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竹林女科證治》~ 卷四 (16)
卷四 (16)
1. 遍身無皮
嬰兒初生遍身無皮,但見紅筋紅肉,此因母受胎以後,久處高樓,不沾地氣故也。用純黃土研極細末,納絹袋輕輕撲之,一日三、四次,以皮生為度。或用白糯米粉撲之亦可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時全身沒有皮膚,只看到紅色的筋和肉,這是因為母親懷孕後,長期住在高樓,沒有接觸到地氣的緣故。用純黃色的泥土磨成極細的粉末,裝在絲絹袋裡,輕輕拍在嬰兒身上,一天三、四次,直到皮膚長出來為止。或者用白糯米粉拍在身上也可以。
2. 遍身水泡
嬰兒初生遍身如魚泡,狀似水晶,碎則流水。以密陀僧為末,摻之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時,全身長滿像魚眼睛一樣的水泡,看起來像透明的水晶,水泡破掉就會流出水來。可以用密陀僧磨成粉末,灑在水泡上。
3. 足趾向後
嬰兒初生,兩足趾盡向後曲,此因乳母有妊,兩足患瘡不能行走,日惟盤坐。兒在母腹,一氣相通,形隨氣化,故亦如是。宜用軟綿卷□棍子捆兒膝後彎內,另煎木瓜湯常洗熨之,日久筋長舒展,則自能伸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的時候,兩個腳趾都向後彎曲,這是因為乳母懷孕時,雙腳長瘡無法行走,每天只能盤腿坐著。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,彼此氣息相通,身體的形狀會隨著氣的變化而改變,所以也會像這樣。應該用柔軟的棉布捲著小棍子,捆綁在嬰兒膝蓋後彎曲的地方,另外煎煮木瓜湯,經常清洗熱敷,時間久了筋脈伸展開來,自然就能伸直了。
4. 不啼
嬰兒初生不啼,因肛門有脂皮塞住,不能出聲,急用銀簪尖刺破,作孔,以油紙捻插入孔中,不令再合,即能出聲,啼哭亦如常矣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不哭,是因為肛門被一層油脂皮堵住了,所以發不出聲音。這時要趕快用銀簪的尖端刺破那層油脂皮,弄出一個洞。然後把用油浸過的紙捻塞進洞裡,避免它再次癒合。這樣嬰兒就能發出聲音,啼哭也跟一般嬰兒一樣了。
5. 懸癰
嬰兒初生不啼、不乳、奄奄如死者,急看兒口中前齶上,有泡如石榴子,名曰懸癰。宜以指抓破出血,勿令嚥下,急以絹拭淨惡血,更用亂髮燒灰存性,摻之,即能通聲吞乳。若惡血入喉,必死。
白話文:
剛出生的嬰兒,如果哭不出聲、不喝奶、看起來像快死了一樣,要趕快檢查嬰兒的口腔,看看上顎前方有沒有像石榴籽一樣的小泡,這叫做懸癰。應該用手指把小泡抓破讓它出血,但不要讓嬰兒吞下血,趕快用絲絹擦乾淨髒血,再用亂髮燒成灰,保留藥性,把髮灰敷在傷口上,這樣嬰兒就能發出聲音、吞嚥乳汁了。如果髒血流進喉嚨,嬰兒一定會死亡。
6. 馬牙
嬰兒初生,七日內面赤喘急,啼聲不出,口不飲乳,名曰馬牙。急看齒齦上,有小泡如粟米狀,以銀針挑破出血,取桑樹內汁濾清塗之,即瘥。或用薄荷汁磨墨,以青絹裹指蘸墨擦破,勿飲乳,一時許即愈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,七天內如果臉色發紅、呼吸急促、哭不出聲音、嘴巴不喝奶,就叫做「馬牙」。要趕快檢查他的牙齦上,有沒有像小米粒大小的小水泡,用銀針挑破讓它出血,取桑樹內部的汁液過濾乾淨後塗在傷口上,就會痊癒。或者也可以用薄荷汁磨墨,用青色的絲絹包裹手指,沾墨擦破水泡,先不要餵奶,過一小段時間就會好。
7. 鵝口白屑
嬰兒初生,百日內口中生白點無數,拭之即去,少傾復生,口角流涎,日夜啼哭不乳,此胎熱也。宜用甘草、黃連等分煎湯,以帛裹指拭去惡血,取桑樹中白汁塗之。或用白楊樹枝燒取瀝塗之,立愈。再以辰砂益元散,燈心湯調下,則不復作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,一百天內嘴巴裡長出許多白色小點,擦掉後很快又長出來,嘴角流口水,日夜哭鬧不喝奶,這是胎熱引起的。應該用甘草、黃連等量煎成湯,用布包著手指擦拭掉口中的污血,再取桑樹枝中的白色汁液塗在患處。或者用白楊樹枝燒過後滴出的汁液塗在患處,很快就會痊癒。之後再用辰砂益元散,用燈心草煮的水調和服用,就不會再發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