皮小豆散治之。
論曰:陽氣衰於下,則為寒厥。其人足脛寒,筋攣急,脛酸,膝冷痛或頑痹不仁,惡明好靜,此其候也。宜以石南丸、金牙酒、側子酒、八味丸、海桐皮散、木香飲子、松節散,及灸風市穴即愈。
論曰:人有稟賦氣虛,及興居不節;或謂腳氣不可滋補,冬月略不小補,但服疏瀉藥過度,使臟虛而兩腳削,身體酷冷、少力,膝冷、轉筋攣緊而重者,是其候也。宜風引湯、八味木瓜丸、石南丸、金牙酒、側子酒,及灸絕骨穴。於冬時服之,即免毒氣入腹,疾不作也。
論曰:凡針灸,孔穴主對者,穴名在上,病狀在下。其腳氣一病,最宜針灸。灸而不針者,非也;針灸而不藥,尤非也。腳氣初得,便速針灸,若專以藥不針灸,則可半差矣。然尺寸之法,人有長短,膚有肥瘦,皆須精思准折之,不得一概,致有差失。尺寸之准,以銅人隨中指中紋為是。
白話文:
卷上
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在內而陰氣在外,沒有累積疾病的邪氣。所以有風毒的人,只要按照四季的規律調養飲食,就不會發病。因此,春夏應該發汗、利小便,秋冬疾病稍微緩和時,應該用一些藥物小補一下,這樣氣血就會平和而不發病。現在的醫生,只憑藉家傳的醫術,不能深入研究病理,只是一味地進補,或者只是一味地疏通排泄,這都是沒有掌握中道的做法。如果在冬天,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,適當地滋補一下。如果不是這樣,就會導致氣血一天天衰弱,必然會使每年遇到濕熱的天氣就發病,這是自然之理。
古人說:「腳氣是由腎虛引起的。」有些人認為婦女不主腎,就說婦女不會得這種病,這是不對的。婦女雖然不專主於腎,但一定是因為血海虛弱,加上積壓的舊疾、憤怒、激動、悲傷等情緒,就會形成這種病。而且現在婦女得這種病的人很多,可見婦女是因為血海虛弱而得病,與男子腎虛的情況類似。治療婦女的方法,和男子用藥並沒有不同,但加上治療憂愁憤怒的藥物就沒有不見效的。
回想熙寧年間,我因為在大雪中行走,被寒濕之氣侵襲,就得了這個病。十年之間,一共發作了七、八次,每次發作都很嚴重,而且症狀各不相同,短短十天之內,病情變化不定。因此我深入思考病源,廣泛尋求古代的藥方,採集精要的藥法,多次試驗有效的方子,不敢私自隱藏,把它記錄下來傳給後人。
腳氣發作,大致上雖然相同,但仔細分析又各有不同,應當根據病情和證候來治療,才能痊癒。相同之處是手足冰冷、軟弱無力、麻木不仁、腫痛或生瘡。稍微好轉之後,仍然要按照四季的規律調養飲食,沒有不見效的。至於痿弱無力不能動彈的,比起這個稍微輕微,只要用治療腳氣的方法治療,指日可待。我謹慎地按照四季的適宜,以及藥方的方法,把它們記錄在後面。
古時候的太醫,常常因為自己生病或者親屬有疾病,所以會用心思考,深入研究,從而成為高明的醫生。這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病情的變化,並能斟酌寒熱虛實,都是親身經歷。像唐朝的孫思邈、甄權、蘇恭、深師道人等,都是這樣的人。俗話說:「百聞不如一見」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現在將我親身經歷,試驗過確實有效治療腳氣的藥方,單獨列為一類,目的在於臨時有可以依據的東西。
人如果長期積蓄體內邪氣,因為感受風邪毒氣,發病之後;或者一味地進補,沒有發汗、利小便,就會使風毒變成實邪,因而導致大便不通、身體壯熱、喘息胸悶、腳腫發紅疼痛、大小便秘、精神錯亂、胡言亂語,這就是這種情況的症狀。應該服用紫氣丸、紅雪散、防風湯、神功丸、角犀飲等藥。如果小便不暢,就服用絳宮丸、白皮小豆散治療。
陽氣在下衰弱,就會形成寒厥。這種人足部和小腿寒冷,筋脈拘攣,小腿酸痛,膝蓋冰冷疼痛或麻木不仁,不喜歡光亮,喜歡安靜,這就是這種情況的症狀。應該用石南丸、金牙酒、側子酒、八味丸、海桐皮散、木香飲子、松節散,以及艾灸風市穴,就能痊癒。
有些人天生體質虛弱,或者生活起居不節制;又說腳氣不能進補,冬天稍微也不進行小補,只是服用過多的疏瀉藥,導致臟腑虛弱,兩腳消瘦,身體極度寒冷、沒有力氣,膝蓋冰冷、腿腳抽筋、攣縮沉重,這就是這種情況的症狀。應該用風引湯、八味木瓜丸、石南丸、金牙酒、側子酒,以及艾灸絕骨穴。在冬天服用這些藥,就能避免邪氣入腹,疾病不再發作。
凡是針灸,穴位是對應的,穴位的名字在上,病痛的部位在下。腳氣這種病,最適合針灸。只灸不針是不對的;針灸而不吃藥,尤其不對。腳氣剛發作,就應該快速進行針灸,如果只用藥而不針灸,只能好一半。然而,尺寸的測量方法,每個人的身材有長有短,皮膚有肥有瘦,都必須仔細思考,靈活掌握,不能一概而論,以免造成誤差。測量尺寸的標準,以銅人隨中指中紋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