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汲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~ 卷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4)

1. 卷上

筋極則傷肝,傷肝則腰背相引、難作俯仰;氣極則傷肺,傷肺則小便有血,目不明;髓極則陰痿不起,住而不交;骨極則傷腎,傷腎則短氣,不可久立,陰疼,惡寒,甚者卵縮,陰下生瘡濕癢,瘙之不欲住,汗出神昏,為腎病。甚者多遭風毒,四肢頑痹,手足浮腫,名曰腳弱。

腎所不治,此悉主之。熙寧年間,有濟南崔公即中直,先自川中病風。得安時,其子生須城簿迎侍於此,經夏涉履蒸濕,腳為之腫弱、攣痛,於沂州取得螣骨汁,川中得真酥,遂合成半劑服之,即應。細詳此方,通四時,括眾虛實、寒熱,率皆主對,乃知孫真人之用心處療有如此者!世之人,或有藥品繁多、求索難得,遂於受疾而憚於修治,良可嘆也!

論曰:風,陽物也,性上騰。腳氣、厥之人,氣多上行不順,薄而生熱,內枯津液,遂為秘滯。如肥澤壯實、熱風盛者,當以神功丸、麻仁丸、大黃湯之類;如老人津液少,及素虛遇秘者,當服三仁丸、五柔丸、潤腸丸、橘皮丸、三脘散之類。此二候不同,切宜斟酌而用也。

論曰:足經受卑濕之氣,及膀胱宿有停水,甚者攻注腫破,皮肉頑紫,世所謂下注腎風者,乃其候也,亦有成瘡。但腫痛、痹弱者,宜獨活寄生湯、薏苡湯;其已攻注者,宜茴香丸、天麻丸、烏蛇丸,及陳元膏摩之。

論曰:凡腳氣人,足經留滯,淋煠蒸熨最為要,然當先煎煮成諸湯。欲淋煠時,自膝下至踝,以故衣裹數重,隨將溫湯徐徐沃湯在膝下,慎不可先煠兩足,須自膝煠至足。蓋風氣從足甲出,若先煠足,即風毒上行入腹,切宜慎之!煠訖後,去足甲為良。當用丑日,或十二日一去之。

論曰:夫人法天地之形,稟陰陽而生,四時寒暑推移,人氣不定。腳氣發動,必由天之五氣、地之五行治之,雖其間變易,小有不同,而大法不過如此。故謹序《月令》條法於其下:凡正月、二月,天氣正方,地氣始發,人氣在肝。宜導和氣,加厚襪以暖足,宜進地黃粥補虛、防風粥以去四肢風、紫蘇粥以去壅氣,及桑皮煎、竹瀝、防風、風引、續命、風緩、越婢、獨活、海桐皮、八風等湯,以除風。及宜淋煠蒸煨足膝以利關節,導引按蹺以舒壅滯,針石以開發邪氣。

三月、四月,天氣正方,地氣正定發,人氣在脾。宜食薤以散結氣、利病人,又取楝花和粉,粉身以固陽氣、除邪,亦宜前治風藥以除邪氣。大抵春三月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被髮緩形,以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弗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及宜進溫食,尤宜丸、煎,以除風熱之疾。

五月、六月,天氣正盛,地氣高,人氣在頭。宜服獨活寄生湯以湊風濕氣,宜木瓜漿以解渴、利腰腳。大抵夏三月,此謂蕃秀,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,早臥早起,無厭於日,使智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七月、八月,陰氣始殺人,氣在肺。宜溫下、頻易襪履以防濕氣。

白話文:

[卷上]

肌肉過度疲勞會傷害肝臟,肝臟受損就會導致腰背部互相牽引疼痛,難以彎腰或後仰;呼吸過度急促會傷害肺臟,肺臟受損就會出現小便帶血、視力模糊;精髓過度耗竭會導致陽痿,無法進行性生活;骨骼過度勞損會傷害腎臟,腎臟受損就會出現呼吸短促、無法久站、陰部疼痛、畏寒怕冷,嚴重時陰囊會縮小、陰部會長瘡濕癢,搔抓時難以停止,還會流汗、神智不清,這都是腎臟疾病的表現。更嚴重時,容易遭受風邪侵襲,導致四肢麻木、手腳浮腫,這種情況稱為「腳弱」。

如果腎臟無法治療這些病症,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應對。熙寧年間,有一位濟南的崔公,原先在四川患了風病,病情稍有好轉的時候,他的兒子擔任須城縣的縣尉來服侍他,夏天經過潮濕的環境,腳就因此腫脹、軟弱無力、痙攣疼痛,於是在沂州取得螣骨汁,又從四川得到真酥,混合成半劑藥服用,效果立竿見影。仔細研究這個藥方,可以應對四季變化,涵蓋各種虛實、寒熱的病症,都能起到對症治療的作用,由此可見孫思邈真人的用心良苦!現今的人,有時因為藥材繁多、難以尋找,就因此在生病時懶於治療,實在令人感嘆!

