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霞溪

《麻疹闡注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牙疳

廉按。牙疳為麻後之大症。此編不見者。見於外科牙部也。口臭生瘡。為牙疳之兆。白虎湯。清胃散。主之。戴元禮用甘桔湯。黃連解毒湯。涼膈散。若兼泄瀉。脾虛有濕者。加味連理湯。外以姜柏散抹之。陰虛者。甘露飲主之。經曰。上牙疼陽明受熱。下牙疼腎虛不能制火。

大抵胃熱即血熱。治宜涼血清胃。各依經絡加引經藥。上正四牙屬心。加川連。麥冬。下正四牙屬腎。加黃柏。知母。上邊四牙屬胃。加葛根。川芎。下邊四牙屬脾。加升麻。白芍。上左盡牙屬膽。加連翹。膽草。下左盡牙屬肝。加柴胡。梔子。上右盡牙屬大腸。加枳殼。大黃。

下右盡牙屬肺。加黃芩。桔梗。上下牙床腫。涼膈散加石膏。知母。升麻。內床曰齒。外板曰牙。牙齒腎之標。若齒縫疏豁。動搖脫落。六味地黃丸主之。口糜者。口中糜爛或時出血。宜清心脾胃。三經之火。兼潤大腸。用金花消毒飲為主。化毒湯。清胃散俱可用。陰虛有火者。

犀角地黃湯加麥冬。元參。或甘露飲主之。至若脈弱熱微。唇白形寒。口中不臭。下利。不思飲食。此由脾虛火炎。宜用理中湯。外以上桂末吹之。牙宣者。口臭齦腫。牙縫出血。欲成牙疳也。宜清胃化毒等方加側柏葉。或白虎湯加升麻。青黛。梔子。連翹。元參。丹皮。或用益元散。

冷水調服。如陰虛火旺。用甘露飲牙疳者。上下齒腐爛也。此由陽明火毒。其症最危十死七八。必須內外兼治。內服犀角地黃湯。加葛根。川連。石膏。大黃。外以玉阿散。黃龍散調治。至於身體大熱。面目浮腫。環口青黑。今日方見黑點。明日即至穿腮。落齒。鼻崩。唇脫。

不能飲食而死。名曰走馬。喻其速也。外面患處用豬肉貼之。吹口丹調治。或灸唇下陷中承漿穴。岐伯曰。口臭可治。鼻臭不醫。鼻梁上發紅點如珠不治。上唇龍門牙落者死。蒂中紅腫。難於飲食者死。總之此症皆當以石膏重劑治之。必胃強能食。堪勝重劑。否則難治也。切忌冰麝。

余有女學生金某之女。年二十餘。見疹六七日俱已收沒。惟鼻梁上一點未收。其色如珠。上唇龍門牙微痛。身亦微微潮熱。前醫以參麥六味湯治之。歷五六日漸甚。其弟至余齋中乞方。余曰。此症甚危。非數日可愈余至其家。按脈。右寸關獨強弦。余亦有餘。余飲以白虎承氣湯。

兼生地。白芍。丹皮。黃芩。麥冬等藥。連服十六大劑。其初所下者。如泄瀉。或紅或黑。至是始吐紫血數碗。鼻梁紅點隨散。齒痛亦愈。其人困倦已甚。奄奄若無生氣。舉家旁皇。余曰無畏。其病已愈。但補其元氣可也。余飲以六味地黃湯。加人參。麥冬。歸身。白芍數劑。

元氣稍復。去人參。麥冬。服歸芍六味湯五十劑而愈。此症若非用如此重劑。則必不救。然非余之學生。及其家之相信。余亦不敢擔抬。甚矣。醫之難也。然而認症不的而誤藥之。則又為殺人之刃矣。馮楚瞻曰。脈微無力脾虛。口不臭者。宜用理中湯之類。陰虛胃熱。宜甘露飲加石膏。

羸瘦陰虛者。六味地黃丸加犀角。總宜憑脈用藥。勿執定麻為陽毒。蓋諸病皆有始中終之殊也。牙床腐爛無膿血者不治。口臭涎穢穿腮破唇者不治。通口色白者不治。黑腐不脫牙落無血者不治。吹藥涎從外出者生。涎毒內收者死。

清胃散,治牙痛牙宣。口臭口瘡。

黃連,石膏,升麻,生地,丹皮,連翹,元參,甘草,粳米

出血加側柏葉

白虎湯,統治牙症。見前。

甘桔湯

甘草,桔梗

黃連解毒湯(見前)

涼膈散(見前)

加味連理湯,治麻後口臭。脾虛泄瀉。

黃連,乾薑,人參,茯苓,白朮(炒)

