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昌翰

《竹林女科證治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經來下白寸蟲

經來血內有白蟲,形似雞腸,滿肚疼痛。先用追蟲丸通其蟲,於大便而出,後用建中散補之。

追蟲丸

大黃(一兩),續隨子,檳榔,牽牛,大戟(各五錢),芫花(一錢),麝香(五分)

為末,麵糊丸如圓眼核大,每服一丸,酒下。

建中散

黃耆(蜜炙),肉桂,甘草(各五錢,炙),白芍(一兩)

為末,白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月經來時,經血中夾雜著白色蟲子,形狀像雞腸,會導致肚子劇烈疼痛。先使用追蟲丸來驅逐蟲子,讓蟲子隨著大便排出,之後再用建中散來補養身體。

追蟲丸

大黃(一兩),續隨子,檳榔,牽牛子,大戟(各五錢),芫花(一錢),麝香(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圓眼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酒送服。

建中散

黃耆(用蜂蜜炙過),肉桂,甘草(各五錢,炙過),白芍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溫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
2. 經來吐蚘蟲

經來寒熱,四肢厥冷,大汗不止,嘔吐蚘蟲,痰氣緊滿,百無一生,不治之症也。

白話文:

月經來潮時,出現忽冷忽熱、四肢冰冷、汗流不止,並且嘔吐出蛔蟲,同時胸悶痰多,呼吸困難,這種情況幾乎沒有活命的機會,屬於無法醫治的疾病。

3. 經來潮熱不食

經來胃氣不開,潮熱,旬日不思飲食。當以開胃為先,宜服鴨血酒。

鴨血酒

白鴨一隻,用銅刀取血,調熱陳老酒服。

白話文:

月經來時,胃口不佳,出現像潮水一樣發熱的症狀,持續十天左右都不想吃東西。這時候應該先以開胃為主,適合服用鴨血酒。

鴨血酒

取一隻白鴨,用銅刀取鴨血,加入加熱過的陳年老酒調和後服用。

4. 經來傷寒厥冷

經來誤食生冷,忽然作渴,遍身潮熱,痰氣急滿惡寒,四肢厥冷,名曰觸經傷寒。急服五積湯。

五積湯

厚朴(八分,薑汁炒),陳皮(一錢),桔梗(八分),蒼朮(二錢),川芎(七分),白芷(七分),白茯苓(八分),當歸(八分),香附(酒炒,八分),半夏(七分,薑汁製),枳殼(八分,麩炒),肉桂(七分),甘草(六分),白芍(酒炒,八分),麻黃(一錢,去節),青皮(八分),姜三片,蔥一莖,水煎溫服。

白話文:

月經來時,因為誤食生冷食物,突然感到口渴,全身發熱,痰多氣喘,怕冷,四肢冰冷,這叫做「觸經傷寒」。應立即服用五積湯。

五積湯

厚朴(八分,用薑汁炒過),陳皮(一錢),桔梗(八分),蒼朮(二錢),川芎(七分),白芷(七分),白茯苓(八分),當歸(八分),香附(用酒炒過,八分),半夏(七分,用薑汁製過),枳殼(八分,用麩皮炒過),肉桂(七分),甘草(六分),白芍(用酒炒過,八分),麻黃(一錢,去除莖節),青皮(八分),生薑三片,蔥一根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5. 經來狂言譫語

經來怒氣觸阻,逆血攻心,不知人事,狂言譫語,如見鬼神。先服麝香散,定其心志;後服茯神丸,以除其根。

麝香散

麝香,甘草,辰砂(各三分,水飛),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茯神,桔梗,柴胡(各八分),遠志(一錢,制)

研末,白湯調服二錢。

茯神丸

茯神,茯苓,遠志(各八錢,制),砂仁(三錢)

粳米糊丸,如綠豆大,金銀湯下五十丸。

白話文:

月經來時,因為發怒導致氣血阻滯,逆行向上衝擊心臟,使人失去意識,胡言亂語,像看到鬼神一樣。先服用麝香散,來穩定心神;之後服用茯神丸,以去除病根。

麝香散

麝香、甘草、辰砂(各取少量,並將辰砂用水研磨)、木香(不可用火烤)、人參、茯神、桔梗、柴胡(各取一定份量)、遠志(取略多,並經過炮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溫開水沖服二錢。

茯神丸

茯神、茯苓、遠志(各取一定份量,並經過炮製)、砂仁(取少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用粳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一般,用金銀花湯送服五十丸。

6. 經前經後痢疾

月經將臨,傷食椒姜辛熱毒物,熱攻五臟,變作痢疾,諸藥不效,宜服甘連湯二三劑。

甘連湯

甘草(五分),黃連(二錢,薑製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月經快來的時候,如果因為吃太多胡椒、薑等辛辣燥熱的食物,導致熱毒侵犯五臟,就可能變成痢疾。這種情況,吃其他藥都沒效,應該服用甘連湯二到三帖。

