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雲鵬

《慈幼新書》~ 卷十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0)

1. 瘡疽雜症

面部紅紫,加白芷三兩,桃仁二兩。

面無血色,加白朮三兩,當歸身、乾地黃各二兩。

又煎方,治四肢筋骨疼痛。

當歸,地黃,茯苓,黃芩,川芎,柴胡,獨活,苡仁,白芍,桔梗,生薑,蔥白

手攣足蜷,加風梢蛇三分,琥珀一分,麝香、冰片各半分,為末沖服。

聲啞,加黃連、黃柏、黃耆、燈心、菊花根、龍膽草。

面上起灰白癩瘡,用輕粉、冰片、芝麻炒焦敷之。如不退,加血竭、兒茶。

牙露唇吊,眼歪面笑,加犀角、羚羊角各五錢,蔓荊子二兩,於丸方內煎劑中亦減少用之。

葉錫侯曰:以上諸瘡外,有曰漏者,煉熟松脂末,併發灰、黃丹填敷之。有曰瘭者,卒得赤爛疼痛,牛糞燒灰,研敷之。有曰魚臍者,瘡頭黑深,破之黃水出,四畔浮漿,蛇蛻燒灰,存性細研,雞子清調敷之。有曰蠼螋者,燕窠土研細,豬脂調敷之。有曰白禿者,鮮鯽一尾,重三四兩者,去腸肚,以亂髮填滿,濕紙裹燒存性,入雄黃少許,麻油調敷之。有曰煉銀者,眉叢中生,以穿山甲前膊鱗,炙焦為末,少入輕粉,麻油調敷之。

有曰天泡者,蚯蚓糞為末,香油調敷,或蛇含草搗敷亦佳。有曰漆者,生蟹黃搽患處,或杉木劈片,煎水洗之。

程退夫曰:諸瘡有瘡口翻花者,藜蘆為末,豬脂調敷突處。又有瘡內生蛆者,皂礬煅為末糝之。

鶴膝風

陳石灰,芙蓉葉,生薑,菖蒲

為末杵成塊,分作藥膏貼患處,三次即愈。

又方

苧麻根(三兩,搗爛),建豬腦子(二個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和勻敷之。

江霈思曰:有膝痛砑子骨痛者,腫者,以真蘄艾半斤,煎水熏洗數次自瘥。

繡球風

蘄艾,川椒,吳萸,明礬,食鹽

煎湯熏洗。

又方

五倍子(微火煅脆研),兒茶(研)

等分為末,有水者干糝,無水燥癢者,醋調塗之。

鮑殿一曰:有鵝掌風者,鵝卵石一塊,燒紅放烘爐灰火中,以皂角為粗末,燒煙燻之,或桐油擦患處,柏枝葉燒煙燻之。或蜜陀僧為末,生桐子肉搗如泥,和成膏敷之,燈火上熏極癢,布包過夜去之。

又曰:有破傷風者,班鳩血下酒,立愈。出血不止,當歸末敷之。又丹溪法,治破傷風血凝心,及針入肉遊走者,寒水石為末塗之,其痛立止。針入肉不出者,白梅水研爛,調象牙末出之,或臘螻蛄捶爛塗出之。魚刺入肉,吳茱萸嚼爛塗出之。

竹刺入肉,牛膝或生慄嚼爛塗出之。

又曰:有諸骨鯁喉間,犬涎可下,或鳳仙子搗碎為末,水調服之。若谷芒鯁者,鵝涎下之。

又曰:小兒失腳落水,或誤服金屑末,而忽然死去者,活雞血灌之可蘇。

木通散荊芥穗湯(以上見卷一)

吹喉散,玉鎖匙,細辛散,烏魚散,青液散,口糜散,龍骨散,安臍散,星附膏,(以上見卷二)

白話文:

