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汲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~ 卷下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)

1. 卷下

獨活寄生湯,治腰背痛。夫腰背痛者,皆由腎氣虛弱,臥冷濕地、當風所得。不為速治,氣流入腳膝,為偏枯、冷痹、緩弱、疼重,或腰脅痛、腳氣攣重,宜急服此湯。

白話文:

獨活寄生湯,用於治療腰背疼痛。腰背疼痛的原因,大多是腎氣虛弱,臥於潮濕之地,或遭遇風寒所致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邪氣會流入腳膝,導致偏枯、寒冷麻痺、肌肉無力、疼痛加重,或腰部、肋部疼痛,腳氣腫脹加重,應儘快服用此湯劑。

獨活(三兩,一本作二兩),桑上寄生(如無以續斷代之),杜仲(銼炒令絲斷),牛膝(酒浸),細辛秦艽,白茯苓(去皮),桂(去皮),防風川芎人參甘草(炙),當歸白芍藥,熟乾地黃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獨活(三兩,有些版本寫二兩),桑寄生(沒有就用續斷代替),杜仲(粗切後炒至絲斷),牛膝(用酒浸泡),細辛,秦艽,白茯苓(去皮),桂枝(去皮),防風,川芎,人參,炙甘草,當歸,白芍藥,熟乾地黃(各二兩)

上為散,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煎至六分,去滓,溫,日二。服訖溫身,勿令冷也。氣虛下利者,除乾地黃,服湯。取蒴藋葉火燎,厚安席上,及熱脫,上冷復燎之。冬月取根,春取莖。熬臥之佳,其餘薄熨不及蒴藋蒸也。諸處風濕,亦用此法。婦人新產竟,便患腹痛,不得轉動,及腰腳痛攣,不得屈伸、痹弱者,尤宜服之,除風消血也。

白話文:

上方為散劑,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六分之一水量,去渣,溫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服藥後應注意身暖,不要讓身體受涼。如果是氣虛下利的患者,應去除生地黃,服用湯劑。取艾葉葉子在火上炙烤,厚厚地鋪在牀上,直到熱度消失,再繼續炙烤。冬天採集艾葉根部,春天採集艾葉莖。艾葉的溫灸效果最佳,其他的熨敷方法都不如艾葉蒸氣有效。各種風濕病症,也可以用這種方法。婦女生產後,如果出現腹痛、無法轉動、腰腳疼痛攣縮、無法舒展屈伸、身體虛弱等症狀,尤其適合服用艾葉,可以祛風消血。

薏苡湯,治風濕毒氣攻,兩腳痛重或即浮腫,或皮焦毛悴,肉色紫破,筋骨抽痛,心悶,氣脹,頭旋,多睡,眼暗。

白話文:

薏苡湯,治療風濕毒氣侵襲,雙腳疼痛腫脹,甚至浮腫,或皮膚焦黑、毛髮枯槁,肌肉發紫破裂,筋骨抽痛,胸悶,腹脹,頭暈,嗜睡,視力下降。

薏苡仁(微炒,八兩),白茯苓(去皮,五分),防風(五分),牛膝(酒浸),桂(去皮),五加皮(各六分),獨活(五分),玄參(五兩),石膏(五兩),枳殼(四兩,麵炒去瓤),升麻(六兩),羚羊角(四兩),漢防己(十兩),麻黃(去節,五兩)

白話文:

  • 薏苡仁(輕微炒過,八兩)

  • 白茯苓(去皮,五分)

  • 防風(五分)

  • 牛膝(浸泡在酒中)

  • 桂枝(去皮)

  • 五加皮(各六分)

  • 獨活(五分)

  • 玄參(五兩)

  • 石膏(五兩)

  • 枳殼(四兩,用麵粉炒過並去除瓤)

  • 升麻(六兩)

  • 羚羊角(四兩)

  • 漢防己(十兩)

  • 麻黃(去節,五兩)

上為粗散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先浸一宿,平旦煎至八分,去滓。溫服,不以時月。

絳官丸,治心經熱,小便淋澀不通及諸淋。

生地黃(四兩),木通黃芩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生地黃(120 公克),木通,黃芩(各 60 公克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服三十丸,溫水下。

白皮小豆散,治腳氣小便澀,兩腳腫,氣脹。

赤小豆(半升),桑白皮(二兩,銼),紫蘇(一握,銼),生薑(半兩)

白話文:

赤小豆(半斤),桑白皮(二兩,切碎),紫蘇(一握,切碎),生薑(半兩)

上,水三升,煎至豆熟,取豆食,去滓,余汁飲之。

紅雪,治腳氣氣毒,身內外煩熱、瘡腫、狂叫,及諸丹石毒、瘴癘時行、一切風熱方。

白話文:

紅雪,用於治療腳氣病、身體內外煩熱、瘡腫、狂叫,以及各種丹石中毒、瘴癘流行、一切風熱的藥方。

升麻(三兩),大青(三兩),桑白皮(二兩),犀角屑(一兩半),羚羊角(一兩),訶子(三十枚,去核),檳榔(三十枚),蘇木(六兩),山梔子(三十個),槐花末(一兩),淡竹葉(四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升麻(90克)

  • 大青(90克)

  • 桑白皮(60克)

  • 犀角粉末(45克)

  • 羚羊角(30克)

  • 訶子(30枚,去除核)

  • 檳榔(30枚)

  • 蘇木(180克)

  • 山梔子(30個)

  • 槐花粉末(30克)

  • 淡竹葉(120克)

上並銼細,以水二斗,浸經宿,煎取一斗,下上好朴硝十斤,又煎,以柳篦子攪。於新瓦盆中貯,又經宿,去余煎不盡水,即成紅雪。

白話文:

上藥粉碎後,加水二斗,浸泡一夜,煎煮取一斗藥液,加入上好的朴硝十斤,繼續煎煮,用柳條篦子攪拌。將藥液倒入新瓦盆中儲放,再經過一夜,去除煎煮不盡的水分,就成了紅雪。

神功丸,疏解諸秘滯,及交氣下流、腰腳疼腫脹滿。

大黃(三兩),人參(半兩),訶子(泡去核,二兩),麻仁(別研,五兩)

上杵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下,不以時,以通為度。未通,更加丸數。老、少氣,以意加減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的藥材搗成細末,並加入蜂蜜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0粒,用溫水送服,不限服用時間,以排便通暢為標準。若排便仍不暢通,則增加藥丸數量。老年人、體弱的人,可以酌情增減藥丸數量。

石南丸,治腎氣虛,客風濕陰,腳氣筋急拘攣、濕痹緩弱、下氣;除筋骨間邪氣,濕不仁,寒厥痿痹,腰脊腳痛,膝冷轉筋,腳腿緊不能久立,及如履物隱痛。

白話文:

