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玉瓊

《麻科活人全書》~ 卷之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)

1. 諸潮亦能發麻第四

傷寒傷風與傷食。驚風等候諸潮熱。久而不去亦非宜。麻疹因而乘間出。

手足微冷。惡寒無汗。面色青慘而不舒。左額有青紋者。傷寒之熱也。手足微溫。發熱有汗。面赤而光者。傷風之熱也。並宜用惺惺散人參白朮發散之。目胞腫或右頰有青筋。發熱而頭額肚腹之處最甚。或兼嘔吐腹疼者。傷食之熱也。以備急丸下之。面色青紅。額上中心有紋。

手掌心有汗。時作驚惕。手絡脈微動而發熱者。此驚熱也。以瀉青丸牛黃清心丸主之。身熱而倍能食。唇紅頰赤。大小便閉。脅下有汗者。此風熱也。以宣風散主之。以上諸熱。久而不去。內外感發。則所蘊痘麻之毒。亦能乘間而出矣。

惺惺散,治風熱咽喉不利。脾不和。三焦膽經渴。小便不利。

人參,桔梗,白苓,白朮,栝蔞根,甘草(各一錢),細辛(三分),薄荷葉(五分),防風川芎(各一錢),水煎溫服。

備急丸

木香(二錢五分),大黃,牽牛(各五分)為末。神麯糊合丸。綠豆大。食前用楂肉煎湯。下五、七丸。

瀉青丸

羌活,大黃(炒),川芎,當歸,防風,龍膽草,梔仁,為末。蜜丸。雞頭米大。淡竹葉煎湯。加沙糖調下一丸。

牛黃清心丸,治發熱甚。心煩不寧。

黃連(五錢),川鬱金(二錢),黃芩,梔仁(各三錢),牛黃(二錢五分),辰砂(一錢五分),為末。用冬雪水調麵粉糊丸。黍米大。燈心湯下七丸。

宣風散,大熱利其小便而不愈者。以此下之。

檳榔(二個),陳皮,甘草(各五錢),生丑牛(二兩),炒丑牛(二兩),為末。二、三歲孩兒用五分。四歲孩子用一錢。食前蜜湯調下。易老加防風。本方有青皮

2. 初潮認證第五

麻為胎毒發於心。肺與相連熱毒侵。咳嗽鼻中清涕出。更兼兩目淚盈盈。

麻疹之證面必紅。呵欠咳嗽鼻流濃。汪汪眼淚頻頻嚏。休作傷寒別證攻。

麻疹初潮。未現標時。必身熱憎寒。頭疼咳嗽。或吐。或乾嘔。或瀉。或腹痛。或鼻塞。或鼻流清涕。噴嚏呵欠。眼胞浮腫。目淚汪汪。腮赤體疼。煩躁不寧。夫麻乃胎毒所發。毒者火也。麻疹小而色紅碎密。其行於皮膚之間者。屬手少陰心經。君火也。五臟心肺相連。肺位乎上。

心經火旺。則肺受之。故麻之發。惟肺受毒最重。其咳嗽者。肺因心火炎上。而肺葉焦舉也。鼻流清涕者。鼻為肺之竅。以火爍金而液自流也。目中淚出者。肺熱則移於肝。肝之竅在目也。肝屬木。木能生風。故有呵欠也。吐與乾嘔者。心火流入於胃也。肺與大腸為表裡。肺熱流於大腸。

故眼胞浮腫。腹痛而泄瀉也。腮赤煩躁。心火旺也。噴嚏。肺經火邪也。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。肺熱證也。然麻雖胎毒。未有不因時氣冒感而發者。故其證與傷寒相似。而身熱憎寒頭疼體痛也。但治麻者莫作傷寒施治。當先以肺為主。總宜瀉火清金。而瀉火當用黃連黃柏、梔仁、大青、元參、連翹之類。

清金當用黃芩知母、貝母、麥冬、石膏天花粉牛蒡子地骨皮桑白皮杏仁之類。夫麻初起。既與傷寒相似。而認麻須細看兩耳根下頸項連耳之間。以及背脊之下至於腰間。必有三五紅點。此即麻之報標。如無紅點以為證佐。則當以別證施治。此屢試屢驗者也。若果有紅點及現有前證相符。

則是麻候。宜用宣毒發表湯升麻桔梗甘草。或少加蘇葉。或少加胡荽。或並去竹葉主之。或用葛根解肌湯赤芍、甘草。加防風。或更加蘇葉、枳殼主之。或用防風敗毒散去桔梗、甘草、石膏、知母。或並去淡竹葉。加前胡葛根主之。俱以燈心為引與服。以疏風解肌。

托之出外。可以坐享平安。雖有吐瀉。亦不必拘泥。麻出而吐瀉自止。蓋麻屬熱候。熱沖胃則吐。熱沖大腸則瀉。此麻之常候。麻出熱解。吐瀉之證。不治自止。不必更憂吐瀉之不止而妄治也。

