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幼新書》~ 卷八 (5)
卷八 (5)
1. 傷寒
加甘草一倍,為通脈四逆湯。
四逆散,治陽氣亢極,血脈不通,四肢厥逆,在臂脛之下。若陰症,則上過乎肘,下過乎膝矣。
柴胡,芍藥,甘草,枳實
陽邪傳入少陰,里有結熱,陽氣不能伸於四末,故四逆而不溫。用枳實,所以破結氣而除裡熱。用柴胡,所以升發真陽而回四逆。甘草和不調之氣,芍藥收失位之陰。夫傷寒以陽為主,四逆則有陰進之象。若用苦寒下之,必致陽益虧矣。故用此方。
甘草瀉心湯,治呃逆,脈洪大,心火上奔,肺不得納。
甘草(二錢),黃連(五分),半夏,人參,黃芩,乾薑(各一錢),姜(五片),棗(五枚)
胃寒呃逆,脈微細,乾薑、半夏、丁香、柿蒂治之。若因失下,大便實者,小承氣治之。
玄參升麻湯,治發斑咽痛。
玄參,升麻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八分)
陽毒升麻湯,治赤斑狂言,吐膿血。
升麻(一錢五分),犀角(磨,一錢),射干,黃芩,人參,甘草(各八分)
陽症誤溫,當汗失汗,當下失下,或下早邪熱入胃,或下遲熱留胃中,皆致發癍。
赤者二方可治,紫黑必死。
世有內傷發斑者,胃氣虛極,一身之火,遊行於外,宜補以降之。此症人多不識。
發疹者,太陰風熱表症也,須防風、黃芩、薄荷、桔梗、蟬蛻治之。
桃仁湯,治狐惑聲啞。
桃仁,槐子,艾葉(各三錢),大棗(二枚)
狐惑者,失汗所致,食少胃空,蟲咬其臟,則上唇生瘡為惑。蟲食其肛,則下唇生瘡為狐,其候齒燥,聲啞惡食,面目乍赤、乍白、乍黑,舌上白胎,唇黑,四肢沉重,喜眠,服此須更以黃連、犀角清之。
黃連犀角湯
犀角(磨,三錢),黃連(二錢),烏梅(四個),木香(磨,三分)
雄黃銳散,治食肛狐症。
雄黃,桃仁,苦參,黃連,青葙子
為末,艾汁丸,如小指尖大,棉裹納殼道中。
牛蒡根湯,治發汗不透,餘毒在心胞絡,令瘥後昏沉,甚至手足搐搦,或寒或熱。
牛蒡根,麻黃,牛膝,南星(各六錢)
好酒同研,濾去渣取汁,用炭火燒一地炕令赤,去火,投藥汁在內,燒令黑色,取出細研,酒調服五分,日三次。
牡蠣澤瀉湯,治前症,腰以下有水氣者。
牡蠣,澤瀉,蜀漆,商陸,葶藶,海藻,花粉
為末,米飲服。
黃龍湯,治發熱不退,或寒熱往來。
柴胡(五錢),黃芩(炒),甘草(炙,各二錢),赤芍(三錢),生薑,大棗
白話文:
傷寒
在原方基礎上,將甘草的用量加倍,就成了通脈四逆湯。
四逆散,是用來治療陽氣過於旺盛,導致血脈不通,四肢末端出現厥冷,這種厥冷通常只在手肘和膝蓋以下。如果是陰症引起的厥冷,則會向上超過手肘,向下超過膝蓋。
四逆散的組成包括:柴胡、芍藥、甘草、枳實。
當陽邪侵入少陰經,體內有熱結聚,導致陽氣無法輸送到四肢末端,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的四逆現象,但並非寒冷。使用枳實的目的是為了破除體內的結氣,消除內部的熱結。使用柴胡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體內的真陽之氣,使四逆現象恢復。甘草用來調和不協調的氣機,芍藥則用來收斂失常的陰氣。傷寒主要以陽氣為主,出現四逆則代表陰氣開始增強。如果誤用苦寒藥物來瀉下,反而會使陽氣更加虧虛。因此,要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甘草瀉心湯,是用來治療打嗝不止,脈象洪大,心火上衝,導致肺無法正常納氣的情況。
甘草瀉心湯的組成包括:甘草(二錢)、黃連(五分)、半夏、人參、黃芩、乾薑(各一錢)、生薑(五片)、大棗(五枚)。
如果因為胃寒而導致打嗝,且脈象細弱,可以使用乾薑、半夏、丁香、柿蒂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瀉下不當,導致大便秘結,則應該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。
玄參升麻湯,是用來治療發斑並且咽喉疼痛的情況。
玄參升麻湯的組成包括:玄參、升麻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八分)。
陽毒升麻湯,是用來治療出現紅色斑點、神情狂亂、吐膿血的情況。
陽毒升麻湯的組成包括:升麻(一錢五分)、犀角(磨粉,一錢)、射干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(各八分)。
陽症如果誤用溫補藥物,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應該瀉下卻沒有瀉下,或是瀉下太早導致邪熱進入胃部,或是瀉下太晚導致熱邪滯留在胃中,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發斑。
出現紅色斑點可以用這兩種方子治療,如果出現紫黑色斑點則預後不良。
世上也有因為內傷導致發斑的,這是因為胃氣極度虛弱,導致全身的火氣遊走於體外,這種情況應該用補氣的方法來降火。這種情況很多人都不認識。
發疹,是太陰經感受風熱的表症,需要用防風、黃芩、薄荷、桔梗、蟬蛻來治療。
桃仁湯,是用來治療狐惑病導致聲音嘶啞的情況。
桃仁湯的組成包括:桃仁、槐子、艾葉(各三錢)、大棗(二枚)。
狐惑病是因為失汗導致的,患者食慾不佳,胃部空虛,蟲子啃咬內臟,導致上唇生瘡,稱為惑。蟲子啃咬肛門,導致下唇生瘡,稱為狐。其症狀包括牙齒乾燥、聲音嘶啞、厭食、面部忽紅忽白忽黑、舌苔發白、嘴唇發黑、四肢沉重、嗜睡。服用此方後,還需要搭配黃連、犀角來清熱。
黃連犀角湯的組成包括:犀角(磨粉,三錢)、黃連(二錢)、烏梅(四個)、木香(磨粉,三分)。
雄黃銳散,是用來治療因食肛蟲導致的狐惑病。
雄黃銳散的組成包括:雄黃、桃仁、苦參、黃連、青葙子。
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,用艾草汁做成如小指尖大小的藥丸,用棉花包裹後放入肛門。
牛蒡根湯,是用來治療發汗不徹底,導致剩餘的毒邪滯留在心包絡,使得病癒後仍出現昏沉,甚至手腳抽搐,或冷或熱的情況。
牛蒡根湯的組成包括:牛蒡根、麻黃、牛膝、南星(各六錢)。
將這些藥材用好酒一起研磨,濾去藥渣取汁,然後用炭火將地面燒熱成紅色,移開火後將藥汁倒入熱地中,燒到藥汁變成黑色,取出研磨成細粉,用酒調服五分,每日三次。
牡蠣澤瀉湯,是用來治療上述情況,並且腰部以下出現水腫的病人。
牡蠣澤瀉湯的組成包括:牡蠣、澤瀉、蜀漆、商陸、葶藶、海藻、花粉。
將這些藥材研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。
黃龍湯,是用來治療發熱不退,或是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。
黃龍湯的組成包括:柴胡(五錢)、黃芩(炒)、甘草(炙,各二錢)、赤芍(三錢)、生薑、大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