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昌翰

《竹林女科證治》~ 卷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8)

1. 初月胎證

婦人月經一月不行,六脈平和,或見吞酸惡食,或見微寒微熱,懶於舉動,胎也。若六脈中見有病脈,便非若知。已有胎而噁心嘔吐不思飲食,惟養血安胎、理氣健脾為第一要策,宜中和湯。少婦初次懷胎一月滿足,含羞不對人言,醫者不識,誤作阻經醫治,致有頭暈嘔吐噁心,飲食不進,腰腹疼痛,六脈浮緊,及體弱病後受胎,宜罩胎煎。

中和湯

人參(六分),當歸身(一錢五分),砂仁(炒),香附(制,各一錢),白芍(酒炒),茯苓,藿香,陳皮(去白,各八分),炙甘草(五分)

水一鍾半,煎七分,空心服。

罩胎煎

當歸,白芍(酒炒,各一錢半),枳殼(麩炒,二錢),砂仁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

水煎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婦女如果月經一個月沒來,但六脈平和,或者出現吞酸、噁心想吐、厭食,或是感覺稍微怕冷又有點發熱,身體懶散不想動,這就是懷孕了。如果六脈出現異常的病脈,那就不能確定是否懷孕。如果已經懷孕,而且有噁心、嘔吐、不想吃東西的狀況,最重要的就是養血安胎、理氣健脾,首選中和湯來治療。年輕婦女第一次懷孕滿一個月時,因為害羞不敢告訴別人,醫生如果沒診斷出來,誤以為是月經不順而治療,可能會導致頭暈、嘔吐、噁心、吃不下東西、腰腹疼痛,六脈變得浮而且緊,或者是身體虛弱、生病後才懷孕的,適合用罩胎煎來治療。

中和湯

人參(0.6錢)、當歸身(1.5錢)、炒砂仁、製香附(各1錢)、酒炒白芍、茯苓、藿香、去白陳皮(各0.8錢)、炙甘草(0.5錢)。

加水一碗半,煎煮至七分,空腹服用。

罩胎煎

當歸、酒炒白芍(各1.5錢)、麩炒枳殼(2錢)、砂仁(1錢)、炙甘草(0.5錢)。

加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

2. 二月胎證

妊娠稟受怯弱,受胎一月便有阻病,顏色如故,脈息和順,但覺肢體沉重,頭目皆眩,惡食擇食,甚者或作寒熱嘔吐痰水,恍惚不能支持,宜茯苓湯。若臟寒嘔惡,胎氣不安,宜理陰煎。若心虛煩悶,惡進飲食,宜木瓜湯。若胃虛氣逆,嘔吐不食,宜縮砂散。若寒儉之婦,移磚運瓦觸傷胎氣,致胎不安,宜和氣散。

若慣墮胎者,宜每月服和氣散二劑,保過五個月而止。

茯苓湯

赤茯苓,熟地黃(各一錢),半夏(制、炒黃,一錢),旋覆花,人參,白芍(炒),川芎,桔梗,甘草(炙),橘紅(各七分),姜(七片)

水煎,濾渣服。

理陰煎

熟地黃(三錢),當歸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乾薑(炒,一錢)

水一鍾半,煎七分,食遠服。

木瓜湯

人參(一錢),橘紅,枇杷葉(去毛、蜜炙),木瓜,麥冬(去心),藿香(各八分),竹茹(彈子大,一丸),姜(三片)

水煎,溫服。

縮砂散

縮砂仁(炒、去殼)

研極細末,每服二錢,薑汁調米飲下。

和氣散

藿香,陳皮,白朮(蜜炙),砂仁(炒),黃芩,桔梗,益智仁(各一錢),厚朴(薑製),枳殼(麩炒,各一錢半),甘草(炙),蘇葉(各八分),小茴(七分),燈心(十莖)

水煎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懷孕的婦女如果體質虛弱,受孕一個月後就出現不適,雖然氣色如常,脈象平和,但會感到肢體沉重、頭暈眼花,厭食挑食,嚴重時可能會發冷發熱、嘔吐痰液、精神恍惚難以支撐,應該服用茯苓湯。如果是因為臟腑虛寒導致嘔吐,胎氣不穩,應該服用理陰煎。如果是因為心虛煩悶,不想吃東西,應該服用木瓜湯。如果是因為胃虛導致氣逆、嘔吐不能進食,應該服用縮砂散。如果是家境貧寒的婦女,搬運磚瓦等重物傷到胎氣,導致胎兒不安,應該服用和氣散。

如果是有習慣性流產的婦女,應該每個月服用兩劑和氣散,持續到懷孕五個月後停止。

茯苓湯

赤茯苓、熟地黃(各3克),製半夏(炒黃)、旋覆花、人參、炒白芍、川芎、桔梗、炙甘草、橘紅(各2.1克),生薑(7片)