石南丸,用來治療腎氣虛弱,受到風濕陰邪侵襲,導致腳氣筋急拘攣、濕痹緩弱、下氣;去除筋骨之間的邪氣,濕邪不仁,寒厥痿痹,腰脊腳痛,膝蓋寒冷轉筋,腳和腿緊繃不能長時間站立,以及走路時腳底隱隱作痛等症狀。

石南葉(炙,去毛),桂(去皮),附子(炮),防風(去蘆。各六兩),牛膝(酒浸),白茯苓(去皮。各八兩),熟地,菟絲子(酒浸。各二兩),薏苡仁(六兩),五加皮(六兩)

白話文:

石楠葉(經過炙烤,去掉絨毛),肉桂(去掉樹皮),附子(經過炮製),防風(去掉蘆葦。各六兩),牛膝(用酒浸泡),白茯苓(去掉外皮。各八兩),熟地,菟絲子(用酒浸泡。各二兩),薏苡仁(六兩),五加皮(六兩)。

上為細末;用木瓜一枚,去皮、子,蒸熟,研成膏,和前藥末為劑。如干硬,入少熱蜜。和劑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木瓜酒下三十丸。日二。

白話文:

取上面的藥物細細研磨成粉末;用一個木瓜,去皮去籽,蒸熟後研成糊狀,與前藥末一起混合成藥劑。如果藥劑太乾硬,可以加入少量的熱蜂蜜。將藥劑和成丸劑,每個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一般。空腹時,以木瓜酒送服三十丸。每天服用兩次。

金牙酒,治瘴癘毒氣中人,風冷濕痹,口喎面戾,半身不遂,手足拘攣,歷節腫痛,甚者少腹不仁,名曰腳氣,無所不治。

白話文:

金牙酒,用於治療瘴氣毒氣侵犯的人,以及風寒濕痹、口歪面偏、半身不遂、手足拘攣、各個關節腫痛,更嚴重的會出現少腹不適,稱為腳氣,幾乎沒有什麼是它治不好的。

金牙石(一斤),蓯蓉(去鱗,酒浸),白茯苓(去皮),側子(炮,去皮),附子(炮,去皮、臍),天雄(炮,去皮),當歸,人參,防風,黃耆,薯蕷,細辛,桂(去皮),萆薢,威蕤,白芷桔梗,黃芩,遠志(去心),蔓荊子,川芎,地骨皮,五加皮,杜仲(炒,銼),厚朴(炙),枳實(麩炒,去瓤),白朮(各三兩),獨活(半斤),茵陳,石南(微炒),狗脊(去毛。各二兩),牛膝,丹參(各五兩),磁石(十兩),薏苡仁,麥門冬(去心。

白話文:

金牙石(一斤)、蓯蓉(去鱗,用酒浸泡)、白茯苓(去皮)、側子(炮製,去皮)、附子(炮製,去皮、臍)、天雄(炮製,去皮)、當歸、人參、防風、黃耆、薯蕷、細辛、桂枝(去皮)、萆薢、威蕤、白芷、桔梗、黃芩、遠志(去心)、蔓荊子、川芎、地骨皮、五加皮、杜仲(炒製,切成碎末)、厚朴(炙製)、枳實(炒麩,去瓤)、白朮(各三兩)、獨活(半斤)、茵陳、石南(微炒)、狗脊(去毛,各二兩)、牛膝、丹參(各五兩)、磁石(十兩)、薏苡仁、麥門冬(去心)。

各十兩),石斛(八兩,去根),蒴藋(四兩),生地黃(切,二升)

上三十九味,銼,以酒八斗,漬七日。溫服一合,日四、五。一合藥細研,別絹袋盛,共藥同漬。藥力和善,主治極多,凡是風虛四體,下覺有風痾者,皆順時服。一依方合之,不得輒信人大言,浪有加減。

白話文:

共計三十九味藥材,切碎,以八斗酒浸泡七天。溫服一小杯藥汁,每天四到五次,並將一小杯藥汁磨細,另盛絹袋中,與其他藥材浸泡在一起。藥效溫和強大,可以治療多種疾病。凡是風虛四肢,能感受到風濕病的人,都可以順應季節服用。應嚴格按照方劑服用,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言論,隨意添加或減少藥物。

八味丸,治虛損不足,大渴飲水,腰脊痛,小腹拘急,小便不利,及腳氣上少腹不仁。

白話文:

八味丸,治療身體虛弱不足,非常口渴想喝水,腰背疼痛,小腹拘急,小便困難,以及腳氣病導致小腹部感覺麻木不仁。

熟地黃(八兩),山茱萸,薯蕷(各四兩),澤瀉牡丹皮,白茯苓(去皮。各三兩),桂(去皮),附子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熟地黃(四百八十克),山茱萸、山藥(各二百四十克),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(去皮。各一百八十克),桂枝(去皮),附子(各一百二十克)

上為末,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。酒下三十丸,張仲景云:久服,去附子加五味子

白話文:

將上述材料打成粉末,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用酒送服三十丸,張仲景說:長期服用,去除附子,加入五味子。

海桐皮散,治風濕兩腿腫滿、疼重,及一切風順凝滯氣陰,百節拘攣痛。

白話文:

海桐皮散:治療因風濕而導致的兩腿腫脹、疼痛,以及一切因風引起的氣血瘀滯,造成關節拘攣疼痛的疾病。

海桐皮(一兩),羚羊角屑,薏苡仁(各二兩),防風,羌活,筒桂(去皮),赤茯苓(去皮),熟乾地黃(各一兩),檳榔(一兩)

白話文:

海桐皮(60克),羚羊角屑,薏苡仁(各120克),防風,羌活,筒桂(去皮),赤茯苓(去皮),熟乾地黃(各60克),檳榔(60克)

上為散,每服三錢。水一盞,生薑五斤,同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。

木香飲子,治陰腳氣,冷積於臟,脹悶衛心嘔逆。

木香(八分),吳茱萸,桔梗(各六分),大腹子(五個),大黃(四分),厚朴(八分,薑汁浸,炙)

白話文:

木香(八分),吳茱萸,桔梗(各六分),大腹子(五個),大黃(四分),厚朴(八分,用薑汁浸泡,然後烘烤)

上為粗散,每服三錢。水一大盞,入生薑三片,同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,如人行十里。再服良久,氣通乃瘥。

松節散,治腳氣冷搏於筋,轉筋攣痛。

松節(取茯神中根心子用,一兩,銼如米),乳香(一錢,棰碑)

白話文:

松節:取茯神的中心核心部分,一兩,切成米粒大小。

乳香:一錢,研磨成粉末。

上用銀、石器中,炒令焦,只留一二分性,出火毒,研細。每服一錢至二錢,熱木瓜酒調下。應是病治之。

白話文:

