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滇南本草》~ 重刊《滇南本草》序
重刊《滇南本草》序
1. 重刊《滇南本草》序
(據務本節錄,參考世本校改)
(一)
考滇南楊林蘭先生者,於滇中所產之靈藥百草,無不備極精研,區類辨性,繪為圖形,注為書集。先生著作甚多,殘缺無存。其或存者,傳寫多訛。如《滇南草本》附《醫門攬要》一書,先前未經刊刻,故所存者鮮。延及於今二百餘年,猶多遺失,良可慨也。
余家有殘篇,奈年遠代湮,不無廢壞。余長兄暄於癸酉年春,向里人中尋訪舊存,互相校對,親為抄補,此書乃為之全備。但私之於己,其獲益有限,不如公之於世,其為利甚溥也。
余念及此,因重訂之。即捐家藏遺本一部,刊刻流傳,俾得者朝夕採覽,識見廣資,庶不貽誤於醫藥云。
時光緒丁亥年仲冬月上浣
鄉後學,文明管浚重訂、題序並書
(二)
自來藥書所載甚是不一,惟我鄉先達止庵手著《滇南草本》附《醫門攬要》一書,其間辨藥性之周詳,明脈理之精微,審見症之確切,附湯方之合宜,種種悉備,有益濟世,莫可名言。醫家各置一卷,藥石之奉,誠何愧哉!源喜友人管兄所捐藏本,刊刻流傳,是以為序。
歲光緒丁亥年仲冬月上浣,鄉後學,問渠周源清謹識
(三)
九州所產之藥,晰於漢唐,備於宋元,已屬無美不臻;即六詔所產《本草綱目》亦載之悉備,豈待是書出而滇南之草木始著耶!然《綱目》所載者有限,滇南所產者極多,使無人以表章之,不且湮沒未宣乎!
明蘭止庵先生研心草木數十年,味其甘辛酸苦,明其溫燥涼熱,圖其柯葉形狀,著《滇南本草》三卷,附著《醫門攬要》二卷,於是滇南之一草一木,悉有功於人世,而流傳不朽矣。
務本堂主人王級三、蒐羅蒐集,丁亥仲冬,乃得管文明昆季劫灰撥存家藏善本,不吝工資,重加剞劂。正其帝虎烏焉,釐其條目篇什,越一載而書成。為丐數言,弁諸簡端。
予喜其利物濟人之心摯,而善其章句字畫之辨明,故樂為之序,並識其崖略如此云。
清光緒戊子大雪後五日,點蒼,郁堂李文煥撰並書
白話文:
(一)
考究滇南楊林蘭先生,對於滇中所產的各種靈藥草本,無不深入研究,仔細區分種類、辨別藥性,並繪製圖形,編寫成書。先生的著作很多,但大多殘缺不全。即使有存留下來的,也因為傳抄而出現許多錯誤。例如《滇南草本》附帶《醫門攬要》這本書,先前沒有刊刻印刷,所以留存下來的很少。經過二百多年,更是遺失許多,實在令人感嘆。
我家裡有一些殘存的篇章,但因為年代久遠,不免有些破損。我的長兄暄在癸酉年春天,向鄉里人士尋訪舊有的版本,互相校對,並親自抄寫補全,這本書才得以完整。但如果只是自己留著,得到的益處有限,不如將它公開於世,讓更多人受益。
我考慮到這一點,所以重新修訂這本書。我將家中珍藏的遺本捐出,刊刻流傳,讓得到的人可以早晚翻閱,增廣見聞,不至於在醫藥方面有所錯誤。
時值光緒丁亥年仲冬上旬
鄉里後學,文明管浚重新修訂、題寫序文並書寫
(二)
自古以來藥書所記載的內容非常不一致,只有我們鄉里先賢止庵先生所著的《滇南草本》附帶《醫門攬要》一書,其中辨別藥性的詳細周到、闡明脈理的精微、診斷病症的確切、以及附錄的湯方恰當合宜,各方面都完備,有助於濟世救人,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它的價值。醫家如果能人手一冊,在藥物的使用上,實在沒有什麼可感到愧疚的!我高興友人管兄捐出珍藏的版本,刊刻流傳,因此寫下這篇序文。
歲次光緒丁亥年仲冬上旬,鄉里後學,問渠周源清敬識
(三)
九州所產的藥材,在漢唐時期就已經很清楚,到宋元時期更是完備,已經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了;即使是六詔所產的藥材,《本草綱目》也都記載詳盡,難道需要等到這本書問世,滇南的草木才被大家知道嗎?然而,《本草綱目》所記載的畢竟有限,滇南所產的藥材卻極多,如果沒有人加以表彰,難道不就會被埋沒而沒有宣揚出來嗎?
明蘭止庵先生潛心研究草木數十年,品嚐它們的甘辛酸苦,了解它們的溫燥涼熱,描繪它們的枝葉形狀,撰寫了《滇南本草》三卷,並附上《醫門攬要》二卷,於是滇南的一草一木,都對人世有貢獻,並且能夠流傳不朽。
務本堂主人王級三,四處蒐集資料,在丁亥年仲冬,終於得到管文明兄弟劫後所保存的家藏善本,不吝惜工資,重新雕版印刷。校正了書中的錯誤,釐清了條目和篇章,經過一年才完成這本書。因此我寫下幾句話,放在書的首頁。
我讚賞他們利物濟世的心意真誠,並且稱讚他們文章的章句和文字辨別清晰,所以樂於為這本書作序,並將梗概記載於此。
清光緒戊子大雪後五日,點蒼山,郁堂李文煥撰寫並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