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盤珠集胎產症治》~ 卷上 (2)
卷上 (2)
1. 子滿
心胸脹滿,氣不舒展,或至遍身浮腫,喘急不安。
水血相搏。土不剋水,水與血相搏,散於四肢,遂致遍身腫滿,少腹急而溲不利,鯉魚湯、澤瀉散。(和七、瀉一。)
濕熱腫於下部。補中益氣湯,加山梔、茯苓。(補六。)
傷食吐瀉。六君子湯,加砂仁、穀芽。(補一。)
脾虛胃弱。四君子湯加訶子、姜皮。(補四。)
風邪外襲。紫蘇飲,去人參、白芍,加藿香。(散三。)
白話文:
心胸覺得脹滿,氣不順暢,甚至全身都浮腫,呼吸急促,感到非常不安。
這是因為體內的水分和血液互相衝擊。因為脾胃功能不好(土不剋水),水液和血液互相衝擊,散布到四肢,就導致全身腫脹,小腹感覺緊繃,小便不順暢。可以用鯉魚湯、澤瀉散來治療。(這個方向的治療,要以瀉為主,佔十分之一。)
如果是濕熱導致下半身腫脹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山梔子和茯苓來治療。(這個方向的治療,要以補為主,佔十分之六。)
如果是因為吃壞東西導致嘔吐和腹瀉,可以用六君子湯,加上砂仁和穀芽來治療。(這個方向的治療,要以補為主,佔十分之一。)
如果是因為脾虛胃弱,可以用四君子湯,加上訶子和生薑皮來治療。(這個方向的治療,要以補為主,佔十分之四。)
如果是因為外感風邪引起的,可以用紫蘇飲,去除人參和白芍,加上藿香來治療。(這個方向的治療,要以疏散為主,佔十分之三。)
2. 子氣
因素有風濕,妊娠三月後,兩腳面浮腫,行走艱難,喘悶似水氣狀,腳指縫黃水出,謂之子氣。切勿作水病治,至分娩自消。
中氣不得升發。當疏理鬱滯,天仙藤散。(散五。)
下元虛弱而兼風邪。宜生血行氣,烏藥順氣湯加減用之。(散六。)
白話文:
婦女懷孕三個月後,如果出現雙腳腳背浮腫,行走困難,呼吸急促像水腫的樣子,腳趾縫流出黃色液體,這種情況稱為「子氣」。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水腫來治療,等到生產後自然會消失。
如果中氣虛弱,無法上升發散,應該疏通理順體內鬱積的氣滯,可以用天仙藤散來治療。
如果下元虛弱,又兼受風邪侵襲,應該補養氣血、疏通氣機,可以用烏藥順氣湯加減來治療。
3. 子喑
舌為心苗,肺主聲音,肺腎為子母之臟。心肺腎三臟,皆能致喑。如妊娠九月而喑,則以胞之絡脈系腎。少陰之脈貫腎,上系舌本。脈絡阻滯,故有言無聲。分娩後自然聲出,不必治。
心火克肺。宜降少陰之火。
心腎不足。宜補少陰。
痰涎滯絡。宜清痰飲。
白話文:
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,肺臟主管聲音,肺臟和腎臟是母子相關的臟器。心臟、肺臟、腎臟這三個臟器,都可能導致失聲。如果懷孕九個月時出現失聲,這是因為胎兒的絡脈連繫著腎臟。腎臟的經脈向上連繫到舌根。如果經脈阻滯不通,就會導致能說話卻發不出聲音。等到生產後自然就會恢復聲音,不需要治療。
心火過旺會抑制肺臟的功能,應該降低腎經的火氣。
心腎兩虛,應該補益腎經。
痰液阻滯經絡,應該清除痰飲。
4. 子癇
忽然昏冒,不知人事,甚則角弓反張,須臾自醒,良久復作,此由血虛而外邪襲之也。
血燥類中風。宜清熱養血,加味羚羊角散。(寒九。)又忽然昏迷倒地者,乃血氣養胎,母乏精力,以致眩僕。只宜飲食以補之。
水衰火旺。當瀉南補北,使肝火平和,六味加歸芍。(補二。)
外感風寒。憎寒壯熱,頭疼煩悶,宜芎蘇散。(散七。)
伏熱在內。懷孕後,多臥熱褥,乃食熱物,或服峻補之劑,致令熱伏胎中,旋挾肝臟,風熱攻壅,入腦則頭暈昏迷。宜服天冬飲子。(寒十。)
胃中濕痰。有濕痰則血氣壅秘,癱瘓不能舉動。宜烏藥順氣湯,以發其汗。(散六。)
風火相煽。鉤藤湯,加黃芩、梔子、柴胡。痰湧,加竹瀝;風盛,加全蟲;氣血虛,用八珍湯,加鉤藤、梔子;煩熱多,加釵斛。(散八,補五。)若無力而抽搐,汗出如油,汗絕也,不治。
胎氣傷於熱毒。頭眩眼花,腮項暴腫成核,痛甚嘔吐。若加痰壅,危在頃刻,急投消風散。(散三十三。)
藥毒攻胎,上衝心腹。口不能言,項直,自汗,身熱,與子癇相似,六脈浮數,十不一生,速用生白扁豆一味,研末,汲井水灌之。
白話文:
突然昏倒,失去知覺,嚴重時身體會向後彎成弓形,過一會兒自己醒來,但過不久又再次發作,這是因為血虛,又受到外邪侵襲所導致的。
這種情況類似血燥引起的中風。應該清熱養血,使用加味的羚羊角散。(出自《寒九》)另外,突然昏迷倒地,是因為血氣用來養育胎兒,母親缺乏精力,以致眩暈跌倒。這時只要從飲食方面補充營養就可以了。