將銀器、石器放入爐中,炒到燒焦,只留下它一成、兩成的本質,釋放出它本身的毒性,然後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,用熱木瓜酒送服。應該可以治癒疾病。

木瓜丸,治風濕腳氣,兩足緩弱、轉筋疼痛。久服步履如飛。

木瓜(大者一枚,破為兩段,去瓤子),入通明乳香(一兩,研),青鹽(二錢,研),甘菊花頭子(研為末,二兩)

白話文:

木瓜(一個大木瓜,切成兩半,去除瓜瓤),加入通明乳香(一兩,研磨成粉),青鹽(二錢,研磨成粉),甘菊花頭子(研磨成末,二兩)

上除菊末外,都入木瓜內,以線系入飯甑內,蒸,候木瓜爛為度,取出研成膏、入菊末,即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,鹽湯亦可。服百日,欲出汗,身亦自香。如未能幹,更入甘菊末,直候可丸即丸。

白話文:

除了菊花末以外,將所有材料放入木瓜內,用線繫好,放入飯甑內蒸煮,直到木瓜爛熟為止,取出後研磨成膏狀,加入菊花末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天空腹時,用酒送服三十丸,或用鹽湯送服也可以。連續服用一百天,就會出汗,而且身體會散發出香味。如果還沒達到效果,可以再加入甘菊末,直到可以搓丸為止。

木瓜丸,木瓜約及四兩者四枚,先炸熟,去皮、核,搗;與熟艾四兩相和,蒸爛、研勻,以備合後藥。

木香,白附子,羌活,沒藥,白朮(以上各半兩),舶上好茴香(炒),川楝肉(炒),白牽牛(炒熟。以上各七錢半),葳靈仙(折之內有白點者即不用,鬚子播淨,秤,一兩)

白話文:

木香、白附子、羌活、沒藥、白朮(以上各半兩),舶來上等茴香(炒過)、川楝肉(炒過)、白牽牛(炒熟。以上各七錢半),葳靈仙(折斷後裡面有白點的即不用,須子都去掉,稱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先以前木瓜、艾和溲,俟少干,徐入少熟蜜,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飲空時,以木瓜湯或酒吞下。地道稍秘滯,即空心服;有小壅,亦可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把它研製成粉末狀,先用木瓜和艾葉混合,等它稍微乾燥後,再加入少量煮熟的蜂蜜,將它們攪拌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粒,在空腹時,用木瓜湯或酒送服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就空腹服用;如果稍有腹脹,也可以空腹服用。

食前丸,調補。尋常服之,不令腳氣發動,疏散榮衛氣血,風氣通行。

白話文:

食前丸,是一種調理補養的身體丸劑。平日服用,可以防止腳氣病發作,疏散榮衛氣血,使風氣流通。

木香,白茯苓(去皮),羚羊角屑(各八兩),熟地黃(十二兩),桂(去皮),旋覆花(各四兩),楮實(十二兩),薏苡仁(八兩),檳榔(八兩),大黃(一兩)

白話文:

木香、去皮白茯苓、羚羊角屑(各八兩);熟地黃(十二兩);去皮桂、旋覆花(各四兩);楮實(十二兩);薏苡仁(八兩);檳榔(八兩);大黃(一兩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酒下。

食後丸

治尋常腳氣欲發,先大便秘澀,腹中氣滿,兩脅妨悶,不思飲食,小便赤黃,肉多蠕動,痰涎不利,煩熱緩弱。

前胡,黃芩,防風,犀角屑,蔓荊子,梔子仁,人參,車前子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前胡:一種常用於治療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中藥。

黃芩:一種苦寒的藥材,有清熱解毒、止瀉痢的作用。

防風:一種辛溫解表的藥材,常被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燒、頭痛等症狀。

犀角屑:俗稱犀牛角,中醫認為它具有清熱解毒、明目退翳的作用。

蔓荊子:一種苦寒的藥材,有清熱解毒、瀉火明目的作用。

梔子仁:一種清熱瀉火的藥材,常被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目赤腫痛等症狀。

人參:一種補氣健脾、益氣生津的藥材,常被用於治療體虛乏力、氣短喘促等症狀。

車前子:一種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的藥材,常被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尿路感染等症狀。

麥門冬:一種滋陰清熱、生津止渴的藥材,常被用於治療肺燥咳嗽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(去心):指麥門冬在使用前需要去除中間的胚芽部分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後溫漿水下。

麻仁丸,解秘不通、脹滿氣悶,兩腳痛重,風氣不順。

麻仁(一升),白芍藥(八兩),枳實(麩炒,去瓤,八兩),大黃(一斤),厚朴(五兩),杏仁(去皮光雙仁,一斤)

白話文:

  • 麻仁(一升):1升麻仁。

  • 白芍藥(八兩):8兩白芍藥。

  • 枳實(麩炒,去瓤,八兩):8兩枳實,用麩炒過並去除果瓤。

  • 大黃(一斤):1斤大黃。

  • 厚朴(五兩):5兩厚朴。

  • 杏仁(去皮光雙仁,一斤):1斤杏仁,去皮並取雙仁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下。以通為度。

三脘散,治三焦氣逆,解大便秘滯,下胸膈脹憊、氣陰風氣;或已服諸藥、大便不通者,依法煎服就腹中藥,便通,大效;若體虛人腳氣,心腹脹悶、大便不通者,宜服此方。

白話文:

三脘散,用於治療三焦氣逆,緩解大便祕結,消除胸膈脹滿、氣陰風氣。即使已經 服用過其他藥物,大便不通的人,按照正確的煎服方法,藥物就會進入腹部發揮作用,大便通常很快就會暢通,效果非常明顯。如果體質虛弱,患有腳氣、心腹脹悶、大便不通的情況,也適合服用此方。

大腹皮(酒浸一遍,更以大豆汁洗三遍,焙乾用。一兩),白朮,木香,甘草(微炙),檳榔,陳橘皮(湯浸去瓤),川芎(各三分),獨活,紫蘇並梗,沉香,木瓜(乾者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大腹皮(先以酒浸泡一遍,再用大豆汁洗滌三次,烘焙到乾燥即可使用;用量一兩),白朮、木香、甘草(微火烤至微熱)、檳榔、陳橘皮(用熱水浸泡除去果肉)、川芎(各三分),獨活、紫蘇連莖、沉香、木瓜(乾的;各一兩)。

上為散。每服秤一分,水二盞,同煎至一盞,去滓,溫服,溫服取大便為效。

三仁丸,治風虛,老人津液少,大便秘滯。

柏子仁(一兩),松子仁(二兩),麻子仁(三兩),

白話文:

柏子仁(一兩)、松子仁(二兩)、麻子仁(三兩)