總的來說:風邪,屬於陽性,特性是向上發散。患有腳氣、厥逆的人,體內氣多向上運行不順暢,積聚而產生熱,消耗體內津液,就會導致便秘。如果體型肥胖壯實、體內熱風盛行的人,應當服用神功丸、麻仁丸、大黃湯之類的藥;如果老人津液不足,或平時體虛又遇到便秘的人,應當服用三仁丸、五柔丸、潤腸丸、橘皮丸、三脘散之類的藥。這兩種情況不同,務必仔細斟酌使用。

總的來說:足部經絡受到潮濕之氣侵襲,或是膀胱內積存過多水液,嚴重時會向下侵襲導致腫脹破潰,皮膚肌肉會變得僵硬發紫,這就是世俗所說的「下注腎風」,是這種疾病的徵兆,也可能形成瘡瘍。但如果只是腫痛、麻木無力,應當服用獨活寄生湯、薏苡湯;如果已經向下侵襲導致破潰的,應當服用茴香丸、天麻丸、烏蛇丸,以及用陳元膏來塗抹患處。

總的來說:凡是患有腳氣的人,足部經絡都會有阻塞滯留的情況,用藥水浸泡、蒸煮、熨燙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,但應該先煎煮好各種藥湯。準備浸泡、熨燙時,從膝蓋以下到腳踝,用舊衣服包裹數層,然後將溫熱的藥湯慢慢淋在膝蓋以下,千萬不要先燙雙腳,必須要從膝蓋開始燙到腳部。因為風邪是從腳趾甲縫中散發出來的,如果先燙腳,風邪就會向上進入腹部,務必謹慎!燙完之後,去除腳趾甲比較好。應當選擇丑日,或是每隔十二天去除一次。

總的來說:人遵循天地運行的法則,秉承陰陽之氣而生,隨著四季寒暑變化,人體氣息也會不定。腳氣的發作,一定是由於受到天之五氣、地之五行影響所致,雖然其間變化可能稍有不同,但總的法則不外乎如此。所以,將《月令》中的相關條例整理如下:凡是在正月、二月,天氣剛開始變暖,地氣開始發散,人體氣息在肝臟。應該調和肝氣,穿厚襪子保暖腳部,適宜吃地黃粥來補虛、吃防風粥來去除四肢風邪、吃紫蘇粥來疏通體內壅塞的氣,以及服用桑皮煎、竹瀝、防風、風引、續命、風緩、越婢、獨活、海桐皮、八風等藥湯,來祛除風邪。也適合用藥水浸泡、蒸煮、煨熱足部和膝蓋,來疏通關節,通過導引、按摩來舒緩阻塞,利用針刺、砭石來開發邪氣。

三月、四月,天氣正值溫和,地氣正在穩定發散,人體氣息在脾臟。適合食用薤菜來疏散體內鬱結之氣、有利於病人,也可以用楝花和粉,塗抹身體來鞏固陽氣、祛除邪氣,也適合服用之前治療風邪的藥來祛除邪氣。大致來說,春季三個月,天地萬物都在生長,欣欣向榮,應該晚睡早起,在庭院中散步,放鬆頭髮和身體,以順應生長之氣,順應自然生長而不要扼殺,給予而不掠奪,獎勵而不懲罰,這就是順應春季氣息、養生的道理。也適合食用溫熱的食物,特別適合服用藥丸、煎劑,來祛除風熱之類的疾病。

五月、六月,天氣正值炎熱,地氣向上升騰,人體氣息在頭部。適合服用獨活寄生湯來去除風濕之氣,適合飲用木瓜漿來解渴、有利於腰腳。大致來說,夏季三個月,是萬物繁盛秀美的季節,天地陰陽之氣交合,萬物開花結果,應該早睡早起,不要厭倦白晝,保持心平氣和,讓才華得以展現,讓精氣得以發洩,這就是順應夏季氣息、養生的道理。七月、八月,陰氣開始轉盛,有肅殺之氣,人體氣息在肺臟。應該溫補下焦、勤換襪子和鞋子來防止濕氣侵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