姜柏散

乾薑,黃柏

等分為末。干搽口內。溫水漱口。

甘露飲

生地,熟地,天冬,麥冬,黃芩,甘草,釵斛,茵陳,枳殼,枇杷葉

金花消毒飲,治口糜。

黃連,黃芩,黃柏,大黃

清胃化毒湯,治麻後熱極口疳。

石膏,連翹,元參,銀花,丹皮,芥穗,防風,花粉,廣皮,山楂,甘草,地骨皮

犀角地黃湯

犀角,生地,丹皮,白芍

一方加黃連。黃芩。大黃。

理中湯

人參,白朮(炒),炮姜,甘草

益元散,即六一散加辰砂五分。

玉阿散,治走馬牙疳。

貓屎

在屋上日曬雨淋風吹白色者。煆存性。不拘多少。配冰片青黛少許。研為細末。敷上神效。如無真青黛。用靛青花水飛淨代之。又一方。用蝸牛連谷煆存性。研末吹患處立愈。

繆氏黃龍散,治走馬牙疳。

黃牛糞尖(雄者佳)。

煆存性。研末。每錢加冰片一分。擂勻。吹入牙根自愈。

豬肉貼法,先用黃連煎濃汁。將生精肉切薄片投入黃連汁內片時。以豬肉貼患上。拔出積毒。豬肉乾黑再易。換過數次即效。

吹口丹,治穿腮落齒。鼻崩唇爛。神效。

醋齊草(搗汁),青草鵝屙(調汁)

將二汁。同放於麻蜆谷內。於炭火上煆過數次研末。加冰片。棓子。尤妙。

生耆湯,治穿腮落齒唇脫鼻壞。

黃耆(三錢生),黏子(三錢),殭蠶(一錢五分),蟬蛻(一錢),滑石(三錢),甘草(五分)

不拘帖數。神效。

六一散

滑石(六錢),甘草(一錢)

共研細末。冷水調服。不拘數目。

搽牙散,治餘毒攻牙。腐爛欲死者。

木鱉子(煅存性為君),川貝(為臣),月石(為佐),白砒(少許制)

共研細末用米湯拭淨患處搽上。制砒法。用白砒入枳殼內。用線纏住。入好酒一盞煮去砒毒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牙周病]

內容: 廉先生指出,牙周病是麻疹後的重大病症,這情況在外科牙齒部分也有提及。口臭和口腔潰瘍可能是牙周病的徵兆,治療上可使用白虎湯與清胃散。戴元禮則推薦使用甘桔湯、黃連解毒湯和涼膈散。若伴隨腹瀉,脾虛有溼,則可使用加味連理湯,外用姜柏散塗抹。陰虛者,可使用甘露飲。

經文指出,上牙疼是因爲陽明經受熱,下牙疼是因爲腎虛無法抑制火氣。大體而言,胃熱即是血熱,治療應以清血和清胃爲主,依據經絡添加引經藥。例如,上正四牙屬心,可加用黃連、麥冬;下正四牙屬腎,可加用黃柏、知母;上邊四牙屬胃,可加用葛根、川芎;下邊四牙屬脾,可加用升麻、白芍;上左盡牙屬膽,可加用連翹、膽草;下左盡牙屬肝,可加用柴胡、梔子;上右盡牙屬大腸,可加用枳殼、大黃;下右盡牙屬肺,可加用黃芩、桔梗。

對於上下牙齦腫脹的情況,可在涼膈散中加入石膏、知母和升麻。內側爲齒,外側爲牙,牙齒爲腎臟的表徵。如果牙齒縫隙變得寬大,牙齒鬆動脫落,可用六味地黃丸。如果口腔潰爛出血,宜清心、脾胃三經之火,同時潤澤大腸,使用金花消毒飲爲主,化毒湯和清胃散也可使用。對於陰虛有火者,可用犀角地黃湯加麥冬、玄參,或甘露飲。

若脈弱熱微、脣白形寒、口中無臭、腹瀉、食慾不振,這是脾虛火炎所致,宜用理中湯,外用桂末吹入。對於牙齦腫痛、口臭、牙縫出血,可能形成牙周病,宜用清胃化毒等方加側柏葉,或白虎湯加升麻、青黛、梔子、連翹、玄參、丹皮,或使用益元散,冷水調服。對於陰虛火旺,使用甘露飲。

牙周病是指上下牙齒腐爛,由於陽明火毒所致,病情最危險,十有七八死亡,必須內外兼治,內服犀角地黃湯加葛根、黃連、石膏、大黃,外用玉阿散、黃龍散調理。如果身體大熱、面目浮腫、環口青黑,今天剛看到黑點,明天就可能穿腮、掉牙、鼻崩、脣脫,無法進食而死,稱爲走馬,比喻病情進展迅速。對於外部患處,可使用豬肉貼敷,吹口丹調理,或灸脣下陷中承漿穴。