上研成膏,以蠟為劑。每服秤半兩,嚼吃,米飲下。或為丸如梧桐子大。隨虛實服之。

潤腸丸,治一切風秘。偏益虛人及老人津液內枯、不得傳送者。

凌霄花干,天台烏藥,人參,皂莢子(炒熟,去粗皮。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凌霄花幹:凌霄花卉的莖幹。

天台烏藥:是烏藥的主產地在浙江天台山。

人參:一種名貴中藥材,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等功效。

皁莢子:炒熟後去除粗皮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等功效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或五十丸,不以時,溫水下。至百丸亦不妨,不損氣。以通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藥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粒或五十粒,不限時間,用溫水送服。服用到一百粒也沒有問題,不會損傷元氣。以通便為標準。

木通散,治腳氣服補藥太多,小便不通、淋閉、臍下脹。

當歸,梔子仁,芍藥,甘草(炙,一本作生用),赤茯苓(去皮),木通(各二兩)

上為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、煎至七分,去滓服之。

牛膝丸,治風毒流注腰腿,兩腳疼重攣痛,及腎虛目見黑花方。

牛膝(酒浸),川芎,續斷,萆薢,丹參(去蘆),黑狗脊(去毛),杜仲(銼,炒去絲),獨活,白朮,枳殼,當歸,白芍藥,防風,乾木瓜,熟乾地黃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牛膝(用酒浸泡),川芎,續斷,防風,丹參(去除蘆頭),黑狗脊(去除毛髮),杜仲(切碎,炒去絲),獨活,白朮,枳殼,當歸,白芍藥,防風,乾木瓜,熟乾地黃(每種各二兩)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木瓜湯下。稍加至三十丸,酒下亦可。

天門冬大煎

天門冬(切三斗半,杵壓取汁盡),酥(三升,煉),螣骨(一具),白蜜(三升,煉),枸杞根(切三斗,銼、研,以水二石五斗,取一斗三升,澄清),生地黃(切一斗)

白話文:

  • 天門冬:切成三鬥半,搗碎壓榨取盡汁液。

  • 酥:三升,煉製而成。

  • 螣骨:一條,曬成枯竭。

  • 白蜜:三升,煉製而成。

  • 枸杞根:切成三鬥,切碎、研磨,用二石五斗水熬煮,取出澄清 liquid 一斗三升。

  • 生地黃:切成一斗。

上五味並大斗銅器中,微火先煎地黃、門冬汁,減半,乃合煎取大斗二斗,下後散藥,煎取一斗。內銅器重釜煎,令穩當可丸,平旦空腹酒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,日二加至五十丸。慎生冷、酸醋、豬、雞、魚、蒜、油麵等物。擇四時王相日合之。散藥如後:

白話文:

將五種藥材放入一個大型銅器中,用小火慢慢煎煮生地黃和天門冬的汁液,直到液體減少一半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,直到藥液減少到兩鬥。然後加入粉末狀藥材,繼續煎煮直到藥液減少到一斗。將藥液倒入銅器鍋中煎煮,直到藥液濃縮到可以製成藥丸的程度。每天清晨空腹時,以酒送服20粒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天增加2粒,直到藥量增加到50粒。服用藥物期間,應忌口,避免食用生冷、酸醋、豬肉、雞肉、魚、蒜、油麵等食物。應選擇四時的王相日來配製藥丸。粉末狀藥材配方如下:

白茯苓(去皮),柏子仁(另研),桂(去皮),白朮,萎蕤,菖蒲,遠志,澤瀉,薯蕷,人參,石斛(去根),牛膝(酒浸),杜仲(炒,銼),細辛,獨活,枳實(麩炒,去瓤),川芎,黃耆,蓯蓉,續斷,狗脊(去毛),萆薢,白芷,巴戟(去心),五加皮,覆盆,橘皮(湯浸去瓤),胡麻,大豆黃卷(炒),白茯苓神(去皮),石南(炙,各二兩),阿膠(十兩,炒),大棗(一百枚,煮作膏),鹿角膠(五兩,炙),蔓荊子(二兩),甘草(炙,六兩),蜀椒(炒,一兩),薏苡仁(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白茯苓(去皮):去掉外皮的白茯苓。

  • 柏子仁(另研):另行研磨的柏樹種子。

  • 桂(去皮):去掉外皮的桂皮。

  • 白朮:中藥材,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的功效。

  • 萎蕤:中藥材,具有補益肝腎、養陰清熱的功效。

  • 菖蒲:中藥材,具有芳香化濕、開竅醒神的功效。

  • 遠志:中藥材,具有補益心腎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澤瀉:中藥材,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• 薯蕷:中藥材,具有補益脾胃、生津益氣的功效。

  • 人參:中藥材,具有補氣養陰、益氣生津的功效。

  • 石斛(去根):去掉根部的石斛。

  • 牛膝(酒浸):用酒浸泡過的牛膝。

  • 杜仲(炒,銼):炒過並切碎的杜仲。

  • 細辛:中藥材,具有發汗解表、溫中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獨活:中藥材,具有祛風濕、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枳實(麩炒,去瓤):用麩皮炒過並去掉果肉的枳實。

  • 川芎:中藥材,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黃耆:中藥材,具有補氣益衛、固表止汗的功效。

  • 蓯蓉:中藥材,具有補腎壯陽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  • 續斷:中藥材,具有續筋接骨、活血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狗脊(去毛):去掉毛的狗脊。

  • 萆薢:中藥材,具有補腎壯陽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  • 白芷:中藥材,具有發汗解表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巴戟(去心):去掉心部的巴戟。

  • 五加皮:中藥材,具有補氣益血、強筋壯骨的功效。

  • 覆盆:中藥材,具有補益肝腎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  • 橘皮(湯浸去瓤):用熱水浸泡後去掉果肉的橘皮。

  • 胡麻:中藥材,具有潤腸通便、養血益氣的功效。

  • 大豆黃卷(炒):炒過的大豆。

  • 白茯苓神(去皮):去掉外皮的白茯苓。

  • 石南(炙,各二兩):炙過的石南,各取二兩。

  • 阿膠(十兩,炒):炒過的阿膠,取十兩。

  • 大棗(一百枚,煮作膏):煮成膏狀的一百枚大棗。

  • 鹿角膠(五兩,炙):炙過的鹿角膠,取五兩。

  • 蔓荊子(二兩):蔓荊的種子,取二兩。

  • 甘草(炙,六兩):炙過的甘草,取六兩。

  • 蜀椒(炒,一兩):炒過的蜀椒,取一兩。

  • 薏苡仁(一兩):薏苡的種子,取一兩。

上三十八味,為細末,內煎中。牛髓鹿髓各加三升。大佳。小便澀,去柏子仁,加秦艽二兩、乾地黃六兩;陰痿失精,去萎蕤二兩,加入五味子二兩;頭風,去柏子仁,加菊花、防風各二兩;小便利、陰氣弱,去細辛、防風,加山茱萸二兩;腹中冷,去防風,加乾薑二兩。無他疾,依方合之。

