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麻科活人全書》~ 卷之一 (6)
卷之一 (6)
1. 麻證條目法旨用藥要訣(刪訂)
初起已出及已收。證立條目治立方。不敢峻熱與用霸。隨時解毒萬無妨。
初潮證治初起潮熱者。用宣毒發表湯(見第五條)。除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。加紫蘇葉、蔥白。已出潮熱者。用葛根疏邪湯(見三十三條)。加黃芩。或清熱透肌湯(見二十五條)。去甘草。加黃芩、骨皮。寒熱似瘧者。用防風敗毒散(見第五條)。除桔梗、甘草。加前胡、赤茯苓。
已收潮熱者。用生地骨皮湯(見三十條)。去甘草。加黃連、枳殼。或古方黃連解毒湯(見三十五條)。加地骨皮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當歸。
煩熱證治,初潮煩熱。未出時煩躁者。用防風敗毒散(見第五條)。去桔梗、甘草。加麥冬、黃芩、葛根。已出煩躁者。用白虎解毒湯(見二十六條)。加骨皮、黃柏、連翹。已收煩躁者。用白虎解毒湯(見二十六條)。加骨皮、黃柏、牛蒡子、枳殼、木通。
譫語證治,初潮譫語者。用宣毒發表湯(見第五條)。去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。加桂附、滑石、辰砂末。已出後譫語者。用加味導赤散(見四十九條)。調辰砂、滑石末。或古方黃連解毒湯(見三十五條)。調辰砂、滑石末。已收後譫語者。實屬凶兆。用古方黃連解毒湯(見三十五條)。合加味導赤散(見四十九條)。調辰砂、滑石末。
咳嗽證治,初潮咳嗽。乃屬美候。用宣咳發表湯(見第五條)。除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。加桑白皮。如潮熱輕者。併除淡竹葉。已出咳嗽。亦屬美候。用聶氏清肺飲(見五十條)。除陳皮、柴胡、桔梗、甘草、貝母。加枳殼、連翹、牛蒡子。或除熱清肺湯(見五十條)。除甘草、赤芍。加枳殼、連翹、牛蒡子。或加味瀉白散(見五十一條)。除甘草、人參。加枳殼、連翹、牛蒡子。已收收後咳嗽者。用秘本門冬清肺湯(見五十條)。除甘草、桔梗、糯米。不作口渴者。併除石膏。
泄瀉證治,初潮泄瀉。乃屬美候。用宣毒發表湯(見第五條)。除枳殼、薄荷葉、淡竹葉、升麻、桔梗、甘草。加赤茯苓、車前子。已出泄瀉者。用豬苓湯(見六十三條)。除甘草。有用古方黃連解毒湯(見三十五條)。合三苓散(見三十七條)者。收後潮熱泄瀉者。用加味導赤散(見四十九條)。
嘔吐證治,初潮嘔吐者。用竹茹湯(見五十九條)。除山楂。加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葛根、連翹、牛蒡子、枇杷葉。已出嘔吐者。用竹茹湯(見五十九條)。除山楂。加連翹、牛蒡子。收後嘔吐者。用石斛清胃散(見五十九條)。除丹皮、赤芍、甘草。加竹茹、枇杷葉、柿蒂。
大便不通證治,初潮大便閉者。用前胡枳殼散(見五十一條)。除大黃、甘草。加丑牛、連翹、牛蒡子、防風、葛根。已出大便閉者。用當歸潤腸湯(見六十八條通幽湯方尾)。除升麻、牛熟甘草、熟地黃。加連翹、牛蒡子。收後大便閉者。用河間涼膈散(見二十六條)。除甘草。
白話文:
[麻疹治療原則和用藥關鍵(修訂版)]
一開始發病、疹子出現以及疹子消退的不同階段,都有相應的治療原則和處方。在治療上,不會使用過於強烈的藥物,而是根據病情適時解毒,確保萬無一失。
- 初期發熱的治療:
- 初期發燒時,使用宣毒發表湯(見第五條),去掉升麻、桔梗、甘草,加入紫蘇葉、蔥白。
- 疹子出現後仍有發燒,用葛根疏邪湯(見三十三條),加黃芩;或清熱透肌湯(見二十五條),去掉甘草,加黃芩、骨皮。
- 若寒熱交錯如瘧疾,使用防風敗毒散(見第五條),去掉桔梗、甘草,加前胡、赤茯苓。
-
疹子消退後發熱的治療:使用生地骨皮湯(見三十條),去掉甘草,加黃連、枳殼;或使用古方黃連解毒湯(見三十五條),加地骨皮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當歸。
-
煩熱的治療:
- 初期煩熱,未出疹時,使用防風敗毒散(見第五條),去掉桔梗、甘草,加麥冬、黃芩、葛根。
- 出疹後的煩躁,使用白虎解毒湯(見二十六條),加骨皮、黃柏、連翹。
- 疹子消退後的煩躁,同樣使用白虎解毒湯,加骨皮、黃柏、牛蒡子、枳殼、木通。
- 譫語的治療:
- 初期譫語,使用宣毒發表湯(見第五條),去掉升麻、桔梗、甘草,加桂附、滑石、辰砂末。
- 出疹後的譫語,使用加味導赤散(見四十九條),調辰砂、滑石末;或古方黃連解毒湯,調辰砂、滑石末。
- 疹子消退後的譫語,使用古方黃連解毒湯和加味導赤散,調辰砂、滑石末。
- 咳嗽的治療:
- 初期咳嗽,使用宣咳發表湯(見第五條),去掉升麻、桔梗、甘草,加桑白皮。
- 出疹後咳嗽,使用聶氏清肺飲(見五十條),去掉陳皮、柴胡、桔梗、甘草、貝母,加枳殼、連翹、牛蒡子。
- 疹子消退後咳嗽,使用祕本門冬清肺湯(見五十條),去掉甘草、桔梗、糯米。
- 其他症狀的治療,包括泄瀉、嘔吐、大便不通、小便不通、大小便出血、小便赤澀、口鼻出血、咽喉痛、腹痛、聲音嘶啞、丹毒、斑疹、痢疾、牙疳和麻瘋瘡等,均有具體的治療方法和處方調整建議。
以上為麻疹不同階段的治療原則和用藥指導,每種症狀的處理都需細心對待,適時調整藥方,以確保患者能夠順利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