加水煎煮,濾渣後服用。

理陰煎

熟地黃(9克),當歸(6克),炙甘草(3克),炒乾薑(3克)

加水一碗半,煎煮至七分,空腹服用。

木瓜湯

人參(3克),橘紅、蜜炙枇杷葉、木瓜、去心麥冬、藿香(各2.4克),竹茹(約一顆彈珠大小),生薑(3片)

加水煎煮,溫服。

縮砂散

炒縮砂仁(去殼)

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6克,用薑汁調和米湯送服。

和氣散

藿香、陳皮、蜜炙白朮、炒砂仁、黃芩、桔梗、益智仁(各3克),薑製厚朴、麩炒枳殼(各4.5克),炙甘草、紫蘇葉(各2.4克),小茴香(2.1克),燈心草(10根)

加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

3. 三月胎證

婦人受胎經三月而墮者,雖氣血不足,亦中衝脈有傷。中衝即陽明胃脈供養胎孕。至此時,必須節飲食,絕嗜欲,戒惱怒。若胎動不安,宜千金保胎丸。若大便燥厥,腹滿努力難解,無故悲泣,謂之臟躁,宜清燥湯。若值天時大寒大熱所染各證,宜和氣散加減服之。

千金保胎丸

杜仲(薑汁炒斷絲),白朮(蜜炙,各二錢),當歸(酒洗),熟地黃(薑汁炒),阿膠(蛤粉炒成珠),益母草,川續斷(酒炒),香附米(四制),條芩(酒炒,各一兩),川芎,艾葉(醋煮),陳皮(去白,各五錢),砂仁(二錢五分),炙甘草(一錢)

上為末,棗肉和丸梧子大,每服百丸,空心,米飲下。

清燥湯

栝蔞仁(炒研),白芍(酒炒),當歸身(各一錢半),生地黃(酒洗),麥冬(去心),麻仁(炒,各二錢),枳殼(麩炒),條芩(各一錢),甘草(四分),松子仁(三錢)

河水煎,入蜂蜜十匙,溫服。

和氣散

藿香,陳皮,白朮(蜜炙),砂仁(炒),黃芩,桔梗,益智仁(各一錢),厚朴(薑汁炒),枳殼(麩炒,各一錢半),甘草,蘇葉(各八分),小茴(七分),燈心(十莖)

水煎服。

熱加柴胡一錢,黃芩加倍;瘧加青皮一錢,草果一錢五分;嗽加杏仁(去皮尖,杵),五味子各一錢半;喘加香附米(制)一錢;嘔加茯苓、半夏(制、炒黃)各一錢。

白話文:

婦女懷孕三個月後流產,雖然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,但也可能是因為衝脈受損。衝脈是陽明胃經的一部分,負責供給胎兒養分。在這個階段,必須節制飲食,戒除不良嗜好,避免情緒激動。如果胎動不安穩,適合服用千金保胎丸。如果大便乾硬,腹脹難以排便,無緣無故地悲傷哭泣,這稱作「臟躁」,適合服用清燥湯。如果因為天氣寒冷或炎熱導致的各種症狀,適合服用和氣散,並根據情況調整藥方。

千金保胎丸

杜仲(用薑汁炒過至斷絲),白朮(用蜂蜜炙過),各八克,當歸(用酒洗過),熟地黃(用薑汁炒過),阿膠(用蛤粉炒成珠狀),益母草,川續斷(用酒炒過),香附米(經過四種炮製方法),條芩(用酒炒過),各四十克,川芎,艾葉(用醋煮過),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),各二十克,砂仁(十克),炙甘草(四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清燥湯

栝蔞仁(炒過研磨),白芍(用酒炒過),當歸身,各六克,生地黃(用酒洗過),麥冬(去除心),麻仁(炒過),各八克,枳殼(用麩炒過),條芩,各四克,甘草(一點六克),松子仁(十二克)

用水煎煮,加入十匙蜂蜜,溫熱服用。

和氣散

藿香,陳皮,白朮(用蜂蜜炙過),砂仁(炒過),黃芩,桔梗,益智仁,各四克,厚朴(用薑汁炒過),枳殼(用麩炒過),各六克,甘草,蘇葉,各三點二克,小茴(二點八克),燈心(十根)

用水煎煮服用。

如果發熱,加入柴胡四克,黃芩加倍用量;如果患瘧疾,加入青皮四克,草果六克;如果咳嗽,加入杏仁(去皮尖,搗碎),五味子,各六克;如果氣喘,加入香附米(炮製過)四克;如果嘔吐,加入茯苓、半夏(炮製過、炒黃)各四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