白話文:

把以上三十八種中藥,研磨成細末,在藥汁中煎煮。牛髓、鹿髓各加入三升。藥效很好。小便不通暢,去掉柏子仁,加入秦艽二兩、乾地黃六兩;陰莖萎軟、遺精,去掉萎蕤二兩,加入五味子二兩;頭風,去掉柏子仁,加入菊花、防風各二兩;小便頻繁、陰氣薄弱,去掉細辛、防風,加入山茱萸二兩;腹中寒冷,去掉防風,加入乾薑二兩。沒有其他疾病,按照這個處方服用就可以了。

凡此煎,九月下旬採藥,立冬日合而服之,至五月上旬止;若十二月臘日合者,經夏至七月下旬止。若停服,經夏不壞,當於舍北陰,入地深六尺,填砂,置藥,中上加砂覆之,則經夏不損也。女人先患熱者得服,患冷者不得服。

白話文:

凡是用此藥方煎製的藥物,都必須在九月下旬採集藥材,然後在立冬當天將藥材混合起來服用,一直服用到五月上旬為止。如果在十二月臘日將藥材混合起來服用,就可以服用到夏季的七月下旬為止。如果想要停止服用,在夏季也不會損壞。這時應該將藥物放在房舍北側陰涼的地方,挖六尺深的地洞,填上砂土,再將藥物放在裡面,上面再加砂土覆蓋起來,這樣就可以在夏季也不會損壞藥物了。患有熱症的女性可以服用這種藥物,患有冷症的女性則不能服用。

五柔丸,治津液虛閉,大便不通,結燥後重,飲食不生肌肉;補虛損,調補三焦。

大黃(四兩),前胡(一兩),半夏(洗七遍,片切,焙乾),蓯蓉(酒浸),芍藥,細辛,白茯苓(去皮。半兩),當歸,苦葶藶(炒。各半兩)

白話文:

大黃(240公克),前胡(60公克),半夏(洗七遍,切片,焙乾),蓯蓉(用酒浸泡),芍藥,細辛,白茯苓(去皮,120公克),當歸,苦葶藶(炒,各120公克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溫水下二十丸。以通為度,漸加之。

橘皮丸,治腳氣有風,人氣不順,致生熱而大便秘。此藥通秘不損人,進飲食、散脹滿,調中下氣,偏宜腳氣神方。

白話文:

橘皮丸:用於治療腳氣引起的風熱,這種風熱使人氣血運行不暢,從而產生熱氣並導致大便不通。這種藥可以通暢大便,而不會損害身體,它可以促進食慾,消除脹滿感,調節腸胃氣血運行,特別適合於腳氣患者,是上好的良方。

橘皮(去瓤。四兩,末干),生薑(取末,二兩)

上二味,以蜜半斤煉,化去上沫,下藥末在內,熬成膏,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每日服之,即不生壅滯。

白話文:

把上面的兩種藥材,用半斤蜂蜜煉化,去掉上面的泡沫,把藥末放進去,熬成膏狀,可以製成丸劑,每個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30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每天服用,就不會生壅滯。

延年茯苓飲,治腳氣腫,氣急上氣,心悶熱煩,嘔逆不食。

白茯苓(去皮),紫蘇葉,杏仁(去皮、尖,雙仁,麩炒),橘皮(去白),升麻,柴胡(去苗。各三兩),生薑(四兩),檳榔(十二枚,並皮),犀角屑(二兩)

白話文:

白茯苓(去皮,與紫蘇葉、杏仁(去皮尖,雙仁,麩炒)、橘皮(去白)各三兩)

升麻、柴胡(去苗)各三兩

生薑(四兩)

檳榔(十枚,並皮)

犀角屑(二兩)

上為粗散,以水二升五合,去滓,溫服,分三服,如人行十里,再浸一服。忌醋物。

天麻丸,治氣毒濕腳氣攻注兩腿,腫破重疼、皮肉頑紫;或上攻頭面皮肉發熱。

白話文:

天麻丸:治療由氣毒濕邪引起的腳氣病,導致雙腿腫脹破裂、疼痛加劇、皮肉發紫,或向上攻入頭面部,使皮肉發熱。

天麻地龍,羌活,附子(去皮、臍,生用),桂(去皮),沒藥(研),荊芥穗(各一兩),麝香(一兩,別研)

白話文:

  • 天麻:是一種蘭科植物,其根莖入藥,具有息風止痙、鎮痛和抗驚厥的作用。

  • 地龍:是一種環節動物,其乾燥體入藥,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潤燥和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
  • 羌活:是一種菊科植物,其根莖入藥,具有祛風散寒、除濕止痛和抗炎的作用。

  • 附子(去皮、臍,生用):是一種毛茛科植物,其根入藥,具有溫中散寒、回陽救逆和止瀉的作用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附子有毒,必須經過炮製後才能使用。

  • 桂(去皮):是一種樟科植物,其樹皮入藥,具有溫中散寒、活血通脈和止痛的作用。

  • 沒藥(研):是一種橄欖科植物,其樹脂入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散瘀止痛和消腫的作用。

  • 荊芥穗(各一兩):是一種脣形科植物,其果實入藥,具有祛風解表、散寒發汗和止咳的作用。

  • 麝香(一兩,別研):是一種鹿科動物,其雄性個體的香腺分泌物入藥,具有開竅醒神、活血化瘀和止痛的作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麝香是名貴藥材,使用時應嚴格控制用量。

上為細末,研勻,以生蜜為丸,如櫻桃大,瓷器盛。每服,荊芥蠟茶嚼下一丸。如足破至甚者,不過二十日。上攻者,則食後服;下疰者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研磨成細粉,拌勻,用生蜜製成丸劑,丸子大小如櫻桃,用瓷器容器盛裝。每次服用,用荊芥蠟茶嚼下一丸藥丸。如果腳氣症狀嚴重的人,服用二十天即可痊癒。上火的人,在飯後服用;受到下腹部侵害的人,在飯前服用。

獨活湯,治腳氣膝腿疼痛,乍腫乍瘦,緩弱不能行,喘滿氣上。

獨活,丹參,細辛,五加皮,牛膝(酒浸),川芎藭,白殭蠶(湯洗,焙乾,麵炒。各半兩),桑白皮(一兩半,銼、炙),麻黃(去節,一兩),甘草(炙,三分),杏仁(去皮、尖,麵炒,三分)

白話文:

獨活、丹參、細辛、五加皮、牛膝(用酒浸泡後,去除川芎的根,白殭蠶(用湯清洗、烘乾、用麵粉炒熟。各半兩。桑白皮(一兩半,切碎、烘烤。麻黃(去除節,一兩。甘草(烘烤,三分。杏仁(去除皮、尖,用麵粉炒熟,三分。