面部紅紫色:可加入白芷三兩、桃仁二兩。

面色蒼白:可加入白朮三兩,當歸身、乾地黃各二兩。

另一個煎藥方:用於治療四肢筋骨疼痛。藥材包含:當歸、地黃、茯苓、黃芩、川芎、柴胡、獨活、薏仁、白芍、桔梗、生薑、蔥白。

手腳抽筋彎曲:可加入風梢蛇三分、琥珀一分、麝香和冰片各半分,磨成粉末後用開水沖服。

聲音沙啞:可加入黃連、黃柏、黃耆、燈心草、菊花根、龍膽草。

臉上出現灰白色的癩瘡:用輕粉、冰片、炒過的芝麻敷在患處。如果沒有好轉,再加入血竭、兒茶。

牙齒外露、嘴唇上吊、眼睛歪斜、面部僵硬:可加入犀角、羚羊角各五錢、蔓荊子二兩,在原有的藥丸方劑或煎劑中酌量減少使用。

葉錫侯說:除了以上各種瘡之外,有一種叫做「漏」的瘡,可以用煉熟的松脂末,混合髮灰和黃丹,填敷在患處。有一種叫做「瘭」的瘡,突然出現紅腫疼痛,可以用牛糞燒成的灰研磨後敷在患處。有一種叫做「魚臍」的瘡,瘡頭黑色而且深陷,破開後會流出黃水,周圍有浮腫,可以用蛇蛻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用雞蛋清調勻後敷在患處。有一種叫做「蠼螋」的瘡,可以用燕子窩的泥土研磨成細粉,用豬油調勻後敷在患處。有一種叫做「白禿」的瘡,可以用新鮮鲫魚一條,重量約三四兩,去除內臟,用亂髮填滿魚腹,用濕紙包裹後燒成灰,加入少許雄黃,用麻油調勻後敷在患處。有一種叫做「煉銀」的瘡,長在眉毛中,可以用穿山甲的前肢鱗片,烤焦後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輕粉,用麻油調勻後敷在患處。

有一種叫做「天泡」的瘡,可以用蚯蚓糞磨成粉末,用香油調勻後敷在患處,或者用蛇含草搗爛後敷在患處效果也不錯。有一種叫做「漆」的瘡,可以用生蟹黃塗抹患處,或者用杉木劈成薄片,煎水清洗患處。

程退夫說:各種瘡如果有瘡口翻花的現象,可以用藜蘆磨成粉末,用豬油調勻後敷在突起的地方。如果瘡內生了蛆蟲,可以用煅燒過的皂礬磨成粉末撒在患處。

鶴膝風(一種關節疾病)

將陳石灰、芙蓉葉、生薑、菖蒲磨成粉末,搗成塊狀,分成藥膏貼在患處,通常貼三次就能痊癒。

另一個藥方

用苧麻根(三兩,搗爛),加上豬腦子(兩個),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,混合均勻後敷在患處。

江霈思說:如果膝蓋疼痛或骨頭疼痛,腫脹,可以用真正的蘄艾半斤,煎水熏洗數次,自然會痊癒。

繡球風(一種皮膚病)

用蘄艾、川椒、吳茱萸、明礬、食鹽煎湯熏洗。

另一個藥方

用五倍子(用微火煅燒至脆後研磨成粉)、兒茶(研磨成粉),等份混合,如果有滲液,就直接撒在患處,如果乾燥發癢,就用醋調勻塗抹。

鮑殿一說:如果患有鵝掌風(一種手癬),可以用鵝卵石一塊,燒紅後放在烘爐灰火中,再用皂角磨成粗末,燒煙熏患處,或者用桐油擦拭患處,或者用柏樹枝葉燒煙熏患處。也可以用蜜陀僧磨成粉末,與搗成泥狀的生桐子肉混合成膏狀敷在患處,在燈火上熏烤至非常癢時,用布包好過夜後去除。

他又說:如果患有破傷風,可以喝下用斑鳩血調的酒,立即見效。如果出血不止,可以敷上當歸粉。另外,丹溪先生的方法,治療破傷風導致血液凝結在心臟,以及針刺入肉遊走的症狀,可以用寒水石磨成粉末塗抹,疼痛立即停止。如果針刺入肉無法取出,可以用白梅搗爛成泥,加入象牙末調勻後敷在患處,幫助取出,或者用搗爛的臘螻蛄塗抹也可以取出。魚刺卡在肉中,可以將吳茱萸嚼爛後塗在患處,幫助取出。

竹刺扎入肉中,可以用牛膝或生栗子嚼爛後塗在患處,幫助取出。

他又說:如果有各種骨頭卡在喉嚨,可以用狗的唾液幫助吞下,或者將鳳仙子的籽搗碎成末,用水調服。如果是穀物的芒刺卡住,可以用鵝的唾液幫助吞下。

他又說:如果小孩不小心跌入水中,或者誤服金屬粉末,突然死亡,可以灌入活雞血,就能夠甦醒。

木通散荊芥穗湯(以上內容見第一卷)

吹喉散,玉鎖匙,細辛散,烏魚散,青液散,口糜散,龍骨散,安臍散,星附膏(以上內容見第二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