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原要論》~ 論汗

回本書目錄

論汗

1. 論汗

疹之初出未出時,俱宜微汗。汗則肌膚通暢,腠理開豁,而毒自透。一見微汗,不宜過用升發之藥,致使汗多亡陽,輕者變重,重者難救。隱暗不透之症,因之併發,不可不慎。又有無汗者何?緣重感風寒,使皮膚乾燥,毛竅不開,而疹不出,多成內攻之患,使腹脹氣喘,秋夏宜微加升發,春冬重以疏散,但使渾身有微汗為妙。又有痰鳴,無分遲早,急用寒涼降火清潤之藥,佐以升發,否則變為敗症。

故自始至終,得汗為主,若無汗,後必多餘毒,宜解毒為要。

秋夏微加升發湯

升麻 葛根 蘇葉 羌活 赤芍 甘草

春冬重以疏散湯 即升發湯。加麻黃 桂枝

寒涼降火湯

生地 黃芩 黃連 山梔 石膏 花粉 杏仁 蘇子 生甘草

佐以升發湯

薄荷 山楂 大力 桔梗 杏仁 蘇子 升麻

白話文:

疹子剛開始要發還沒發出來的時候,都應該讓身體微微出汗。因為出汗可以使皮膚的氣血循環順暢,毛孔開通,這樣體內的毒素就能排出。一旦看到微微出汗,就不應該過度使用幫助發汗的藥物,以免導致出汗過多而損傷陽氣,輕微的病症會變得嚴重,嚴重的就難以救治。那些隱藏在體內發不出來的病症,也可能因此併發,所以不得不謹慎。

另外,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出汗,這是因為身體受到嚴重的風寒侵襲,導致皮膚乾燥,毛孔無法打開,所以疹子發不出來,這種情況大多會變成內攻的病症,導致腹脹氣喘。在秋季和夏季,可以稍微加強發汗的藥物;在春季和冬季,則要加重疏散風寒的藥物,只要能讓全身微微出汗就是最好的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出現痰鳴,不論早晚都要趕快使用寒涼降火、清熱潤燥的藥物,再輔助一些幫助發散的藥物,否則會變成無法救治的敗症。

所以,從頭到尾,讓身體出汗是最重要的。如果沒有出汗,之後一定會留下很多餘毒,所以應該以解毒為主。

秋夏季微加發汗湯

升麻、葛根、紫蘇葉、羌活、赤芍、甘草

春冬季加重疏散湯 就是發汗湯,再加入麻黃、桂枝

寒涼降火湯

生地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石膏、花粉、杏仁、蘇子、生甘草

輔助發汗湯

薄荷、山楂、大力子、桔梗、杏仁、蘇子、升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