上為散,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。

茴香丸,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,皮肉紫破、膿壞,行步無力,皮肉焮熱。

白話文:

茴香丸:

(適應症:) 治療因風毒濕氣導致的瘡癤腫痛,皮膚紫黑破裂、膿液腐敗,行走無力,皮膚發灼發熱的疾病。

舶上茴香(炒),地龍(去土,炒),赤小豆(炒),川苦楝(去皮,炒),川烏頭(炮,去皮、尖),烏藥(銼),牽牛(炒,取末。以上各一兩)

白話文:

舶上茴香(炒熟),地龍(去除泥土,炒熟),赤小豆(炒熟),川苦楝(去除樹皮,炒熟),川烏頭(炮製,去除皮和尖端),烏藥(切碎),牽牛(炒熟,研成細末。以上各一兩)

上研杵勻細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,日二。

木香散,治偏風、癱緩、腳氣等疾。

羌活(一兩),麻黃(去節。水煎少時,去沫,焙。一兩),防風(三兩),木香,檳榔,附子(炮去皮),白朮,川烏頭(炮去皮),草豆蔻(和皮用),陳橘皮(去白),牛膝(酒浸一宿),杏仁(去皮、尖),當歸(酒浸一宿),人參,茯苓,甘草(炙),川芎,官桂(去皮,不見火。以上各半兩)

白話文:

羌活(6克),麻黃(去節。水煎後去除泡沫,炒至微黃。6克),防風(18克),木香,檳榔,附子(炮製後去除表皮),白朮,川烏頭(炮製後去除表皮),草豆蔻(連皮一起用),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,牛膝(酒浸一整晚),杏仁(去除皮和尖端),當歸(酒浸一整晚),人參,茯苓,甘草(炒至微黃),川芎,肉桂(去除外皮,無火處理。以上各3克)

上藥一十八味,銼如麻豆,每服一兩。水一碗,姜七片,煎至一盞,去滓,得七分,溫服。藥滓二服並作一服,用水一碗半,煎至一盞服。此藥福唐陳氏者鬻以自給,郡人極神之,人未有得其方者,一日為其親戚攘得,與予,予作官處,即合以施人。如法煮服,以衣蓋覆取汗,不過三五服輒瘥。

白話文:

中藥一共有十八種,磨成麻豆般大小,每次服用一兩。用一碗水,放入七片生薑,煎煮到只剩下約一碗的藥汁,取出藥渣,服用約七分之藥汁,溫度以溫熱為宜。藥渣再服用兩次,合計為一次服用量,用一碗半的水煎煮到只剩下約一碗的藥汁,服用。此藥是福唐姓陳的人賣來維持生計,當地的人都非常相信它,但沒人知道它的配方。有一天,我一親戚想辦法弄到此藥方,並把它給了我,我正在官府任職,立即把此配方拿來幫助他人。依據藥方煮藥服用,喝完藥後,用衣物蓋住取汗,通常服用不超過三到五次就會痊癒。

所至人來求藥者無窮,其驗如此。大腸不通,加大黃末,每服一錢,以老少加減;如久不通,加至三、五錢不害。心腹脹,加葶藶並滑石末,每服各一錢。如上膈壅滯,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無論病人在何處,前來求醫的人很多,驗證了藥方有效。如果大腸不通,加入大黃粉,每次吃一錢,視病人年齡及體質增減藥量;如果長時間不通的話,增加到三、五錢也不會影響。心腹脹滿,加上葶藶和滑石粉,每次都吃一錢。如果上膈壅阻,也適合這樣吃。

大黃湯,治腳氣大便秘澀、服諸藥不通,風毒攻心,氣悶,心欲狂,熱悶口乾,喉中如火生,秘澀不通。

白話文:

大黃湯,治療腳氣病大便祕結不通,服用其他藥物也不見效,風毒攻心,氣悶,心臟好像要狂跳出來,燥熱口乾,喉嚨裡像著了火,排便不通暢。

紅雪(研),大黃(銼。各一兩),木香(銼),黑豆(各二兩)

上以水一升,煎取八合,將藥汁浸大黃一炊久,去滓。不限平晚,溫分三服,以通為度。

烏蛇丸,治風濕腳氣攻註腳膝,疼痛或即癢痹,生瘡、中黃水不止。服之大效,諸藥不及。

白話文:

烏蛇丸,治療風濕性腳氣攻註腳膝,疼痛或兼癢麻痺,生瘡、流黃水不止。服用烏蛇丸治療效果顯著,其他藥物不能比擬。

烏蛇肉(四兩。酒浸,焙乾),虎前脛(醋浸,淨刮洗了,塗酥炙。二兩),黃松節(酒浸,炙乾),天麻(酒浸一宿),牛膝(酒浸一宿),石斛(另取末),萆薢,杜仲(銼、炒,各一兩),菟絲子(酒浸),巴戟(去心),獨活,防風,桂(去皮),肉蓯蓉(酒浸),金毛狗脊(去毛),續斷,蓽澄茄(去蒂、子),當歸,附子(炮,去皮臍。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乳香(另研,半兩)

白話文:

烏梢蛇肉(四兩,用酒浸泡後烘乾),老虎前腿骨(用醋浸泡後刮洗乾淨,塗上酥油後烤。二兩),黃松節(用酒浸泡後烘乾),天麻(用酒浸泡一晚),牛膝(用酒浸泡一晚),石斛(另取末),益智仁,杜仲(切碎炒熟,各一兩),菟絲子(用酒浸泡),巴戟(去掉心),獨活,防風,桂皮(去皮),肉蓯蓉(用酒浸泡),金毛狗脊(去掉毛),續斷,白花蛇舌草(去掉蒂和子),當歸,附子(炮製後,去掉表皮和肚臍。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,乳香(另研,半兩)

上為細末,研勻;用大木瓜去膈、子,蒸令爛,研如糊,以法酒化開,銀、石器中熬過,和劑前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溫酒空心下三十丸,日二。一月和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均勻混合。將大木瓜去核並蒸熟至軟爛,並研磨成糊狀,加入藥酒中溶解。之後將混合物放入銀器或石器上加熱煉製,並與前面準備好的藥物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於空腹時用溫酒吞服三十丸,每天兩次。服用一個月後,疾病即可痊癒。

淋煠沙節湯,治風毒腳氣下注,兩腳疼重。

沙木節,木通,羌活,川椒(以上各半兩),川烏頭(一分),蔥白(一握),橘葉(半兩。如無,以橘皮代之。上各為散)

白話文:

沙木節、木通、羌活、川椒(以上各半兩),川烏頭(一分),蔥白(一握),橘葉(半兩。如無,以橘皮代之。以上各為散)