朱曰,認麻法凡二十九字。於認麻時注意及之。自無錯誤。

熱沖胃與大腸。有吐瀉二證。自是經驗之談。且不治自止。有小兒者。知此可少解憂慮。

宣毒發表湯,治麻發熱欲出未出時。各證並宜。凡地方麻疹發作之時。初潮之際。未明是否麻證。當以此方主之。縱非麻候。即是冒感傷寒。用之無礙。並附加減法於方尾。

荷葉(八分),葛根,防風,荊芥穗,連翹,牛蒡子(炒),木通,枳殼,淡竹葉(各一錢),升麻,桔梗,甘草,燈心引。(勿用生薑姜皮),冬天寒月。可加蘇葉。(八分),又加蔥白為引。暑月炎天。可加生黃芩。一錢總除升麻、甘草、桔梗不用。初潮無咳者。宜用留白陳皮以甚其咳。

有咳切勿再加。初起往來潮熱者。除淡竹葉。免解膚熱。致麻難透表。在寒月仍宜加蘇葉、蔥白以疏表之。初潮潮熱太甚者。加赤茯苓生地黃。並可加生黃芩。不必拘麻初用寒涼毒伏麻不得出之說。正當用之。以保肺受火克之虞。但春冬寒月。黃芩等分。宜略少耳。初潮無汗。

加蔥白以發之。更略加衣被穿蓋。以取其汗。使毒透。切不可遽用胡荽酒𨠭之法。免助邪火內攻。肺金重受其克。藥中略加胡荽作引。稍可。初潮不食。不必治之。蓋熱毒內蘊。自必不食。熱毒一解。自然能食。切勿加進食開胃之藥。初潮即見喘促。加黃芩、葶藶、栝蔞仁。

以清肺開胸。或更加薑汁炒白芥子、家蘇子萊菔子以降之。初潮嘔吐。加竹茹柿霜。(如無柿霜。用柿餅亦可。)初潮呃逆。加枇杷葉、竹茹。初潮鼻衄。加鮮茅根。初潮即現咽喉痛者。加射干。倍用牛蒡子。初潮即現唇乾、齒燥、舌胎枯黃、口渴等候。加麥冬、花粉、黃芩。

甚則加黃連、黃柏、梔仁等味。以預解之。初潮熱甚。大便堅實者。加火麻仁二、三錢以潤之。用枳實以導之。免至閉塞。而熱毒不得發越。致變紫黑。如便不通者。加生黑白丑牛末以利之。如利之不通者。必生氣喘鼻扇逆證。即用黃連解毒湯大黃、牛蒡子、連翹、地骨皮、桑白皮以通之。

如兼口渴者。並加麥冬、天花粉。初潮大便溏者。方內之枳殼等分減用。以為開泄之路。庶可免便閉之患。初潮溏泄而有微汗。除薄荷、竹葉。不可兼用止汗止泄之品。以堵其發越之門。初潮泄瀉者。除枳殼。初潮洞泄者。除枳殼。加豬苓澤瀉、以分利之。不可止泄。以塞其舒暢之機。

初潮小便赤者。除薄荷葉。加赤茯苓。或更加車前子以利之。初潮小便不通者。合導赤散(方見二十六條)。除甘草。加車前子以通之。初潮溺血者。如生地黃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仁。俱可隨意加入。更加牡丹皮以去其滯血。免使留而為殃。冬月寒天。無汗不咳者。量加蜜汁、和酒炒麻黃二、三分。

其餘諸證。不能備悉。宜因所見之證。加減而用。至於等分之輕重。須量人之大小。若月內半周嬰兒。只宜以杯許與服。當令乳母代服。使藥性流入乳中。兒食母乳。如同服藥。

葛根解肌湯,治麻初起。發熱咳嗽。或乍冷乍熱。已現麻路。並宜初潮未明是否麻證。加減同宣毒發表湯。並附已現麻路加減於尾。(總除赤芍、甘草不用。)

葛根,前胡,荊芥穗,牛蒡子,連翹(去子),蟬蛻(各八分),木通(七分),赤芍,甘草,燈心引桑白皮(蜜蒸),貝母(去心薑汁蒸),隨意加入後藥。已現潮熱大甚者。加生地黃、地骨皮、赤苓。更可加黃芩。已現口渴者。加麥冬、天花粉。已現無咳者。不妨少加留白陳皮。

已現無汗者。加蔥白。已現氣喘。加葶藶、栝蔞霜。喘甚者。加白芥子、蘇子、蘿蔔子。(俱薑汁炒。)已現嘔吐者。加柿霜、竹茹。已現鼻衄者。加茅根。衄甚者。更加黃芩、黃連。(俱生用。)已現大便堅者。加枳實、火麻仁。已現大便閉者。加丑牛。已現大便閉。用丑牛仍不通者。

加生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。已現大便溏者。加赤苓、澤瀉。洞泄者。亦如之。已現小便赤澀者。加赤苓、澤瀉。已現小便閉塞不通者。加車前子。並加枳殼。

防風敗毒散,加減照前二方酌用。(總除甘、桔二味不用。)

防風,荊芥穗,連翹,牛蒡子,石膏,知母,木通,薄荷,枳殼,淡竹葉,桔硬,甘草,燈心引。