總的來說,這種病症都應當使用大量石膏治療,但必須保證胃強能食,能夠承受大量藥物,否則難以治療。切記不要使用冰麝。我有個女學生金某的女兒,二十多歲,出疹六七天後全部消退,只有鼻樑上一點未消,顏色像珍珠,上脣龍門牙輕微疼痛,身體也有些許發熱。前醫使用參麥六味湯治療,過了五六天病情逐漸加重,她弟弟到我這裏求方。我說,這個病很危險,不是幾天就能治癒的。我去她家查看脈象,右寸關獨強弦,其餘脈象也有餘。我給她喝了白虎承氣湯,加上生地、白芍、丹皮、黃芩、麥冬等藥,連續服用了十六劑大劑量的藥物。起初排泄物像腹瀉,或紅或黑,到這時開始吐出幾碗紫色血液,鼻樑上的紅點隨之消散,牙齒疼痛也痊癒了。她已經非常疲憊,奄奄一息,似乎沒有生氣,全家人都惶恐不安。我說不必害怕,她的病已經好了,只需要補充元氣即可。我給她喝了六味地黃湯,加上人參、麥冬、歸身、白芍幾劑,元氣稍微恢復後,去掉人參、麥冬,服用歸芍六味湯五十劑而痊癒。這個病症如果不是使用如此大量的藥物,肯定無法救治。如果不是我的學生,以及她的家人信任我,我也不會敢於承擔這樣的責任。醫學之難啊!然而,如果診斷病症不準確,誤用藥,那麼就會成爲殺人的利器。馮楚瞻說,脈微無力是脾虛,口不臭者,宜使用理中湯之類。陰虛胃熱,宜使用甘露飲加石膏。瘦弱陰虛者,六味地黃丸加犀角。總要依據脈象用藥,不要固執地認爲麻疹就是陽毒,因爲各種疾病都有起始、中期和終期的區別。牙齦腐爛無膿血者無法治癒。口臭、流口水、穿腮、破脣者無法治癒。全口顏色變白者無法治癒。黑色腐爛、牙齒脫落無血者無法治癒。吹藥後口水從外流出者可以存活,口水毒液向內收者會死亡。

清胃散,治療牙痛、牙齦腫痛、口臭、口腔潰瘍。 黃連、石膏、升麻、生地、丹皮、連翹、元參、甘草、粳米 出血時加側柏葉

白虎湯,統管牙病,見前文。

甘桔湯 甘草、桔梗

黃連解毒湯(見前文)

涼膈散(見前文)

加味連理湯,治療麻疹後口臭、脾虛腹瀉。 黃連、乾薑、人參、茯苓、白朮(炒)

姜柏散 乾薑、黃柏 等分研末,乾擦口腔內,溫水漱口。

甘露飲 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黃芩、甘草、釵斛、茵陳、枳殼、枇杷葉

金花消毒飲,治療口腔潰瘍。 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

清胃化毒湯,治療麻疹後極熱口瘡。 石膏、連翹、元參、銀花、丹皮、芥穗、防風、花粉、廣皮、山楂、甘草、地骨皮

犀角地黃湯 犀角、生地、丹皮、白芍 一方加黃連、黃芩、大黃

理中湯 人參、白朮(炒)、炮姜、甘草

益元散,即六一散加辰砂五分。

玉阿散,治療走馬牙周病。 貓屎 在屋頂經日曬、雨淋、風吹,變成白色,煅存性,不限量,配上少許冰片、青黛,研成細末,敷上,效果神奇。如果沒有真正的青黛,可以用靛青花水洗淨代替。另一個方子,使用蝸牛連殼煅存性,研末吹在患處立即治癒。

繆氏黃龍散,治療走馬牙周病。 黃牛糞尖(雄性最佳) 煅存性,研末,每錢加一分冰片,攪拌均勻,吹入牙根自行治癒。

豬肉貼法,先用黃連煎濃汁,將生豬肉切成薄片,投入黃連汁內片刻,將豬肉貼在患處,拔出積毒,豬肉變幹黑後再更換,更換數次即見效。

吹口丹,治療穿腮、掉牙、鼻崩、脣爛,效果神奇。 醋齊草(搗汁)、青草鵝屙(調汁) 將兩種汁液放入麻蜆谷內,在炭火上煅過數次,研末,加冰片、棓子,更妙。

生耆湯,治療穿腮、掉牙、脣脫、鼻壞。 黃耆(三錢生)、粘子(三錢)、殭蠶(一錢五分)、蟬蛻(一錢)、滑石(三錢)、甘草(五分) 不限次數,效果神奇。

六一散 滑石(六錢)、甘草(一錢) 共研細末,冷水調服,不限次數。

搽牙散,治療餘毒攻牙,腐爛欲死。 木鱉子(煅存性爲君)、川貝(爲臣)、月石(爲佐)、白砒(少許制) 共研細末,用米湯擦拭乾淨患處後塗抹。制砒法,用白砒放入枳殼內,用線纏住,放入好酒一盞煮去砒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