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雲鵬

《慈幼新書》~ 卷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)

1. 備用方

頂尖色淡,表虛也。息重氣粗,裡實也。參、耆、草補氣。芍、芎、歸補血,防、芷、桂引諸藥自內達外,香、桔、樸調其壅實,以歸於和,而內無留毒矣。

參歸鹿茸湯

鹿茸(蜜炙去毛,三錢),黃耆(蜜炙,一錢五分),人參(一錢二分),甘草(炙,六分),當歸(酒洗,五分),生薑(三片),龍眼(三枚)

清毒活血湯,攻補兼施。

生黃耆,山楂(各八分),生地,白芍,連翹(各錢五分),當歸,前胡,木通,紫草茸,大力子(各六分),酒芩,酒連(各七分),桔梗,甘草(各四分),人參(三分),生薑(一片)

煩渴去參、耆,加麥冬、花粉。

快癍越婢湯

炙黃耆,炙甘草,炒白芍,桂枝,防風,生薑,大棗

越者發越之意,婢者卑也,言此方開隧道,活氣血。雖至於足下至卑之處,亦能發越也,故曰快斑越婢湯。

回漿散
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白芍,甘草,何首烏

象牙散,難收靨者用之。

何首烏,人參,白朮,黃耆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茯苓(一錢五分),象牙(火煅為末,一錢),大棗(三枚),糯米(一撮)

煎好,沖象牙末服。

象牙有利水之功,群藥得之,奏效甚捷,故名。

人參清神湯

人參,黃耆,白朮,甘草,麥冬,當歸,棗仁,陳皮,茯神,黃連,糯米,大棗

荊防敗毒散

荊芥,防風,柴胡,前胡,人參,甘草,桔梗,川芎,茯苓,枳殼,羌活,獨活,薄荷

白芷升麻湯,治痘癰。

白芷,升麻,桔梗,甘草,黃耆,黃芩,紅花,當歸,連翹,羌活,黃柏,生薑(一片),連須蔥白(三莖)

大連翹飲

防風,荊芥,當歸,連翹,柴胡,黃芩,梔子,蟬蛻,赤芍,木通,滑石,甘草,大力子,車前子

起頂散

人參(六分),白朮,當歸,川芎,陳皮(各五分),黃耆,山楂(各八分),甘草,肉桂(各三分),木香,淫羊霍(去刺羊油炒),穿山甲(土炒為末,各二分),生薑(一片),大棗(二枚)

清肺湯

天冬,麥冬,花粉,甘草,桔梗,當歸,知母,丹皮,白芍,黃芩(酒炒)

菊花飲

生地(一錢五分),當歸,柴胡,花粉,黃連,天冬,麥冬(各一錢),菊花(二錢),甘草(五分)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,芍藥,丹皮,生地

地涼心血,芍和肝血,丹去血中之火,犀解經中之熱。

張欽庵曰:凡屬火症,只此足以治之。

甘露飲

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,黃芩,石斛,茵陳,甘草,枇杷葉

地黃湯

熟地,當歸,防風,蟬蛻,羌活,元參,大黃,黃連,白蒺藜,沙苑蒺藜,犀角,炙甘草,穀精草,木賊草

為末,羊肝煎湯調食。

罩胎散,治孕婦。

柴胡,乾葛,荊芥,防風,黃芩,桔梗,白芷,砂仁,紫草,阿膠

白話文:

[備用方]

頂部顏色淺淡,表示身體虛弱。呼吸沉重急促,表示身體內部有實熱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來補氣。用芍藥、川芎、當歸來補血。用防風、白芷、桂枝來引導藥力從內向外發散。用香附、桔梗、厚朴來調理身體的壅塞與實熱,使身體恢復平和,且體內沒有殘留毒素。

參歸鹿茸湯

鹿茸(用蜂蜜炙過並去除絨毛,約11克),黃耆(用蜂蜜炙過,約6克),人參(約4.5克),甘草(炙過,約2克),當歸(用酒洗過,約1.9克),生薑(三片),龍眼(三枚)。

清毒活血湯,攻補兼施。

生黃耆,山楂(各約3克),生地,白芍,連翹(各約6克),當歸,前胡,木通,紫草茸,大力子(各約2.3克),用酒炮製過的黃芩,用酒炮製過的黃連(各約2.7克),桔梗,甘草(各約1.5克),人參(約1克),生薑(一片)。

若有煩渴症狀,則去除人參、黃耆,改加麥冬、花粉。

快癍越婢湯

炙黃耆,炙甘草,炒白芍,桂枝,防風,生薑,大棗。

「越」是發散的意思,「婢」是卑下的意思,這表示此方能打通經絡,活絡氣血。即使是到達腳下最末端的地方,也能使氣血發散運行,所以叫做快斑越婢湯。

回漿散
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白芍,甘草,何首烏。

象牙散,適用於難以消退的痘疤。

何首烏,人參,白朮,黃耆(各約6克),甘草(約1.9克),茯苓(約7.5克),象牙(燒過研磨成粉末,約6克),大棗(三枚),糯米(一小撮)。

煎好後,用象牙粉末沖服。

象牙有利水的作用,配合其他藥材,效果非常快,因此得名。

人參清神湯

人參,黃耆,白朮,甘草,麥冬,當歸,酸棗仁,陳皮,茯神,黃連,糯米,大棗。

荊防敗毒散

荊芥,防風,柴胡,前胡,人參,甘草,桔梗,川芎,茯苓,枳殼,羌活,獨活,薄荷。

白芷升麻湯,治療痘瘡腫痛。

白芷,升麻,桔梗,甘草,黃耆,黃芩,紅花,當歸,連翹,羌活,黃柏,生薑(一片),帶鬚蔥白(三段)。

大連翹飲

防風,荊芥,當歸,連翹,柴胡,黃芩,梔子,蟬蛻,赤芍,木通,滑石,甘草,大力子,車前子。

起頂散

人參(約2.3克),白朮,當歸,川芎,陳皮(各約1.9克),黃耆,山楂(各約3克),甘草,肉桂(各約1.1克),木香,淫羊藿(去除硬刺後用羊油炒過),穿山甲(用土炒過再研磨成粉末,各約0.8克),生薑(一片),大棗(兩枚)。

清肺湯

天冬,麥冬,花粉,甘草,桔梗,當歸,知母,丹皮,白芍,黃芩(用酒炒過)。

菊花飲

生地(約6克),當歸,柴胡,花粉,黃連,天冬,麥冬(各約6克),菊花(約7.5克),甘草(約1.9克)。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,芍藥,丹皮,生地。

生地清涼心血,芍藥調和肝血,丹皮去除血中的熱,犀角解除經絡中的熱。

張欽庵說:凡是屬於火熱的病症,單用此方就足以治療。

甘露飲

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,黃芩,石斛,茵陳,甘草,枇杷葉。

地黃湯

熟地,當歸,防風,蟬蛻,羌活,元參,大黃,黃連,白蒺藜,沙苑蒺藜,犀角,炙甘草,穀精草,木賊草。

磨成粉末,用羊肝煎湯調和後食用。

罩胎散,治療孕婦。

柴胡,葛根,荊芥,防風,黃芩,桔梗,白芷,砂仁,紫草,阿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