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雲鵬

《慈幼新書》~ 卷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5)

1. 備用方

為末,作二服,用豬肝切開,入藥紮好煮熟,取肝並湯食之。

程格思曰:痘在眼中,攢起白眵,用橄欖核磨水,加輕粉一二釐調勻,搽眼胞上,令藥氣熏入即落。

碧雲散,治痘風眼,數十歲皆效。

冰片,銅綠(各五分)

共研極細末,用蜜調黏盅子內,以柏木板一小塊,艾一小丸,安放板上燒煙,將盅子內藥,向煙燻之。俟煙盡,再取井水滴數點,入藥調勻,用新筆緩緩蘸抹眼皮紅處數次,勿見風即愈,終身不發。

鄭破水曰:此方傳自鄢在公別駕,云得之內府,試之良驗。

四聖丹

綠豆,豌豆(各四十九粒,燒存性),珍珠(煅,一分),頭髮灰(二分)

胭脂水調藥成膏,用銀針撥開疔口,點入。

立馬回疔丹,痘疔初生紫點,次漸變黑,毒淺者浮高而潤,毒盛者深陷而焦,發時身溫疤潤者吉。身熱色枯聲啞者凶。

蟾酥(酒化),硇砂,輕粉,白丁香(各錢),雄黃,硃砂(各二錢),乳香(六分),麝香(二分五釐),金頂砒(五分),蜈蚣(一條,炙)

共為細末,糊成麥子大,針透疔根,插入一粒,候四邊裂縫,是疔瘡搖動時,須用刀割去,內服鼠黏子湯,外搽玉紅膏而愈。若刺針無血,插藥乾枯,膿汁不變,終無生理。

加減鼠黏子湯

鼠黏子,花粉,知母,荊芥,炒梔(各六分),甘草(三分),淡竹葉(二十片),燈心(二十節)

身熱,加柴胡、黃芩。有痰,加麥冬、貝母。咽啞,加元參、桔梗。咬牙,加薄荷、石膏。便秘,加蜂蜜、明粉。昏憒,加黃連、硃砂。痂枯,加當歸、生地。戀疤,加川芎、蟬蛻。

方公度曰:痘疔落後,膿水出多,氣血虛弱,須服八珍湯(見保產),始易收斂。

玉紅膏

白芷(五錢),甘草(一兩二錢),當歸身,白蠟(各二兩),瓜兒血竭,輕粉,紫草(各四錢),麻油(一斤)

上藥將歸、甘、紫、芷四味,先入油內浸三日,放勺內,慢火熬,微枯色,細絹濾去渣。復入勺內煎滾,下血竭化盡,次下白蠟亦化,外將茶盅四隻,預頓冷水中,以膏傾入盅內,候片時下輕粉(研極,細)每盅一錢,攪勻,緩緩取起收貯,用時以抿腳挑於掌中捺化,擦上,外以太乙膏(見雜症)護之。

曹聞在曰:三方治痘疔,並一切癰疽發背,棒毒潰爛,無不立應。

清肌湯

櫻桃葉(一握,冬則枝幹),蘇葉(二兩)

煎湯置帳中,令氣熏半個時辰,傾出湯洗,一時即起。如漿靨時發癢,用荊芥、薄荷、丹皮、地骨皮、白蒺藜、何首烏,如法熏洗亦妙。

胭脂塗法

升麻(一兩),雄黃(五分)

煎濃汁,將胭脂於汁內捻令紅出,即以蘸汁拭瘡上。若瘡不起,須熱拭之。胭脂紅花膏所成,取其能活血敗毒耳。

白話文:

備用方

將藥材磨成粉末,分成兩份。用豬肝切開,把藥粉放進去紮好,煮熟,然後吃豬肝並喝湯。

程格思說:如果痘瘡長在眼睛裡,眼角積聚白色分泌物,可以用橄欖核磨成水,加入少許輕粉攪勻,塗抹在眼皮上,讓藥氣熏入眼睛,分泌物就會脫落。

碧雲散,能治療痘瘡引起的眼疾,對數十歲的人都有效。

冰片、銅綠各取五分,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蜂蜜調成黏稠狀放在小盅子內。取一小塊柏木板,在上面放一小團艾絨點燃,讓煙薰小盅子內的藥。等煙燒盡,再滴幾滴井水進去,攪勻藥物,用新毛筆慢慢地蘸取藥物塗抹在眼皮發紅的地方數次,不要吹到風就會痊癒,而且終身不會再發。

