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疹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衄血
疹家衄血莫倉惶,毒從衄解妙非常,衄甚吹鼻發灰散,內服犀角地黃湯。
【注】肺開竅於鼻,毒熱上衝,肺氣載血妄行,則衄作矣。然衄中有發散之義,以毒從衄解,不須止之。但不可太過,過則血脫而陰亡也。如衄甚者,宜外用發灰散吹入鼻中,內服犀角地黃湯,其血可止。
發灰散,犀角地黃湯方(俱見痘門衄血便血)
白話文:
麻疹病人流鼻血不要驚慌,這代表毒素從鼻血排出,是很好的現象。如果鼻血流得太嚴重,可以吹入鼻灰散到鼻孔裡,並內服犀角地黃湯。
【說明】肺的竅孔在鼻子,毒熱往上衝,肺氣帶著血亂跑,就會造成流鼻血。然而,流鼻血也有發散毒素的意義,因為毒素可以從鼻血排出,所以不必急著止血。但是,也不能流得太過,過度流血會導致陰血虧損。如果鼻血流得很嚴重,適合外用鼻灰散吹入鼻孔,內服犀角地黃湯,這樣血就能止住。
鼻灰散,犀角地黃湯的藥方(都在麻疹篇的流鼻血、便血部分可以找到)
2. 瘙疹
兒在母腹血熱蒸,生後不免遇涼風,遍體發出如粟米,此名瘙疹何須評。
【注】瘙疹者,兒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,及生後外遇涼風以致遍身紅點,如粟米之狀。滿月內見者,名為爛衣瘡;百日內見者,又名百日瘡;未出痘瘡之先見者,即名為瘙疹。調攝謹慎,不治自愈。
白話文:
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,因為母親的血熱,蒸熱到嬰兒,出生後難免遇到涼風,全身就會長出像小米一樣的紅點,這種情況就叫做瘙疹,不需要多做評論。
(解釋)所謂的瘙疹,就是嬰兒在胎兒時期,受到母親體內血熱的氣蒸熱了很久,出生後又接觸到外面的涼風,導致全身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紅色疹子。如果在滿月內出現,就叫做爛衣瘡;在出生一百天內出現,又叫做百日瘡;在還沒長出痘瘡之前出現,就叫做瘙疹。只要好好照顧,注意保養,不治療也會自己痊癒。
3. 蓋痘疹
痘後出疹蓋痘傳,餘毒未盡夾食寒,遍身作癢如雲片,加味消毒服即安。
【注】蓋痘疹者,謂痘方愈而疹隨發也。因痘後餘毒未盡,更兼恣意飲食,外感風寒,以致遍身出疹,色赤作癢,始如粟米,漸成云片。宜加味消毒飲疏風清熱,疹即愈矣。
加味消毒飲
荊芥穗,防風,牛蒡子(炒),升麻,生甘草,赤芍,南山楂,連翹(去心)
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【方歌】蓋痘疹因風熱成,加味消毒飲最靈,荊防牛蒡升麻草,赤芍山楂連翹從。
白話文:
「蓋痘疹」指的是在長完痘瘡之後,又接著出現疹子的情況,這是因為痘瘡痊癒後體內殘留的毒素還沒完全清除,加上飲食不注意,又感受了風寒,導致全身出現疹子,疹子顏色是紅色的,而且會癢,剛開始像小米一樣小,後來會變成像雲片一樣的形狀。這時候適合服用加味消毒飲來疏散風邪、清除體內熱毒,疹子很快就會痊癒。
加味消毒飲的藥方組成是:荊芥穗、防風、炒過的牛蒡子、升麻、生甘草、赤芍、南山楂、連翹(去心)。
使用生薑引藥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有個歌訣是這樣說的:「蓋痘疹是因為風熱造成的,服用加味消毒飲最有效。藥方組成是荊芥、防風、牛蒡子、升麻、甘草、赤芍、山楂和連翹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