甘連湯

甘草(五分),黃連(二錢,用薑製過)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7. 熱入血室

婦人傷寒,或勞役或怒氣,身體發熱,適遇經行,以致熱入血室,或血不止,或血不行,晝則安靜,夜則譫語,如見鬼神者是也。若熱因外邪由表而入者,宜一柴胡飲;若或怒或勞,火由內生,其人多汗而無表證者,宜清化飲;若病雖漸愈而元氣素弱,熱未退,血未止者,宜補陰益氣煎;若脾氣素虛者,宜歸脾湯;若血熱多滯者,宜加味柴胡湯。

柴胡飲

柴胡,白芍(各二錢),黃芩,生地黃,陳皮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

水一鍾半,煎七分,溫服。如內熱甚者,加連翹(去心)一錢。外邪甚者,加防風一錢;熱在陽明而兼渴者,加天花粉一錢,或葛根一錢。

清化飲

白芍,麥冬(去心,各二錢),牡丹皮,茯苓,黃芩,生地黃(各一錢),石斛(七分)

水一鍾半,煮七分,食遠溫服。如骨蒸多汗,加地骨皮一錢五分;如兼外邪發熱,加柴胡一錢;熱甚頭痛者,加石膏一錢,小便閉澀者,加木通一錢。

補陰益氣煎

人參,當歸,山藥(酒炒,各二錢),熟地黃(三錢),陳皮,炙甘草,柴胡(各一錢),升麻(炒,三分)

水二鍾,加生薑三五片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如無外邪,除去柴胡;如火浮於上,除去升麻。

歸脾湯

人參,黃耆(炙),白朮(蜜炙),茯苓,棗仁(各二錢),遠志(制),當歸(各一錢),木香,炙甘草(各五分)

水二鍾,加圓眼肉七枚,煎七分服。

加味柴胡湯

柴胡,半夏(制),黃芩,人參(各一錢),牡丹皮,當歸(各七分),紅花,甘草(各四分)

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婦女在罹患傷寒後,可能因為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,導致身體發熱,又恰逢月經來潮,使得熱邪進入血室。這樣可能會導致出血不止或血行不暢,白天時可能還算安靜,但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說胡話,甚至出現看到鬼神的幻覺。

如果熱邪是因為外感風寒等外來因素引起的,應該服用柴胡飲;如果熱邪是因為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,導致體內產生火氣,並且患者多汗而沒有外感表證的症狀,應該服用清化飲;如果病情逐漸好轉,但患者體質仍然虛弱,發熱尚未完全消退,出血也還沒停止,應該服用補陰益氣煎;如果患者原本脾胃就虛弱,應該服用歸脾湯;如果患者血熱又帶有瘀滯,應該服用加味柴胡湯。

柴胡飲

藥材:柴胡、白芍(各八克)、黃芩、生地黃、陳皮(各六克)、甘草(三克)。

煎法:用水約360毫升,煎煮至約250毫升,溫熱服用。如果體內熱邪較重,可以加入連翹(去除種子)四克。如果外感風寒較重,可以加入防風四克;如果熱邪在陽明經並且口渴,可以加入天花粉四克或葛根四克。

清化飲

藥材:白芍、麥冬(去除種子,各八克)、牡丹皮、茯苓、黃芩、生地黃(各四克)、石斛(二點八克)。

煎法:用水約360毫升,煎煮至約250毫升,空腹時溫熱服用。如果骨蒸潮熱多汗,可以加入地骨皮六克;如果兼有外感發熱,可以加入柴胡四克;如果熱邪嚴重導致頭痛,可以加入石膏四克;如果小便不暢,可以加入木通四克。

補陰益氣煎

藥材:人參、當歸、山藥(用酒炒過,各八克)、熟地黃(十二克)、陳皮、炙甘草、柴胡(各四克)、升麻(炒過,一點二克)。

煎法:用水約720毫升,加入生薑三到五片,煎煮至約280毫升,空腹時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有外感症狀,可以去除柴胡;如果虛火上浮,可以去除升麻。

歸脾湯

藥材:人參、黃耆(炙烤過)、白朮(用蜂蜜炒過)、茯苓、棗仁(各八克)、遠志(製過)、當歸(各四克)、木香、炙甘草(各二克)。

煎法:用水約720毫升,加入龍眼肉七枚,煎煮至約250毫升服用。

加味柴胡湯

藥材:柴胡、半夏(製過)、黃芩、人參(各四克)、牡丹皮、當歸(各二點八克)、紅花、甘草(各一點六克)。

煎法: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