鄭破水說:這個藥方是從鄢在公別駕那裡傳來的,據說是從內府得到的,試用過後效果很好。

四聖丹

綠豆、豌豆各取四十九粒,燒成灰燼,加上煅燒過的珍珠一分,頭髮灰二分,用胭脂水調成藥膏,用銀針撥開疔瘡的開口,點入藥膏。

立馬回疔丹,能治療痘瘡引起的疔瘡,剛開始是紫色的點,然後逐漸變成黑色。如果毒性淺,疔瘡會浮起且濕潤;如果毒性重,疔瘡會深陷且焦黑。發病時如果身體微微發熱且痘疤潤澤就是吉兆,如果身體發熱、面色枯槁、聲音嘶啞就是凶兆。

蟾酥用酒化開,加上硇砂、輕粉、白丁香各一錢,雄黃、硃砂各二錢,乳香六分,麝香二分五釐,金頂砒五分,蜈蚣一條(炙烤過),一起磨成細粉,用糊調成麥子大小,用針刺穿疔瘡根部,插入一粒藥丸。等疔瘡四周出現裂縫,表示疔瘡鬆動時,用刀割掉。內服鼠黏子湯,外塗玉紅膏就能痊癒。如果針刺沒有出血,插入藥丸後乾燥,膿汁不變,就表示沒有治癒的希望。

加減鼠黏子湯

鼠黏子、花粉、知母、荊芥、炒梔子各六分,甘草三分,淡竹葉二十片,燈心二十節。

如果身體發熱,就加柴胡、黃芩;有痰,就加麥冬、貝母;聲音嘶啞,就加元參、桔梗;磨牙,就加薄荷、石膏;便秘,就加蜂蜜、明粉;昏迷,就加黃連、硃砂;痂皮乾枯,就加當歸、生地;留有疤痕,就加川芎、蟬蛻。

方公度說:痘瘡引起的疔瘡脫落後,如果膿水出得多,氣血虛弱,必須服用八珍湯(見保產方),才能容易收斂。

玉紅膏

白芷五錢,甘草一兩二錢,當歸身、白蠟各二兩,瓜兒血竭、輕粉、紫草各四錢,麻油一斤。

先把當歸、甘草、紫草、白芷四味藥材放入麻油中浸泡三天,然後放在勺子裡用小火熬煮,熬到稍微枯黃時,用細絹布過濾掉藥渣。再將過濾後的油放回勺子裡煮滾,加入血竭熬到融化,接著加入白蠟也熬到融化。事先準備四個茶杯放在冷水中,將藥膏倒入茶杯中,等稍微冷卻後,加入磨成極細的輕粉,每杯一錢,攪拌均勻,慢慢取出保存。使用時用指甲挑取少許在掌心揉化,塗在患處,外敷太乙膏(見雜症方)保護。

曹聞在說:這三個藥方治療痘瘡引起的疔瘡,以及各種癰疽、發背、棒毒潰爛,都能立刻見效。

清肌湯

櫻桃葉一把(冬天用枝幹代替),蘇葉二兩。

煎湯後放在帳篷內,讓藥氣熏蒸半個時辰,然後倒出湯水清洗患處,很快就能見效。如果痘瘡癒合後發癢,用荊芥、薄荷、丹皮、地骨皮、白蒺藜、何首烏,用同樣的方法熏洗也有效。

胭脂塗法

升麻一兩,雄黃五分。

煎濃汁,將胭脂在汁液中捻磨,讓紅色滲出,然後用汁液擦拭瘡口。如果瘡口沒有反應,就要用熱的汁液擦拭。胭脂是用紅花製成的,取其活血化瘀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