上以水三升,煎至減半。通手淋洗。再暖,可兩日淋煠之。

腳氣煠法,療風毒壅滯作疼痛,及榮衛氣結澀諸風毒。

檀香零陵香藿香,木香,白膠香(捶碎),川升麻,麻黃(去節),蛇床子,荊芥,藁本,白芍藥,威靈仙地椒地榆,當歸,官桂,枳殼,蒴藋

白話文:

  • 檀香:具有芳香、燥濕、溫通、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寒濕所引起的疼痛、濕疹、瘡瘍等症。

  • 零陵香:具有芳香、醒神、開竅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氣血不足所引起的昏迷、中風等症。

  • 藿香:具有芳香化濕、解暑、闢穢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暑濕所引起的暑熱煩渴、噁心嘔吐、腹瀉等症。

  • 木香:具有行氣止痛、溫經止瀉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所引起的疼痛、腹瀉等症。

  • 白膠香(捶碎):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瘀血所引起的瘡瘍、腫痛等症。

  • 川升麻:具有升提陽氣、宣通氣滯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氣滯所引起的頭痛、眩暈、中風等症。

  • 麻黃(去節):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風寒所引起的感冒、咳嗽、氣喘等症。

  • 蛇牀子:具有清熱燥濕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熱濕所引起的皮膚瘙癢、陰囊濕疹等症。

  • 荊芥:具有解表散寒、宣肺透疹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風寒所引起的感冒、咳嗽、麻疹等症。

  • 藁本:具有利尿通淋、清熱解毒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熱淋所引起的尿痛、尿頻等症。

  • 白芍藥:具有養血調經、斂陰止汗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血虛所引起的月經不調、崩漏、盜汗等症。

  • 威靈仙:具有祛風止痛、舒筋活絡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風濕所引起的關節疼痛、四肢麻木等症。

  • 地椒: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消腫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熱毒所引起的瘡瘍、腫痛等症。

  • 地榆:具有清熱涼血、滋陰潤燥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熱毒所引起的腸炎、痢疾等症。

  • 當歸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血虛所引起的月經不調、崩漏、痛經等症。

  • 官桂: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寒邪所引起的腹痛、腹瀉、手腳冰涼等症。

  • 枳殼:具有行氣消脹、導滯化痰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氣滯所引起的胸悶、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
  • 蒴藋:具有清熱涼血、止血止痢的功效,常被用於治療因熱毒所引起的腸炎、痢疾等症。

上皆等分,取細銼,相拌勻。每取一兩,水二斗、赤皮蔥五莖、白礬半兩、川椒小半合,同煮十來沸,乘熱噓痛處。通手則淋煠,熱透則干挹。就寢如不受煠,則取《千金》蒼梧道士陳元膏摩之,其方所說甚詳也,更不煩喋。

白話文:

把上述的藥材等分成小份,用細銼子挫成細末,然後攪拌均勻。每次取一兩藥粉,加二斗水、五莖去皮蔥、半兩白礬和小半合川椒,一起煮沸十幾次,趁熱熨敷疼痛的地方。通手則用淋浴法,熱透則用乾毛巾擦乾。如果上牀睡覺時覺得不舒服,就可以採用《千金方》裡蒼梧道士陳元膏的藥膏來塗抹,其方子所說的非常詳細,不必再贅述。

楊皮湯,淋煠腳氣攣疼、緩弱。消腫毒。

白楊皮莽草,羌活,獨活,杜仲(銼,去皮),防風,蒺藜,夏枯草,荊芥穗,地椒,葳靈仙,白礬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白楊皮、莽草、羌活、獨活、杜仲(切碎並去除樹皮)、防風、蒺藜、夏枯草、荊芥穗、地椒、葳靈仙、白礬(各10克)

上為粗末,每用半兩,水五升煎至四升,乘熱淋煠兩足。

淋煠腳氣,兩足寒熱、腫痛、脹滿、攣緩。

龍腦(不以多少,研)

上,每用半兩,以水一斗煎。主煠滯濕足膝。

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,治風虛勞損挾毒腳氣,痛弱或痹不隨,下焦虛熱,胸不利,又時腹下痛。相東王至江州,王在嶺南病,悉如此,極困篤、余作此湯令服,即得力。病似此者,服無不瘥、隨宜增損之。

白話文:

道人根據《深師》一書中增補《腎瀝湯》,用來治療風虛勞損伴有毒氣的腳氣病,疼痛虛弱或痹痺不能隨意活動,下焦虛熱,胸悶不利,有時候還伴有腹部疼痛。相東王到達江州後,因在嶺南生病,所有症狀都與上述相同,十分困苦危篤,我做此湯讓他服用,服用後就得到力量。病人症狀與此相似者,服用此湯無不痊癒,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物。

黃耆,甘草(炙),白芍藥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,肉蓯蓉(酒浸),熟地黃,赤石脂,地骨皮,白茯神(去皮),當歸,遠志,磁石,枳實(麩炒),防風(去蘆頭),龍骨(煅,一兩),桂(去皮),川芎(各二兩),半夏(五兩。湯洗七次,片切,令乾),五味子(三兩),生薑(四兩,切),大棗(二十枚,去核)

白話文:

黃耆、甘草(炒過)、白芍藥、麥門冬(去掉中間的芯)、人參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)、熟地黃、赤石脂、地骨皮、白茯神(去掉外皮)、當歸、遠志、磁石、枳實(麩炒過)、防風(去掉根須)、龍骨(煅燒過,一兩)、桂枝(去掉外皮)、川芎(各二兩)、半夏(五兩,用熱水洗七次,切片,晾乾)、五味子(三兩)、生薑(四兩,切碎)、大棗(二十枚,去掉核)

上㕮咀;以水二斗,煮羊腎一對,去筋膜,取汁一斗二升,內諸藥,煮取四升,分為五服,日三夜二。不利下者,除龍骨、赤石脂;小便赤澀,以赤茯苓代茯神,加白朮三兩;多熱,加黃芩一兩;遺溺,加桑螵蛸二十枚。

白話文:

上焦咳嗽:用水二斗,煮一對羊腎,去掉筋膜,取汁一斗二升,放入中藥,煮取四升,分為五次服用,一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如果無法排便,就去掉龍骨和赤石脂;小便赤澀,用赤茯苓代替茯神,再加三兩白朮;有太多熱氣,加一兩黃芩;遺尿,加二十枚桑螵蛸。

五枝湯,淋煠風濕一切筋骨疼痛。

桑枝槐枝,椿枝,柳枝桃枝(各一斤)

白話文:

桑枝、槐枝、椿枝、柳枝、桃枝(各半斤)