也有可能是因為腎水不足,導致肝火旺盛。這時應該瀉心火,補腎水,使肝火平和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、芍藥。(出自《補二》)
如果是由於外感風寒引起的,會出現怕冷、發熱、頭痛、心煩等症狀,可以使用芎蘇散。(出自《散七》)
還有可能是體內潛伏著熱邪。懷孕後,如果經常躺在溫熱的褥子上,吃熱性的食物,或是服用太過滋補的藥物,就可能導致熱邪潛伏在胎中,進而挾持肝臟,導致風熱上壅,侵入腦部,引起頭暈昏迷。這時應該服用天冬飲子。(出自《寒十》)
也可能是因為胃中有濕痰。有濕痰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引起癱瘓,不能活動。這時應該使用烏藥順氣湯,來發汗排濕。(出自《散六》)
還有一種情況是風火相互煽動。這時可以使用鉤藤湯,加上黃芩、梔子、柴胡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竹瀝;如果風邪盛,可以加入全蟲;如果氣血虛弱,可以使用八珍湯,加上鉤藤、梔子;如果煩熱明顯,可以加上石斛。(出自《散八》,《補五》)如果患者虛弱無力,抽搐,出汗像油一樣,接著汗停止,這表示情況危急,難以救治。
另外,胎兒也可能因受到熱毒影響。症狀包括頭暈眼花,腮部和脖子突然腫起硬塊,疼痛劇烈,並伴有嘔吐。如果又加上痰多壅塞,情況就非常危險,必須立即使用消風散。(出自《散三十三》)
還有一種情況是藥物毒性侵犯胎兒,向上衝擊心腹。患者會口不能言,脖子僵硬,自汗,發熱,症狀與子癇相似。脈象浮數,十有八九難以存活。這時應趕緊用生白扁豆磨成粉末,用井水灌服。
5. 子淋
氣血養胎不及,宣通滲道,遂使膀胱鬱熱不化而為淋,法當養血為主,兼利小便。
肝經濕熱。龍膽瀉肝湯。(寒十一。)
血虛生熱。安榮散。(補八。)
血得熱而溢於脬。勞傷經絡,熱生於內,熱盛血溢,故血隨溺中出也,宜養血安胎,四苓加阿膠。(瀉二。)
腎虛不能制水。虛則熱客於膀胱,地膚子湯。又四物湯,加知、柏、玄參、麥冬、北五味。(瀉三、補七。)
臍腹脹痛。脾胃氣虛也,安胎飲加二陳湯。(補九、和八。)
肺氣虛而溲短。補中益氣湯,加山藥、麥冬。(補六。)
服滲濕之劑,而益加頻數,或澀而不利。
四物湯加知母、川柏、懷牛膝、茯苓、甘草。(補七。)
腿足轉筋。左歸飲,加當歸、菟絲子、製附子。(補三十三。)
胎壓膀胱。六脈細弱,氣血俱虛,不能承載其胎也,補中益氣湯,升舉其胎,則小便自利。若利小便,胎墮而死。(補六。)
白話文:
孕婦因為氣血不足,無法好好滋養胎兒,導致膀胱氣機不暢、熱邪鬱積無法消散,進而形成淋症。治療上應以養血為主,同時兼顧利小便。
如果屬於肝經濕熱,使用龍膽瀉肝湯。(寒性藥物第十一類)
如果屬於血虛生熱,使用安榮散。(補益藥物第八類)
如果因為血虛而導致熱邪,使得血液溢出到膀胱。或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經絡,體內產生熱邪,熱邪過盛導致血液溢出,所以血會隨著小便排出。治療上應該養血安胎,使用四苓散加上阿膠。(瀉火藥物第二類)
如果因為腎虛導致無法控制水分,虛弱時熱邪就會侵犯膀胱,使用地膚子湯。也可以使用四物湯,再加入知母、黃柏、玄參、麥冬、北五味子。(瀉火藥物第三類、補益藥物第七類)
如果出現肚臍腹部脹痛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所致,使用安胎飲加上二陳湯。(補益藥物第九類、和解藥物第八類)
如果因為肺氣虛弱導致小便量少,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山藥、麥冬。(補益藥物第六類)
如果服用利濕的藥物後,反而排尿更加頻繁,或是小便澀滯不順。 使用四物湯,再加入知母、黃柏、懷牛膝、茯苓、甘草。(補益藥物第七類)
如果出現腿腳抽筋,使用左歸飲,再加入當歸、菟絲子、製附子。(補益藥物第三十三類)
如果因為胎兒壓迫膀胱,導致脈象細弱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承載胎兒。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胎氣,小便自然就會順暢。如果只是利小便,可能會導致胎兒滑落而死亡。(補益藥物第六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