上各銼細,更以萆麻葉一把,水三升,煎取二升,去滓。淋洗足膝。

蜀椒湯,治腳氣腫攣,消赤腫。

用蜀椒四升,以水四斗,煮取二斗半,甕盛,下著火暖之。懸板為橋,去湯上二寸許,以腳蹋板柱腳坐,以綿絮密塞,勿令泄氣。若天冷,即出,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,更入。甕下火不絕,勿使湯冷。如此消息,不過七日,得伸展多矣。

白話文:

使用四斤花椒,加四鬥水,煮成兩鬥半,盛裝在甕中,讓它保持溫暖。用木板做成一座橋,距離湯面約二寸左右,用腳踩木板,讓身體坐於其上,用棉絮密密實實地堵住周圍,防止熱氣外洩。如果天氣寒冷,就出來,鑽進被子裡摩擦治療過的地方,吃飽飯後,再進去。甕下面的火不要熄滅,不要讓湯變冷。這樣反覆地治療,不過七天,便可以使疼痛伸展舒展,減少許多。

治腳氣初發,從足起至膝骨腫疼者

取萆麻子葉,切,搗蒸。薄裹之,日二、三易,即腫消。若冬月無萆麻子葉、取蒴藿根,搗碎。和酒糟三分,根一分,合蒸熟。及熱,對裹腫上如前法,日二,腫即消。亦治頑痹。

白話文:

取萆麻子的葉子,切碎,搗爛,用布包裹,每天更換兩三次即可消腫。如果是在冬天沒有萆麻子葉,可以用蒴藿的根,搗碎,與酒糟以三分酒糟、一分的比例混合,一起蒸熟。趁熱將混合物敷在腫脹處,每天兩次,腫脹即可消退。此法也可用於治療頑固的痹痛。

治毒風流於腳膝,行立不得方

桐皮,五加皮,獨活,防風,枳殼,杜仲(銼,炒。各一兩),牛膝(酒浸),薏苡仁(各二兩),乾生地黃(半大升),藁本(五兩)

白話文:

海桐樹皮、五加皮、獨活、防風、枳殼、杜仲(銼碎,炒)各一兩;牛膝(浸泡於酒中)、薏苡仁各二兩;乾地黃半大升;藁本五兩。

上㕮咀,以綿裹,以無灰酒二斗,春浸七日,秋二七日。每日空心溫服一盞,常令酒氣相接,勿令大醉。重者不過兩劑即瘥。忌生冷、蒜等。如盛熱,特恐壞,即宜浸半料。江南多有此疾,號為腳軟。博陵崔公信,官吳興,得此疾凡半歲,百藥無效,朱仲邕為處此方,服之立效。公信云:其疾退狀如蛇,數條奔走,自足而出矣。後傳之。無不效。

白話文:

用山藥根部,用棉布包好,浸泡在沒有灰燼的酒中(春浸七天,秋浸二十七天)。每天空腹時溫服一杯,始終保持酒氣相接,不要醉酒。嚴重的病人服用兩劑就會痊癒。忌食生冷、蒜等。如果天氣炎熱,擔心藥壞掉,應浸泡半量的藥材。江南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,稱為「腳軟」。博陵人崔公信,任吳興官職,患這種病已有半年,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朱仲邕為他開了這個方子,服用後立即見效。公信說:我的病像蛇一樣退去,幾條蛇從腳裡跑出來了。後來把這個方子傳給別人,都見效了。

趁痛丸,治腳氣毒攻兩腳,痛不可忍。

甘遂白芥子(微炒),大戟,白麵

白話文:

  • 甘遂:一種有毒的中草藥,通常用於治療便祕。

  • 白芥子(微炒):白芥子的種子,經過微炒後使用。具有溫中散寒、消食化積、殺蟲的功效。

  • 大戟:一種有毒的中草藥,通常用於治療水腫、腹脹等症狀。

  • 白麵:指小麥粉。

上為細末,滴水和作餅子,炙黃色,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,冷酒下。利則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研磨成細末,用水和合做成餅子,炙烤至黃色,再研磨成細末;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冷酒送服。大便通暢後即可停止服用。

傳信方,療毒風腰腳無力、腫疼,腹脹心煩。

咽喉頭面浮腫、嘔逆一候同,當日服之。

旋覆花頭子,白茯苓,橘皮,桑白皮(銼,炒黃色。各三兩),犀角屑(一兩),紫蘇莖(二兩),豉(三合),生薑(四兩,切),棗(十三核,去核)

白話文:

旋覆花頭子、白茯苓、橘皮、桑白皮(切碎,炒至呈黃色,每種三兩)、犀角屑(一兩)、紫蘇莖(二兩)、大豆(三合)、生薑(四兩,切片)、棗(十三枚,去核)

上除薑、棗外,細銼,都以水八升,煎至三升,攪去滓。分三服,每服如人行十里。

地黃粥以補虛方

取肥好地黃四兩取汁,去滓;作粥,候粥半熟即下之。以綿裹椒一百粒、生薑一片投粥下,候熟,出之。下羊腎一具,取脂膜,細切如韭葉大,同煮熟,加少鹽食之。

白話文:

取四兩的好地黃,榨汁,去除渣滓,煮成粥。待粥半熟時加入100粒用棉布包好的花椒和一片生薑,等粥煮熟後,將花椒和薑取出。再加入一個羊腎,取其脂膜,切成細絲,與粥一同煮熟,加少許鹽食用。

防風粥以去四肢風

取防風二分,去蘆頭,煮取汁,去滓;如食法作粥食之。

桑枝煎

本草云:桑枝不冷不熱,可以常服,能療遍體風癢、乾燥,腳氣,四肢拘攣,上氣眼暈,肺氣咳嗽;消食,利小便;久服輕身,利耳目,令人光澤;兼療口乾。仙經云:一切仙藥,不得桑枝煎不服。出《抱朴子》、《孫真人方》。取桑枝如箭直者,細銼三斗,熬令微黃,以水六斗,煎取三斗,去滓,以重湯煎取二升,下白蜜三合、黃明膠一兩(炙),作蜜煎。成,入以不津器封貯之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中說:桑枝不會讓人感到冷或熱,可以長期服用,能治療遍體風癢、皮膚乾燥、腳氣、四肢拘攣、上氣眼暈、肺氣咳嗽;消食,利小便;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,增強視力聽力,讓人容光煥發;還能治療口乾。仙經中說:所有的仙藥,都要用桑枝煎煮後才能服用。出自《抱朴子》、《孫真人方》。取桑枝中像箭一樣筆直的,細細切碎三鬥,熬煮到微黃,加入六鬥水,煎煮取三鬥,去除渣滓,再用濃湯煎煮取二升,加入三合白蜜、一兩炙黃明膠,製成蜜煎。製成後,放入容器中密封保存。

每一服一匙,湯化服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